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鄧其偉,1971年從重慶石門中學支邊到云南生產建設兵團一師一團二營八連,隨后調二營宣傳隊、二分二隊學校、分場中心學校任教,知青大返城時回渝。這是他在二隊學校當老師時留下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 ~ ~ ~ ~ ~ ~ ~ ~ ~ ~ ~ ~ ~ ~ ~ ~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講臺、教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伴隨他的人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9年2月正在家鄉過探親假的重慶支邊知青鄧其偉接到好友陳開全打來的長途電話,告訴他知青大返城開始了,農場各地的知青都辦了回城手續,下了戶口各自回城了,兩位好友在電話里商定,鄧其偉就不回農場了,由我替他辦理回城手續,這樣可以免除一去一來的旅途勞累,同時可以節約一些費用,但這些都不是主要的。我在電話這邊,也感受到其偉有一些無法訴說的苦衷,卻實,農場有他初戀的女友,有自己熱愛的工作,就這樣放棄了,一時間也無法釋懷!面對回城鄧其偉也別無選擇,家中的父母雙親,急切地盼望他回家,因為,在鄧其偉去支邊的那一年,其弟弟鄧志遠到嘉陵江邊游泳不幸去世,給鄧其偉的雙親造成極大的傷痛,現在有了返城的機會,鄧其偉只得拋棄農場的一切,回到父母身邊盡一個兒子的孝道!這就是鄧其偉不能選擇的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多年以后我和其偉再次提起返城的事情時,鄧其偉深有遺憾的對我說,其實當時有兩個事,他一直耿耿于懷,在內心很久都放不下來,一是因為回城失去了教師的職業,他非常遺憾,但又無力選擇,只有讓這個遺憾永遠地留在心中吧!二是對女友念洪霞的不辭而別,內心感到深深地不安,象有一塊石頭堵在心中,無法釋懷,于是寫了一首詞來表達心中的愧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憶江南·匆匆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匆匆走,時不待我留,本是客舍畫南國,故人抽泣我亦愁,掩面不回首。這首詞鄧其偉保存至今,也算是對當年“初戀”的一個交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鄧其偉回城后進入重慶電瓷廠工作,當了一名機修鉗工,用拿貫教鞭的手拿起了銼刀,內心的落差可想而知,這一干就是9年,在這9年中,他經常想起在農場當教師的情景,有時就象放電影一樣出現在他腦海里……</span></p> <p class="ql-block">2013年重返二分場學校,鄧其偉站在當年唱“長征組歌”舞臺上留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 ~ ~ ~ ~ ~ ~ ~ ~ ~ ~ ~ ~ ~ ~ ~ ~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鄧其偉在回憶農場這段經歷時說:“1974年兵團改制后,二分場宣傳隊面臨解散,所有宣傳隊員重新安排工作,先安排我到機務隊學開拖拉機,因視力不過關,開不了拖拉機,場部只好把我安排到二隊學校教書,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次安排,最終成就了我的終生職業。二隊學校是一個教學點,有六位教師,我在那里干了兩年,從此,開啟了我的教師生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5年,景洪農場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抽調100名教師到重慶進修,鄧其偉有幸被選中,二分場去了四位教師,另外還有重慶知青況小平、昆明知青張永林、湖南農二代肖桂英、一起到重慶相關師范學校進修,鄧其偉分配到“重慶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進修。在中文系進修的還有一個姓馬的上海知青,兩個湖南的教師,他們是那個分場的,鄧其偉現在也記不清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當年鄧其偉在“進修”時,還是處在文革時期,學校的教材大多數是批林批孔的教學資料 ,帶有很強的政治傾向,這對當時的進修學員的專業學習有一定影響,鄧其偉深知這次進修的機會來之不易,應該努力學習,才對得起農場的期望,因此,他排出干擾,盡量多學一些專業知識,來彌補自已中文基礎差的不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鄧其偉在“重慶師范專科學校”進修時,他們在那里還經歷了周總理逝世,1976年的1月8日早上,鄧其偉正在學校的足球場上跑步,廣播里正在播送當天新聞和報紙摘要,感覺播音員的聲音與往常不一樣,聲調和語速都變了,聽下去才知道總理逝世了,這一天全校都沒有上課,大家扎花圈,寫標語,各個系開展紀念總理的活動。