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不久朋友游歷了吳川市吳陽鎮清朝狀元林召棠故里,回來后寫了宏篇記述,閱后心里充滿景仰之情。我少小便聞林公之名望,也知吳川甚至化南文風之盛,多受林公中狀對后人的激勵奮發,或受林公辭官回鄉從事教師育人的化蒙。林公的故里,是我心中圣地,心向往之而未能至。</p> <p class="ql-block"> 逢周末,天晴氣暖,宜出游,于是邀知己同去謁狀元公故里。往南行,到淺水高速出口,剛入吳川地域,一條寬闊筆直的雙向六車道柏油路,在廣袤的田野間向南延展,一眼望不盡頭,道路兩旁是常年濃綠的風景樹,中間是四季換顏的各色花,離開化州,滿眼風光已不同。一路向南,越袂花江,過梅菉城區,沿鑒江左岸西行,再匯入國道車流,一個鐘頭時間,便到了位于吳陽鎮霞街的林狀元故居。</p><p class="ql-block"> 吳陽霞街濱浩瀚南海,沃野千里,物產豐阜,地靈人杰。林召棠生于1786年,字愛封,號芾南,是清朝道光年間癸未(1823年)科狀元。自隋朝開科取士,廣東共出過9位文狀元,林召棠是粵西地區唯一的狀元。林召棠的父親林雨屏,是清朝的貢生,做過東安縣教諭。林召棠從小跟父親念書,聰敏好學,17歲中秀才,28歲中拔貢,31歲中舉人,于道光癸未(1823年)年中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充任國史館纂修官,又任陜甘正主考官。后因感官場污濁,托病辭歸故里,終身從事教育,受聘肇慶府端溪書院主講十五年。林則徐來粵查鴉片,常與林召棠書信往來。林狀元卒于1872年,享年87歲。</p> <p class="ql-block"> 林召棠的故居在霞街拱門巷內,為磚木結構75平方米的平房,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周邊房屋密密匝匝,皆居住著同宗后人,并不因林公是狀元公,鄉鄰就要捐祖宅以奉。近年政府又于霞街建立林召棠紀念館,立林召棠親書“狀元”牌坊。館內有狀元墨寶、應試試卷及名人題詞碑刻。近旁還建有“林氏大宗祠”,對研究我國家宗族歷史文化有較高價值。</p> <p class="ql-block"> 得益于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鄉賢之功,狀元故里發生了天翻地覆變化,有五千多人的林姓大村場,除狀元故居保留磚瓦結構古貌外,家家戶戶都是中式或西式的樓房。狹窄的村道是混凝土或紅磚鋪就,有統一下水道和排污設備,還有專人收運垃圾。村莊整體坐東向西,村前一水如帶,曲折蜿蜒,彎護有情,前面是千頃良田,水面有數座拱橋,如長虹臥波。</p><p class="ql-block"> 湛江外出鄉賢普遍心系桑梓,富而扶貧,達則幫鄰,又乘建設美麗鄉村的春風,近年農民生活越來越好,狀元故里也越來越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湾仔区|
杭锦后旗|
全椒县|
昌平区|
嘉祥县|
高邮市|
安岳县|
虹口区|
林州市|
安多县|
长子县|
上犹县|
田东县|
盈江县|
吉木乃县|
瓦房店市|
龙游县|
鄱阳县|
吉安市|
绍兴市|
宁化县|
永春县|
平顺县|
莎车县|
玛多县|
贺兰县|
乃东县|
长沙市|
高唐县|
永丰县|
潞城市|
富宁县|
得荣县|
中方县|
许昌县|
绩溪县|
乡宁县|
平罗县|
焦作市|
奇台县|
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