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19日剛剛辦完因疫情推遲的清華大學111周年湖南校慶活動,6.26日就約了3位清華老同學曾力真、尹時中、嚴文交,一起沿著1936年購置的清華大學岳麓山校園小道,花2個小時做了一次“清華大學”校園游,我們乘坐時光機,仿佛回到了80多年前。</p> <p class="ql-block">1935 年, 北京的局勢日益危急。 為了防止突發的不利情況, 清華大學秘密預備將學校轉移至湖南長沙。當年學校撥巨款在長沙岳麓山山下的左家垅(今址為中南大學)動工修建一整套的校舍, 預計在1938 年初即可全部完工交 付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5 年冬, 清華大學從清華園火車站, 連夜秘密南運幾列車圖書、儀器等教學研究必需品到湖北漢口暫時保存, 隨時可以運往新校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5年平津危機后,北大 、清華和南開大學合并,包括朱自清、聞一多、陳寅恪、馮友蘭、金岳霖、潘光旦、梁思成、林徽因等教授在內的三校師生迅速向長沙集中。1937年10月25日,長沙臨時大學宣布開學。此時,新學校共設文、理、工、法商4科17個學系。一時,長沙成為全國文化中心,人才濟濟。開學后不久,1938年1月日軍開始空襲長沙,清華大學左家垅校舍被炸,湖南大學被30余枚炮彈擊中,圖書館和第五學生宿舍全毀,長沙也“擺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p> <p class="ql-block">竣工于1937年清華大學的民主樓,設計者為梁思成賓大的師弟開的華蓋事務所,1952年中南礦冶創建時修繕并命名“民主樓”。</p> <p class="ql-block">我們相約10:00在民主樓集合。</p> <p class="ql-block">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他去曲阜“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到汨羅憑吊屈原“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馮驥才說得好,如果想切實一些地感受某一位心中景仰卻已過世的人物,就去他的墓地。我深以為然。(廣州音評人莊嚴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丁文江先生是我敬仰之人,葬在岳麓山,今天我們去他的墓地。</p> <p class="ql-block">1935年12月3日,受清華大學委托,中央研究院總干事、中國地質學開山大師丁文江先生在湖南省教育廳長朱經農陪同下,考察確定了岳麓山左家垅清華大學校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緊接著丁文江先生12月5日在清華大學教授張子高陪同下坐汽車到南岳、祭奠了他的引路人恩師湖南攸縣龍璋(研仙)先生;并賦詩:</p><p class="ql-block">海外歸來初入湘,長沙拜謁再登堂。</p><p class="ql-block">回頭廿五年前事,天柱峰前淚滿腔。</p><p class="ql-block">12月7日,到湘潭譚家山煤礦勘查,下到了深達170米的礦洞底。第二天回南岳因為風寒,生了爐子閉了窗戶,煤氣中毒,經多方搶救,于1936年1月5日逝世于長沙湘雅醫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最好的墓志銘應該是他最喜歡的句子:</p><p class="ql-block"> 明天就死又何妨!</p><p class="ql-block"> 只拼命做工,</p><p class="ql-block"> 就像你永永不會死一樣!</p><p class="ql-block">Be ready to die tomorrow;</p><p class="ql-block">but work as if</p><p class="ql-block">you live foreve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碑文有明顯錯誤,留學日、美應為日、英;其次對他的學術地位嚴重低估,他是中國地質學開山大師、創立者)</p> <p class="ql-block">傅斯年先生稱頌他:</p><p class="ql-block"> 我以為在君確是新時代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國人之代表;他是歐化中國過程中產生的最高的菁華;他是用科學知識作燃燒的大馬力機器;他是抹殺主觀,為學術為社會為國家服務者,為公眾之進步及幸福服務者。這樣的一個人格,應當在國人心中留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適感嘆:“這樣最不怕吃苦,又最有方法的現代徐霞客,才配做中國地質學的開山大師。”</p><p class="ql-block">(下面我正在看的書《丁文江的傳記》是胡適先生特別為丁文江逝世20年(1956年)所作。)</p> <p class="ql-block">為避戰火,清華大學計劃全校南遷長沙。 1936 年清華大學購得長沙河西左家垅原湖南省立高級農業學校地皮。繼而又購得左家垅其它地 皮及私家山林。 據已故原清華中學曠璧城校長回憶, 此時 清華校產“西北與云麓宮 宮址接壤, 南界左家垅街鎮, 東與省立第一師范隔江相望, 西面越出小望城坡,周圍長約 5 公里, 其間有山林、平地、水田、池塘, 還有星羅棋布的橘園 28 個 ”。說起來當年岳麓山有半邊山都歸清華所屬。</p> <p class="ql-block">胡子靖先生是湖南偉大的教育家,創辦長沙明德中學,以磨血精神38年如一日辦學育人,終于“北有南開 南有明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2年他帶丁文江一起赴日留學。