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看山,很像一副風景畫,加上蒙蒙的霧,群山若隱若現,給人們留下神秘感,有如云中仙境。 遼闊平坦的草原,大地被綠油油的草覆蓋著,像鋪了一層厚厚的地毯,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清新。牛、馬和羊漫游在草原上,風吹草動,形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景象。 遠望大海,藍藍的,仿佛一塊藍寶石,無邊無際,變換莫測,一會兒是藍色,一會兒是灰白色,一會兒又變成白色……。 五彩斑斕的自然景觀,構成了美好的大千世界。<br> 天津東臨渤海北屏燕山,憑河川之流,籍舟楫之便,魚鹽之利,造就了美麗的天津;在中國近代史上,天津負載了沉重的恥辱,九國租借遺存的歷史風貌建筑和人文歷史成為今天寶貴的文化資源。<br> 天津獨特的景觀:1、海河與橋,2、水上公園,3、北寧公園,4、人民公園,5、第二工人文化宮,6、西沽公園,7、長虹公園,8、水西公園,9、河濱公園 1、海河與橋<br> 海河被稱為九河下梢,穿城而過,川流不息,注入渤海;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哺育著津沽大地。說起海河,必離不開橋,它使兩岸變通途,更是見證了天津的歷史。<div> 歷經百年滄桑的鐵橋,目睹了天津近代屈辱的歷史;千姿百態的新橋,詮釋著天津的快速發展,成為城市美麗的風景線。七十多公里的海河,從三岔口,至外環線內,共有20座橋梁,平均0.68公里就有一座橋,這樣的密度,在全國絕無僅有。<br></div> 海河夜景 天津 海河橋 一座座,造型優美、功能完善的新橋橫空出世。似灑落飄帶的金阜橋;像巨輪揚帆赤峰橋;如天女散花狀的直沽橋;煽動蝴蝶雙翅的大沽橋;架有摩天輪的永樂橋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美不勝收。海河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成為天津一張靚麗的名片。 <b>永樂橋</b>位于天津三岔河口,全長330米,跨度100米。歷史上這里曾是華北地區工業的發源地。<div> 被稱為“天津之眼”的摩天輪建在永樂橋上。</div> 大橋分為兩層,上層為機動車專用道路,雙向六車道,中央跨度為30米;下層為人行道橋,3條行人通道將橋面分為散步區、商業區、餐廳區、觀光區。<div> 聳立在橋上的摩天輪,直徑達到110米,高度相當于35層樓,是天津標志性建筑。</div> <b>金鋼橋</b>坐落在中山路南端、面對南運河、子牙河匯入海河的三岔河口,是海河干流的起點。<br> 金鋼橋始建于1903年,1924年重建。在當時,金鋼橋氣勢蓬勃,造型優美、橋面可以開啟。其優美外形,和精湛的造橋技藝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1996年再次重建新橋。<div> 橋為雙層拱橋,下層橋利用舊橋墩改建為三孔鋼與混凝土組合的箱梁橋。新橋建成后造型新穎、美觀壯麗,為海河一景。</div> <b>獅子林橋</b>橋長96.6m。始建于1954年,1974年重建,2003年改建。<br> 新橋保留了橋頭四座高大石獅子,橋欄、橋身、橋墩等建造有石雕、鐵鑄大小獅子共計184個。橋欄桿上的鑄鐵獅子,形態各異,有仰天咆哮,有俯首休息,有靜神觀望,有凝目怒視,表情豐富,百態千姿,是名副其實的獅子林。 <b>金湯橋</b>橋長76.4米,總寬10.5米,面積802.2平米。是天津市現存最早建造的大型鐵橋之一。<br> 金湯橋原為浮梁舟橋,到1906年10月,由津海關道和奧、意租界領事署及比商天津電車電燈公司合資改建為永久性的鋼梁鐵橋,存留至今。<br> 1949年1月14日,解放天津的戰役。于15日凌晨5時30分,人民解放軍勝利會師于金湯橋,金湯橋成為天津獲得新生的起點。