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6月29日上午,安陽市非遺項目白癬皮除癬膏傳承人劉海堂的第三家店劉海堂皮膚保健館開業,并舉行了收徒儀式。</p><p class="ql-block"> 應邀參加活動的嘉賓有:安陽市文峰區政協原主席孫敬喜,安陽市人大原選工委主任歐陽瑞,安陽市政協原港澳臺僑外委主任馬選明,文峰區老年體協主席尚紅軍,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永法 、協會副會長崔銀娣,開封第一樓總經理劉希舜,安陽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籌委會宋瑞臣,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秦名芳,安陽市融媒體中心視頻事業部主任張鵬等。</p><p class="ql-block"> 崔銀娣副會長主持活動。開業儀式結束后,在開封第一樓舉行了拜師儀式。</p><p class="ql-block"> 孫敬喜,歐陽瑞,馬選明,尚紅軍,王永法分別致辭講話,祝賀劉海堂收徒、積極培養中醫后備人才的無私奉獻,希望弟子萬麗芳能夠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尊敬師長,勤奮學習,善于思考,不辜負老師的期望,成為一名優秀的中醫人才!</p><p class="ql-block"> 劉海堂祖籍安陽縣永和劉莊村,現居住安陽市永安街。其家族譜系授徒有:曾爺劉鳳祿,爺爺劉殿青,父親劉玉生,傳承人劉海堂至今。今天收徒弟子名叫萬麗芳。 </p><p class="ql-block"> 據劉海堂介紹:劉氏醫祖劉涓子(約370~450年) 晉末宋初。晉安帝時曾任彭城(今江蘇徐州)內史。善醫學精外科方術。撰醫書《劉涓子鬼遺方》。述癰疽病因及鑒別。內容重于“金創”外傷療法及癰疽發背,疥癬及發禿等治方。劉涓子后隨宋武帝劉裕北征,任軍醫師為傷病者療傷,隨治即愈。攻占至東陽時因醫病療傷、功勛卓越,宋武帝御封為魏文王,轄地“寧新中”,劉氏一族便留居封地寧新中(今安陽)。劉海堂爺爺劉殿青依據先祖遺方及秘傳,經潛心研究,撰寫出了“劉氏瘍腑論”, 述其平生治病經驗,分述有癰疽病因及鑒別,內容包括外傷療法及癰疽發背、疥癬、青春痘、陰虱病、白癜風蕁麻疹、發禿;后留手抄本“男科陰瘍”“女科陰濁”,以及治療氣滯血瘀所引起的腸胃不適、便秘等癥,合并融會方劑、丸、散及外治療法。祖父清末民國初在西大街開中藥鋪,其父親跟隨祖父繼承了家族的中醫事業,于1962年在安陽開設中醫藥鋪為患者醫治。</p><p class="ql-block"> 劉海堂于1998年在安陽市德隆街開設第一家劉海堂皮膚保健堂。他對祖傳的草藥配方進行了反復研究,并且根據大量臨床案例對藥品提純溫度控制,加入現代科技元素,與上海安丁、湯陰藥業、恒諾平原藥業合作研制開發出了多款高效能藥品,造福廣大患者。2018年6月,劉家祖傳白癬皮除癬膏被列為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 中華醫學是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師承教育作為千百年來中醫藥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在傳承中醫藥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和技術專長方面一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歷代中醫藥名家獨到的技術經驗,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后學者長期跟師實踐,通過朝夕臨診,耳濡目染,口授心傳,個別指導,“耳提面命”,“衣缽相傳”,弟子才可以逐步領會和較快掌握,少走彎路,縮短成才的周期。中醫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老師,這樣的老師不但是學生學術上的老師,更是他們生活中的典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劉海堂平原路皮膚保健館</span>地址:燈塔路與平原路交叉口往北一百米路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國財經雜志社副總編兼首席記者、東方今報安陽記者站副主編: 尚紅軍(黎明)文/圖</p> <p class="ql-block">劉海堂平原路店開業儀式</p> <p class="ql-block">拜師儀式在開封第一樓舉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鄱阳县|
东阿县|
石楼县|
天津市|
白河县|
古浪县|
景德镇市|
邳州市|
云安县|
昌平区|
全椒县|
德州市|
郧西县|
德阳市|
简阳市|
甘谷县|
德令哈市|
天镇县|
黎城县|
汾阳市|
临安市|
宿州市|
盘山县|
灵丘县|
桃园市|
成安县|
石河子市|
琼中|
大方县|
延川县|
旺苍县|
新乡市|
闽侯县|
兴和县|
黔东|
布拖县|
芦溪县|
枞阳县|
右玉县|
西昌市|
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