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繼續在大英館參觀。</p> <p class="ql-block"> 伊朗好像以出銀器聞名,大英館內有好多古伊朗的銀器。</p> <p class="ql-block">人類四大文明的發明之地,也不是隨便說說的。</p> <p class="ql-block"> 不過,照片拍得真沒法和直觀相比。</p> <p class="ql-block">歐洲館,出手不凡哦,都是金光閃閃的黃金。</p> <p class="ql-block"> 盡管中國的瓷器聞名于世,但英國也是瓷器的故鄉,算得上美輪美奐的。</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具很有特色的座鐘,制造于1820年。</p> <p class="ql-block"> 我們管這個叫自鳴鐘吧?!</p> <p class="ql-block"> 大把的金表。</p> <p class="ql-block"> 黃金打造的披肩。</p> <p class="ql-block"> 1585年建造的大船模型,英國人就靠這個,日后成了日不落帝國。當時我們也有這個能力啊,可我們干嗎去了呢?閉關鎖國,害國害民!</p> <p class="ql-block"> 精致的金幣哦。</p> <p class="ql-block">這個,除了不食人間煙火的家伙外,都喜歡。</p> <p class="ql-block"> 據說是用純金打造,但金子有那么硬嗎,應該還是合金吧。超喜歡這個。</p> <p class="ql-block"> 美國制造的造幣機,老美不但大量印鈔票,還制造印鈔機械,上下通吃啊。</p> <p class="ql-block"> 英國小朋友的在博物館上社會實踐課。</p> <p class="ql-block"> 古代的塞浦路斯文物。</p> <p class="ql-block"> 太陽神阿波羅。</p> <p class="ql-block"> 另一個版本的獅身人面……</p> <p class="ql-block"> 70號展廳的波特蘭花瓶[Portland Vase]絕對不容錯過,你能想象在兩千年前就能制造出如此精美的寶石玻璃器皿嗎?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被認為是羅馬時代留存下來最好的玻璃器皿之一,在1845年的2月7日被一個瘋子打碎了?;癁?00多塊碎片,后來雖然被修復,我仔細觀察后發現,瓶身上的裂縫還是依稀可見??上?,照片拍糊了,沒法上。沒有關系,好在有網絡……(鎮館之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波特蘭花瓶的故事:波特蘭花瓶是現存最精美的古羅馬寶石玻璃制品,制作于公元一世紀初。這尊高24厘米、中圍約56厘米的花瓶。在公元1601年以前的故事已經不為世人所知,對該花瓶最早的記錄是在1601年,當時它是意大利蒙特大主教的收藏品。主教去世后花瓶落入巴貝里尼家族手中。1778年,當時英國駐那不勒斯王國大使漢密爾頓購下花瓶,他在回到英格蘭后于1778年將花瓶出售給當時的第二代波特蘭公爵夫人,波特蘭花瓶因此而得名。1810年,第四代公爵將花瓶寄放在大英博物館。1929年-1932年該花瓶一度離開大英博物館以供拍賣,但并沒有成交。1945年,大英博物館從第七代公爵手中購得此花瓶。</p> <p class="ql-block"> 亞洲館,大部是中國的,也有極少是印度的,上圖的亭臺樓閣模型是乾隆年間的寶物,在中國看不見咯。</p> <p class="ql-block"> 正宗玉石!有一塊就賺了!</p> <p class="ql-block"> 千手觀音,都是好東西啊,如今只有去國外觀賞了。</p> <p class="ql-block"> 當年中國京城某大戶人家的門牌,上面刻有大駙馬薛,二駙馬趙,當時都是和娘家住在一起的嗎,時興這個??怨不得現在都怕老婆,原來有傳統。</p> <p class="ql-block"> 占據一整個墻面的佛像,能從天朝運走,也是本事啊。</p> <p class="ql-block"> 屏風和瓷器。</p> <p class="ql-block"> 《女史箴圖》長卷,傳顧愷之的作品,現剩唐(8世紀)絹臨本藏于大英博物館,原為清宮藏畫,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被搶劫到了英國。