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驛站故事】 十堰籍七九年參戰戰友風采

和平鴿

圖文編輯:和平鴿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十堰籍七九年參戰戰友風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和平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模板選自:軍旅“崢嶸歲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音樂:風采伴奏</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為期28天的對越自衛還擊戰,已經過去43年了。當年參戰戰友年齡最小的士兵17到18歲,現都已退休了。</p><p class="ql-block"> 這些曾經都是中國人民心目中最可愛的人,退休后,無不回憶那場保家衛國的對越自衛還擊戰!</p><p class="ql-block"> 1979年對于每一位曾經參戰的老兵來說:那是一個用青春和熱血譜寫生死難料的戰斗故事的時刻,為了千千萬萬老百姓的安寧和幸福,保衛邊疆,自衛還擊。</p><p class="ql-block"> 為了祖國的未來和榮譽而戰,浴血奮戰二十八天,我們經受住了戰火的考驗。我們無愧于養育我們的人民,無愧于偉大的祖國,共和國的旗幟和八一軍旗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p><p class="ql-block"> 我們這些飽經風霜的參戰老兵啊,都有自己的感人事跡,動人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回眸過去,歲月留痕!我們的腳印就是經歷!經歷為我們人生鍍了金,經歷為我們在前進的路上,不忘初心堅定信仰信念,披荊斬棘,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p><p class="ql-block"> 難忘軍旅生涯,戰友情,似海深,官兵一致,團結親如兄弟,共同保祖國,執行命令,完成各項任務。</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我們這些參戰老兵的風采!</p><p class="ql-block"> 恰逢近年來通信發達,戰友之間的聯系來的快捷,有時接電話,搞不清是誰,可通過打電話人一番自我介紹后,才有了過去幾十年的記憶!由于過去時間太久了,有的戰友、有的事已經模糊甚至忘卻,但經過戰友聯系,雙方成為微信好友、QQ好友、甚至成為抖音好友、美篇好友,加入小群大群之多,通過聯系溝通、參加大小聯誼聚會活動,不僅打開了塵封多年的記憶,還不斷的了解了參戰戰友及所在部隊的情況。</p><p class="ql-block"> 為了增強戰友感情,熟悉更多戰況,留下更多美好回憶,更好地傳承對越自衛還擊戰,為國英勇作戰、不怕流血犧牲、不怕艱難困苦的革命精神和傳統,本人作為參戰的一員,自愿收集整理有關十堰房縣、原鄖縣籍戰友參戰情況及本人親身經歷和感受,并撰寫此文,以此為了忘卻的紀念。</p><p class="ql-block"> 由于本人寫作能力有限, 此文不妥之處,敬請戰友批評指正、給予理解!</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一、熱血參軍 自衛還擊</b></p><p class="ql-block"> 1978年2月十堰市1100多名,其中:“中華詩祖尹吉甫故里”房縣籍577名鄖縣籍54人、鄖西籍70多人多人、竹山籍30多人)、另有1976年12月或1977年1月原鄖縣籍(參戰300多人待核實)、1972年12月房縣籍(參戰1人)的熱血青年。</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一人入伍全家耀,軍夢可比九天高,熱血青年心懷軍人夢,誓言當兵保衛祖國,都是中華好兒女,積極響應祖國的召喚,棄文從軍應征入伍,投身到軍隊國防建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們這些戰友,到了部隊后,千磨萬擊渾不怕。開始新兵訓練三個月最艱苦,吃喝住行都有一個適應轉變過程,新訓結束后才被分配到老兵連隊,又訓練了三個月,8月至12月份,到了湖北沉湖農場支援地方建設大修水渠,每天一身汗一身泥,12月下旬,接命令回到部隊所在地河南鎮平縣,開始強化軍事訓練。</p><p class="ql-block"> 當時,國內國際形勢對中國穩定發展不利,中國和越南本是兄弟國家,當美國欺負越南時,中國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助,抗美援越,為越南修建鐵路、涼山等軍事工程,還有援助大量生活物資、輕武器等,可是沒想到越南因得到蘇聯的支持生出了野心,和中國反目成仇,擾我邊境,殺我邊民,由此,中國決定進行對越自衛還擊戰!</p><p class="ql-block"> 由于,戰前需要做好軍事準備工作,于是就開始加強了野戰軍訓,從河南鎮平到廣西邊境線進行拉練,實戰演習,直到2月17日正式打響對越自衛還擊戰!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戰爭是殘酷無情的,傷亡是在所難免的。敵我雙方都是有較先進軍事裝備的組織并經過訓練或有實戰經驗的軍隊及地方武裝隊伍,都是以消滅對方有生力量實現其軍事目的的戰爭。 </p><p class="ql-block"> 戰爭發生后,當我們身臨戰火硝煙、空氣中彌漫著令人窒息的場景;面對被炸爛的建筑;被炸死在地的人尸體、牛、馬、豬、狗等動物尸體;尤其是在我們的身邊有戰友中彈中槍倒下后,說實話一點不擔心受怕那是不可能的,這應該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p><p class="ql-block"> 和平時期,就有因病和意外去世的,對此有人說: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死亡那個會先到,那么在戰場上可能更是誰也不知道下一分下一秒和死亡那個會先到。</p><p class="ql-block"> 這次戰爭,在我們身邊有交替掩護攻擊敵方目標而不幸中彈傷亡的;有因饑餓渴體力透支在行軍途中摔倒山下受傷死亡的;有通過敵占區封鎖線主動照護受傷戰友掉隊陷入孤軍作戰的;有退役回到家鄉又被召回,確在戰場上犧牲受傷的;有當兵才幾個月就在戰場上犧牲受傷的;有我的房縣籍一輕機槍手戰友,當他支起機槍向敵人反擊還沒扣動板機時,被突入起來的炮彈炸成了重傷,被送到后方醫院治療發現肺部有彈片。</p><p class="ql-block"> 十堰籍參戰1100多名戰友(其中陸軍900多人含犧牲的14人、鐵道兵120多人、工兵100多人),在這次越南戰場28天生死存亡戰中,個個表現勇敢,不怕犧牲,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無悔的人生和可歌可泣的事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二、浴血奮戰 二十八天 </b></p><p class="ql-block"> 當兵的,你就是城墻的一塊磚,外敵來襲,巋然不動! </p><p class="ql-block"> 當兵的,你就是火紅下的一片剪影,刀山火海,舍身忘死!</p><p class="ql-block"> 當兵的,你就是命懸一線的風景,怒水動容大愛無疆!</p><p class="ql-block"> 當兵的,你就是海誓山盟愛的海洋!