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來人世間一趟</p><p class="ql-block">一定要努力看看更多的風景</p><p class="ql-block">夏天出游一定要來—平涼</p><p class="ql-block">因為這座城市適合</p><p class="ql-block">情侶出游、閨蜜出游、避暑旅游</p><p class="ql-block">夏天有很多種色彩</p><p class="ql-block">平涼的風土人情、自然風貌、地道美食</p><p class="ql-block">都是值得你來了又來</p> <p class="ql-block">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位于隴山東麓的甘肅平涼,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周朝就在涇河流域創造了比較先進的農耕文化。公元376年,前秦滅前涼,取“平定涼國”之意,置平涼郡,平涼之名自此始。平涼的六張名片,每一張都不同凡響。</p> <p class="ql-block">名片一:崆峒山,位于平涼市區西部,是平涼的地標之一。是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之美譽。它西接六盤山,東望八百里秦川,南依關山,北峙蕭關,涇河與胭脂河南北環抱,交匯于望駕山前,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間,垂直高度為667.5米,主峰海拔2123米,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總面積83.6平方千米。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崆峒山之所以被尊稱為“中華道教第一山”、“道源圣地”,傳說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親臨崆峒山,向隱居崆峒的元始天尊第一位弟子、昆侖十二金仙之首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歷史上,一代天驕秦皇、漢武曾慕名登臨崆峒,司馬遷、杜甫、李白、白居易、林則徐、譚嗣同等歷代文人墨客、名人雅士,筆下多有贊譽。還有與少林、武當、峨眉、昆侖齊名的崆峒武術,被譽為中國五大武術流派之一。</p> <p class="ql-block">名片二:王母宮,聞名海內外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中國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廟,尊為“天下王母第一宮”,位于平涼市涇川縣境內的王母宮山上。</p><p class="ql-block">王母宮山又稱回中山,相傳古代兩位信仰道教的帝王周穆王和漢武帝,都曾到這里游歷,道教的最高女神西王母,還曾經在這里設宴招待過兩位風流人物。</p><p class="ql-block">王母宮是公元前2世紀開始修建的,以后歷代又不斷擴建,至1522年,這里已經有一山門、二山門、三山門、王母宮、文昌宮、三清樓、望河樓、玉皇大帝等建筑。清朝(1644—1911年)末期時,由于戰爭原因,王母宮的大多數建筑都遭到破壞,只保留了王母宮石窟以及一些古鐘和碣碑。</p><p class="ql-block">王母宮石窟依山開鑿、呈方形,中心有柱,高12米,深11米。中心柱及三面窟壁有石雕佛像,有千佛、力士、菩薩以及馱寶塔的白象。窟內造像分三層共200多尊,大多是公元5世紀以來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回山瑤池傳說是西王母的宮廷,位于回山山麓,樹木參天,泉水叮咚,是西王母舉辦蟠桃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名片三:云崖寺,位于莊浪縣東南,距縣城25公里。云崖寺以山崖懸空如云而得名,以北魏石窟群而聞名。云崖寺開創于北魏,后經北周、金、元、明、清歷代擴建,已形成八寺、三洞、一灣、一潭的奇觀異景。因寺內石窟眾多,景色秀麗,與平涼崆峒山、天水麥積山、仙人崖等甘肅著名旅游景點齊名,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云崖寺是一座距今1600多年的古老石窟寺,是一處集石窟藝術與天然美景于一身的風景區。整個景區東西寬13.75公里,南北長32.25公里,景區內異峰疊起,云蒸霧繞,密林參天,綠茵遍地,曲徑幽幽,流水淙淙,而且有歷經滄桑的石窟雕塑,這樣的景點在國內也是很少見的。最為游人所稱頌的人文景觀主要是由竹林寺、大寺、西寺、喬陽寺、金瓦寺、佛溝寺、三清洞、羅漢洞、殿灣等寺洞組成的石窟群。史載“山勢環抱,溪水瀠洄,松杉柏檜,翠竹名花,蔚蔚蒼蒼,青蔥掩映,且多仙蹤古跡,無地不爽人心目。”是對云崖勝境的真實寫照。</p> <p class="ql-block">名片四:大槐樹,屹立于平涼市崇信縣錦屏鎮關河村,古槐高26米,主干基徑3米,最大胸圍13米,樹冠東西約34米,南北約38米,占地面積2.1畝。