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之所以游覽紅旗渠、大寨、郭亮村,是因為這些耳熟能詳的地方,曾經發生過的故事,感天動地,一直深藏在我們的記憶中。</p> <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驕陽似火,相約自駕,完成一個時代戰天斗地的情結和記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紅旗渠篇??</span></p> <p class="ql-block">紅旗渠,位于河南省安陽市的林州市。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稱為“人工天河”。</p> <p class="ql-block">紅旗渠早期的正式名稱是“引漳入林”工程,就是把山西濁漳河的水引入河南林縣。</p> <p class="ql-block">在那個物資匱乏、老百姓溫飽問題都沒有很好解決的1960年代,要在崇山峻嶺間凌空開鑿一條水渠,對于只有幾十萬人的林縣來說,其施工難度是令人無法想像的。</p> <p class="ql-block">但,為了引水,林縣人民不怕困難,自力更生,以千軍萬馬戰太行的氣勢,靠鐵錘鋼釬,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鑿開太行山,在懸崖峭壁上,修建了這條引來幸福水的“生命渠”。</p> <p class="ql-block">紅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全面完工。全長1500公里,參與修建人數近10萬人,耗時近10年,總投資6865.64萬元。其中林縣投資5839.66萬元,國家投資1025.98萬元。</p> <p class="ql-block">建設過程中,林縣人民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2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1515.82萬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施工難度最大的青年洞是紅旗渠的咽喉工程。說難,是因為必須在太行山垂直的絕壁上鑿出一個600多米的隧洞,漳河水才能最終進入林縣。</p> <p class="ql-block">一支由300名青年組成的突擊隊,以愚公移山般精神,苦戰一年,隧洞順利鑿通。這是一個全部由青年人攻克的難關,青年洞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創業洞的開鑿,也是在最艱難的時段,喝米湯,睡石縫,天地為席,毫無怨言。</p> <p class="ql-block">1965年4月5日,紅旗渠總干渠竣工通水。當閘門開啟,漳河水滾滾而來時,無數人站在渠邊留下了幸福的淚水。至此,410個村落、60萬人口、3.7萬頭牲畜、54萬畝耕地,將徹底告別干旱缺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如今,鑲嵌在太行山麓的紅旗渠,分外妖嬈!</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風景區,由“分水苑”、“青年洞”、“絡絲潭”三個景區組成。</p> <p class="ql-block">“分水苑”景區入口。</p> <p class="ql-block">“分水苑”景區,主要是在紅旗渠分水閘上修建了紀念亭、紀念碑、紀念館等,向參觀者展示了修建紅旗渠的艱苦歷程,以大量的史實渲染了這條讓林縣人民為之振奮、為之驕傲的生命之渠。</p> <p class="ql-block">國家領導人題詞。</p> <p class="ql-block">紅旗渠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在紅旗渠聽到很多艱苦奮斗的故事,每一處斷壁,每一個隧洞,都有一段讓人肅然起敬的往昔;我們擦肩而過的那些山石,往往都曾有人灑過鮮血和汗水。</p> <p class="ql-block">崖壁上的毛主席語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用較少的錢,辦較多的事!</p> <p class="ql-block">“崖當房,石當床,虎口崖下度時光,我為后代創大業,不修成大渠不回家”。</p> <p class="ql-block">當年修渠民工睡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p> <p class="ql-block">走在紅旗渠壩上,與緩緩流動的渠水一道,盤桓于陡峭的山壁之間,領略“人工天河”的無盡詩意。</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峭壁上,鑿刻著令人難忘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在視野開闊的地方回首眺望,山腰的水渠、山腳的公路、谷底的河流并行延伸,漸漸隱沒在層巒疊嶂之中。想像一下,紅旗渠的源頭就在這望不到邊的山峰后面。</p> <p class="ql-block">“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這是紅旗渠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p> <p class="ql-block"> ??郭亮村篇??</p> <p class="ql-block">八百里太行,山峰陡峭,雄險奇觀,誕生了獨特的風景“掛壁公路”。 </p> <p class="ql-block">在太行山掛壁公路中,最負盛名的便是位于河南省新鄉市輝縣的“郭亮掛壁公路”。</p> <p class="ql-block">當年的郭亮村,上山下山全靠一條720多個臺階100多米高的天梯,行路艱難,幾乎與世隔絕,村里貧困落后,百姓生活艱辛。</p> <p class="ql-block">為了讓鄉親們走出大山,1972年,村支書申明信和大隊長申明凱帶著13名壯士,在無電力、無機械的條件下,全憑手力,歷時5年,打爛了4000多把鐵錘,耗盡了12噸鋼釬,終于修成了1.2公里長的掛壁公路,從此郭亮村跟外面的世界相通了。</p> <p class="ql-block">掛壁公路的開鑿,是一個艱苦奮斗年代的真實寫照,是信仰!是堅持!是奇跡!