山崩地裂火熱肝腸!</p><p class="ql-block"> 當兵的,戎裝在身,持鋼槍笑傲展雄風,鐵骨守邊疆,這一聲稱呼無比榮耀和響亮!</p><p class="ql-block"> ———摘自漠狼的《當兵的》。</p><p class="ql-block"> 在中央軍委下達作戰命令后,于1979年2月17日凌晨6點40分,在廣西云南全邊境線實施了15分鐘的炮火準備(襲擊),三十萬余人民子弟兵,共赴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前線越南戰場。</p><p class="ql-block"> 來自我們十堰市的戰友,在各自的戰斗崗位上,同自己的分隊從2月17日到3月16日歷時28天,為了保衛國家、民族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安寧,英勇作戰。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這次戰爭,所有幸存者都經歷了戰爭洗禮,飽嘗了戰爭之苦:大家一個多月沒有換洗過衣服、鞋子,少數戰友衣服鞋子破損嚴重,實在衣不蔽體了,就換穿犧牲戰友或死的敵人的衣服。戰士們裝備不離身、武器不離手,風里來雨里去,摸爬滾打,天當被地當床,吃喝講不了衛生,有吃有喝能保命就行,條件非常艱苦。記得有一次傳口令時說少吃木薯,團里有兩名戰友實在饑餓,把握不住量吃多了,不幸中毒身亡。還有的戰友為找點水喝被敵人槍擊身亡,拉撒更是可想而知,頭頂著連天的跑火,腳踏著遍地的彈坑,身披著彌漫的硝煙,任憑它飛來的彈雨,沖鋒不止前赴后繼,我們時時處處都面臨生命威脅,行進中可能踩碰到地雷、竹纖,遇到濃煙怕是敵人使用的化學武器,官兵們會及時戴上防毒面具,待防化兵驗證后才敢取掉,臨時構筑過防御戰壕、貓耳洞,用來防御休整,受傷的戰友更多些痛苦。在這種艱難困苦險的戰爭環境里,將士們必須擁有鋼鐵般的斗志、堅強無比的毅力、堅定的保家衛國的信念和信仰,才能做到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寧死不屈,英勇頑強作戰!</span></p> <p class="ql-block">  例一:立功代表 一等功臣戰斗英雄王玉堂既是英雄又是模范人物。 圖片來源 網上下載</p><p class="ql-block"> 沖鋒在前戰功顯赫的王玉堂 ,1954年10月出生,1972年12月入伍的房縣籍老兵,在中越自衛反擊戰中冒著槍林彈雨英勇機智,用手榴彈炸毀敵人暗堡四個、火力點兩個,斃敵十三名,繳獲敵機槍兩挺、沖鋒槍四支、步槍一支、手榴彈四枚。他帶領全班戰友配合七、八班攻克了敵高射機槍陣地,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戰斗任務,榮立一等戰功,被廣州軍區授予“戰斗英雄”稱號。 </p><p class="ql-block"> 1978年,中越邊境局勢緊張后,福州軍區抽調部隊赴廣西準備作戰,王玉堂從首長處得知消息后,當即請纓加入戰斗部隊。當時,再過幾個月,王玉堂便可復員,組織上也為他安排好了工作,但越南不斷侵犯我國領土的罪行,令他憤怒不已,他強烈要求參加保衛祖國的神圣戰斗。</p> <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上旬,王玉堂所在連隊接到命令后,徒步行軍到中越邊境。2月17日凌晨6點40分,部隊接到命令開赴前線。“霎時間,炮火震天,整個夜空都映紅了。”王玉堂說,隨著炮火停止,三枚信號彈照亮夜空,他們隨即朝敵軍陣地發起總攻。“在行進過程中,敵人使用了毒氣。</p><p class="ql-block"> 我們折回半公里,戴上防毒面具后,繼續沖鋒。”王玉堂說,前方部隊進攻受阻,他們排就接著上,幾個小時后就占領了451高地。</p><p class="ql-block"> 2月27日,戰斗進入第二階段。王玉堂所在部隊連續攻克了扣和暮山、班感高地后,于28日攻打巴外山。巴外山是越南諒山東北側的屏障,拿下這里就等于打開了諒山的門戶。然而,敵軍早已在此構筑好明碉暗堡。 </p><p class="ql-block"> 戰斗一開始,王玉堂帶領的尖刀班擔任攻打主峰的任務。“我們向前行進了約三十米處,就遇到了敵軍的塹壕。”王玉堂說,3個敵人朝他們掃射,他順勢朝敵人扔出一枚手榴彈,在陣地開了花,僅存的一個敵人邊逃命便開槍頑抗,他與7班班長帶領的戰士三面包抄追趕,一直追到第二道塹壕,兩枚手榴彈下去,又消滅了3個敵人。</p><p class="ql-block"> 王玉堂說,他們乘勝追擊,很快沖上了第三道塹壕,敵人使用高射機槍垂死掙扎,一名狡猾的敵人偷摸到7班班長背后,準備開槍射擊,他不顧安危跳出掩體,端起沖鋒槍,趕在敵人開槍前將其消滅,保護了戰友。遭遇伏擊,他勇炸暗堡拔釘子。</p> <p class="ql-block">  3月1日清晨,雨大霧大,連隊開始攻打巴外山西側高地,但在行軍途中,遭遇了敵軍伏擊。“當部隊行軍到長形高地和無名高地之間的大路上時,敵軍突然發起猛烈攻擊,交織的火力不僅將連隊打散,還將退路阻斷。”王玉堂說,除包括他在內的部分戰士有隱蔽點外,不少戰士被火力壓制在光禿禿的馬路上,只能借助兩側半米深的水田隱蔽,無法還擊。要改變不利局面,必須將敵人的火力點干掉。當時,8班戰士準備在戰友的掩護下,上山觀察地形,但是敵人火力太猛,被打了回來。就在大家焦急之時,王玉堂注意到山邊的一處牛棚。他不顧安危,冒著敵人的彈雨,迅速爬到牛棚里。“我探出頭觀察地形,但一排子彈很快射來,我當即縮了回來,隨即牛棚的一面墻被打垮了。”王玉堂說,敵人以為將他干掉了,就停止了掃射,他則隱藏起來,順著牛棚的柱子爬上棚頂觀察,摸清了敵人的機槍配置和附近兩處暗堡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王玉堂爬了回來,將情況匯報給排長,并主動請纓去拔掉釘子。“當時,我身上有一支沖鋒槍,4枚手榴彈,排長怕我不夠用,又給了我5枚手榴彈。”王玉堂說,在戰友的掩護下,他再次爬回牛棚,并利用地形及幾根粗壯的竹子作掩護,迂回朝著敵人火力點爬去。“嗒嗒,嗒嗒嗒……”密集的子彈在王玉堂身邊橫飛,打得泥土四濺,他隨時都有中彈的可能。敵人的槍聲越脆,王玉堂離敵人越近,一步一步來到敵人的暗堡前。王玉堂滿腔怒火,拿起一枚手榴彈朝里扔去,沒想到敵人那么快又把手榴彈扔出來了,只好在爆炸后,靈活的再扔進一枚手榴彈,成功的將暗堡炸開了花。緊接著,利用山勢及敵人射擊的死角,王玉堂又炸掉了另一處暗堡。“途中,我又發現了兩處暗堡。”后在戰友們的掩護下,王玉堂又端掉了兩處暗堡,還炸掉了一處機槍陣地,先后共殲敵13名。</p><p class="ql-block"> 隨著幾顆釘子被拔除,我軍隨即發起反攻,一舉登上主峰,殲滅了殘敵。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王玉堂不畏生死,沖鋒在前、英勇殺敵,榮立一等功,并獲得了廣州軍區授予的“戰斗英雄”稱號。</p> <p class="ql-block">  例二:英模陳順國的軍地奮斗故事</p><p class="ql-block"> 2022年初以來,由十堰市人民政府主辦,十堰日報社承辦,開展的尋訪英雄活動中,系列報到了數十位英模人物,其中系列14的陳順國,是我同鄉、同入伍、同團打仗的129師387團的戰友。本來他的故事我有所知,但知之甚少,通過在網上查詢、戰友之間的交流,對他有了較深入細致的了解,并榮幸的撰文來頌英模。</p><p class="ql-block"> 陳順國同志在部隊期間,先后兩次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20年的戎馬生涯,經歷了這兩次參戰數次大小戰斗的淬煉,錘煉了他堅定不移、頑強拼搏、敢打必勝的信念,不斷激勵他為黨的事業不懈奮斗。 </p><p class="ql-block"> 轉業后,他把工作崗位當成戰斗崗位,始終保持著軍人特有的敢于擔當、善于擔當、樂于擔當的品質和雷力風行的作風,處處以身作則,受各級各類獎勵11次。</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他熱心于退役軍人事業,義無反顧的加入市關愛退役軍人協會,任勞任怨,為退役軍人工作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p><p class="ql-block"> 圖片來源:作者在2022年十堰市“迎國慶全民擁軍活動”現場拍照。</p> <p class="ql-block">  (一)為國盡忠未能盡孝。</p><p class="ql-block"> 母親去世第二天,他含淚參加了招兵體檢。自此開始,一身戎裝的他從一個新兵蛋子逐步成長為戰場上的尖兵。</p><p class="ql-block"> 母親發喪前日,他毅然參加招兵體檢今年64歲的陳順國出生于鄖縣柳陂公社英雄大隊,家中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在那個年代,穿上軍裝保家衛國是大多數男孩的夢想,陳順國也不例外。1977年下半年,新一輪征兵開始,陳順國早早就報了名。那年年底,征兵體檢的日子早已定好,但陳順國的母親卻在征兵體檢的關鍵時刻突然去世。面對此情,他父親深明大義,支持兒子在母親發喪前日去參加征兵體檢。體檢很順利,陳順國很快就接到了入伍通知書。 </p><p class="ql-block"> (二)兩次參戰次次建奇功。</p><p class="ql-block"> 作為出色的偵察兵,他先后兩次走出國門,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一次次沖鋒在前,一次次建奇功,出生于鄖縣柳陂的老兵陳順國,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榮立個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受嘉獎18次。</p><p class="ql-block"> 1978年2月27日,他和同批次入伍的新兵一起抵達河南南陽,在南陽鎮平縣東關部隊駐地,他被分配到了團直警通連的偵察班,正式成為一名偵察兵。由于表現突出,新兵陳順國很快就成了連隊里的尖子。再后來,又被選派到師部參加偵察兵集訓。自身的刻苦訓練,讓他很快成為一名優秀的偵察兵。</p><p class="ql-block"> 1978年11月,陳順國所在的部隊突然接到上級命令,準備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一聲令下,陳順國被編入一個先期偵察分隊,并做好了出國偵察作戰準備。一個月后,部隊迅速抵達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一個邊境小縣下轄的村子。此時的陳順國,已經是偵察班的副班長。在抵達當地的第三天,陳順國便帶領戰士們越過國境線進入越南境內,開始了大部隊行動前的偵察工作。在此次偵察行動中,陳順國憑借出色的偵察能力,繪制了十幾張前線偵察要圖。這份手繪偵察要圖,為接下來的大部隊作戰行動提供了重要的情報信息。沖鋒在前,戰斗中多次立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29師387團首長選派陳順國帶領一個偵察組進行敵情偵察。當時,陳順國帶著偵察小組走在整個隊伍的最前方。到了2月18日凌晨5時許,部隊抵達越南境內一個叫班頓山口的險要處。為了防止部隊遭到伏擊,我軍主力部隊特意跟陳順國偵察小組拉開了一小段距離。果不其然,走在部隊最前方的陳順國發現了異常情況。“隱約聽到前方山埡有敵人說話聲,判斷遭遇敵軍。”陳順國說,他率先臥倒,身后兩名偵察員也俯下身子。但跟隨其后的戰友裝備碰在巖石上發出了聲響,引起敵人的警覺。千鈞一發之際,陳順國發現右前方不遠處有一塊大石頭,他爬到了大石頭背后。</p><p class="ql-block"> 萬幸的是,敵方并未立即開火,而是有人在黑暗中扯著嗓子詢問“哪個部分的”。雖然對方說的是越南語,但經過培訓的陳順國能聽懂意思,于是他也模仿對方的發音喊“是自己人”,暫時穩住了敵軍。</p><p class="ql-block"> 陳順國大膽沉著地向敵軍逼近,邊走邊摸手榴彈,當走到離敵軍十多米的地方,他投出第一顆手榴彈。同時,他指揮另外兩名同伴也投入了戰斗,敵人被打得昏頭轉向。這一次,擊斃敵軍5人,我軍無一傷亡。這一戰例被命名為“陳順國偵察小組”,是我軍經典戰例之一。陳順國也因此被記二等功一次。陳順國在這次戰斗后火線入黨,并被提拔成了排長。</p><p class="ql-block"> 1984年7月,陳順國率偵察連再次受命奔赴西南前線,參加“兩山輪戰”。在為期一年的作戰中,他帶領全連進行近百次偵察、設伏170多次,組織指揮的50余次戰斗中,都以小的代價獲取了大的戰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85年1月,我軍根據之前的連續偵察,發現在一個叫貢家灣的越南村寨里有小股敵軍,并初步查明每天都會有一名敵軍士兵在相對固定的時間段到離村寨東南側400米(編為1號水井)和1000米(編為2號水井)的兩口水井去挑水飲用。根據這一情況,我軍指揮員決定抓捕敵人以獲得更多情報。在經過分析后,連長陳順國帶領3名偵察兵精英組成的捕俘小組隱蔽在1號水井旁的雜草中。天還未亮,現場突然出現意外情況。一名當地村民挑著水桶,領著一條狗往水井邊走來,狗聞到了陌生的氣息,開始在草叢邊不停地嗅來嗅去,萬幸的是,村民的水桶很快裝滿了,他吆喝著狗往回走。</p><p class="ql-block"> 陳順國等人在草叢中一動不動,一直等到中午,見一名挑著水桶的敵軍士兵向更遠處的2號水井走去。這一情況,跟陳順國等人的預想不同,后來到了戰斗結束他們才知道,原來近處的1號水井水已經被當地村民挑完了,這才導致敵軍士兵到更遠的2號水井取水。得知敵軍士兵向更遠處的2號水井走去,陳順國當即決定在其挑水返回時抓捕。這時,陳順國將伏擊捕俘地點選擇在敵人挑水返回必須經過的一條山溝附近,他們貓著腰潛伏在那里。幾分鐘后,那名挑著水桶的敵軍士兵沿著窄窄的土路往駐地方向走去,陳順國等人則在其背后越靠越近。</p><p class="ql-block"> 在一處小樹林中,陳順國突然從敵人右后側一躍而起,直接將敵人撂倒在地上。敵人肩頭上的扁擔在慣性的作用下重重打在陳順國的頭上,但他并沒有因此松開鎖在敵人咽喉處的手。緊接著,另外三名捕俘組成員也趕了過來,將敵軍捂住嘴死死按在地上。“整個抓捕過程,不到2分鐘。”陳順國說,眾人拖著那名被俘的越軍士兵迅速回撤。但沒跑多遠,駐扎在村子里的其他越軍發現了情況,一路追了過來。</p><p class="ql-block"> 由于準備充分,埋伏在陳順國等人撤退路線兩側的我軍火力瞬間對敵人的追擊隊伍進行了壓制。經過10多分鐘的火力打擊,我軍擊斃敵軍7人,擊傷敵軍5人,且我軍無一傷亡。后來才知道,當天被陳順國等人俘虜的那名敵人原來是越軍的一名少尉排長。因為這次戰斗中出色的表現,陳順國榮立個人一等功一次,他所在的連隊,也因此榮立集體二等功一次。</p><p class="ql-block"> 圖片來源網上下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例三:立功代表圖片特等射手、二等功臣代新碧 圖片來源網上下載</p> <p class="ql-block">  代新碧房縣青峰鎮人,1978年2月入伍,在1978年偵察大比武中,四項射擊獲得全軍第一名,被廣州軍區司令部、政治部授予“特等射手”稱號;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戰榮立了二等功,在他身上,4個彈孔疤痕仍清晰可見,七級殘疾。