<div> 1949年1月15日,天津的解放,促成了北京的和平解放。解放軍會師的金湯橋,作為歷史的見證,至今巍然如故。是人們緬懷解放天津的英烈的地方。</div> <b>進步橋</b>連通了和平路和海河東岸的奧式風貌區、意式風貌區。<div> 橋梁由主橋、坡道橋和梯道橋三大部分組成,雙向四車道,橋寬35米,橋梁總長度為180米,全長0.508公里。<br></div> 橋體"見光不見燈",流線造型,遠遠望去,既像是一條躍出水面的飛魚,又像是一列飛馳而過的子彈頭列車,形態優美,栩栩如生。<br> <b>北安橋</b>始建于1939年。1973年改建為鋼筋水泥橋。全橋三跨。 橋頭雕塑采用西洋古典表現形式,吸取中國傳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寓意東南西北四方平安,橋墩雕像為青銅正面裝飾盤龍,橋欄柱基上為四尊舞姿各異的樂女、金光閃閃,造型高貴典雅,是古典與時尚的完美結合體。 <b>大沽橋</b>全長243米,寬32米。構思為"日月生輝",故又被稱為"日月拱橋"。 大拱面向東方,象征初升的太陽,拱圈弧長140米,高39米,向東傾斜18度;小拱面向西方象征月亮,小拱圈弧長116米,向外傾斜22度,高19米,象征月亮。<div> 由88根吊桿系于橋的兩側,與橋外伸出的半圓觀景平臺相對,構成觀賞平臺,可一覽海河美景。 <div> 這種為"不對稱外飄式聯合梁系桿拱橋",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div></div> <b>解放橋</b>又稱萬國橋,法國橋、法俄橋,建于1927年。是全鋼結構可開啟的橋梁,橋長97.64米,橋寬19.5米。 解放橋是海河跨橋中僅剩的三座可開啟的橋之一。 <b>赤峰橋</b>主橋橫跨130多米,引橋為互通式立交橋。 赤峰橋是國內唯一一座斜塔雙索面彎斜拉橋,而斜塔的兩個附屬建筑—塔頂的球形建筑物和塔底的船形建筑物為特色景觀。<div> 斜塔傾斜63度、高64.923米。赤峰橋看如同一艘巨輪,主塔猶如揚起的風帆。</div> <b>保定橋</b>風帆造型的橋梁主塔高50米,橋總長231米,為鋼混結構。 橋面兩側每20米設一盞"彎腰"路燈,兩側對稱,夜晚形成"環圈"狀的照明效果。<div> 主塔一面透光窗,塔身內裝白色亮度可控的發光板。夜晚行駛在橋上,燈光與海河兩岸高樓交相輝映,襯托出橋梁優美的輪廓。</div> <b>大光明橋</b>始建于1983年,橋寬30米,橋長110米,共3孔,中孔跨徑53米;設有9.5米的掛梁。設雙向四車道及人行道。 橋上的燈柱及護欄外觀新穎,及富現代感。 <b>金阜橋</b>全橋長192米,為機動車雙向4車道。分為主橋和輔橋,主橋寬23.5米,輔橋凈寬各3米 。<div> 該橋采用輕型非對稱結構,兩側人行橋與主橋一同構成一個三維立體結構,遠遠望去猶如橫跨海河的"時空隧道"。</div> 金阜橋采用內置燈光照明,強度可隨外界光線明暗而變化,光線無論反射在冰面還是水面上,都能讓橋梁顯得宏偉而具有濃郁的現代氣息,與周圍新型建筑物相協調。 <b>奉化橋</b>又名直沽橋,全長257.3米。由三道拱組成,中間拱長138米,跨躍海河,不設橋墩;另兩道拱,跨越沿河岸的主干道。橋梁主體上、下游兩側分別設置人行橋及景觀步道。 奉化橋可謂一件現代風格的藝術作品,該橋造型優美簡潔,宛如從空中撒落在海河上的美麗花瓣。 <b>劉莊橋</b>原劉莊浮橋,始建1959年,為由8只木船編組而成的浮橋,該址原為劉莊渡口,故名。后改建為鋼絲網水泥船浮橋。 1991年,改建為獨塔斜拉橋。橋塔高42米,橋長121.75米,3孔,跨徑分別為32米、71.85米和12.04米。 15、光華橋始建于1977年,原名四新橋。<br> 橋體體以銀灰色為主色調,時尚、接近航母的特點,其中,欄桿的造型設計最具代表性,每一根欄桿設計造型像航母上使用的一支"矛",予有"海河航母"之稱。簡潔高雅,體現了結構與建筑藝術的完美統一。<div> 橋兩側設有兩座造型為螺旋狀的人行樓梯,分別連接親水堤岸。