</p> <p class="ql-block"> 宋代紙臨本(一說為徽宗御筆)于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也是博物館鎮館之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晉惠帝時,賈后專權善妒,當時大文學家張華作《女史箴》一文來諷刺她,并借此教育宮廷婦女。 </p> <p class="ql-block"> 顧愷之根據張華原作的主要內容作畫,內容是所謂婦女應遵守的清規戒律。一共12段(現剩9段),每段包含一個古代宮廷女人的“模范”故事,并在每段前面自己抄錄張華的一段賦。</p> <p class="ql-block"> 原作上面蓋滿了從8世紀起,歷代收藏家和皇帝的印章,后面有金章宗和清朝乾隆皇帝的以及其他人的題跋和乾隆皇帝親自畫的一束蘭花。畫后有顧愷之自己的簽字,這幅畫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畫家簽字的畫。</p> <p class="ql-block"> 人物線條圓轉,后人稱之為“春蠶吐絲”,又叫“高古游絲描”,技法上受篆書影響。氣味古樸,其用筆的功力,線條的質量,都是后人很難達到的。哎,從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到美國的博物館,到處都可以看見國內難以一見的中國國寶,也不知是悲是喜?!</p> <p class="ql-block"> 摩索拉斯王陵墓,是一座位于古希臘城邦哈利卡納蘇斯(今土耳其博德魯姆)的陵墓,墓主是波斯帝國在當地的總督摩索拉斯(Mausolus)夫婦,修建于前350年左右,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今日英語中“陵墓”一詞(mausoleum)即源自摩索拉斯的名字。根據拉丁史學家大普林尼描述,這座建筑由三部分組成:地基是高19米,長39米,寬33米的平臺;地基上是由36根柱子組成的愛奧尼亞式連拱廊,高11米;拱廊上是金字塔形屋頂,由24級臺階構成,象征著摩索拉斯的執政年限。</p> <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館的展品林林總總,遠超1300多萬件,下面是隨手拍的幾件,也只是林中窺豹了。</p> <p class="ql-block"> 晶瑩剔透的玉碗。</p> <p class="ql-block"> 遠古時期是器皿制品。</p> <p class="ql-block"> 印度的菩薩夫妻。</p> <p class="ql-block"> 印度的廟宇,載明是在北印度拿來的。</p> <p class="ql-block"> 赫梯的獵獅浮雕。是赫梯?還是亞述?還是波斯?還是米底?還是古巴比倫?還是......兩河平原的古代史太亂,搞不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 薩頓胡(Sutton Hoo)頭盔,是英格蘭薩??丝じ浇那f園內發現的盎格魯—撒克遜國王的墓葬,是歐洲最為富麗堂皇的日爾曼式墓葬之一。棺槨是一只船,船里裝滿為死者準備后世用的一切物品(但無尸體)。船板已經腐爛,但鉚釘尚存。該墓葬很可能為東英吉利國王雷德沃爾德的衣冠冢(624年或625年卒)。但也可能是陣亡的埃塞希爾(654年卒)的墳墓。這一本土考古重大發現使其成為英國的國寶</p> <p class="ql-block"> 復活節島上的摩艾石像,是一千多年前波利尼西亞人創造的奇跡。</p> <p class="ql-block"> 中亞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16世紀華麗的齒輪燧發手炮,可以用來拋射榴彈。</p> <p class="ql-block"> 文藝復興風格的十字弓和頭盔。</p> <p class="ql-block"> 華麗的燧發槍,這不是戰場上炮灰能用得起的,可能是某些貴族老爺的收藏和玩具。</p> <p class="ql-block"> 19世紀那不勒斯用珊瑚制作的珠寶。</p> <p class="ql-block"> 瑪雅文明時期的雙頭蛇。