</p><p class="ql-block"> 代新碧回憶說,那是1979年2月24日,戰爭爆發后,他所在的偵察排到諒山執行偵察任務,然而剛行軍到諒山附近時,就遭到敵軍一個營兵力的猛烈攻擊。“對方向我們展開激烈進攻,將我們壓制在一片開闊地里,并封死了我們的后路。掩護我們的部隊進不來,我們只有就地組織反擊。”大家一邊反擊,一邊迅速撤離到公路邊的稻田里隱蔽起來。有些受傷的戰士撤退不及,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犧牲。當時情況十分危急,感覺子彈從四周射來,戰士們都拿起鐵鍬就地挖坑造掩體。戰況膠著,一直從天亮打到天黑,共經歷了7次大的交火。由于敵眾我寡,且我方位置處于劣勢,戰士們傷亡慘重。“等到快天黑時,偵察排43名戰士打到只剩我一個人了。”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代新碧哽咽著說,在激烈的交火中,他也身中數槍,其中大腿和腳踝處中槍,后背也中了兩槍,渾身鮮血淋漓,再也站不起來了。“死也不當俘虜!”重傷倒地的代新碧依舊信念堅定,做好了隨時引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的準備。“后背的子彈再偏一厘米,我就回不來了”,強忍著疼痛,代新碧一路爬行著向后方轉移,途中遇到了其他排的兩名幸存戰友。“其中一名戰士叫李進勇,他雙腿3處中彈。”大家找了個地方隱蔽,等待夜幕降臨后再轉移。傍晚時分,讓代新碧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也許是精神高度緊張,另一名戰士突然起身,還沒跑幾步就被密集的子彈擊中倒地了。”這名戰士才18歲,太讓人心痛了。天黑后,敵人停止了射擊。 </p><p class="ql-block"> 代新碧和李進勇利用夜幕掩護慢慢回撤,并順利突出了敵人的陣地。“他和李進勇順著4號公路往我方陣地爬。從天黑一直爬到第二天的上午10點,一共爬了約7公里路,最后被戰友發現,才救回團衛生隊治療。”他們一天一夜滴水未沾,渾身是血,被送到團衛生隊治療時,身上都腫了一大圈,連衣服都脫不下來。即便如此,代新碧仍然強忍著疼痛,將前方有用的情報匯報給了上級。</p><p class="ql-block"> 由于傷勢嚴重,代新碧被轉往師衛生隊,回國后轉入廣西部隊醫院、廣西人民醫院治療,在醫院治療6個月后才康復出院,后評定為三等甲級殘疾。代新碧因在戰場上不怕犧牲、作戰英勇,榮立二等功。</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才知道,射在我后背上的子彈再偏一厘米就打中要害,我就回不來了。”代新碧說,“我那42名戰友,卻永遠留在了戰場上。”</p><p class="ql-block"> 每每想起犧牲的戰友,代新碧總是難過不已。“戰友受傷沒回來,我必須去營救”,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代新碧經歷了“4號公路作戰”等7次戰斗。除了諒山作戰身負重傷外,他還有一次畢生難忘的經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戰斗打響后,當天傍晚,我所在的偵察排接到命令,到板索山摸清敵軍崗哨。行軍6公里后,大家抵達哨所附近并隱蔽下來,此時天色已暗。”他們分三路上去摸情況,目標是活捉“舌頭”,獲取有用情報。大家摸上去后,由于其中一路的兩名戰友沒有把敵人的喉嚨鎖住,暴露了目標,兩人頓時就遭到了敵人猛烈的攻擊一個名叫吳愛國的戰友,身上不知道中了多少槍,當場犧牲了。</p><p class="ql-block"> 另一名戰友也受傷了,但還活著。”代新碧說,他接到副連長李星海的命令后,爬行約50米,先后將吳愛國的遺體和另一名受傷戰友送了下來。此時,雙方已經開始交火,他又接到命令,帶著傷員回撤。“戰友受傷沒回來,我必須去營救。”當他撤到一座橋頭時,后方撤回的戰友說指導員吳忠干的腿部受傷沒能撤下來,他當即把傷員交給其他戰友,又返回戰場尋找指導員。“找到指導員后,我背著他往回撤,敵人對我們窮追不舍。”代新碧說,他只好帶著指導員在山溝里躲了一夜。第二天,他背著指導員徒步7公里回到營地,又跟隨部隊投入到戰斗中去了。因為作戰英勇,代新碧榮立二等功。</p><p class="ql-block"> 在那次戰斗中,一共犧牲了4名戰友,其中就包括副連長李星海。“出征前,李星海就曾經說過,一旦他犧牲了,讓我一定要把他的遺體帶回國。”代新碧說,他當時以為是句玩笑話,沒想到一語成讖。可是,其他戰友的遺體都找到了,唯獨沒有找到李星海的遺體。這件事也成為代新碧一生的遺憾,直到現在,他都難以釋懷。</p> <p class="ql-block">  例四:魏小平榮立二等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房縣軍店籍,1957年出生,1978年2月光榮參軍,在385團通信連當通信班長,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該同志在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中,負責偵察分隊的無線電通信聯絡,在地形、敵情復雜的情況下,不怕苦不怕死,先后單方派遣九次,兩次受到敵人輕重機槍掃射,都能想辦法完成任務,深受領導和同志們好評”榮立二等功,1981年 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p><p class="ql-block"> 圖片:魏小平《退伍證》拍照截圖</p> <p class="ql-block">例五:立功代表圖片:二等功臣并獲集體二等功臣何軍厚 圖片來源網上下載</p> <p class="ql-block">  何軍厚,鄖陽鮑峽人,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他身處惡劣的地形條件,肩扛無后坐力炮,精準摧毀敵人多個火力點,幫助部隊攻克敵軍陣地。由于作戰英勇,他在戰火中火線入黨,并榮立個人二等功、集體二等功。這次對越自衛還擊戰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打出了和平,為國家贏得了建設發展的最好和平時期和國內、國際環境,部隊完成了作戰任務,大獲全勝凱旋歸國。</p><p class="ql-block"> 在這次戰爭中,不少戰友立功受獎、火線加入中國共產黨。</p><p class="ql-block"> 戰爭結束后,不少戰友上軍校提干,成為軍隊建設的骨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浴血奮戰的二十八天(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p> <p class="ql-block">   <b>三、華麗轉身 忠誠奉獻</b></p><p class="ql-block"> 當兵的,華麗轉身脫下軍裝,崢嶸浮華,包容蒼涼!</p><p class="ql-block"> 這一聲稱呼,百般無奈和彷徨! </p><p class="ql-block"> 當兵的,身上鐫刻著信念和力量!手里擎著祖國人民的安康!</p><p class="ql-block"> 排山倒海勇往直前,軍旅人生坦蕩蕩!</p><p class="ql-block"> ———摘自漠狼的《當兵的》。 </p><p class="ql-block"> 鐵打的江山流水的兵,“解甲歸田”勤耕耘。我們先后退役回到了家鄉,退役轉業不轉黨性,退伍不褪色,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當兵無怨無悔!