<div><br></div></div> <b>國泰橋</b> 全長396米,主跨172米,橋寬31.5米,拱寬為24.5米,弦拱距離橋面高26米,下弦拱距橋面高22米,為機動車雙向6車道,兩邊是人行道。 主橋上部鋼拱結構如一道美麗的彩虹,30根吊桿直拉橋身,風格簡潔大氣,橋兩端設有觀光臺,可搭乘橋梁兩側的電梯到達"彩虹"之上,一覽周圍美景。 <b>富民橋</b>是天津唯一的一座獨塔自錨式懸索橋。橋梁和海河有一定夾角,位于平曲線上;北索采用斜拉索形式,背索無吊桿;橋面下吊著人行道與海河兩岸親水平臺的溝通。 該橋在國內同等橋型中位居前列。 <b>海津大橋</b>是天津快速路的跨海河的一座三層局部互通式立交橋,海津大橋南北向長1813米,東西向長1032米,建筑面積4.1萬平方米。<br> <b> 2、水上公園</b><br> 天津水上公園,原名“青龍潭”,東鄰電視塔,南臨動物園,是天津市區內最大的公園。 水上公園始建于1950年8月,1951年7月1日正式開放。<div> 水上公園占地194.94公頃,是由東、西、南三大湖和11個島嶼組成。水域面積89.2公頃,因此稱之為水上公園,為"北方西湖,水上四季"。<br> 是以水景為特色,以水上活動為內容的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園。</div> 園中南、北部分為大塊陸地,中間是廣闊的水面,水中有11個小島,分別由拱橋、曲橋、平橋和桃柳堤連接,湖水映著朱紅樓閣,湖中碧波蕩漾,游人可劃船漫游湖上。<br> 環湖綠樹成蔭,湖面荷花吐艷,玉帶碧水之間眾島與眺遠亭遙相輝映;<div> 七座石拱橋與多處仿明清建筑爭相媲美;</div><div> 三處明清式長廊鑲嵌綠蔭之中;</div><div> "水景長堤"、"水晶廣場"多姿水景,步移景異,誘人眼簾;</div><div> 盆景園、神戶園、水生植物園風格獨具,美不勝收;</div><div> 翠堤覽勝、桃柳宜春、秋宇清霜、冬宜雪韻等景觀區域季相突出。</div> 游樂區,以"津門小迪斯尼樂園"著稱。其,"過山車"、"激流勇進"、"搖擺錘"、"空中飛人"等大型游藝機驚險刺激、回味無窮。 天津水上公園風景 天津水上公園雪景 <b>3、北寧公園</b>也稱寧園。<br> 公園前身系清末官立種植園。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直隸總督袁世凱為推行新政,委派周學熙以工藝總局名義在天津北站附近籌辦種植園, 1907年正式開湖建園。出于在園內為慈禧太后建造行宮的想法:“初建園時,挖湖堆山,開渠理水,設閘引水,湖水與園外金鐘河相通,宣泄得宜。園內建屋三楹,曰鑒水軒?!?lt;br>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種植園日漸荒廢。1930年,北寧鐵路局購得此園并規劃拓建為公園,命名為“寧園”。<div> 在種植園原有基礎上,新建宏觀樓、大雅堂、志千禮堂、圖書館、四面廳、釣魚臺以及水池亭橋、長廊曲徑等古典建筑。具有明顯的皇家園林風格:丹粱翠柱、廊檐彩繪,疊山理水、曲徑通幽。2000余米的長廊,堪與聞名世界的圓明園長廊媲美。園內湖渠聚合相宜,以30余座拱橋、小橋貫連,沿岸遍植垂柳,樓亭錯落,回廊蜿蜒,表現出若隱若現的園林情趣和自然優美的獨特景觀。<div> 寧園是全國鐵路系統第一個公園,因系北寧鐵路局產業,亦名北寧公園。<br> 1937年日本侵華,北寧公園東南部成為日本兵營,園內湖心建筑被改建為日軍療養所,僅留西門至四面廳一條甬道為游覽路線。抗戰勝利后雖全部開放,卻未加修建,殘破不堪。</div></div> 解放后歷經數次整修,原有古典園林建筑加以保護修復,并新建舒云臺、暢觀樓、疊翠宮、電影院、花展館、致遠塔、溫泉賓館等,構成荷芳攬勝、九曲勝境、紫閣長春、月季滿園、魚躍鳶飛、蓮壺疊翠、曲水瀛洲、靜波觀魚、俏不爭春、寧靜致遠十景,優美和諧。 因公園隸屬天津鐵路分局,寧園曾一度改稱“鐵路工人文化宮”、“二七公園”。<br> 北寧公園是我市現存規模最大的、原貌最完整的近代公共園林。 