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都夢想著去趟北極圈,想看一下它會是什么樣子,并為此而建立了一個愿望清單。當我終于有機會讓這個夢想成為現實時,為了尋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我知道自己必須要用心,才能感受北極圈跳動的脈搏,我知道自己必須要用心,才能傾聽到北極圈要跟你說的故事。 阿拉斯加高速公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工程奇跡,曾被描述為自巴拿馬運河以來最大,最困難的建設項目。這條高速公路通常被稱為 Alcan 高速公路(阿拉斯加-加拿大的縮寫)。其實早在1930 年,赫伯特·胡佛總統就考慮過從下 48 區到阿拉斯加的陸路連接。然而,直到 1941 年珍珠港被轟炸,這條高速公路的建設才被認為是軍事上的必要條件。 阿拉斯加公路也被喻為世界十大最美公路之一,歷史的原由是二次大戰期間為連接阿拉斯加和美國本土修建的,于1942年只花了七個月便興建完成。全長2,237公里,分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為阿拉斯加州 2 號州道的一部份、育空地區為 1 號區道,以及在英屬哥倫比亞為 97 號省道的一部份。 眼前這座火車站是 1930 年興建北亞伯達鐵路時的西方總站,這個車站也成了日后建造阿拉斯加公路時運送建筑材料、工人民生物資重要的管道,也因為它的興建讓原來道森河市的中心往右移了三公里,1960 年后的道森市甚至是整個bc的經濟有了改變,鐵道榮景不在,當初的車站也成了道森河市的游客中心。 整條阿拉斯加公路在戰后經過數次的截彎取直工程后,讓原來許多有設計缺陷的舊道被更快速便利的新路取代,就連公路起點的路標也換了位置,上圖則為新的零哩路標,下圖是舊的零哩路標。 要說阿拉斯加公路的歷史,自然要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更精準的說法是1941底日本偷襲珍珠港,引得美國投入二戰開始。有關于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真正原因眾所紛云,但一般來說和石油脫不了關系,也因此攻擊美國主要產石油的阿拉斯加州便成最終目標,當時美國為了運輸大量軍用物資到阿拉斯加于是和加拿大合作興建了今日阿拉斯加公路的原型。 當時因應戰爭的急迫需要,除了征招大量美國陸軍外,更在美國、加拿大顧用開墾的工人,官方的征人公告中寫著,此地最高溫 90 華氏、最低零下 70 華度的惡劣的工作環境寫的一清兩楚,大有非誠勿試的感覺,但因為二戰期期的經濟水平不高,還是吸引了大量社會低層的工人到此謀生。<br><br> 特別值得說明的是當時的時空背景,黑人還是受著嚴重的種族岐視,基本上黑人、白人是不會在同一個工作場合工作,簡單說黑人做黑人的,白人做白人的,但因為這段工程的艱難第一次讓黑、白人攜手合作,也算是美國見證族群融合的見證。 作為保衛北美的補給道路,美國時任總統羅斯福于 1942 年 2 月 11 日授權修建阿拉斯加公路。同年 3月,美國通過加拿大獲得了通行權。兩國之間的正式協議規定,美國支付建設費用,并在戰爭結束后將加拿大部分高速公路移交給加拿大政府。反過來,加拿大提供了通行權;免除進口關稅、銷售稅、所得稅和移民法規;并沿途提供建筑材料。<br><br> 阿拉斯加高速公路始于1942 年 3 月 8 日,于 1942 年 10 月 25 日完工。明天起我們將離開切特溫德,沿著這條久負盛名的阿拉斯加高速公路向北極圈挺進,穿越這條當年從荒野中開鑿出來的奇跡公路,尋找歷史在廣袤荒原所留下的印記。 <br>登普斯特高速公路(Dempster Highway)始于育空地區道森市以東 40 公里處,終點位于西北地區的 Tuktoyaktuk,全程 740 公里。這段路靠近終點的后半程,以前是一條季節性的冰路,只能在冬季進入,自 2017 年 11 月完成拓展工程后,這段再延伸的 138 公里路段全年也都可以通行了。 登普斯特高速公路穿過墓碑,奧格爾維和理查森山脈以及三個生態區,提供了觀賞野生動物和欣賞世界上最美麗的荒野風光的機會。