</p> <p class="ql-block"> 出土于烏魯王墓(死亡大坑道)中的兩件雄山羊像之一。山羊的頭和四肢是用金制成的,腹部為銀制。羊角和羊毛是用貝殼和琉璃制成的,靠天然瀝青粘附在身體上。蘇美人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運用瀝青,是因為在這個大平原上惟一不缺的資源就是石油,而瀝青是天然的,是他們可以輕易找到的。雄山羊的身體背后有木棒輔助支撐,增強了其立姿的穩定性。樹干是用金制造的,是具有宗教意義的生命樹,底座為銀制的,在上面拼列著貝殼、琉璃、紅碳巖等裝飾物。據說雄山羊站在生命樹邊寓意著農作物的豐收。這件作品采用了大量貴金屬作為材質,生命樹對稱分布,雄山羊造型比較寫實,是蘇美爾王朝初期(約公元前2600年)的藝術精品。</p> <p class="ql-block"> 這里可以檢閱中堂閱覽室。</p> <p class="ql-block">中午,閱覽室成餐廳了,我們也在此吃了簡餐。</p> <p class="ql-block"> 午餐的人們。</p> <p class="ql-block"> 餐后,去了大英的非洲館,花費30分鐘。</p> <p class="ql-block"> 看了非洲館,真不是歧視黑人兄弟,盡管也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但能被掠奪者看上的東西,似乎是少之又少,也許是發達太早了……</p> <p class="ql-block"> 同樣是非洲,古埃及正兒八經地給封了一個館,這差別多大呀,天壤之別??!</p> <p class="ql-block"> 非洲兄弟,還是崇尚“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啊,看這把全是武器的椅子。</p> <p class="ql-block"> 從非洲大地回到現實中來,赫然看見游客中心掛著的租用語音導游器的價格,我感覺,如果跟著導游器走,固然可以多聽多看,但至少2-3天,對我們這類游客是不合適的,所以,我們也沒有租用,只是回家后,要根據照片,好好鍛煉自己的英語翻譯水平。</p> <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館展品眾多,而一般游客觀光時間有限。我們用了5個小時,在沒有太多駐足在任何一件展品面前的情況下,按照大英博物館官網上推薦的3小時導覽線路,把最主要的展品粗粗看了一遍,沿路遇到其他感興趣的展品也隨意看看,拍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 此后,我雖然老想著,哪天再來一次,好好地有針對性的參觀下,但是,盡管在倫敦后來還有一周的旅游時間,也趕得像行軍似的,卻怎么再也抽不出時間來這里參觀了。</p> <p class="ql-block"> 相比早上,天空更加蔚藍,俺也留一張吧,紀念我們英國旅游的良好開端。</p> <p class="ql-block"> 在我們離開博物館時,正是入館的高峰,各種膚色的人們,烏央烏央地都涌入這個舉世聞名的博物館,盡管有很多很多不同想法,但是,到了倫敦,不去大英博物館參觀一下,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出了大英博物館,計劃前往萊斯特廣場,去取早就預訂了的london pass(倫敦景點卡)。從博物館直接去坐地鐵,有點遠,我們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上一輛公交車再說,直到看見有地鐵標志的地方,再換地鐵,盡管有點繞,總比來回問路強。</p> <p class="ql-block"> 正好這里有25路車,不怕迷路,我們坐上公交25路,在holborn地鐵站,換乘了去萊斯特廣場的P線.</p> <p class="ql-block"> 皮卡地里線(piccadilly)全長71公里,從希斯羅機場(heathrow)到柯克佛斯特(cockfosters)共有52站,貫穿倫敦市中心部份,包括了皮卡地里圓環、萊斯特廣場和柯芬園等地區,倫敦幾個寓教於樂的博物館也都在這條線上,包括南肯辛頓的3個博物館和盧梭廣場站的大英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倫敦的地下鐵車站深入地下多層,轉車常會經過很多陡峭的通道及扶梯,因此搭乘地鐵時,最好不要攜帶太大、太重的行李。