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言:我雖不是自貢(貢井)土生之人,自幼隨父母響應黨的號召,為了支援三線建設于1966年 從首都北京內遷來到了貢井,所居住地屬于貢井(老)主城區,卻是本土生長且本地生活已達五十六個年頭之久。</p><p class="ql-block"> 貢井的舊貌早已印刻在老貢井人的記憶中,我會陸續將新貌系列篇展示給遠在外地(原長征機床廠)我的長輩們、我的老師們、我的發小兄弟姐妹們還有我的老同學們,當然只要是老自貢(貢井)鄉親且心系故鄉的,也愿一并分享,難忘故土生長,最憶故鄉草木。</p><p class="ql-block"> 包括此之前已先出稿的《艾葉灘》和《中橋》兩篇亦是如此,在此祝愿各位喜樂安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本篇主要敘述的是貢井老城區的“三連橋”(順帶著提及其它的橋)。</p><p class="ql-block"> 過往歷史年份的流逝和如今仍不斷變遷化的改造與新建,讓諸多被改變了的、被消失了的,以至于當代年輕一輩人根本不知曉<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老地方 、老建筑、 老物件等等,也</span>只能是深深地印在了我們這一代以及我們的上一輩人的記憶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照片地點被我們習慣說是(貢井)中國銀行路邊或者是單行道路口的位置,也就是原長征廠老宿舍樓5號樓1單元(往大街去)的路口</p> <p class="ql-block">一天前(2022?06?08),這里還是貢井區政府(區委)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一天后(2022?06?09)就正式開工打圍,再以后就屬于自貢市第三人民醫院的地界嘍</p> <p class="ql-block">曾經的區政府大樓尚存,現已人去樓空,要問我:區政府哪兒去啦?</p><p class="ql-block"> 這 ,我還真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過了幾天,走出家門(依然是長征廠老宿舍樓區),路過此地一瞧,嘿,又變啦</p> <p class="ql-block">順沿著人行路(右邊)前行,也就是很多年前“貢井照相館”(貢井旅館)的位置,往公路左邊看:現是育才路口。</p><p class="ql-block">當然更是很早以前,這里還是條窄路,通過此路我們去工人醫院(也就是三醫院)、菜市場,路經的“貢井小學”后來更名為貢井育才小學,再后來這學校也搬遷走了</p> <p class="ql-block">走到這岔路口,得靠右邊過斑馬線,就到了河沿橋護攔方向</p> <p class="ql-block">大橋護欄上的宣傳圖畫</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著,公路標識牌上的“和平路”就是→貢井老大橋方向</p> <p class="ql-block">轉載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站在這個位置用手機拍下大橋的景</p> <p class="ql-block">曾站在相同位置,晚間拍彩燈映襯下的大橋美景</p> <p class="ql-block">當然遇夏季大雨或暴雨襲來,河水上漲后,水流湍急的印記是不會被落下的 </p> <p class="ql-block">來到“老大橋”這一邊,隨著近些年車輛的增多,行人要想通過大橋,必須遵守交通規則。</p><p class="ql-block"> 聽見的哨聲是斑馬線兩端站有文明勸導員,手中的小旗和吹哨聲是人或車輛通行的重要標志“指令”</p> <p class="ql-block">轉載而來的老照片,印證著當時的那個年代</p> <p class="ql-block">從小就習慣稱呼的“老大橋”,我人到中年以后才知道它正式的學名:濟元橋</p><p class="ql-block">濟元橋是旭水河貢井段上五大橋之一,自建成之日起就是貢井地區重要的交通要道,至今仍然是連接貢井老城區的主要橋梁之一,對于研究自貢鹽業發展和建筑有一定的歷史和科學價值。