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頸鶴 冰霜之上的黑頸鶴 飛翔于藍天 黑頸鶴棲息于海拔3000-5000米的高原、草甸、河湖的沼澤地帶。除繁殖期,其他季節集群活動,日行性,性機警,善飛翔。覓食植物的葉、根莖、塊莖、種子等,亦食魚、蝦、甲殼類和昆蟲。<br> 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高原鶴類,是藏族人民心中非常神圣的大鳥,稱之為“仙鶴”、“神鳥”、“吉祥鳥”。是世界15種鶴中被科學家記錄最晚的一種,也是我們了解最少的鶴家族成員。 鶴家族圖 在藏族傳說中黑頸鶴是格薩爾王的牧馬者,他猶如號角的鳴聲能使百里外的神馬聽到出征的召喚。因此他被譽為“高原神鳥”<br> 黑頸鶴1989年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一級野生動物,1996年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2012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等級。在1983年印度召開的國際鶴類保護會議上,公布了當時全球黑頸鶴的數量,竟然不到200只,這個可怕的數量讓人震撼,于是全球開始加大黑頸鶴的保護,經過二十幾年的努力,終于讓黑頸鶴發展到了現在的10000來只。<br> 黑頸鶴全身灰白色,腿、頸修長,體態優雅,是舞蹈能手。<br> 據說黑頸鶴的“婚配”極為有趣,先是雄鶴在雌鶴身邊跳舞,舞蹈停止后,雄鶴又引頸高歌。這時,如果雌鶴愿意“成婚”,便應聲伴唱,接著,雌雄雙雙翩翩起舞、高聲歌唱。“婚禮”結束后,雙雙返回草叢共建新“家”。<br> 成家后,它們跳的大多是“雙人舞”了。而且是繞著圈子一起跳,那舞姿的優美、舞步的節奏比人類的舞蹈更自然、更真情、更美妙。<br> 黑頸鶴的“單人舞”也經常出現,年輕的單身鶴為吸引異性的注意而舞;成年鶴高興時也常常為伴而舞,舞姿曼妙動人。 雙鶴舞 單鶴舞 單鶴舞 為伴而舞 為伴而舞 鶴都有一付好嗓子,是天生的歌手。它們的鳴叫聲是一種帶有金屬音質的復合音,動聽、悅耳,而且可以傳送到很遠的地方。<br> 每當東方露出曙光,大地還冒著霧氣之際,黑頸鶴便會迎著紅霞昂首齊鳴,動聽悅耳的鳴叫聲在曠野回蕩,余音繚繞。<br> 它們通過“齊鳴”來呼應其它的鳥群,告知它們所在的位置。通過“和鳴”來增進感情,歡呼新一天的開始。特別是“和鳴”很有節奏感,常常是雄鶴發出一聲長鳴聲,緊接著是雌鶴的三四聲短促的和鳴聲,標準的夫唱妻和,很是好聽。 黑頸鶴的智商很高,它們的家庭觀念也很重。成家后它們對愛情非常忠貞,一生只有一位伴侶,當一方死去,另外一只會選擇悲傷絕食,或毅然決然地選擇自殺。對于它們來說,另一半就是自己的全部,即使沒有選擇自殺,它們也會選擇孤獨一生。<br> 黑頸鶴對子女也是關愛有加,一般不會拋棄自己的孩子。今年6月5日,中央電視臺9頻道播出了紀實片《黑頸鶴成長日記》,在祁連山國家濕地公園有一對黑頸鶴夫婦,孵出了哥哥小雪和妹妹小雨兩只小鶴,妹妹小雨身體弱小,性格孤僻,為了等待小雨學飛,推遲了冬季的遷徙時間,它們一家成了祁連山國家濕地公園最遲遷徙的鶴。哥哥小雪在飛行時撞到了高壓線而亡,黑頸鶴夫婦非常傷心,它們在遷徙起飛后還帶著小雨到小雪撞高壓線的地方繞飛一圈,像是憑吊,像是懷念,像是告別,非常感人。<br> 在平時它們也總是以家庭為單位飛翔、覓食。 雙鶴齊降 雙鶴齊降 比翼齊飛 飛翔中的三鶴之家 在農田覓食三鶴之家 在農田覓食的四鶴之家 黑頸鶴生活在高原,環境惡劣,即使在越冬地,氣溫也常在零度以下,常常是冰天雪地。我常想,它這么一雙細細長長的腿,基本上是皮包骨頭一根筋,怎么能抵御寒冷呢?要是人腳早就凍爛了。可黑頸鶴卻沒事,在冰雪之中照樣行走自如。 云南大山包冰霜中的黑頸鶴 云南大山包冰霜中的黑頸鶴 云南大山包冰霜中的黑頸鶴 云南大山包冰霜中的黑頸鶴 納帕海的日出是美麗的,霞光把整個水面染成了桔紅色,一閃一閃地跳動著金光。水中的一條條草甸把水面分割成一塊塊金光粼粼的水面,水鳥的暗影在水面上飄浮,草甸上的黑頸鶴在昂首長鳴。<br> 云南大山包和念湖是黑頸鶴的另兩個越冬地,冬天去那里拍黑頸鶴,如果碰到滿天的霞光,美如仙境。真是:<br> <div> 冰霜覆大地,紅霞染長空:<br> 霧凇掛草木,仙鶴舞其中。</div> 云南大山包 云南大山包 云南大山包 云南大山包 云南納帕海 云南納帕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州市|
马龙县|
辽中县|
梨树县|
满洲里市|
施秉县|
达日县|
襄城县|
礼泉县|
桓仁|
晋城|
呼伦贝尔市|
拉萨市|
佛坪县|
喀什市|
乌什县|
南澳县|
浠水县|
保靖县|
淮滨县|
团风县|
额济纳旗|
和平区|
崇信县|
乌拉特前旗|
宁蒗|
渭源县|
普格县|
沂水县|
瑞金市|
天长市|
柳林县|
安塞县|
普宁市|
来安县|
天水市|
汶川县|
金乡县|
乾安县|
梁河县|
曲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