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6.26.騎行第十天,早4.40從登封市出發騎行洛陽,實際里程71公里,讓我騎出來了110多公里。因為一天里我游玩參觀了三個中國知名的景區,“嵩山少林,洛陽白馬寺,龍門石窟”到洛陽住下,以是晚上七點了。都說旅游好,旅游就是看美的東西,讓眼睛享受地域風光,美麗景色,可是最累最辛苦的也是旅游。不說了,美好的東西都在圖片中,也是我辛苦的成果,從辛苦中看到了美麗的中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應該就是嵩山,從遠看也不是很高,我拍照的地兒是600米的海拔,山的右后面就是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的名片。在烏海線(G207)的路邊。</p> <p class="ql-block">往里走第一個牌坊,上面寫的是“天下第一古剎”。</p> <p class="ql-block">往里走的第三道風景,是江澤民主席的題字“少林文化,人類遺產”</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我來啦!</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隸屬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48]是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和中國功夫的發源地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積約57600平方米,現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門釋永信。[1][2]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p> <p class="ql-block">6:30我就到了少林寺正門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塔林,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少林寺西約300米山腳下,是少林寺歷代和尚的墓地,歷經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1]</p><p class="ql-block">少林寺塔林保存了自唐貞元七年(791年)至清嘉慶八年(1803年)之間的各代磚石墓塔241座。塔的層級不同,一般為1至7級,高度都在15米以下,大都有塔銘和塔額。塔的種類繁多,制式多樣。少林寺塔林是中國現有古塔數量最多的墓塔林,是綜合研究中國建筑發展史、雕刻藝術發展史和宗教發展史的珍貴實物資料寶庫,被譽為“中國古塔藝術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用自行車代表我留個影吧,</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武術館。</p> <p class="ql-block">玄奘寺又名唐僧寺,位于偃師緱氏鎮唐僧寺村北,緊傍207國道,玄奘寺始建于北魏,原名靈巖寺,隋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幼年的玄奘曾多次到該寺聆聽佛法,玄奘取經返回后曾回寺看望僧眾,被譽為大德、大善之人,為了弘揚他堅毅卓絕的精神,又改名為“興善寺"。</p><p class="ql-block">唐太宗曾賜地40頃敕令重修,武周圣歷二年(公元699年)武則天自神都洛陽出發,登封中岳,路過該寺,也曾賜金重修,并賜地百頃。后人為表示對玄奘法師的懷念,又改名為唐僧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神州牡丹園位于中國佛祖釋源──白馬寺對面,占地600余畝,盛唐建筑風格,山水園林景觀。集中收集國內外名優牡丹品種1021個,40余萬株,匯天下牡丹精品、聚四季名卉于一園。園中有數億萬年天然形成世界罕見的牡丹石,有當前中國牡丹的活化石──三百多年樹齡的牡丹王;世界上最長的百米國粹長廊──唐三彩牡丹壁畫。在國韻閣內陳列著世界上最大的歐陽修漢白玉雕像。</p><p class="ql-block">這個季節牡丹花已謝了,牡丹園也沒開業。</p> <p class="ql-block">這個牌樓就是進白馬寺的正門。</p> <p class="ql-block">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始建于東漢,是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p><p class="ql-block">河南省洛陽市是一座歷史名城,這里是很多城市以前的首都,在洛陽,這里的古建筑非常的多,名勝古跡也很多。在這里有一個特殊存在的建筑,位于洛陽的老城的東方,是我國現在的AAAA景區。他就是白馬寺。</p><p class="ql-block">在公元68年的時候,白馬寺開始創建,當時是東漢時期,距今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了。他是在佛教傳入中原之后才下令修的一座寺廟。也是我國最早時期的第一座寺廟。他佇立在河南洛陽城中,經歷了風吹雨打以及戰火紛飛,他在后期的時候,進行了幾次修整與整改,其實這樣他原本的樣貌依舊保存的很好。</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正門前一邊一個石馬。</p><p class="ql-block">白馬寺山門前,立有兩匹宋代遺存下來的石馬。 不知是因為馱經負重,還是歷經滄桑,這對石馬的確已顯出一些疲態。 