</p> <p class="ql-block">走在大橋上的人行道,耳邊響起熟悉的一句本地方言叫賣聲(兩小碗白糖泡粑)</p> <p class="ql-block">這是自從有了彩燈掛上道路兩旁的樹上,掛在橋攔邊,夜景也迷人</p> <p class="ql-block">站在這兒眼望平橋</p> <p class="ql-block">走到了老大橋那邊的盡頭</p> <p class="ql-block"> 這里(我們)面對著方向就是以前貢井老電影大概位置,現在稱為:貢井泰豐和平廣場</p> <p class="ql-block">朝向右邊→的路就是貢井老街</p> <p class="ql-block">朝向左邊←的路就是以前“長征人”騎自行車或坐公交或坐廠班車到廠里上班的必經之路,現在是“平橋熙街”。</p> <p class="ql-block">當走到河沿邊一處墻磚刻字這里,駐足抬眼望去(看刻字的順序應按古書讀法)</p> <p class="ql-block">《平橋熙街賦》</p><p class="ql-block">旭水千載流,貢井新篇。平橋瀑,熙街起,鹽都美地逢盛世,恐龍之鄉笙歌綿。不夜南國燈城,美食薈萃,風情彌漫,商賈云集,游人開懷。霓虹映笑臉,光影撲水面,品味生活,盡享醇酣。百年夢秦淮,朝夕夙愿,以此開端。</p><p class="ql-block"> 公元二0一四年?秋</p> <p class="ql-block">歷史年代老照片(轉載)</p> <p class="ql-block">順沿著“熙街”路繼續前行,每當路過這兒呢,習慣挨著河邊用手機拍一下景色</p> <p class="ql-block">步行于此,如果仍直行向前,前方就是后建的長征大橋(那兒,很久以前是河道大拐彎處)。</p> <p class="ql-block">而在此拐←下臺階,就是平橋入口</p> <p class="ql-block">熙街平橋入口處的這一幅宣傳圖畫</p><p class="ql-block">文字:“自然形成的城市瀑布,寬約80米,落差約10米,是由于斷層上升而形成陡坎導致巖層錯落而自然形成的河道落差。枯水時,瀑布被河床的亂石分割為數縷,若遇漲水,瀑布連為一片,場景壯觀”</p><p class="ql-block">平橋瀑布是我國唯一的城市天然瀑布,位于(自貢釜溪河)貢井旭水河干流上</p> <p class="ql-block">標識牌文字(小):</p><p class="ql-block">貢井旭水河上最古老的石橋,清光緒二十八年為提高水位,清政府將平橋改為橋閘合一,兼具陸路交通和水路運鹽功能。它與斷層瀑布是人文景觀 自然景觀的天然合一,為貢井“八里秦淮”上一大景觀。</p> <p class="ql-block">往左看:老大橋</p> <p class="ql-block">朝右瞧:長征大橋</p> <p class="ql-block">先走這平橋入口←(左邊)的觀景道路</p><p class="ql-block"> 之前的多年間,這段河兩邊的棧道曾是人們以喝茶聊天或麻將或打牌為主要的休閑娛樂場所。</p> <p class="ql-block"> 隨著最近兩年的相關管理,目前是觀賞河景的漫步之路(照片拍于2021?08?23)</p> <p class="ql-block">在此地兒,可以選俱佳位置近距離拍瀑布之景</p> <p class="ql-block">平橋彩燈夜景</p> <p class="ql-block">聽水 看水</p> <p class="ql-block">走著走著,就回到了老大橋這邊</p> <p class="ql-block">回轉身,原路返回到平橋</p> <p class="ql-block">這照片拍于2010年8月3日,那是因一位高中同學從廣東歸來,幾個老同學相聚且來到平橋追憶年少時并留影于此</p> <p class="ql-block">這留影照拍于去年的8月份(2021?08?23)</p> <p class="ql-block">曾經站在平橋(中段)回望老大橋,夜景很美,</p> <p class="ql-block">站在這位置,右邊也瞧一瞧</p> <p class="ql-block">平靜淡然是真味,樂觀從容為此秋,處暑——最好人間新秋時,我從平橋走過(2021?08?23)</p> <p class="ql-block">洪水淹沒了平橋,每年夏季大暴雨過后,都是這樣的,平橋兩邊的出入口處被阻攔著并有警示牌</p> <p class="ql-block">走過了平橋,仍沿走河邊棧道,朝著老大橋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這里也是觀平橋瀑布的佳位</p> <p class="ql-block">順沿著這棧道右拐→上階梯,即是老大橋橋頭(有石刻標記)出口處</p> <p class="ql-block">(石刻文字)濟元橋</p><p class="ql-block">建于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為六墩五孔石攔聯拱大橋。1966年整修筑兩端危堡坎,減墩孔各一且拓人行道。