</p> <p class="ql-block">清華界碑位于岳麓山胡子靖墓西南側 20 余米處,石 碑高約 30 厘米, 正面鐫刻清晰的 " 清華 ” 二字, 背面為界 樁序號 “ 一三一 ” 。 此界碑以實物形式證實了清華大學與岳麓山的歷史關系, 記載著抗戰時期西南聯大前身國立長 沙臨時大學選址長沙的歷史風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說起來當年岳麓山有半邊山都歸清華所屬。抗戰名將清華大學湖南校友齊學啟魂歸這片 “ 清華校園 ” ,中國地質學創立者丁文江為清華選址因故病逝而安葬于岳麓山下“清華校園 ” 內, 這些都向世人訴說著岳麓山與清華留下的一段血脈交融的 佳話。 </p> <p class="ql-block">早前2021年10月7日,我帶另外幾位校友到訪此處,意外收獲了放在碑上的這本書,當時用塑料袋包著,我猜想是祭奠或致敬西南聯大的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走》是一部由楊瀟創作的作品,也是他單獨出版推出的首部長篇非虛構作品,是關于一個不無困惑的寫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聯大西遷路的故事。2021年5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首次發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此書榮獲第十屆“春風悅讀榜”春風新人獎。(剛剛獲知。)</p>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8日,楊瀟與中南大學趙新那教授、趙新那之子黃家林。</p> <p class="ql-block">在寫書過程中,楊瀟聽得最多的歌曲是《It's a long way to聯合大學》。這是歡迎當時湘黔滇旅行團進入昆明城時唱的歌曲,它由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根據英國一戰軍歌《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連夜改編。重走開始的第一天,楊瀟在長沙采訪了趙元任的二女兒趙新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4月28日,湘黔滇旅行團跋山涉水走了68天,1600公里,到達昆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8日那天,95歲的趙新那教授坐在輪椅上,哼唱了這首歌:“It's a long way to 聯合大學,To the finest school I know.”</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清華”“一三一”界碑前合影,希望校友們一起珍惜“長沙臨時大學”歷史,保護好這個湖南清華文物,教育史上赫赫有名的西南聯大正是從長沙這里開始的,這里是原點、起點!當時湘黔滇旅行團“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p> <p class="ql-block">沿著清華園小道下山。</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按導航指引到齊學啟墓,怎么也找不到,后來請教一位大姐,才知道因為等高線,垂直差了20米,返回去下山千辛萬苦,終于找到齊學啟將軍墓。</p> <p class="ql-block">齊學啟</p><p class="ql-block">齊學啟(1900—1945) ,湖南寧鄉人,字敦鏞,別號夢賚。1923年在北京清華大學畢業后,赴美國留學,入諾維琪軍校學習軍事。1929年畢業后回國,任南京憲兵學校上校大隊長。1930年改任國民黨憲兵第六團團長,負責南京治安。1932年率部赴上海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堅守閘北陣地40多天,多次襲擊日軍,參加奪回上海北站的戰斗。后改任上海保安第二團團長,擔任上海市中心區的衛戍任務。抗日戰爭爆發后,率部參加淞滬會戰。1938年任財政部稅警總團參謀長。1942年稅警總團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十八師后,任少將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奉命調防貴州都勻。同年4月所部編入中國遠征軍,入緬甸抗戰。4月17日,率部在仁安羌與日軍激戰時,親臨前線指揮,與日軍血戰三晝夜,斃傷日軍千余人,取得仁安羌大捷。后又在卡薩、溫早之間多次擊敗日軍。5月,與參謀、警衛人員護送傷員回后方途中,在霍馬林北20英里處與日軍遭遇,在掩護傷員的戰斗中身受重傷被俘。1945年3月7日,日偽寇在多次勸降失敗后,指使漢奸將其在獄中殺害。后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中將。</p> <p class="ql-block">這是南岳衡山忠烈祠齊學啟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我們四位清華晚輩,追憶這位寧鄉清華學長,投筆從戎、舍生取義,為祖國為民族英勇獻身的前輩,無限哀悼無比崇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獻上茅臺酒,祭奠英雄!!!</p> <p class="ql-block">2022.09.04,我們從長沙驅車一小時,來到齊學啟將軍故居寧鄉花明樓鎮楊林村,追念先賢。