鄧其偉當時參加了學校的宣傳隊,大家一起商量排練紀念總理的節目,最后演出了一個集體詩朗送《周總理您在哪里》,演出時,觀眾很受感動,現場哭得一塌糊涂,當時的場景鄧其偉現在還記憶猶新。</span></p> <p class="ql-block">2013年鄧其偉回到景洪農場二分場學校,與同去的知青老師們種“紀念樹”時的留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 ~ ~ ~ ~ ~ ~ ~ ~ ~ ~ ~ ~ ~ ~ ~ ~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年的進修結束后,鄧其偉被分配到二分場中心學校教初中語文,那個時候二分場學校的教學條件非常簡陋,不光是教學環境差,而且相關教學資料也很缺乏,根本就找不到有關的教學資料,鄧其偉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托朋友在重慶找到一本《如何寫好作文》的書,他就用專欄的形式,每天用手抄寫一章,貼在教室里,當時還寫了一段前言,其中有這樣一句:“同學們,如果你們每天都把專欄的文章抄一遍,一個月后你們每人手中就有了一本教你如何寫作的書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鄧其偉在回憶在二分場中心學校教書時說:“我喜歡快樂教學,也喜歡用寫"下水作文"的教學方式上課,也就是在課堂上出好作文題目后,學生開始在在本子上寫,我就開始在黑板上寫,與學生同時寫作這篇文章。然后就我的文章和學生的文章進行對比,讓學生在比較中得到一些拓展和感受,在立意和構思上得到啟發和創新,這種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鄧其偉的這一上課方式,他后來在重慶市江北區濱江小學當教師時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每當聽到這熟悉的旋律時,鄧其偉就會回想起當年在二分場學校組織學生排練《長征組歌》的情景,當時學校從初一到高中的學生中選出一百多位學生組成合唱隊,排練《長征組歌》,上海知青韓爾賢教“聲部”,鄧其偉教“主旋律”,重慶知況小平負責演出服裝,排練了兩個多月,最后在農場大禮堂演出,那是一鳴驚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鄧其偉每當回想起那一段充滿青春活力的歲月,內心都會十分激動,對教師職業的摯愛深深地印刻在他的心里……</span></p> <p class="ql-block">鄧其偉在重慶市濱江小學任教時的工作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 ~ ~ ~ ~ ~ ~ ~ ~ ~ ~ ~ ~ ~ ~ ~ ~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云南返城后,鄧其偉頂替父親進了重慶電瓷廠當工人,因為回城他失去了他摯愛的老師職業,內心不免有些遺憾,為人之師和在工廠基層當工人,內心的落差,可想而知,但為了回城也只有接受現實,在工廠干起了鉗工。這一干就是9年,鄧其偉以為他這一生,再也無緣重執教鞭走上講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命運就是這樣的,你不想來的事情偏偏會找上你。1988年在一次小學同學聚會中,鄧其偉的小學老師問他,是否愿意到她所在的學校去當老師,鄧其偉聽到這個信息,當即表示愿意,因為他仍然懷念在云南農場當教師的那段經歷,這是他十分向往并十分摯愛的職業。他老師那時是重慶織造廠子第校的校長,在她的努力下,商調函很快發到了電瓷廠 ,當時電瓷廠的廠長不想讓鄧其偉走,提出調他到廠工會去工作為條件,但鄧其偉去意已定,為了挽留他,廠里又提出要走,必須帶上配偶一起調走的苛刻條件,那個年代這樣的條件,是不容易商調成功的,不想織造廠的廠長更爽快,直接同意將他們夫妻倆一起調走。電瓷廠沒折,不得不放行了。廠工會知道了他們夫妻要調走的事情后,工會主席很惋惜地對鄧其偉說“早知道你要走,我們該早點調你到廠工會來”,鄧其偉對工會主席說:“當老師是我人生最大的愿望,現在有這個機會,我是一定不會放棄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幾天后,商調手續辦好,鄧其偉與妻子一起到織造廠報到,妻子在車間工作,鄧其偉到織造廠子第學校報到,丟了九年的教鞭,又重新拾起 ,從此,鄧其偉又站上了三尺講臺,為教書育人努力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鄧其偉2005年暑假九寨溝旅游時留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 ~ ~ ~ ~ ~ ~ ~ ~ ~ ~ ~ ~ ~ ~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鄧其偉深知重新當上教師來之不易,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已,做一名合格教師,他用三年的時間拿到了川師大函授大專文憑,并取得小學高級教師資格。