倫敦地鐵有時因周末或整修常有變動,請隨時注意車站門口的告示。這個是萊斯特廣場地鐵滾梯,從底部往上看,有頭暈的趕腳。</p> <p class="ql-block"> 出了地鐵車站,按照網上預定時,給的地址和方位,毫無困難得找到了這個倫敦派司的發售點。London Pass是倫敦及周邊旅游景點通票。</p> <p class="ql-block"> 我們是提前在網站上(http://www.visitbritain.com/en/GB/Offers/)購買的,打9折。分一天、兩天、三天和六天。我們選了3天的,官價是73英鎊。打折后為65.7英鎊。</p> <p class="ql-block"> 這些內容,是我為了記憶而摘錄,他對倫敦派司的使用很有用,不感興趣的,可以略去。</p> <p class="ql-block"> London Pass 這個東西看起來很強大,到底值不值呢?感性認識是3天最值,因為準備在倫敦待8-9天,其中一天大英博物館,還有好多不用胖子的地方,再去掉倒時差、去機場租車的時間,當時糾結的是買3天還是6天的卡。</p> <p class="ql-block"> 由于已經訂了9月25日的白金漢宮的門票,實際上,3天的倫敦派司(9月26日-9月28日)正好合適我們使用。</p> <p class="ql-block"> 先看看官網London Pass的使用范圍:其中有箭頭的是不需要排隊的,大概能為你節省3-4個小時的時間。http://www.londonpass.com/london-attractions/index.html</p> <p class="ql-block"> 實踐證明,我們的選擇是合適的,在3天的有效時間內,我用了差不多150胖子的景點費用,大大超值。當然,也有人,和我一起受累了,不過,我們真的很開心……這個算財迷不??你們看了26日—28日的行程和安排,就能知道,那也是很不容易的。</p> <p class="ql-block"> 今天取pass的人很少,柜臺服務員非常耐心地跟每我解釋使用規則,我只能似懂非懂地聽了一陣。</p> <p class="ql-block"> 賺了那么多的錢,居然把發售點,放在一個旅行社的地下層,但良好的服務,頓時打消了我們上下轉梯帶來的不快。</p> <p class="ql-block"> 這些人,也是去取倫敦派司的嗎?</p> <p class="ql-block"> 取了派司,順便轉轉萊斯特廣場(leicester square),交通:公共汽車:24,29,176等;地鐵leicester square,從萊斯特廣場地鐵站到皮卡地里圓環(piccadilly circus)地鐵站,以科芬奇街(coventry st)為主軸,是soho區觀光客最活躍的地方,餐廳、購物商店、街頭畫家,從早到晚,人潮不斷。</p> <p class="ql-block"> 西區是倫敦最著名的戲院區(theatreland),聚集了將近40家戲院,廣場內的卓別林像和莎士比亞噴泉即為最佳見證。</p> <p class="ql-block"> 首都廣播電臺,躲在這兒吶。萊斯特廣場旁有一個倫敦戲院公會設立的半價票亭(half-price ticket booth)。以半價的價格出售當天西區戲院尚未賣出的戲票,但數量有限,每張票另加£2手續費,時間:周一~周六12:00~18:30,周日 12:00~15:00。喜歡去劇院看戲的,不要錯過哦。</p> <p class="ql-block"> 又見劇院。這里果然是劇院林立啊,攻略上講的沒錯。</p> <p class="ql-block"> 這就是英國人民的主食,他們真吃不厭嗎?</p> <p class="ql-block"> 科芬奇街沿路熱鬧無比,倫敦最大的帝國電影院(empire),和odeon電影院都有巨大閃亮的招牌;瑞士觀光局(swiss national tourist office)前的定時報時鐘,也是精美華麗的。</p> <p class="ql-block"> 再過去的街頭畫家區,聚集了很多以炭筆素描的畫家,因其畫法特殊,值得前往觀賞。</p> <p class="ql-block"> 倫敦西部這個地方,還是蠻干凈的。</p> <p class="ql-block"> 繼續乘坐地鐵,換乘朱麗葉線,去London bridge。</p> <p class="ql-block"> 倫敦地鐵眾生相。</p> <p class="ql-block"> 清晰的地鐵標識。