這段 740 公里被稱為“天路”的旅程,從育空地區的道森市到西北地區的伊努維克,提供令人難以置信的風景,廣闊的空間和偏遠的美麗。 每年的 6-7 月是登普斯特公路游客所青睞的季節,阿拉斯加的初夏晝長天暖,陰晴不定,駛過公路的每一段都如同穿越畫中。雖然雨季已經開始,但變幻莫測的陰云令日日都有漫長的晚霞連朝霞,反而為遼闊的苔原景色增添了嫵媚。 登普斯特無疑是一條最荒涼的公路,美洲最北的公路,唯一跨越北極圈、直達北冰洋的公路。嚴寒、極夜、暴風、冰雪,再加上糟糕的路況,甚至來往的重型卡車,都是公路上潛在的致命威脅。然而,這一切都擋不住冒險者挑戰這條路的熱情,或者說,正是這些危險才激發了大家的熱血。 無論你是浪跡天涯的自駕發燒友,還是尋幽探秘的獵奇者,選擇登普斯特高速公路這段被稱為“天路”的旅程,都不失為明智之舉,事關天路令人難以置信的風景,廣闊的空間和令人銷魂的美麗,會讓你終生難以忘懷。 由于車輛稀少,很多時候開上一個小時,前后都見不到一輛車,只有起伏的寒帶丘陵伴隨左右。若不是知道登普斯特公路公路是北上唯一的路線,駕駛者難免懷疑自己走錯了路,但這將是登普斯特公路自駕的常態。<br><br><br> 高聳的布魯克斯的山脈是貫穿整個美洲的大陸分水嶺的最北部分,也是極地和阿拉斯加內陸的分界。登普斯特公路的旅途從這里開始就將正式進入后半段。從這里開始,湖泊與河流從南側的太平洋水系變成北冰洋水系,而樹木也徹底消失,代之以灌木和蕨類構成的苔原。<br> 作為運輸公路而存在的登普斯特公路游客稀少,兩側并沒有什么知名景點,但這條公路本身,就是最變幻莫測的風景。在輕微起伏的林地間北行約 50 英里,一條水帶便在一個山坡后從針葉林的縫隙中浮現,閃著湛藍的波光。這便是發源于加拿大育空地區,向西橫貫整個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 登普斯特公路地處荒涼的內陸無人區,沿路的補給極為有限,因此,御寒衣物、食物、水、包括全尺寸備胎都要提前準備好。對于愛好攝影的游客來說,大量的衣物、手套、帽子等必不可少。即使在夏天極晝期間,寒帶的大風也可以讓體感溫度驟降,連車內都要開暖風維持,更不用說下車拍照了。 登普斯特高速公路穿過令人難以置信的荒野,穿過當地原住民 Gwich'in 的傳統土地,向波弗特海駛去,進入因紐維亞盧伊特人的傳統土地,即北極西部的因紐特人。雖然Gwich'in,Inuvialuit 和 Metis 人繼續居住在登普斯特高速公路的周邊,但隨著公路的開通,這些原住民的傳統領地,現在都成為了充滿活力的多元文化社區。 在這片遙遠的邊疆土地上,有廣闊的凍土荒原、北美洲最高峰麥金利山和數不勝數的冰川與峽灣;棕熊和駝鹿是這里的主人,荒野就是它們的領土。一眼望去,仿佛一片杳無人煙的處女地。 登普斯特公路全程是是渣土鋪成,路的中間經過重型卡車多年的碾壓逐漸被壓實,而道路兩側則盡是容易打滑的浮土,因此在前后沒車時,司機通常在公路中央行駛。視野開闊的路段還好,倘若在上坡時,對面坡頂忽然出現一輛對頭卡車,想避讓也是頗為危險。 從道森出發,經過不停頓 5 小時一路向北的征程,終于人疲馬乏地走完了 405 公里的艱難路程,來到了通向北冰洋的最后一個補給站鷹平原酒店(Eagle Plains Helps),GPS給出了 Lat: N66°33′20″ Long: W136°43'10" 的坐標,這里距離北極圈 66° 33′ 僅 36.4公里的路程了,無論是自駕者還是職業司機,都無一例外地選擇在這里為汽車加油,為人補充能量。 鷹平原酒店的建筑雖然貌不驚人,但內部功能還算完備,除了標準的客房以外,還有人氣鼎沸的餐廳,畢竟在這里方圓百里之外,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對于游客而言,從這里還可以領到一張由官方簽發的 “北極勇敢者證書”,雖然看起來有點老土,但畢竟是我等一行夢想成真的書面見證,因此大家也就欣然地領受了這份俗套。 離開了鷹平原酒店再北行 36.4 公里,就來到了登普斯特公路全程最具意義的一個標志——北極圈。在整個北美大陸,只有兩條公路穿過了北極圈,除了我們在【冬季篇】所提及到的道爾頓公路,另外一條就是現在這條登普斯特公路了。<br><br>因此,無論你是途徑這里還是專程到此一游,幾乎所有人到了這里都會無一例外地停車歇腳,順便和北極圈標志拍幾張正經或搞怪的合影。