取經都如此不易,讀經研經之難,更是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人氣和香火非常旺盛,可以看出,天在下著雨他們還在上香。</p> <p class="ql-block">一般寺院很少栽種桑樹,白馬寺卻有一株據說已有400年的古桑樹。 “吉祥古?!彪m然主干已傾斜,但樹枝卻仍然極力向上生長。</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印度風格佛殿,即白馬寺印度佛殿苑。位于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西側,由印度政府出資設計、中國政府提供土地建造。該項目由印度總理瓦杰帕伊于2003年發起,2006年開工建設,2010年落成,2021年內部裝飾和展陳完工。[4]</p><p class="ql-block">印度政府選擇桑奇大塔作為印度佛教建筑的代表,在白馬寺按1∶1的比例進行仿建,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345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大佛殿、回廊、牌樓等,成為中印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2010年佛殿完工,成為印度政府在世界上捐建的第一座佛寺,</p> <p class="ql-block">在洛陽街頭一個家庭小飯店,吃的午餐,水餃拌菜,</p> <p class="ql-block">牡丹是我國傳統名花,</p><p class="ql-block">富麗堂皇,國色天香,</p><p class="ql-block">自古就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p><p class="ql-block">代表著中華民族泱泱大國之風范。</p><p class="ql-block">“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p><p class="ql-block">洛陽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p><p class="ql-block">中國國花園是洛陽單個品種種植面積最大的牡丹觀賞園,</p><p class="ql-block">“洛陽紅”等品種的種植面積達10畝以上;</p> <p class="ql-block">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耙陵I”,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p> <p class="ql-block">進入景區,映入眼簾的是橫跨伊河的龍門橋,仿隋代趙洲橋,主拱跨度90米,兩側拱跨度60米,1962年建造完成,上面“龍門”兩字為時任國務院副總現的陳毅元帥題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山寺坐落在龍門石窟的對面,與龍門石窟隔江相望。參觀完龍門石窟,可以從石窟南門出來,跨過河,就到了東山,也就是香山寺腳下。沿著陡峭的樓梯,可以走到山門。進入大門豁然開朗,這里可以隔江眺望龍門石窟,整個石窟,包括對面的山,大河,大橋,一覽無余,風景絕佳,是個拍照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禹王池位于石提右側的山崖下。沿數級石階而上,便可看到一方水池,池中清泉翻涌,綠草茵茵,這便是禹王池。禹王池的泉水在龍門諸泉中是最盛的,池東有一出水口,雕有一石蛤蟆,稱“蛤蟆嘴”,順脫胎換骨的的泉水由此飛瀉而下,狀若懸瀑,噴珠濺玉,直入伊水。 奇特的是,禹王池中立有一柱石筍,石質慶賀不同于龍門山的巖石,鸚鵡學舌地人傳說,這時鸚鵡學舌年大禹治水,劈開龍門山所用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后來,歷經東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萬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后世的一個重要方法。</p> <p class="ql-block">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余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0、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p> <p class="ql-block">到龍門怎么也得留點紀念品,買了一個首日封,四張一組的龍門郵票,主要是這個郵戳是我來龍門的日期。</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點,一天的騎游旅行完成,返回市區還有十幾公里,還沒到市區開始下雨,先是小雨,后是中雨又是大雨,我避雨一小時還是下個不停,穿上雨披騎行找旅店,旅店也找著了雨也停了,吃完飯晚上8:30,一天騎行結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池县|
新昌县|
油尖旺区|
资阳市|
确山县|
晋城|
景宁|
沅陵县|
西贡区|
高淳县|
垫江县|
濮阳市|
临清市|
洱源县|
保山市|
鲁甸县|
武邑县|
根河市|
日喀则市|
大荔县|
阜南县|
南通市|
西畴县|
酒泉市|
罗源县|
无锡市|
临邑县|
邢台市|
凤山市|
兖州市|
茌平县|
株洲县|
桂阳县|
湾仔区|
湖口县|
剑河县|
本溪市|
荣成市|
全椒县|
乾安县|
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