經國家林業總局專家測定樹齡3200多年,載入《甘肅古樹奇觀》和《全國百株人文古樹名錄》,是目前發現的國內體型最大、樹齡最長的古槐,被譽為“華夏古槐王”。因其主干分為八大主枝,又稱“八卦槐”。當地百姓傳說,唐朝大將尉遲敬德曾拴馬于樹下。</p><p class="ql-block">更為奇特的是,古樹上寄生著楊樹、花椒、五貝子樹和小麥、玉米等9種植物,實為罕見。大槐樹周圍山清水秀,與五龍山、唐帽山、櫻桃溝等風景名勝相映成趣。每年來自全國各地以及海外的游客,不遠千萬里來到崇信拜謁“古槐王”,一睹“神樹”風采,祈福保平安。</p><p class="ql-block">全國各地古樹名木不少,如號稱“天下第一槐“的河北涉縣古槐,被譽為“華夏根脈”的洪洞縣大槐樹,以及“嶗山古槐”、“軒轅柏”等等。有些古樹雖然年代久遠,卻已枯死或風化,有些年代不過幾百年或千年,但像崇信古槐王這樣年代久遠而且枝葉茂盛壯觀的古槐,世上極為罕見。</p> <p class="ql-block">名片五:平涼“羊肉泡”,有它自己獨特的風味。凡是吃過平涼羊肉泡的人,都會伸出大拇指點贊:吃過西安的泡饃,渭南的水盆,銀川的雜碎,慶陽的山羊肉泡饃,吃來吃去,還是覺得平涼羊肉泡好吃,關鍵肉多。如今,平涼城里久負盛名的泡饃館有春華樓、和平、同順、祥盛、祥園、祥和、雅馨園等幾家。其中,春華樓號稱“西北第一碗”,是一家百年老字號,據說張學良、馮玉祥等人都曾在這里吃過羊肉泡。 </p><p class="ql-block">另外,如果有朋友問:平涼還有啥特色的美食?我也不知該推薦哪一個,因為平涼美食名吃實在太多了。如平涼紅牛宴,百吃不厭;靈臺的手工臊子面、清燉甲魚;涇川的罐罐蒸饃、火燒子、羊肉糊餑;華亭的核桃包子、核桃餃子、洋芋攪團;靜寧的燒雞、鍋盔;莊浪的暖鍋、漿水面、馓飯;崆峒區的饸饹面、釀皮子、砂鍋、炒面、燴面、生汆面、蒸雞、蒸羊以及聞名遐邇的回族“八大碗”……這么多的特色美食,幾句話真說不明白。因為太多了,記不住。因為太多了,不知道哪一個更好。也因為太多了,不知道該如何化繁為簡給您推薦。</p> <p class="ql-block">名片六:平涼市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建館于1979年的平涼市博物館,是迄今為止甘肅省14個地州市之中規模最大、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2005年建成的老平涼博物館,位于明代韓王紫金城延恩寺的舊址寶塔梁上,即寶塔公園內,如今老館已改名平涼美術館。</p><p class="ql-block">2014年,平涼市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正式啟動。新館坐落于崆峒山大景區龍隱寺濕地公園內,規劃前瞻高端,設計宏偉大氣,為平涼城市文化地標性建筑。博物館占地面積126畝,總建筑面積25689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筑22611平方米、室外配套建筑3078平方米,設置有四個功能分區,十個展廳,陳展面積11000平方米。收藏各級各類文物14458件,其中珍貴文物1295件(一級文物50件,二級文物343件,三級文物902件)。</p> <p class="ql-block">另外,平涼不只有一座5A級風景名勝區崆峒山,山下還有龍隱寺、十萬溝、柳湖公園和大明寶塔,崇信的龍泉寺、華夏古槐王,涇川的王母宮、大云寺、南石窟寺、田家溝,莊浪的朝那湫、云崖寺、陳家洞石窟,華亭的蓮花臺,靜寧的成紀文化城、界石鋪的紅軍長征紀念館,以及廣成驛站(崆峒古鎮)、海寨溝、五龍山、太統山森林公園、米家溝、汭龍堡、鳳凰村等自然或民俗文化旅游景點。每一處你沒去過或不知道的山水風光、名勝古跡,都能給你以“平庸生活之外的激動”。</p> <p class="ql-block">了解一座城市有許多的方法看看它的名勝古跡用手感觸那一磚一瓦。</p> <p class="ql-block">雖說,平涼地處陜甘寧三省“金三角”地帶,距離陜西省會西安、甘肅省會蘭州、寧夏省會銀川分別相距300多公里。福銀高速、青蘭高速的貫通,使得平涼人駕車上蘭州、下西安可以“千里一日還”。但它也既不像陜北那么雄渾,也不像西海固那么干涸,更不像慶陽老區那么風頭大。因六盤山的庇護,加之太統山、崆峒山森林植被茂密,平涼城的氣候既不是很干燥,也不是很濕潤,將將好。這里冬暖夏涼,綠水青山,夏秋季節來平涼,你會錯把它當成江南,是個生活過日子的好地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藏|
佛坪县|
许昌县|
镶黄旗|
威远县|
长丰县|
江西省|
枣阳市|
宁安市|
古蔺县|
辽阳县|
理塘县|
阿拉善右旗|
莱州市|
山丹县|
汤原县|
四平市|
建始县|
和硕县|
宁国市|
定安县|
喀喇|
赣州市|
墨脱县|
饶阳县|
黄山市|
大埔县|
榆中县|
应用必备|
永泰县|
伊春市|
寿阳县|
闵行区|
吴桥县|
安达市|
临清市|
会东县|
施秉县|
仲巴县|
都匀市|
台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