天津北寧公園風景 <b>4、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宮</b>簡稱二宮,建于1952年,占地面積24.1公頃,是占地面積最大的綜合性園林式工人文化宮,行使著工人文化宮和公園的雙重公益性職能。 <div> 二宮分為主題廣場、城市綠色空間、休閑娛樂區、兒童活動區、健身活動區和水面等幾個區域,南北兩側布置成大面積生態綠色景觀,活動區域集中布置在中部。<br></div> 二宮,前廣場兩側和中央分別修建了寬廣的花壇,里面栽滿了各色花卉。 清澈透明的麗水湖,可泛舟,湖岸上修建有多層臺階,岸邊是津工體育館和津工網球館。 劇場東側湖畔的"勞模園",占地面積1150平方米。二宮的紅葉島和桃花島種植有大批紅葉椿樹。 天津二宮公園景觀 <b>5、人民公園</b>始建于1863年,曾是津門大鹽商李春城的私家花園,原名為“榮園”。<div> 解放后李氏后裔把榮園獻給國家,1951年更名為“人民公園”并對外開放。</div> 1954年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了園名,這是毛主席為我國公園的唯一題字。 公園總面積14.21公頃,其中水域面積3.3公頃,是一個以有游藝娛樂為主的綜合性公園。<div> 公園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個區,以園中的環形河將五個區域自然分開,大小形狀不一,貌似獨立又相互聯系,各區域情趣各異,協調自然,錯落有致。<br> 該園將山水園林文化內涵與現代人文景觀密切結合,景區有以聲、光、電、影等藝術手段展現的水面大型音樂噴泉。 <div> “孔雀園”內傣族風格的建筑靈秀別致。彰顯了江南風光的特點,被譽為鑲嵌在繁華鬧市中的“綠寶石”。</div></div> 北部設有兒童游樂區。<br> 西部地區是水上游樂及延湖游覽區,此處設有長廊、水榭、湖心亭、白石橋、中合塔等建筑。 東部地區是公園的文化活動區,這里設有古樸、典雅、莊重南北展館及國際博覽館,還有占地4千平米的大廣場。保留了“榮園”的古建筑“藏經閣”,中部有當年李家念經誦佛的祠堂,“顯密園通殿”。<br> 人民公園古樸兼容、老幼適宜、動靜結合,被譽為是鑲嵌在繁華鬧市中的”綠寶石”。 天津人民公園風景 <b>6、西沽公園</b>位于天津市區西北部,東鄰北運河。原為鐵路局的農場,1958年改造為公園,占地31.77公頃,水域面積6.67公頃,筑面積31.76萬平方米。 全園以自然景色為基調,園內植物茂盛,種類繁多,有海棠、紫薇、月季等六個植物觀賞區,并有銀杏、水杉等稀有珍品。 園分桃花、桃詩、北洋;筑有"御碼頭"乾隆皇帝登臨處、迎賓閣、五龍壁、詠桃碑林及山門、回廊、亭臺、水榭等。<div> 園內三季有花、四季長青、花團錦簇、五彩繽紛;高大密植的喬木遮天蔽日,常綠灌木、白玉蘭林、果木林點綴其間,身在園內,如履"深山老林";五步一蒼,十步一翠,沁人心脾。<br> 幽靜的林間小路,新穎別致的花架、游廊、涼亭、水榭,湖光瀲滟,自然野趣橫生。</div> 蜿蜒曲折的帶狀湖和風格獨特的小橋。孤島山四面環水,以橋與外相連,十分幽靜,園內辟有老干部活動中心。<br> 康熙、乾隆二帝南巡均在此登臨,并留有詩詞多篇。 天津西沽公園景觀 公園里別有洞天地隱藏著一個黃葉村。而這黃葉村和《紅樓夢》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div> 曹雪芹一度寓居離此地不遠的中華文化名園水西莊,到這里游賞煙霞、吟詩作對估計也是常事。<br></div> 現在的黃葉村一派曲徑通幽,煙樹蔥蘢的景象。竹籬菜畦,生意盎然;土坯茅屋,淳樸自然;石碾石磨,農家意味不言而喻。 黃 葉 村 景 觀 天津西沽黃葉村景觀 <b>7、長虹公園</b>原灣兜公園。1986年建成開放。<div> 綠地面積21.5萬平方米,全園綠地面積占97.5%。水域面積1.95萬平方米,游人可乘船在園內觀賞江南水鄉美景。</div> 公園按"山水園林、南派建筑、植物造景、生態造園"四大原則,把布局分為游覽休閑區、健康運動區、植物觀賞區、水上活動區、亞熱帶溫室觀賞區、管理服務區等6個功能區和可容納3000人的活動廣場。