</p><p class="ql-block"> 當過兵的人,把黨的軍隊教育記心上。</p><p class="ql-block"> 戰友戰友不分老鄉和親情,保家衛國擔使命,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黨,同舉一桿旗、同吃一鍋飯,同學習、同勞動、同戰斗,戰友這親切的稱呼都是革命的戰士!有了董存瑞、黃繼光、雷鋒、王杰、楊子榮……軍人服令守法個個是英雄,前赴后繼跟黨走,一路向前不遲疑!</p><p class="ql-block"> 當過兵的人,黨的教育是行為準則和力量源泉。 </p><p class="ql-block"> “戰友親如兄弟、對祖國忠誠、對人民忠誠、對黨忠誠”!是黨教會我們的行為準則,是我們之所以成為自強奮斗人最美退役軍人的不竭來源。通過刻苦學習、努力鉆研業務,很快成為行家里手!有少數人轉業到行政事業單位工作,有的自主創業,多數回到家鄉務農,為家鄉經濟社會建設努力奮斗!為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用質樸和剛毅堅守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和本真!軍魂留在心中,如有戰召必回!</p> <p class="ql-block"> 例一:受國家表彰代表鄒清林 </p><p class="ql-block"> (圖片右一)來源網上下載 </p><p class="ql-block"> 房縣籍1978年2月入伍的戰友,1958年出生,中共黨員,在這次戰爭中榮立三等戰功。1987年轉業到地方后曾獲“全國最美人民警察”、“二級英模”、“全國公安機關為民模范”稱號,兩次榮立一等功等30多項榮譽稱號 ,受到總書記和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多次接見。 </p><p class="ql-block"> 鄭州鐵路公安局洛陽公安處南陽站派出所“鄒清林警組”,是以獲得者鄒清林名字命名的站勤警組,成立于2019年1月21日,自授牌命名以來,繼承傳統,珍惜品牌,發揚成績,再接再厲,在愛民服務和鐵路安全保衛事業中持續發揮模范表率作用,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p><p class="ql-block"> 1987年從警30多年來,在立足本職崗位做好公安保衛工作的同時,積極主動為旅客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先后幫助150多名離家出走或流浪走失的孩子平安回家,直接或參與抓獲犯罪嫌疑人720余名,破獲刑事案件850余起,查貨各類危險違禁品12500余件</p><p class="ql-block"> 現為鄭州鐵路公安局洛陽公安處退休干部,退休后積極服務群眾,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p> <p class="ql-block">  例二:受地方表彰代表:原十堰鄖縣籍戰友陳順國 ,2019年12月被湖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授予“湖北省模范退役軍人”榮譽稱號。</p><p class="ql-block"> 圖片:網上下載剪輯</p> <p class="ql-block">  (三) 陳順國轉業到地方從警保一方平安。他從普通士兵被一路提拔至副團長。1997年8月,陳順國轉業到了地方,進入十堰市公安局工作。先后擔任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常務副局長職務。</p><p class="ql-block"> 回到地方的陳順國,成為一名人民警察,面對著與戰場上完全不同的環境。分管治安、維穩工作17年的他,面對的矛盾更加復雜,但在部隊練就的良好的工作作風、過硬的軍事素質,讓他很快適應了新的工作崗位。他帶領全市公安部門,成功偵破了多起部督大案專案,組織、指揮完成了多次大型活動安保。 </p><p class="ql-block"> 2010年,十堰城區一名男子因感情糾紛,持刀劫持一名女青年。現場在一間狹小的出租屋內,嫌疑人情緒激動,處置難度很大。陳順國和十堰市公安局茅箭分局副局長王振,化裝成社區干部,進屋和男子交談。在反復宣講法律知識、讓嫌疑人放松戒備后,陳順國抓住機會,使出當偵察兵時一招制敵的擒拿功夫,迅速將其制服。</p><p class="ql-block"> 他在從警工作的20年中,受各級各類獎勵11次。先后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移民外遷工作先進工作者”“全省模范退役軍人”等榮譽稱號,被中共十堰市委、十堰市人民政府授予“第三屆世界傳統武術節突出奉獻獎”“第四屆世界傳統武術節突出奉獻獎”,被湖北省公安廳記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被十堰市委、市政府記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p><p class="ql-block"> 圖片來源網上下載:2021年5月“最美退役軍人”一等功臣陳順國(一排右1)參加十堰市聽英雄講故事活動。</p> <p class="ql-block">  例三:地方表彰代表:房縣籍戰友王玉堂,獲“十堰市首屆最美退役軍人”稱號。</p><p class="ql-block"> 1979年3月,王玉堂隨部隊從越南戰場撤回,后歷任排長、副連長。 </p><p class="ql-block"> 王玉堂傾心愛民政展現新風采。1988年,他放棄了到大城市工作的機會,選擇轉業回家鄉十堰繼續發光發熱,被安排到市民政局工作。 在市民政局工作22年,王玉堂始終盡職盡責、向人們綻放出厚積薄發的光和熱。負責信訪工作時,他獲評“先進信訪工作者”;負責黨黨務工作時,他獲評“黨務工作先進個人”。因為工作表現突出,他還先后獲得“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干部”“優秀公務員”等榮譽稱號。 </p><p class="ql-block"> 2010年7月退休,副處級職務。退休后,配合有關組織,做些為宣傳教育及服務群眾的工作,2020年度,榮獲了十堰市首屆最美退役軍人”稱號。</p> <p class="ql-block">  例四:受地方表彰代表:原鄖縣鮑峽籍戰友何軍厚,獲十堰市鄖陽區“最美退役軍人 ”稱號,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榮立二等功,集體二等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例五:受地方表彰代表:況成明,房縣籍戰友。1997年3月在檢察院工作突出榮立三等功,最高人民檢察院授予況成明同志檢察榮譽章(2019年3月),在中越自衛反擊戰中火線入黨并榮立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  例六:受地方表彰代表:房縣籍戰友況俊峰,榮獲茅箭區首屆“最美退役軍人”。對越自衛反擊戰,榮立三等戰功,火線加入中國共產黨,當連長期間因成績優異再次榮立三等功。1988年轉業到稅務戰線的他,先后從事市場稅收、個體戶稅收、企業稅收管理等工作,在32年的稅收工作中,他幾乎年年受獎,曾榮獲十堰市財貿戰線“優秀共產黨員”、十堰市地稅系統“十大標兵”、“納稅服務明星”、連續多年優秀公務員并記“三等功”、“監察考評先進個人”、 “十堰市稅務系統黨員標兵”、“十堰市稅務系統改革標兵”等30余項榮譽。</p> <p class="ql-block">《一個老兵》是對所有參戰戰友的本真寫照!