</p> <p class="ql-block">如今健在的原大隊長申明凱,精神矍鑠,不減當年。</p> <p class="ql-block">十三勇士展覽館。</p> <p class="ql-block">站在崖上看對面的掛壁公路,壁如千仞,非常險峻。</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郭亮村,被譽為中國第一影視村,《舉起手來》等40多部影視片在此拍攝,國內100多所美術藝術學校和30多個攝影協會把它定為寫生、采風基地。</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郭亮村掛壁公路,已成為萬仙山景區的網紅打卡地。這里群峰競秀、層巒疊嶂、溝壑縱橫、飛瀑流泉,既有雄偉而蒼茫的石壁景觀、又有妙曼而秀雅的山鄉風韻,集雄、壯、奇、幽、峻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寨篇??</span></p> <p class="ql-block">從來沒有一個鄉村像大寨一樣,對中國農村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它濃縮了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農村的發展和變遷,承載了幾代農民追求溫飽和富裕生活的夢想。</p> <p class="ql-block">大寨位于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海拔1162.6米,地處昔陽縣城東南部,屬太行山土石山區,自然環境惡劣,群眾生活十分艱苦,當時全村220多戶人家。</p> <p class="ql-block">大寨精神形成于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以“戰天斗地”的大寨書記陳永貴、大寨“鐵姑娘”郭鳳蓮為帶頭人,決心改變落后的家鄉面貌,他們艱苦奮斗,治山治水,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建設了層層梯田,并通過艱巨勞動引水澆地,改變了靠天吃飯的狀況。</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主席于1964年發出“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大寨成為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p> <p class="ql-block">據史料記載,大寨先后接待了28位副總理以上的中央領導人,22位外國國家元首。1964年至1979年,到大寨參觀人數達1045萬人,其中包括134個國家的25423名友好人士。</p> <p class="ql-block">大寨展覽館,一幅幅生動真實的老照片,展示往日歲月熠熠生輝的人和事,不禁感慨:不論怎樣的艱難環境,堅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是多么重要!</p> <p class="ql-block">首戰白駝溝、三戰狼窩掌、奮力戰洪災、三不要三不少,搬山填溝造平原、科學種田等等,大寨人民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跡。</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虎頭山。</p> <p class="ql-block">葉帥題詞</p> <p class="ql-block">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三次視察大寨的紀念亭。</p> <p class="ql-block">農民出身的國家副總理陳永貴墓地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一代文學巨匠郭沫若先生的部分骨灰,灑在了大寨的青山綠水間。</p> <p class="ql-block">陳永貴雕像</p> <p class="ql-block">大寨梯田景區</p> <p class="ql-block">層層的梯田依舊整齊的排列。</p> <p class="ql-block">豐收的景色,鋪滿大地。</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大寨,風景秀麗,是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國家4A級景區。</p> <p class="ql-block">南來北往的游客不少,大寨的原貌勾起了許許多多人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陳永貴故居</p> <p class="ql-block">大寨人民公社舊址</p> <p class="ql-block">當年整齊的窯洞,現在是一道風景。</p> <p class="ql-block">大寨干部學院是弘揚大寨精神,加強黨員領導干部黨性教育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非常幸運,住進了當年鐵姑娘賈小妮開辦的“鐵妮妮之家客?!保雎犃水斈觇F姑娘動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與鐵姑娘合影</p> <p class="ql-block">看過了很多奇跡,再看看紅旗渠、郭亮村、大寨,仍然心存敬仰,仍然熱淚盈眶。我們對戰天斗地,改變山河的英雄壯舉心感敬佩!對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頂禮膜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远县|
邢台县|
西乌珠穆沁旗|
历史|
定边县|
全州县|
义马市|
祁东县|
乐昌市|
勃利县|
佛学|
重庆市|
岳阳市|
澎湖县|
丰原市|
衡东县|
白朗县|
无为县|
互助|
枣庄市|
玛沁县|
全椒县|
张掖市|
静海县|
南岸区|
六盘水市|
金昌市|
南丰县|
个旧市|
高平市|
建始县|
岐山县|
阿巴嘎旗|
安塞县|
亚东县|
瓮安县|
镇康县|
邛崃市|
元江|
霍林郭勒市|
黄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