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合肥市二環內最大的城中村(龔大塘、鴨林沖)被拆,四百多畝土地上幾百戶多為菜農的原住民很快搬離,身份由農轉非,擇業和生活,驟然面對新的環境條件。在其區域規劃和實施過程,前幾年,是其嬗變的史前期,荒蕪的土地和滿目廢墟與時間共融,喧鬧的城市空間中陡然生出一個現代村落遺址,它以觸目的破碎、荒蕪,與四面圍合的街市樓宇對立,等待新的建筑成為身姿,靜觀所在城市文明史翻向新的一頁。在土地流轉按下暫停鍵的近三年,這片廢棄之地溫存猶在,原住村民不斷回來守土種植,周邊住戶絡繹深入墾荒,此域中,春仍能踏青觀景,夏亦可聞鳥語收瓜果,依稀容得流浪者棲身度年。觀此一域,在其已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所有不舍或親近,莫不都應歸功于這片土地的魔力,仿佛舊的村落之母羽化變身前慈恩大德的衍射,不經意間化作的一道人間風景。 1、2019年11月18日,龔大塘村整體被拆,至2022年7月,被拆土地上除一條新建道路,整片基本處閑置狀態; 2、2019年11月9日,63歲的劉梁生,在祖居屋廢墟留影,劉姓是該村大姓,他在這片土地上種過稻、種過菜,也出村看過倉庫、拉過板車、做過保安,與老伴、兒媳、孫子等6口長年生活于此,雖已遷居別處,心里總念著老地方; 3、2021年3月14日,龔大塘北側一處被拆房屋的舊址,逾兩載而逢春的野草; 4、2022年6月17日,龔大塘西側一處樹叢,逾三載而逢春的歸鳥; 5、2022年6月13日,暫住于附近街區的張友珍女士攜好友尋蹤舊居遺址; 6、2021年3月13日,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從肥東遷入龔大塘的68歲的孫方改,與老伴堅守地頭三年,不離棄多年從事的蔬菜種植; 7、2022年6月12日,附近學校的遺棄物被種植戶當作地膜用材; 8、2022年6月13日,68歲的劉純才與老伴已在附近昊天苑小區落戶,但兩人對自己熟悉并可獲收益的蔬菜種植割舍不下,決心堅持到最后一刻; 9、2022年6月14日,蔬菜收獲季節,清晨,龔大塘大片閑置之地,常見蔬菜運輸單車出入; 10、2022年6月17日,元一名稱C區陸女士等附近居民,是這片土地墾荒的參與者,每天清晨,她們的身影就會出現在其中; 11、2022年6月17日,給地里的植物澆水,成為城市人親近土地的一種享受性體驗; 12、2022年6月12日,散落在原住房舊址上由村民自掘家用的一口口水井,為后來墾荒者青睞。年屆七旬的肖方,早年由鐵四局退休,他于提水澆地之余,幫著身邊墾荒伙伴一口氣從水井里撈出3只掉落的水桶; 13、2022年6月17日,居住美晨雅閣的年屆八旬的程大爺,由于早年務農,他侍弄的作物,長勢、收成特喜人; 14、2022年6月17日,地頭上的臨建設施,是居住臨橋苑9棟的賈城奎大爺的創意工程; 15、2022年6月17日,處于生長期的瓜果; 16、2022年6月15日,收獲,是這塊土地上的最美景致之一; 17、2022年6月17日,流浪者的棲身之地; 18、2022年6月17日,有閑族的踏青站點; 19、2022年6月26日,淮南路新建道路地質鉆探工程成為這塊土地的新風景; 20、2022年6月26日,這片土地所蘊含的新的生機將由此揭開生面。<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耒阳市|
南和县|
博罗县|
枣阳市|
那曲县|
旺苍县|
贵定县|
隆回县|
和平县|
都江堰市|
寻乌县|
商水县|
洪湖市|
临沂市|
三明市|
衡山县|
聊城市|
临沭县|
五峰|
高密市|
清徐县|
祁连县|
海原县|
萨迦县|
大理市|
古蔺县|
马山县|
宜丰县|
白玉县|
石城县|
比如县|
双鸭山市|
青河县|
绥宁县|
湖口县|
临夏市|
克什克腾旗|
噶尔县|
涞水县|
柞水县|
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