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軍,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哪一個級別更高?在當過兵的人看來,這不是一個問題:兩人平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然如果要細究一下,這兩個平級的干部,還是有所不同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排位:參謀長是軍事主官(司令員、軍長、師長、團長)、副職之后的首長,政治部主任的排名永遠都在參謀長之后,這一前一后的排名,是大大不同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地位:參謀長是部隊首長,政治部主任是“部門領導”。在戰時,作戰命令通常是軍政主官和參謀長聯簽,政治部主任是不能簽的。上級與下級的來往電報,抬頭也大多是軍政主官外加參謀長,政治部主任極少出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有一個現象,卻讓人納悶:授銜時,政治部主任的軍銜往往高于參謀長,這是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章圖片1</p><p class="ql-block">“林羅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林羅譚劉”和“林羅劉譚”</p><p class="ql-block">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排名之爭,最有名的典故當屬東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東北民主聯軍和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是“一元化”的林總,代號“101”;政委是打造和整合山東八路軍有大功的羅榮桓,代號“102”;參謀長是留蘇六年歸來的劉亞樓,代號“103”;政治部主任則是參加秋收起義、當過主席秘書的譚政,代號“10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在東野組建之初,對外電報的署名順序,卻是“林羅譚劉”,脾氣火爆有“雷公”劉亞樓覺得非常拗口,對參謀人員和發電人員吼:“什么林羅譚劉,是林羅劉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章圖片2</p><p class="ql-block">從左至右:林總、彭真、劉亞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此以后,東野對外的電報署名,就變成了“林羅劉譚”,后來又簡化成“林羅劉”。對此,資歷更老的譚政沒說什么,倒是一些老部下為他鳴不平,政治部主任譚政以“將相和”故事一笑了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戰爭年代,一切以生存和打勝仗為首要目標,參謀長排名靠前,情有可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1955年大授銜,戰爭年代“不爭”的政治部主任譚政,卻被授予大將軍銜,而當初名聲在外的參謀長劉亞樓,則授予開國上將。而放眼四大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這種現象還不是個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章圖片3</p><p class="ql-block">譚政(左二)和劉亞樓(右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五大戰略部隊的授銜情況</p><p class="ql-block">從四大野戰軍和華北軍區授銜來看,司令員、政委、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野司令員兼政委彭總,是元帥第二,副司令員張宗遜授上將,另一位副司令員趙壽山未參與評銜,參謀長閻揆要授中將,而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則是上將,高于參謀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野司令員劉伯承是元帥第四,鄧政委未授銜,老資格的參謀長李達授上將,而政治部主任張際春沒有授銜,但級別高于李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野司令員兼政委陳毅,是元帥第六,副司令員粟裕是第一大將,副政委譚震林沒有評銜(大將級別),參謀長張震是中將(其前任陳士榘是上將),而政治部主任唐亮、副主任鐘期光則都授予上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野司令員林總是元帥第三,政委羅榮桓是元帥第七,兩任參謀長劉亞樓、蕭克都授予上將軍銜,政治部主任譚政是開國大將第五,明顯高于兩位戰功卓著的參謀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還有華北軍區部隊,司令員聶榮臻是元帥第九,副司令員徐向前是元帥第八,另一位副司令員滕代遠沒有評銜(大將級別),參謀長趙爾陸是上將,政治部主任羅瑞卿則是大將第八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章圖片4</p><p class="ql-block">華北軍區參謀長趙爾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18個兵團的授銜情況</p><p class="ql-block">對比一下解放軍18個兵團,政治部主任的軍銜,整體高于參謀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野一兵團參謀長張希欽是開國少將,政治部主任孫志遠離開軍隊,沒有參加評銜;二兵團參謀長張文舟是少將,政治部主任徐立清擬授上將,主動要求授中將(唯一的正兵團級中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野三兵團副參謀長王蘊瑞少將,政治部主任閻紅彥上將,副主任鐘漢華中將;四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郭天民上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劉志堅中將;五兵團參謀長潘焱少將,政治部代主任王幼平未評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野七兵團參謀長李迎希少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吉洛(姬鵬飛)未評銜;八兵團參謀長何以祥少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江渭清未評銜;九兵團參謀長覃健中將,政治部主任謝有法中將;十兵團參謀長陳慶先是中將,政治部主任劉培善也是中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章圖片5</p><p class="ql-block">解方少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野十二兵團參謀長解方少將,政治部主任唐天際中將;十三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彭明治中將,政治部主任劉道生中將;十四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黃上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吳中將;十五兵團參謀長洪學智是上將,政治部主任蕭向榮是中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華北軍區十八兵團參謀長陳漫遠未評銜,政治部胡主任(耀邦)未評銜;十九兵團參謀長耿飚未評銜,政治部主任潘自力未評銜;二十兵團參謀長唐延杰授中將,政治部主任李志民是上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章圖片6</p><p class="ql-block">四、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大不相同</p><p class="ql-block">參謀長,顧名思義,是部隊參謀人員的“頭”。在古代,類似于軍師和高級幕僚,如張良、陳平、諸葛亮、劉伯溫這樣的“智囊”。但是,近代軍隊的“參謀長”和古代“軍師”和“智囊”不同,不再單打獨斗“出點子”,而是主持參謀團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參謀長一職在我國出現,還要追溯到清末袁世凱的小站練兵時期。民國時期借鑒了日本和德國的軍隊編制,在軍、師一級設立參謀長職位。黃埔軍校以后,又參考蘇軍模式,參謀長設到團一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政委和政治部主任則誕生較晚,產生于蘇俄時期,我軍后來加以借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紅軍早期,參謀長的設置比政治部主任更普遍。但是隨著紅軍的發展,政治部主任一職逐步完善。八路軍時期,政治部主任的重要性已不亞于參謀長。比如八路軍3個師6個旅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43旅陳士榘(上將)、蕭華(上將),344旅陳漫遠、黃克誠(大將),358旅姚喆(中將)、張平化,359旅唐子奇、袁任遠,385旅唐天際(中將)、王維舟,386旅李聚奎(上將)、王新亭(上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建國以后的成就來看,政治部主任黃克誠、王維舟高出其他人一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章圖片7</p><p class="ql-block">戰爭年代,參謀長作為重要的軍事指揮員,是軍事主官的主要助手,為什么軍銜反而普遍低于政治部主任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軍銜的評比,不單單是比戰功,還有資歷、職位、山頭、特殊貢獻等各種因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我軍與舊軍隊最大的不同,就是解決了“誰指揮槍”和“為誰而戰”的問題,政治部主任作為政工機關的負責人,在“部隊塑魂”上是政委的主要助手,其功勞似乎無形,卻是根本!</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柱|
宁津县|
广丰县|
井陉县|
马尔康县|
股票|
常山县|
仪陇县|
清涧县|
秀山|
富蕴县|
高清|
锡林浩特市|
乌拉特中旗|
泰安市|
钟山县|
沈丘县|
和林格尔县|
垣曲县|
保山市|
鹤山市|
法库县|
青铜峡市|
崇文区|
景泰县|
南投县|
岐山县|
通许县|
大洼县|
岚皋县|
阳信县|
柏乡县|
安化县|
精河县|
大余县|
贵南县|
开封县|
洱源县|
万安县|
田东县|
大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