<h5>讀萬卷書,還須行萬里路。放懷形骸以外,浪跡山水之間,才能體味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出行是心靈的沐浴,置身自然, 訪草木以素心,臨溪流以凈靈,在山水畔滌蕩人之齷齪。出門是獵奇學習,登高望遠,極目層巒疊嶂,置己蒼茫云海,在天地間方知身之寸微。出門還是情感交流,親朋好友,感美好的瞬間,享溫馨的相伴,在情景中交流愛之真誠。</h5><h5>(個別照片取自網絡,致謝。)</h5> <h1>秘魯孕育了美洲最早的人類文明,建立過前哥倫布時期最大的印加帝國,庫斯科是其首都。在印第安語中庫斯科的意思為“肚臍”,即世界中心的意思。這座古都海拔3410米,秘魯人稱其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br> 庫斯科依美洲獅的形狀而建,頭部是太陽神殿。印加人信仰太陽神,其地位至高無上,為表達對太陽神的崇敬,神殿的外墻鑲滿黃金。西班牙人入侵后,摧毀了神殿,刮走了外墻上的黃金,并在其廢墟上建起了巴洛克風格的圣多明戈教堂。在殘存的印加石基上疊建起歐式建筑,印加風格和巴洛克風格的結合,有一種稱奇道絕之美。</h1> <h1>薩薩瓦曼古堡依山而建,占地4平方公里,歷經80年完成,如今只剩下殘垣斷壁。古堡從上到下有三道石頭圍墻,用30多萬塊巨石建造,最大一塊有361頓重。巨石搭建錯落有致且天衣無縫,不用任何泥土和黏合,縫隙連刀片也難插進。其中一塊著名的12角形巨石,鑲嵌之精巧猶如掌玩積木,顯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術。圍墻蜿蜒彎曲凹凸有致,上面遍布堡壘和瞭望臺,從這里俯視庫斯科古城,密密麻麻的褐色小房盡收眼底。<br>圣水殿距離薩薩瓦曼古堡十幾分鐘路程,海拔達到3800米,也由層層疊疊的巨石依山而建。有幾股清泉流淌,據說印加人打完仗后,必先來此清潔一番,才能覲見國王。</h1> <h1>庫斯科城中心是兵器廣場,廣場正中是秘魯民族英雄圖帕克.阿馬魯二世的全身雕像,廣場四周環繞著西班牙式的拱廊和四座天主教堂。狹窄的石板街道呈放射狀通向四周,街道兩旁仍存許多石塊房基的印加建筑,與后建的歐式建筑相得益彰。<br>坐在廣場長椅上,一種歷史感油然而生。創造了輝煌文明的印加帝國,在侵略中轟然倒塌,甚至連個完整的故事都沒留下來。叢林法則,這就是人類文明的發展之路嗎?歷史是面鏡子。</h1> <h1>庫斯科充滿著印加文化的氣息。在大街小巷可以看到絢爛多彩的房屋裝飾和編織物,身著傳統服飾的土著婦女和小孩在休息玩耍,成群的游客在這里駐足觀望,紅白相間的秘魯國旗在天空迎風飄揚。不知歷史煙海中是否有種未知的傳承,庫斯科總給我一種拉薩的感覺,無論是色彩、著裝還是海拔、氣候。<br>太陽落山了,那些古建筑的殘缺不全和帝國興衰的歲月痕跡,漸漸籠罩在夜幕中。只有老城的星星燈火,在頑強地宣示:印第安文明還在延續。</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邑县|
SHOW|
新营市|
鄂伦春自治旗|
若羌县|
崇信县|
梧州市|
松潘县|
葫芦岛市|
吴桥县|
南澳县|
陇南市|
佛冈县|
都安|
定远县|
南溪县|
尼勒克县|
嘉荫县|
奉新县|
江北区|
嵩明县|
正宁县|
镇安县|
南涧|
道真|
榆林市|
舟曲县|
屯留县|
昔阳县|
阿城市|
扶余县|
榆树市|
叶城县|
尖扎县|
田林县|
和平县|
鸡泽县|
佛教|
思茅市|
南岸区|
日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