2000年織造廠破產倒閉,其子弟校合并到江北區濱江小學,鄧其偉因禍得福從廠辦教師轉為國家正式教師,那些不是教師的職工只能自謀生路,這也算是鄧其偉對教師職業摯愛的一種回報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7年,已是江北區濱江小學教務處主任的鄧其偉,代表學校全體師生給時任重慶市委書記的汪洋寫信,反映他們對教育改革的訴求,書記親自回信支持和鼓勵他們的改革,使學校成為了當時江北區教育改革的一面樣板,為了提高教師們的動手能力,鄧其偉手把手的指導老師們如何制作圖像放大,并自己動手制作實驗教具,指導學生制作航空、航海模型等,使學校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得到學校師生的認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鄧其偉帶了幾屆畢業班,并帶頭實踐快樂教育改革,很受學生歡迎,特別是在作文教學中,他與學生互動交流,現場同時作文,完成后進行對比分析,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很快,一些學生的作文曾在《小學語文》雜志上發表。教師工作很辛苦,同時也很有成就感。學生畢業前夕,鄧其偉用相機給學生們拍照,師生一起制作畢業紀念冊 ,附上照片,大家寫上自己的感言,送上相互的祝福,紀念冊成了鄧其偉教師生涯中珍貴的紀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3年鄧其偉從學校退休,學生們與他建立了微信,現在他們已經長大成人,有的做了空姐、有的成了老板、有的做了外交官、還有一個學生清華畢業后成為了高工。用桃李滿天下來形容鄧其偉的教學成果,一點也不為過,這也是鄧其偉從事教學30年的一個欣慰,可以說講臺、教鞭伴隨著他度過了一個精彩的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鄧其偉2013年回到二分場學校,與當年的知青老師一起,為“知青老師紀念碑”揭幕時留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 ~ ~ ~ ~ ~ ~ ~ ~ ~ ~ ~ ~ ~ ~ ~ ~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3年,鄧其偉與曾經在景洪農場二分場當過老師的知青,一行20多人,回到景洪農場二分場和當年的學生見面,學生們專門組織了接待組,分工負責各項接待工作,還安排了五、六輛小車接送老師們。到了二分場,學生們夾道歡迎,當年的那些娃娃們都長大了成家立業了,見到學生,知青老師們很多都認不得了。見面會后,學生們分當年的班級和知青老師一起活動,鄧其偉和幾位當年教初中的老師在曼沙寨和學生們聚會,大家一起回憶當年老師和同學們的往事,激動、感慨,合影留念,學生又請老師到他們家中作客。分場組織老師們參觀遷址后的二分場學校,教師們一起種樹,并立碑紀念。全體參加聚會的知青教師還為二分場學校捐贈圖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鄧其偉在云南農場五年的教書經歷,成就了他終生的教師職業,他曾經多次深有感觸地說:“沒有在農場當老師的經歷,就不會有我回城后走上教師崗位的機會,是農場鍛煉了我,給了我到大學進修的機會,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轉折,我到什么時候,都不會忘記這一點的”!鄧其偉說得很對,我們不能只記住了在農場的“苦難”,同時也要記住農場給我們的培養和磨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戰友們!時光荏苒,讓我們永遠懷念那一段難忘的青春之歌吧!</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醴陵市|
观塘区|
青河县|
肃北|
林州市|
山西省|
松原市|
日土县|
进贤县|
宜兴市|
甘孜|
灌南县|
贺兰县|
霍林郭勒市|
浮梁县|
万州区|
镇原县|
赣州市|
西昌市|
仲巴县|
泰和县|
曲阜市|
永仁县|
商洛市|
顺义区|
卢龙县|
阿拉善右旗|
自治县|
鄯善县|
邯郸市|
静宁县|
清涧县|
聂荣县|
通许县|
茌平县|
福建省|
婺源县|
垣曲县|
高雄县|
札达县|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