<br> 假山迎門而立,右側一泓湖水,岸上垂柳成蔭,南部的南湖為劃船區。 公園中部是健康運動區,主要有健身廣場、兒童樂園、運動草坪與水上垂釣四個部分,為游樂區;<br> 公園西北角建有耆年閣,是游人聚會和文娛活動場所,與之相鄰建有一大型地下游樂場--風華宮,建筑面積3319平方米,是集娛樂、休息、購物為一體的場所。<br> 公園內有早期天津四大評劇流派創始人的紀念碑,碑文刻著李金順、白玉霜、劉翠霞、愛蓮君的生平。 公園西南部是游覽休閑區。包含山水園、覽勝長廊、西入口和南入口四個景觀區。<div> 山水園利用現有島嶼、水體、植物與陸地圍合空間,采用南派建筑風格,構建典型的中國山水庭院,成為園內特色景觀;覽勝長廊沿湖而建,布置點綴適宜的建筑小品與休閑設施;西入口利用現有底景植物做背景,增加山石疊水瀑布,縮短入口距離;南入口建有南屏山景點,景石與湖水相連,形成瀑布疊水,營造天然意境。<br> 植物觀賞和亞熱帶溫室觀賞區:位于公園的北部,包括水生植物和亞熱帶溫室作物兩個展區,姹紫嫣紅的各種花卉和特有的亞熱帶雨林風光,使這里別有一番景致和情趣。</div> 水上活動區:由湖心島、桃花島、江南人家、牡丹園以及人工濕地、溪流景觀組成,并設有碼頭。<div> 別致宜人的水上景觀,勾勒出一派江南水鄉風光,令游人流連忘返。</div> 天津長虹公園風景 <b>8、水西公園</b>占地面積約140公頃,水體面積約42公頃??臻g布局分為東、中、西三區。為全網絡覆蓋的智能化的公園。 水西公園,在關鍵點位布局建設藕香榭、屋南小筑、侯月舫、數帆臺等21個園中園。景點以新中式風格為基調,突出了“黑、白、灰”的優雅色調,“輕、雅、秀”的建筑體量和“情、神、趣”的園林意境。 再現了“澤國水鄉”及“北方江南”的天津意向,引發人們對天津悠長文化的聯想及回憶,講述了有深度有溫度的“天津故事”。 種植風格為大綠大氣,選天津鄉土樹種作為基調樹,栽植植物品種368個,其中喬木1.5萬株,花灌木2.3萬株,以及13萬平米地被植物。 <b>9、河濱公園</b>位于天津市塘沽區,背靠海河,形似折扇,占地30.3公頃,湖面5.3公頃,建于1953年,是塘沽區最大綜合性公園。 園中波光粼粼,斷橋曲岸,樹木成蔭,亭廊閣榭,獸館禽舍,掩映其間,湖畔主景“湖瀕樓”飛檐斗拱,古樸典雅。 園中植樹80余種,2萬多株。飼養動物55種,珍禽300余只。開設有游泳池、溫泉游泳館、旱冰場、游藝廳和大型電動飛機、空中腳踏車、大小碰碰車等游樂場所。 園內有占地9000多平方米藏書量100萬冊的古典庭院式建筑組成的現代化的圖書館,與河濱公園現有景觀外形相呼應。 還有反映塘沽近代歷史變遷的博物館。<div> 博物館以圖片、文字及近代文物為主,文物有大沽口炮臺鐵炮、炮彈、清軍生活用品,當年制鹽、制堿業使用過的有關工具等。</div> 天津河濱公園風景 曾在優酷視頻、美篇發表的不同時期的作品,從各視角反映天津諸多美景。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其美。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閻 法 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2年 7月 6日</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城县|
滦平县|
新宾|
宜丰县|
卢湾区|
马龙县|
阿城市|
五寨县|
绿春县|
铜梁县|
崇仁县|
延寿县|
镇沅|
酉阳|
左权县|
包头市|
双城市|
隆昌县|
孟津县|
鹤壁市|
京山县|
铜川市|
苍溪县|
宜黄县|
隆化县|
陇西县|
海南省|
蕉岭县|
东莞市|
双江|
泰州市|
康平县|
永善县|
沂水县|
新河县|
剑河县|
淳安县|
凤凰县|
确山县|
小金县|
瓦房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