2005年對人 車行道排危改造</p> <p class="ql-block">依在公路(沿河)邊,看河景</p> <p class="ql-block">走在公路的人行道上,返→平橋方向</p> <p class="ql-block">從平橋(筱溪街方向)這邊,如果要去→長征大橋,既可以沿走筱溪街公路的人行道,也可以步行在河邊花園式道路或河邊棧道</p> <p class="ql-block">這是“筱溪街”平橋附近的公路段</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花園式道路,這地方,幾十年前是一排平房</p> <p class="ql-block">走河邊棧道,前方就是長征大橋</p> <p class="ql-block">停下腳步,望看一下平橋</p> <p class="ql-block">距離平橋稍遠點的位置拍</p> <p class="ql-block">走到旭水河一個分岔的河水口,這分岔小河(溝)上曾經有一座小橋,叫太和橋</p> <p class="ql-block">沿臺階上行走到公路旁</p> <p class="ql-block">曾經的那座小橋,后隨著公路擴建而被進行改建(如標識)所題:2000年通車 </p> <p class="ql-block">轉載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隨著時代的發展,公路及周邊又被進行改造,這太和橋沒了蹤影,倒是剩有標記還存續著呢</p> <p class="ql-block">若要問:這太和橋原來是在哪個地兒?</p><p class="ql-block">捋一下方位(由下至上):太和橋→新拱橋(貢井菜市場→去張家花園方向必經)→虎頭橋 同是這條小河道上的三座橋,只不過所處地點各不相同而已</p><p class="ql-block"> 時直如今,在本地我早已習慣不論南 北 西 東,要指說方向的話,肯定就是:前 后 左 右或者上 下 左 右(我經常是找不著北)</p> <p class="ql-block">沿河休閑道路→長征大橋方向</p> <p class="ql-block">再上行續走公路人行道→長征大橋方向</p> <p class="ql-block">休閑道</p> <p class="ql-block">公路道</p> <p class="ql-block">“鵝兒溝”,老貢井人都知道這地兒,目前差不多被“貢井恒太城”給取代了,反正現公交車上屏幕顯示及播報站名(包括公路旁公交站牌)已是:恒太城</p> <p class="ql-block">這里算是目前貢井老城區的繁華地段</p> <p class="ql-block">長征大橋位于貢井區城區中心,呈西北東南走向,西北起于(貢井)建設路,跨越旭水河,東南接筱溪街和貢舒路交匯處的鵝兒溝,橋寬24米、總長620米,其中引橋長500米、主橋長120米,雙向4車道,兩側人行道各4米,總投資3000萬元,于2007年10月18日正式建成通車。它是連接貢井街、筱溪街兩條主干道的重要“樞紐”。大橋竣工通車,打通了該區南北交通“瓶頸”,緩解了貢井大橋的交通壓力。</p><p class="ql-block">命名為長征大橋,顧名思義是由當年正處于“紅火”期的長征機床集團投資。</p> <p class="ql-block">后記:</p><p class="ql-block">有橋,必有河。既然提及到了自貢釜溪河(我們從小就習慣說的這條釜溪河),其實屬于貢井地段的應該稱旭水河。</p><p class="ql-block">據查:釜溪河,解放前為自流井川鹽外運通道,又稱鹽井河,也稱榮溪,是(長江支流)沱江下游右岸的支流。上源威遠河(清溪河)發源于威遠縣兩母山,流經四川省威遠縣、自貢市區,于富順縣釜溪口匯入沱江。流域面積3472平方公里,河長190公里,其中自貢市區鳳凰鄉雙河口旭水河、威遠河匯合口以下干流全長73.2公里。</p><p class="ql-block">旭水河,是(長江支流沱江支流)釜溪河的支流,發源于四川省九宮山余脈榮縣東興大尖山,流經榮縣、貢井區,自流井區,在大安區雙河口與威遠河相匯入釜溪河,全長118公里,流域面積733.7平方公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儋州市|
防城港市|
财经|
彩票|
柞水县|
渭源县|
安阳县|
乌审旗|
沙洋县|
日土县|
青铜峡市|
敖汉旗|
曲沃县|
利川市|
思南县|
大关县|
喀喇|
涿州市|
平遥县|
阜平县|
棋牌|
马公市|
铜川市|
麻栗坡县|
高平市|
壶关县|
洛扎县|
彭山县|
嘉禾县|
乐平市|
大洼县|
海晏县|
贵港市|
泉州市|
饶阳县|
马关县|
博爱县|
文安县|
林芝县|
溧水县|
西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