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是70后的農村娃,小時候的農村實在是窮。依稀記得九幾年,我大概10歲左右,小學放學后每天的任務之一是放牛。那時候,我們村家家戶戶都養牛,為什么養牛呢?當然不是為了吃牛肉。那時是90年代,田地的耕種都是靠人力,沒有任何機械,所以養牛是因為牛的力氣大,可以用來幫人們做不到且耗費大量體力的農活。我們村里基本養的都是黑牛(也有黃牛,黃牛個頭小力氣小些),黑牛的力氣很大,用來耕地,翻田等活方便麻利。那時候大家買的一般是一頭小牛。小牛的價格大概大幾百或者上千元,對于那時的農民來說這是一大筆錢,所以我們村大概4-5戶人家共買一頭牛,共養一頭牛,共用一頭牛。農忙的時候牛正好長大了,共養牛的幾家人家的農活由牛輪流干。這樣算下來,我們每戶人家大概輪流養一個星期的牛。所謂放牛,其實就是讓牛吃草。牛很好養,在田間地頭拉著牛繩,跟著牛看它吃草,一次可能2-3個小時,牛吃飽后胃會鼓地高高的,這時候牽牛回家,放牛就結束了。</p><p class="ql-block">輪到我家養牛的時候,每天吃完晚飯,我會牽牛出去吃青草,跟現在的遛狗差不多。不同的是,牛出去不是逛,是低頭專心吃草填飽肚子。只要是有草的地方,路上,坡上,田埂,河邊,它會一直很專心地吃。黑牛的個子大,通常食量也大。那時候它比十來歲的我高幾個個頭,黑黑的頭上長著一對黑色的彎彎牛角,牛角旁一對大大的看起來悲傷的大眼睛,接著脖子后面寬厚的黑肚子,后面是一條經常來回甩動拍打蚊子的尾巴,像一個黑色的靈活長鞭,全身長著手指長的黑毛。放牛時,我通常走在牛的前面,我牽著牛繩的一端控制牛,另外一端則系在牛的鼻子后面的孔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春天的時候,地里的草叢土里冒出來,慢慢地河堤上,坡上,河邊,田間地頭,田埂上開始鋪成綠色。草不茂盛,好在牛嘴能啃到就是吃到,青草有汁總比冬天的枯草好吃,牛已非常滿足。早上我們要上學不用管放牛。下午放學回家,爸媽讓我吃完晚飯后去放牛。我從系牛的樹上解下牛繩,走在前面,牛走在后面,看到草多地方,我就放開長一些的牛繩,讓牛痛快地全部都能吃到。牛很聰明,有些我沒看到長草的地方,牛看到了,不斷的用腦袋拽繩子,好像在說:主人,繩子放長些,那里有草,我要吃!這時覺察到了它的心意,我會放長一段繩子,讓它自由來啃。春天的草還不夠茂盛,有時候放牛可能要2-3個小時。如果牛還沒吃飽,天已經黑了,只有牽牛回家,父親或者母親就去抱一捆枯稻草,放在牛屋里,牛靜靜地躺在地上慢慢地吃。吃飽了,喝喝旁邊破罐里的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夏天到了,氣溫升高,鶯飛草長的茂盛,夏天的草瘋長得很高。這種景象讓人很高興,估計牛也非常興奮,我高興的是馬上牛就可以吃飽,不用一直放牛到天黑。牛興奮的是夏天有這么多新鮮多汁的草,再也不用吃干枯的稻草了。所以這時候我愿意早點出門,戴上個草帽,頂著還沒落山的太陽,專挑草多草高的地方,讓牛敞開肚皮來吃。不過我也有時偷懶的時候,有時候不知牛吃飽與否,天色稍微暗一點就牽著牛回來,把牛系到曬谷場旁邊的樹樁上,爸爸看見了說,孩子,你看看牛后面肚子,挨著牛尾巴前面的地方,就是牛胃。牛餓了牛胃會凹下去;反之凸起來則牛吃飽啦。如果沒凸起來,說明牛還餓著還要繼續吃呢。牛吃飽了才能長成大牛,才有力氣為大家干活。說完他又放牛去了。那時我就明白了,以后放牛要看牛胃呢。</p><p class="ql-block">盛夏的時候,很多菜園子種的瓜果被人們采摘完,剩下的就是無用的藤蔓和野草,野草足有我人這么高,又密又青,牛可以在這一大片的荒田里肆意吃野草啦。出門順手帶一個鐵條,我把牛繩系在鐵條上,在荒田中間把鐵條往土里使勁插下去。