感謝作者范圍世同志(中共黨員)對參戰退役軍人的崇高評價!</p><p class="ql-block"> 每一位參戰老兵,在各自的生命軌跡中,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看似不經意的閃光,都是厚積薄發的結果!</p> <p class="ql-block">  <b>四、傾情關愛 再鑄軍魂</b></p><p class="ql-block"> 我們 這一代最可愛的軍人,用他(她)們年青鮮活的生命、鮮血和汗水,書寫出載入《地方志》讓世人銘記的光輝一頁!傾情關愛退役軍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于2021年8月20日修訂通過,公布:自2021年10月1日起執行。《參戰退役軍人》待立法,這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政治工作和任務,不僅是安撫退役軍人,讓退役軍人晚年活的有尊嚴,感到榮光,而且促使現役軍人安心獻身國防建設!</p><p class="ql-block"> 真真切切的讓人民感到軍人是受人尊崇的職業!在這次戰爭中,僅129師犧牲了157名戰友,其中有我們十堰市14 名(其中房縣籍5名)戰友。</p><p class="ql-block"> 還有我開始講到的,我們一位戰友在戰場上肺部重了彈片,退役回到家鄉被當地政府按國家安置政策給安排了工作,但因后遺癥,未到退休年齡舊病復發英年早逝了。 </p><p class="ql-block"> 戰友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獻身,可他(她)們自己的親人,盡管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和享受了政策優撫,但失去親人所造成的精神傷害是無法彌補的,那種一想就心疼的心情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不僅要永遠銘記這些烈士,更要感恩這些烈士,對這些烈士的親人,要給于親切的關懷和力所能及的幫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例一:有了傾情關愛,就會有追隨烈士腳步的后來人。1979年的28天的戰爭中,房縣籍戰友張明文在戰場上英勇犧牲。 </p><p class="ql-block"> 弟弟張明國,8年后到了參軍年齡,他把自己想要入伍參軍的心愿告訴了父母,而飽受喪子之痛的父母強烈反對。“好男兒就應該志在軍營!”張明國卻義無反顧地投身到火熱的軍營。1990年,張明國在部隊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于他軍事素質過硬,作風優良,部隊打算把他作為重點對象培養。但是,遠在家鄉的父母思子心切,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張明國選擇退伍回家。 </p><p class="ql-block"> 1992年,張明國退伍被安排在土城鎮,鎮辦企業辦公室上班,一干就是十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鄉鎮企業逐年減少,他也失業了,但張明國沒有找政府再次安排工作,毅然選擇外出打工。他對家人說:“現在國家和政府也是困難時期,作為一名軍人,一名共產黨員,我自己能克服的困難就自己克服,不必要給政府添麻煩。”榮獲了房縣首屆“最美退役軍人”稱號和全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p> <p class="ql-block">  例二:陳順國退休后繼續發光發熱 </p><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我市率先在全省成立關愛退役軍人協會。從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職位上退休的陳順國接受市委主要領導談話后,又挑起了十堰市關愛退役軍人協會會長的重擔。“我在部隊是一個兵,回到地方還是一個兵。兵與兵牽手,心貼心服務,是包括我在內的協會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說起關愛退役軍人協會的工作,陳順國做了這樣的總結。在新的崗位上,一切從零開始。政治站位、社會擔當、歷史責任激發著陳順國和協會一班人,科學探索適用于服務退役軍人的工作方法,全方位維護我市退役老兵的合法權益。</p><p class="ql-block"> 圖片來源網上下載:2021年5月“最美退役軍人”一等功臣陳順國(一排右2)參加全國療養活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例三:戰友代新碧說“多發揮余熱,是對犧牲戰友最好的慰藉”!他于1980年轉業回到房縣,在當地糧管所管過大倉,在食品所當過出納,在縣武裝部民兵訓練基地當過教官,還歷任鄉鎮長、鄉鎮黨委書記等職,后在縣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崗位上退休。回到房縣后,代新碧一直想念從戰場上幸存下來的戰友李進勇等人,但由于早年通訊不發達,始終沒能聯系上。“后來,李進勇通過房縣政府網找到了我。”代新碧說,他專門到河南登封找過李進勇兩次。如今,每隔兩年,代新碧所在團的戰友們都會聚會一次,吊唁犧牲的戰友。“我們如今生活條件好了,更應該發揮余熱、貢獻力量,這也是對犧牲戰友最好的慰藉。”每當想起犧牲的戰友,代新碧總是十分傷感,“我們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國家繁榮、人民幸福,都是革命先烈、人民戰士用鮮血換回來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1, 1, 1);">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b></p><p class="ql-block"> “因為珍愛和平,我們銘記戰爭”,只有時刻記得曾經為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們,我們才能真正的體會到,我們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要時刻銘記歷史的英雄,并且在他們的光輝照耀之下,向中華之崛起不懈努力、闊步前進!</p><p class="ql-block"> 我們還要相互關心!關懷一起參戰的傷殘戰友、農村及下崗生活較苦難的戰友,老了能相互扶持的就給力扶持,珍惜這份友情。據了解,房縣有近460名左右享受參戰補貼及其它優撫待遇的戰友!這些戰友從起初每月100元逐步提高到現在每月750元參戰補貼。 </p><p class="ql-block"> 由于戰友之間所處的環境不同、生活條件不一樣,相互理解,晚年都要做到銘記歷史、珍愛和平!</p><p class="ql-block"> 這場戰爭還犧牲了十堰籍戰友14名,為國家和人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軍旗增了輝,為家鄉添了彩,永遠值得我們追思和敬仰!愿我們活著的戰友永遠銘記中越自衛反擊戰的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保重身體,長命百歲,好好傳承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備注:戰友留名榜(需個人提供電子照片和基本信息給作品人況俊峰續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凡是提供個人基本信息及照片的按人續加:</b></p> <p class="ql-block"><b>十堰市烈士14 名。