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班儀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為了進一步加強新教師的能力培養,促進新教師快速成長,7月5日,由福建教育學院培訓中心組織的2022年福建省新教師(含轉崗)分學段分學科專項培訓班(小學數學)在三明市舉行。 班主任黃國梁老師以及全省各地市84位新教師參加了此次培訓的開班儀式。開班儀式上,黃國梁老師對此次培訓的參訓要求及安全問題等作出強調,希望新教師增強學習的使命感、責任感,充分思考,深入研討,完成培訓中的各項任務,學有所成,學有所獲。</p> 課程學習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5日上午由平潭中湖小學副校長、省學科帶頭人、高級教師高小俊給我們分享了《“量感”的內涵和培養策略》這一課程。首先高老師指出量感培養之所以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盲點,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1.數學教學停留在看一看,聽一聽,估一估的淺層認識上。2.建立一個單位表象時,體驗不夠清晰,無法從一個單位遷移到幾個單位,在量的累積上缺乏想象力和推測能力。3.實際估測問題中缺乏合情推理的方法指導,不能靈活地選擇合適的“參照物”正確推理。接著高老師表明量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有助于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有助于學生提高估測能力。量感的缺失會帶來各種問題,如:周長與體力的混淆,問題解決列式碰運氣,單位換算有困難,等等。最后,高老師還從四個方面闡述量感的培養策略:1.在生活中積淀學生的生活量感。2.在想象、推理等活動中發展量感。3.在估測對比中增加量感。4.在數學文化中了解度量的昨天和今天。</p> 課程感悟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老師從三個故事導入跟我們分享了“量感”的內涵與培養策略。首先是量感的教學現狀:授課方式的科技化導致學生量感能力缺失,這也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其次是量感的內涵。量感是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以及大小關系的直觀感知。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直觀感受。最后是如何培養學生的量感策略。那怎樣培養學生的量感呢?我認為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做到:</p><p class="ql-block">一、創設情境,積淀量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量感作為一種心理現象,它貫穿于日常生活當中。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創設良好的情境,提出問題,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思維。</p><p class="ql-block">如高老師課上舉的案例,教師在教學時間單位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記錄自己的一天生活,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來積淀量感。</p><p class="ql-block">二、激發興趣,發展量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數學中主要研究的量有表示物體長度的量及其數量關系、表示物體質量的量及其數量關系、表示時間的量及其數量間的關系。其中質量單位克、千克、噸和時間單位時、分、秒屬于比較抽象的概念。小學生對抽象的概念接受起來有一定難度。高老師在授課中舉了一個例子,通過讓學生秤沙子來讓學生推理1千克的沙子有多重,這樣真實的情境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量感。</p> <p class="ql-block">三、實踐度量,形成量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表示長度的單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較為直觀,在教學中要重視直觀教學,如在教學1毫米有多長時,讓學生認識尺子上的一毫米以后,再讓學生感知一毫米有多長。可以讓學生量一量一分的硬幣恰好是一毫米,先讓學生將一分硬幣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夾住感知一毫米,再抽去硬幣,讓學生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從而理解一毫米的長度觀念。這樣從觸覺、視覺直觀感受了一毫米有多長,感知了一毫米的概念。</p><p class="ql-block">四、估測對比,增強量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估測知識在以往的課標中所被重視程度不夠,其實在授課中通過讓學生估測對比可以讓學生對“量”有一個更深的感悟,在接下來的授課中我們應該更加重視估測對比教學。</p> 7月5日上午總結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老師給大家分享了自己對新課標的解讀,和對量感的獨到理解。高老師講座層次分明,先從量感的教學現狀講述,再到量感的內涵的詳細剖析,最后介紹量感的培養策略。高老師先從測量入手,我們都知道測量的單位,方法我們都可以教給學生,再不濟也可以死記硬背起來。但是由測量引申的量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是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不斷體驗過程,感受思考過程慢慢形成的一種意識。也讓我們知道了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注重學生對知識點的背誦,還要對學生的素養形成做相應的要求。