如果有北極圈旅游團經過,導游還會自帶一張劃了線的紅毯,鋪在標志下給人“跨越北極圈”的感覺。 這段時間以來,一路向北仿佛已經成為了一個篤定的信念,當車子到達了北極圈 66°33′ 界碑的時候,我們再也掩飾不住自己內心的雀躍了。北極圈,這個聽起來是那么遠的地方,現在竟然是這么近。以致到悸動的心還一直回味著當地酋長所簽發的北極圈勇敢者證書,并渴望著可以立即就看到午夜的太陽。這就是阿拉斯加,這就是北極圈,北極圈在召喚每一個喜歡冒險的靈魂。<br> 在北極圈界碑 66°33′ 我們遇到了兩位真正的猛男,他們各自駕駛一輛 BMW 摩托車,剛剛從公路盡頭的“伊努維克”折返。原來他們是 BMW 摩托車俱樂部美洲拉力賽的隊員,賽事的起點位于南美的巴西里約熱內盧,終點則是北美北極圈的伊努維克。天啊,這賽事的全程貫穿了美洲大陸的 15 個國家,從起點到終點直接就是南極圈到北極圈的距離!<br><br>且不論這兩位騎士是全程參與,還只是中途穿插部分賽事,就憑他們敢于用肉包鐵的大無畏馳騁在這條天路上,就值得我們致以由衷的敬意!<br> 其實行駛在登普斯特公路,每次與重型卡車會車時,雖然我們都盡量減速向右靠慢性,但從重型卡車輪下飛濺過來的砂石,還是劈頭蓋臉地狂砸在風擋玻璃和車身上,以致到同伴 Harry 駕駛的車輛還沒到達終點,風擋玻璃已經被砸開了一個大洞,而我所駕駛的車輛雖然幸免于難,但風擋玻璃和車頭已經布滿了蜂窩狀的坑坑洼洼,簡直慘不忍睹!不難想象,同樣是行走在這條路上,這兩位騎士需要直面的考驗又是何等的挑戰!<br> 北極圈是一條平行或緯度線,位于北緯 66°33' 左右,標志著地球最北端地區北極的邊界。北極圈中心的地理點是北極。北極圈標志著隨著人們向北前進,陽光和黑暗的日常模式發生了變化。連續的陽光或黑暗天數向北增加到整整六個月,在夏季,這種現象被稱為極晝,而在冬天,它被稱為極夜。 原本就少人跡罕至的北極圈地區,恍如一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北方姑娘,大方率性,無塵無俗氣,迷霧、雷雨、狂風隨心而發,在極晝的季節里,凌晨 3 點穹蒼處還透射著落日的余暉,而 4 點剛過,旭日已經開始東升,造物主創造的大能著實令人敬畏不已! 位于鷹平原酒店旁邊的 RV 停車場,是絕多數自駕者首選落腳點, 這里距離酒店和餐廳只有一步之遙,這一大片的停車場通宵達旦幾乎都鴉雀無聲,我由于好奇心的驅使,總想看看北極圈午夜太陽的模樣。因此,雖然體能上已經疲態畢現,但精神上卻毫無睡意,于是便不失時機,在午夜里還不停地折騰著自己手中的照相機。 從六月開始,廣大的北方內陸氣溫轉暖,登普斯特幾乎全程沒有降雪,北極圈日落后的天空也并不會完全黑暗,大大拉長了自駕者可以利用的時間,是全年最適合駕車的季節。六月初苔原湖泊上的冰層剛剛開始碎裂,新鮮茂盛的綠色只蔓延到懷斯曼的緯度,但野生動物們已經結束了冬眠,和游客一樣日漸活躍起來。每年駝鹿群由南向北的大遷徙,就發生在這段時間。 在這個人跡罕至的無人區,現在正值夏天,荒原上的雪痕消失,苔原表面也融化成沼澤,滋養了生活在極北的灌木和苔蘚,以及駝鹿、棕熊、狐貍等頑強生物,然而在表面的活動層以下,永久凍土仍然主宰了海岸平原。 每年中國農歷夏至的前后,太陽在午夜從北方斜斜地沒入地平線,一兩個小時后轉一個角度便再次升起。落日光芒反射到頭頂的云層,映出片片金紅色霞光。每天午夜里這數小時的黃金時間,無疑是大自然給予每一位北極圈體驗者最為驚艷的饋贈和禮物。<div><br></div><div>北極圈,午夜太陽在召喚,朋友,你聽到來自遠方的聲音了嗎?<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力市|
泗洪县|
普定县|
大悟县|
南召县|
资中县|
壤塘县|
三门县|
丰原市|
青铜峡市|
平乐县|
兴业县|
邳州市|
华池县|
公安县|
铁力市|
寿宁县|
台南市|
吉水县|
哈巴河县|
武胜县|
开鲁县|
洪江市|
垣曲县|
宜丰县|
永顺县|
阳东县|
关岭|
宁夏|
桦川县|
孝感市|
沙洋县|
封开县|
蓝山县|
周口市|
沙坪坝区|
疏勒县|
莫力|
阳泉市|
德清县|
南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