</b></p><p class="ql-block"><b>其中房縣籍四名烈士如下:</b></p><p class="ql-block"> 1、戢太進烈士:房縣籍,1978年2月入伍,共青團員,386團8連戰士,1979年2月戰場犧牲,終年21歲,榮立三等功。廣西龍州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 2、劉繼平烈士:房縣籍,1959年出生,1978年入伍,共青團員,385團9連戰士通信員,1979年2月戰場犧牲,終年20歲,榮立三等功。廣西龍州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 3、張明文是(387)團,三營八連一班戰士,房縣土城人,1959年出生,1978年2月解放軍戰士,1979年2月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帶病作戰,致使病情惡化,于1979年10月在河南省南陽市醫院病故。遺體送回房縣,有八連指導員,蘇元學和土城藉戰士李建保,回房縣后部隊追認烈士。政府在房縣土城鎮“川山堰”高速路隧道西口邊建的烈士墓,見墓碑圖片。</p><p class="ql-block"> 4、殷自福房縣安陽長人,龍洲烈士英魂墻上寫的。1958年出生,1978年1月入伍,386團3營8連戰士,1979年3月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犧牲。</p><p class="ql-block"> 同鄉戰友謝成虎知道詳情,戰場受重傷,在上海某醫院治療無效,火化后送回房縣的。</p><p class="ql-block"><b>其中原鄖縣籍6名烈士如下:</b></p><p class="ql-block"> 5、何同海烈士:鄖縣籍,1977年1月入伍,追認為中共黨員,486團3機連戰士,1979年3月戰場犧牲,終年22歲,榮立三等功。廣西龍州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 6、陶正義烈士:鄖縣籍,1977年1月入伍,共青團員,486團戰士,1979年3月戰場犧牲,終年22歲,榮立三等功。廣西龍州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 7、董國志烈士:鄖縣籍,1977年1月入伍,共青團員,53465部隊3連戰士,1979年2月28日戰場犧牲,終年19歲 。 墓號:廣西憑祥市南山烈士陵園11排15號。</p><p class="ql-block"> 8、李炳華烈士:鄖縣籍,1977年1月入伍,共青團員,53465部隊4連戰士,1979年3月2日戰場犧牲,終年22歲,追認為中共黨員。墓號:廣西憑祥市南山烈士陵園11排31號。</p><p class="ql-block"> 9、李永華烈士:鄖縣籍,1977年1月入伍,共青團員,53465部隊7連戰士,1979年3月8日戰場犧牲,終年23歲。墓號:廣西憑祥市南山烈士陵園11排16號。</p><p class="ql-block"> 10、陸富貴烈士:鄖縣籍,1977年1月入伍,共青團員,53465部隊8連戰士,1979年3月1日戰場犧牲,終年21歲。墓號:廣西憑祥市南山烈士陵園11排17號。</p><p class="ql-block"> 其中還有十堰籍四名烈士信息待核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圖片:湖北省房縣地方志中記錄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位對越自衛還擊戰烈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幸存戰友留名榜:</b></p> <p class="ql-block">  況氏六兄弟 況成華,房縣籍,1958年2月出生,高中學歷,1979年2月入伍,129師387團三營炮連班長,1980年12月退伍,高枧電站上班,現退休工人。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榮立三等戰功一次。</p> <p class="ql-block">  況氏六兄弟 況成超,房縣籍,1958年8月16日出生,高中學歷,1978年2月入伍,129師387團三營九連班長,參1979年2月我17日至3月16日參加了中越自衛反擊戰。1980年7月入黨,1980年12月退伍回鄉務農。</p> <p class="ql-block">  況氏六兄弟 況成明,房縣籍。生于1958年10月,1978年2月入伍,所在43軍129師2營5連任班長,1979年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戰中榮立三等功,火線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學歷,1980年12月退役,1997年3月在檢察院工作突出榮立三等功,2019年3月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授予況成明同志檢察榮譽章,現為房縣人民檢察院退休干部。</p> <p class="ql-block">  況氏六兄弟 況成國,湖北房縣籍。1958年11月17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 </p><p class="ql-block"> 1978年2月參軍,在43軍387團二營四連戰土,1979年3月參加了對越自衛還擊戰,獲團通令嘉獎。</p><p class="ql-block"> 1979年10月至1981年7月在北京軍區石家莊陸軍學校讀書,軍事指揮專業,畢業。</p><p class="ql-block"> 畢業分配在66軍589團7連工作,1985年轉業在鄖陽地區紀委工作,1987年6月在鄖陽地區檢察院工作,1989年3月在鄖陽地區監察局工作,2003年9月在十堰市紀委監察局工作,2010年10月在十堰市總工會工作,2015年10月在十堰糧食局工作,2018年退休,副處級干部。</p> <p class="ql-block">  況氏六兄弟 況成林,房縣籍,1960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1978年2月入伍,在43軍129師,轉業到十堰市房縣人民檢察院工作,現為房縣人民檢察院退休干部。</p> <p class="ql-block">  況氏六兄弟 況俊峰 ,湖北房縣籍, 1960年8月出生,大專學歷 。</p><p class="ql-block"> 1978年2月入伍,所在43軍129師387團2營部任通信班長,1979年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戰中榮立三等功,火線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部隊任連長期間成績優異榮立三等功。 </p><p class="ql-block"> 1979年10月至1981年7月在北京軍區石家莊陸軍學校讀書,軍事指揮專業,畢業。</p><p class="ql-block"> 1983年9月至1985年7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政治學校讀書,政工專業,畢業。