教育應當從關注學科知識轉向關注學生思考,相比結果,更注重過程。雖然基礎知識的熟記事必要的,但是在學生素養能力方面也做出相關的要求。以上我的簡要反思與看法,最后再次感謝高老師的精彩演講。</p> 課程學習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5日下午廈門實驗小學、高級教師、省學科帶頭人、省教學大賽一等獎的張香老師著重闡述了《素養導向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觀》。張老師先從變革時代的“行”與“思”向我們講述了課程標準從2001年一直到2022年的思想轉變,并提出了新課程標準最顯著的特征是核心素養和育人導向;還提到了單元整體應注意:系統、結構、關聯;并且張老師還鼓勵新教師大膽嘗試,跨學科教學,打通課與課之間的聯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張老師對教學能力的“厚”與“薄”獨特見解使人印象深刻。張老師通過三大點向我們進行講解:1.通過馬克·吐溫的故事告訴我們:在課堂上要給學生留點空白;2.張老師又從自身的例子出發告訴我們新教師應該儲備素養促進能力提升;3.通過幾個教學實例向我們介紹如何做到“有效”備課。最后,張老師從專業素養的“爭”與“真”出發鼓勵新教師在解讀教材上要做到“爭上游”;在聽評課修煉中做到“真思考”;在平時生活中要做到持之以恒,“精細閱讀”。</p> 課程感悟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張香老師從“變革時代的行與思”“教學能力的厚與薄”“專業素養的爭與真”三個方面分享了素養導向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觀,使我們明白了課程標準的現實意義以及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意義,并結合實例引發“超級效應”的思考和對課堂教學的審視,最后從教材、聽評課、閱讀三個方面向新教師們提出建議。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為在今后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做到:</p><p class="ql-block">1.數學課堂教學必須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及內心的自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學生的思維鮮活地擺在教師眼前的時候,不能直接忽視或冷冰冰地對待,而應該加以引導。</p><p class="ql-block">2.精心且有效地備好每一堂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通讀教材,定位知識的落腳點,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要問在重點上、難點上,讓學生從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轉為茅塞頓開,感受到問題被突破的喜悅。</p><p class="ql-block">3.思維導圖要與板書設計相融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樣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框架簡單明了地展現給學生,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形成知識網絡結構圖,啟發學生思維,提升語言能力,有助于學生終身學習。</p> 7月5日下午總結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很感謝張老師為我們帶來這樣一場精彩的講座,讓我們受益匪淺。接下來我主要從“一問一思一整,一可視一育人”五個方面分享今天的收獲。一問:我明白了可以從構建以核心問題為導向的教學入手來提高課堂的效率,還可以提出一些高階思維的問題,比如提出一些比較、分析、綜合等高階思維的問題來發展學生的思維。一思:我懂得了應該注重學生方法、思想的滲透,比如轉化思想的滲透可以讓學生遇到未知時回顧到以前的舊知,用舊知解決新知。一整:我了解了教學時應從橫向、縱向出發進行單元整體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了解知識的前世、今生和來世,做到關聯、遷移、建構、統整。一可視化:我懂得了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思維可視化,比如單元導圖的構建,受到該啟發我想到亦可嘗試將幾個學期的內容從“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等幾個領域出發進行思維導圖的構建。一育人:我明白了應重視對孩子的育人導向,比如關注孩子會思考、會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可以進行生生提問的模式,再比如可以在“學習共同體”的模式中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分享,學會合作。最后希望我們能做到像張老師說的使學生學得真,學得實,學得活,學得新。再次感謝張老師的講座讓我們對素養導向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觀有了更深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全體新教師將以本次新教師培訓學習為契機,以飽滿的精神和最佳的狀態投入到未來的教學工作中去。因為流年不曾笑擲,未來更加可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湖市|
广汉市|
济阳县|
个旧市|
嘉荫县|
宝兴县|
昌宁县|
西盟|
张北县|
兰考县|
噶尔县|
东光县|
上栗县|
定西市|
丽江市|
蓝田县|
夏邑县|
新乡县|
桃源县|
焦作市|
神池县|
康保县|
怀柔区|
崇文区|
景东|
深圳市|
托克托县|
原平市|
资阳市|
新巴尔虎右旗|
安多县|
青神县|
株洲市|
浦城县|
锡林浩特市|
普兰店市|
宣威市|
昌邑市|
满洲里市|
通山县|
且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