</p> <p class="ql-block">齊學啟故居</p> <p class="ql-block">毛塘生產隊隊部·齊學啟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齊學啟家譜頁</p> <p class="ql-block">右邊的80歲老人齊國風,是齊將軍的堂侄。</p> <p class="ql-block">1952年祈禱世界和平時命名此樓為“和平樓”,就是當下,世界和平也是難求的!于是愈發感念40多年前,小平先生確定中國“和平發展”、改革開放的偉大!</p> <p class="ql-block"> 陳新民 ( 1912-199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化工系, 歷任唐山啟新洋灰公 司、 南 京江南水泥公司副化學師,中央研究院昆明化學研究 所助理研究員。 1941 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冶金研究所學習, 1945 年獲冶金博士學位。 1946年回國, 任北洋大學冶金系 教授、 清華大學化工系教 授。 新中國成立后 ,1952 年任中南礦冶學院籌備處主任、 院長、 名譽校長。 湖南省第五、第六、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副 主任, 湖南省 政協副主席 , 1981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 并擔任民盟中央常委和民盟湖南省委主任委員。領導中南礦冶學院的籌建,是中國有色金屬冶金教育的 開拓者。對火法冶金、濕法冶金、 氯法冶金及溶體熱力學理 論有深入的研究。特別是 “ 金屬一氧系熱 力學和動力學 ” 、 “ 高溫溶體物理化學性質 ” 的研究成果, 為中國 有色金屬的開發和綜合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氯化鎂水合物熱分 解的綜合 研究》、 《金屬中氣體分析的熱力學基礎》獲冶金部和湖 南 省重大科技成果獎。 1992 年 12 月 23 日在北京逝世。 撰有《氧化鉆氯化平衡的研究》、 《電爐造煉熔煉爐渣一 低 冰鎳之間界面張力的研究》、 《 高溫冶金溶體 X 射線 - 法 實驗技術與 裝置的研究》等論文。 著有《火法冶金過程物理 化學》、 《冶金熱 力學導論》 、 《物理化學》等。</p> <p class="ql-block">我們憑吊陳新民學長,感恩他1952年繼承清華大學校產,創立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的功業。(附注:另外一位創立者黃培云院士,也是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第一屆畢業生,還是國學大師趙元任的女婿。)</p> <p class="ql-block">鳴謝:八零級學長曾力真夫人劉杜平女士全程拍攝??????</p> <p class="ql-block">2022.07.07,一個特殊的日子,85年前日本軍國主義者悍然挑起了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略中國,到1938年初日本軍機可以來長沙肆無忌憚地轟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陪清華大學EMBA《重走西南聯大路》課程拍攝者來長沙,重走長沙臨時大學,拍攝和平樓,空中不時掠過從大托埔機場演習的殲11戰機,無限感慨,和平還是需要武力來維護!</p> <p class="ql-block">學弟柳裕德制作的詳細地圖,不停頓徒步約3.8km,用時一小時。</p> <p class="ql-block">致謝:</p><p class="ql-block">1,《丁文江的傳記》胡適,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8</p><p class="ql-block">2,《黃培云口述自傳》黃培云 鄭艷,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1</p><p class="ql-block">3,《清華大學校慶110周年湖南校友紀念畫冊》李蔓球編,2021.3</p><p class="ql-block">4,《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驛道上尋找西南聯大》楊瀟,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5</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4r79zfc0" target="_blank">岳麓山·清華小道研究會第一次活動</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4sggi3mr" target="_blank">岳麓山·清華小道研究會 正式成立</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976g7dx" target="_blank">尋尋覓覓岳麓山Looking For The Taste Of Mount. YueLu</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泉市|
谷城县|
南宁市|
乌鲁木齐市|
天祝|
永德县|
南投市|
伊川县|
桂林市|
广丰县|
宁强县|
黔东|
家居|
大城县|
安新县|
长春市|
辽中县|
新郑市|
太和县|
福安市|
浪卡子县|
中卫市|
丰台区|
三都|
吉木乃县|
文山县|
磐安县|
阿巴嘎旗|
宁蒗|
信丰县|
吉林市|
盘山县|
万盛区|
临沂市|
右玉县|
迭部县|
井研县|
崇仁县|
布拖县|
广饶县|
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