朱麗葉線Jubilee Line (銀灰色):朱麗葉線是倫敦地鐵最新的一條線,向東可通往船塢區和格林威治千禧蛋。</p> <p class="ql-block"> 朱麗葉線有17個站,每個站都有不同的建筑設計特色,沿線連接貝克街的福爾摩斯博物館或杜莎夫人蠟像館,穿越血拼勝地邦德街和牛津街。</p> <p class="ql-block"> 下一個目的地是倫敦橋。</p> <p class="ql-block"> 倫敦橋是英國倫敦泰晤士河上一座幾經重建的大橋,也是該河上28座橋梁中,位于最下游的一座橋。</p> <p class="ql-block"> 倫敦橋地處倫敦塔附近,連接著南沃克自治市高街和倫敦市的威廉王大街,在歷史上被稱為倫敦的正門。</p> <p class="ql-block"> 倫敦橋上看泰晤士河,很是清靜。</p> <p class="ql-block"> 公元50年左右,以工程技術聞名于后世的羅馬人在泰晤士河上用木頭搭建橋梁,這就是最初的倫敦橋。羅馬人走后,倫敦橋漸漸變得破爛不堪,不過在某個時期,或許也曾經得到過維修或者重建,但是時間已不可考證。</p> <p class="ql-block"> 1014年,英格蘭國王埃塞爾雷德二世為了將入侵的丹麥軍隊一分為二,下令燒毀倫敦橋。這一事件,據說導致了“倫敦橋要倒了”這首著名童謠的產生。</p> <p class="ql-block"> 焚毀后的倫敦橋進行了重建,但是重建后的倫敦橋卻于1091年毀于風暴之中;再次重建后的倫敦橋于1136年再次被毀,不過這一次毀于大火。于是自1176年開始,人們開始用石頭建造倫敦橋,并于1209年最終建成。</p> <p class="ql-block"> 新的倫敦橋的建造前后共耗時33年,期間據說有150名工人喪命。新建成的倫敦橋也許是中世紀所建造的橋梁中最奇怪的一座,完全不對稱,19個橋拱中,沒有任何完全相同的橋拱。除了19個橋拱,還有一座吊橋。橋面上很快就建起了房屋和商店,橋中央甚至還建了一座小教堂。</p> <p class="ql-block"> 遠處的貝爾法斯特巡洋艦和倫敦塔橋,門票價格是含在倫敦派司里面的,今天一會先去踩踩點。</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倫敦橋畔。</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倫敦橋畔。</p> <p class="ql-block"> 公交車上看到的倫敦塔橋。</p> <p class="ql-block"> 在倫敦塔下,換地鐵,然后,再坐上25路車,就可以到酒店了。對了,坐地鐵時,一定要先看顏色是什么線,然后再看方向,否則非亂不可。因為地鐵線路實在是太多,誰叫咱乘坐的是世界最古老的地鐵呢。</p> <p class="ql-block"> 幾次三番下決心,要找這個機場大巴的車站,直到離開倫敦城,還是沒有找到,不然,可以省不少胖子。浩文同學,你知道在哪里嗎?</p> <p class="ql-block"> 街邊一景,有點年代的建筑,明顯的已經得到修繕。</p> <p class="ql-block"> 在建高樓和樣板間,好像也沒有必要去詢價。</p> <p class="ql-block"> 從今天起,俺們就在這里混啦。</p> <p class="ql-block"> 這個價格,肯定屬于窮游,在倫敦,再要找便宜的住處,只能是YHA了。</p> <p class="ql-block"> 宜必思酒店與倫敦穆斯林中心為伍,時常能聽見禱告聲。</p> <p class="ql-block"> 全天游覽結束,回到酒店,安頓好,也已經到了吃晚飯的時間,另外,還是要倒倒時差,早早休息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梁县|
旺苍县|
阳泉市|
漯河市|
保定市|
河南省|
博湖县|
阳原县|
肥东县|
元谋县|
河东区|
金华市|
汉川市|
清水河县|
宜昌市|
博客|
来安县|
广宁县|
巫溪县|
涟源市|
德格县|
天峻县|
丰镇市|
扎鲁特旗|
特克斯县|
道真|
耿马|
观塘区|
阿克苏市|
阿合奇县|
大新县|
洪湖市|
吉安县|
松原市|
屯留县|
尉犁县|
平邑县|
调兵山市|
龙岩市|
景德镇市|
南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