</p><p class="ql-block"> 1988年轉業到稅務戰線,先后從事市場稅收、個體戶稅收、企業稅收管理等工作,在32年的稅收工作中,曾榮獲十堰市財貿戰線“優秀共產黨員”、十堰市地稅系統“十大標兵”、“納稅服務明星”、連續多年優秀公務員并記“三等功”、“監察考評先進個人”、 “十堰市稅務系統黨員標兵”、“十堰市稅務系統改革標兵”,榮獲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首屆(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稱號等榮譽。</p> <p class="ql-block">  吳氏三兄弟吳勝坤,房縣籍,高中學歷,1958年出生,1978年2月入伍43軍129師387團,在對越還擊戰中入黨,榮立三等戰功一次。1987年轉業到房縣石油公司工作,因企業改制下崗,后病逝!</p> <p class="ql-block">  吳氏三兄弟 吳勝炳,房縣籍,1961年12月出生,1978年2月入伍,43軍129師387團2營6連12班班長,高中學歷,1981年退伍,在對越還擊戰中入黨,榮立三等戰功一次,回鄉后務農后招工到林業部門上班,2021年建黨一百年獲房縣縣委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現已退休。</p> <p class="ql-block">  吳氏三兄弟 吳勝兵,房縣籍,高中學歷,1978年2月入伍,43軍129師387團,在對越還擊戰中入黨,榮立三等戰功一次。退伍回鄉參加工作任土城鎮副鎮長,現已退休。</p> <p class="ql-block"> 劉正禮 ,男 ,籍貫湖北省房縣,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文化程度初中,1958年9月出生,入伍時間1978年2月 ,1979年2月17日至3月參加了中越自衛反擊戰,在部隊屬后勤兵,退伍時間1982年,退伍后靠廚師技能自謀職業、自由打工為生。個人身體欠佳,家庭狀況較困難,居住地址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柯家埡旭日小區。</p> <p class="ql-block">  胡繼權,男,房縣籍,高中學歷,1958年3月出生,1978年2月入伍,所在部隊387團2營5連戰士,1979年2月17日參加對越自衛還擊戰,2月27日在攻打七溪縣城時身負重傷,次日上午被送到后方303醫院,經過手術處理短暫治療后轉往桂林181醫院治療直至出院,因傷勢嚴重被評定為二等乙級〈現六級〉傷殘,帶著傷殘證于12月份出院回到部隊,在越戰場上因他作戰勇敢不怕犧牲榮立了三等功。 </p><p class="ql-block"> 在1979年中越自衛反擊戰中,他親身經歷和鑒證了“一塊壓縮餅干的戰斗故事”。 </p><p class="ql-block"> 他們在戰場上克服了饑餓等困難打了勝仗。 </p><p class="ql-block"> 他所在5連在打七溪縣城前,向四號公路進軍,因對地形不熟悉,走到一個大山腳下,山上又是開炮又是開槍,不知山上是什么情況,然后又返回。在天很黑的時候又不幸遭遇到越軍的伏擊,連隊命令搶占有利地形,當時不知是多少人從側面上山,等他們上到山上后,沒有了槍聲,只聽到有人說:趕緊補充食物,作好戰斗準備。 </p><p class="ql-block"> 這時他們班都站在一起,班長說誰還有吃的沒?趕快守好自己的位置。但是班長說好長時間后,也沒一個人能找出吃的來,只有他手里一塊餅干了,后來他把僅剩的一塊餅干讓大家吃,可都不吃,說他節省的我們不能吃,他分不下去后送到班長手上,讓班長分給大家吃,后來班長帶頭啃了點,他們班9個人,等8個人都吃過后送到他手上還有半塊,他說你們咋吃的,咋還有這么多,他也還是舍不得吃,啃了點,又把包一包裝到衣兜里。 </p><p class="ql-block"> 在這種情況下與敵伏擊進行激烈戰斗后, 拂曉時,連隊通知結束戰斗,下山打掃戰場,這次戰斗以正、副連長受輕傷為代價,贏得了令人鼓舞的勝利,打死越南特工4人,繳獲歪把子機搶一挺,沖鋒槍一支、步槍一支、四零火箭筒一支、7個包禳及內裝的手雷多枚等。 </p><p class="ql-block"> 1980年8月1日他退伍回到家鄉,被安排到白窩糧管所上班,2003年因全國性企業改制他被下崗,他沒給政府添麻煩,發揚了軍人自強不息的精神,自主創業,辦了個飼料公司,自繳社保,2020年因為疫情公司注銷,2018年退休一切正常。</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魏小平,房</span>縣軍店籍,1957年出生,1978年2月光榮參軍,在385團通信連當通信班長,1979年中越自衛反擊戰中:“該同志在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中,負責偵察分隊的無線電通信聯絡,在地形、敵情復雜的情況下,不怕苦不怕死,先后單方派遣九次,兩次受到敵人輕重機槍掃射,都能想辦法完成任務,深受領導和同志們好評”榮立二等功,1981年 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榮歸故里,政府安排他在化龍鎮供銷社工作,后調入到縣水泥廠。</p> <p class="ql-block">  張東升,房縣籍,中共黨員,他在一九七九年中越自衛反擊戰打響的第一天“靠茅山”戰斗中受傷,淬煉他一生風采。</p><p class="ql-block"> 戰爭結束后,張東升戰友出院歸隊,被部隊選送到信陽陸軍學院深造,畢業后歷任陸軍第128師教導隊教員、區隊長、中隊長,步兵第382團八連連長、九連連長、軍務參謀等職,1993年后歷任陸軍第20集團軍教導大隊軍官二隊隊長、教導大隊副大隊長、訓練大隊副大隊長等職,在部隊22余年的軍旅生崖中,先后榮立二等功兩次,三等功兩次等榮譽。</p><p class="ql-block"> 2000年8月轉業到十堰市公安局工作,歷任十堰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交通管理局)副支隊長(副局長),十堰市公安行管科(警務保障處)科長,十堰市公安局特警(反恐)支隊政委、支隊長等職,2018年4月任十堰市公安局調研員,同年10月被公安部授予三級警監警銜。在公安戰線工作的19年間先后榮立三等功三次,優秀公務員三次,優秀共產黨員兩次,優秀科所長和優秀班長各一次。</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張義成,湖北房縣人,1958年生,從軍十載,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戰后在部隊榮立三等功兩次,上尉軍銜。轉業至東風汽車公司,歷任科長,東風熱電廠環亞公司法人,總經理,現退休。愛好詩詞,文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和平鴿(況俊峰)在《我們是參戰老兵》組織的“慶八一頌英雄”有獎征文活動中,榮獲“優秀作品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洲里市| 金秀| 吉首市| 太白县| 始兴县| 丰台区| 名山县| 阿图什市| 体育| 定安县| 嘉峪关市| 越西县| 临夏县| 津市市| 德保县| 剑阁县| 石渠县| 钦州市| 郓城县| 五常市| 辽中县| 太保市| 沙坪坝区| 闽清县| 商城县| 石嘴山市| 正镶白旗| 永修县| 安岳县| 公安县| 德令哈市| 张家港市| 惠水县| 靖安县| 水富县| 如皋市| 涞源县| 曲阜市| 湖口县| 洛隆县| 五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