這個鐵條就像一個圓心,牛會繞著這個圓把這一整片圓半徑的草全部吃光。這是放牛最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我也記得我在窄窄的田埂放牛的場景。 田埂就是隔開菜園的小路,一般比較窄,一次只能容一個人走。田埂上也會長草,人走多了,長的很矮。等河堤上的草被牛啃的很少了,我只能去田埂上放牛。因為田埂兩邊都種著菜,所以要特別小心。牛繩此刻被我緊緊拽在手里不放松,防止它順嘴偷吃菜地的菜。不管菜是誰家種的,菜都是農民辛勤辛苦的勞動成果,都會被挨罵。我們村是以種菜為生計,人們就是靠這些菜來糊生活。我最擔心牛偷稻谷,牛特別喜歡吃青青的稻穗桿,因為綠色多汁,一有機會一用力一吃一大口,我都拉不動牛。所以我在田埂放牛時,必須三步兩回頭小心翼翼地盯緊它。 牛吃草吃的快,一口咬下草后用舌頭送進嘴巴,幾口后才慢慢嚼起來。有時候看見它嚼得白色泡沫往下掉。</p><p class="ql-block">等到吃飽,我把它牽到池塘或者有水的地方,我站在一邊,它自己會下去喝。它用嘴一直吸水,有時候抬頭歇一下繼續再喝。等喝好了它會自己上來,跟著我慢慢回家。應了那個場景,一牛,一人,一夕陽。</p><p class="ql-block">早上牛的那頓草,我上學去了,通常是媽媽來完成。盛夏的時候天氣很熱,媽媽很早起床去芝麻地黃豆地里割一堆草回來,分兩次給牛吃,干脆我們就不用放牛了,牛甩著尾巴悠閑的在樹蔭底下吃草,愜意的很,我們也跟著偷著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秋天冬天的時候,青草慢慢少了。牛還是被我們牽出去轉轉,能吃多少就吃多少,然后牛在牛欄吃一捆當季收割的稻谷秸稈了,青黃色的半干,水分也足,牛也特別喜歡吃。 冬天的時候, 我經過牛欄,看見牛躺在地上,頭抬起來,嘴巴嚼著草,悠閑的聽著外面呼呼的風聲,似乎在平靜思考著平淡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農忙的時節,每家每戶輪流著讓牛幫忙干農活,牛干活從來不打折扣。經過一輪的種植,作物收割后,旱地的土板結了,重新種植莊稼就要從新平整土地。第一步是要犁地,犁地就是把整塊的土翻過來,把地下的地反到表層,把表層的土翻到下面,牛挎著犁,父親趕著牛拿著鞭子跟在牛后面一刻不停的犁完,犁完的地看起來像削過的蘋果,一條一條一塊一塊的新土在地上。第二步就是把一塊塊一條條的土弄碎。如果是較干的土,在牛拉著耙的作用很快就完成。但是如果地比較潮濕,而急著要進行洗土,還是比較困難的,牛也會累些,但是它還是和父親一起默默地干,依舊是把耙挎在牛的脖子和背上,父親在牛后,打著鞭子,隨著一聲聲吆喝,耙地也完成。父親有時覺得牛累了,就牽著它去河邊吃草,喝水,讓它補充能量繼續干活。不管是旱地菜地,還是水田,都需要牛來完成幫助土地的精耕細作。幾家勞動下來,一個春夏的時間牛顯得憔悴的瘦,所以母親對我們說,孩子們,任何時候都要好好喂它,好好放牛。我想說,牛可能世界上最無私奉獻的物種吧,生來只吃草喝水,默默干的全是力氣活,而年老后變成牛肉成為了人類的食物,一生無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于田县|
巧家县|
垫江县|
安庆市|
宣化县|
蓝山县|
库车县|
永宁县|
霍城县|
开原市|
青州市|
托里县|
曲靖市|
扶绥县|
玛纳斯县|
信丰县|
兰考县|
福建省|
乌鲁木齐县|
金堂县|
鹤壁市|
临泽县|
鄢陵县|
抚州市|
台山市|
灯塔市|
崇州市|
潜江市|
高青县|
屯门区|
海原县|
修武县|
郎溪县|
东乌珠穆沁旗|
高清|
奉贤区|
清河县|
延长县|
博罗县|
九台市|
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