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26日,一個雨后多云的日子,原計劃早已醞釀的牛心臺大南溝至臥龍馨園的穿越活動終于成行了,前幾日連續降雨,而26日后又是連續降雨,難得的一個多云的天氣,抓住天氣的好轉空機,早8點30分,群友們齊聚牛心臺公交車站,為減少不必要的體力消耗,也為了躲開牛心臺街區的臟亂差街道,大家決定拼車前往大南溝村,4公里的路程10分鐘之內就到達了,原預想今日路程不長,攀登海拔也不算高(最高處520米),中午11點半前到達馨園是穩拿把掐的了,殊不知今日的考驗還在后面,且聽慢慢道來。</p> <p class="ql-block">大南溝村坐落于牛心臺南部的大山里,背倚大山,東臨牛心臺谷地,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山村,剛踏進村落,一片千畝黃精藥材基地映入眼簾,是藥材市場的不景氣還是經營者的不作為,此藥材基地顯得甚是沒有生氣,草長的比藥材還高,放眼望去,草浪滾滾,不知者還以為來到了塞上草原,此時正是黃精開花時節,花開的稀稀落落,稍事停留大家繼續向高山挺近,沿途路兩旁櫻桃果正果紅滿枝頭,群友們不時停住腳步一品大山的饋贈,拿出隨身攜帶的餐盒,收獲滿滿。</p> <p class="ql-block">上圖的遠山山坳正是這次穿越的隘口,此時我們所處位置海拔不到200米,遠山聳立,顯得高大巍峨,但群友們從未望山生畏,山再高,只要你堅持不懈的攀登,總會到達希望的頂峰。</p> <p class="ql-block">走出大南溝村,進入密林,雖然沒有寬闊平坦道路,但還算可行,不知不覺已上升到350米的高度,在密林中行走無法辨別山坳的方向,只有依靠地圖坐標前行,突然在行走前方出現一條沿著等高線方向的林蔭小徑,甚是平坦易行,在群友們提議下探路前行,不知不覺沿著此路前行了也不知多遠,但此路始終不見升高,與我們攀行方向有點南轅北轍(殊不知已經向南偏移了有一公里之多),再沿著這條線路行走,則將走向小濃湖了,當機立斷,修改方向,向回折返并向上攀登,看了一下地圖,山頂方向正是550米山頂(實際這個山頂已經離開預計路線的山頂偏移了1公里之多)根據多年的戶外經驗,只要攀登到山頂,沿著山脊行走是可以到達我們原計劃的山坳隘口,且山脊由于驢友們常年的行走,已經踏出一條道路,怎么也比轉密林要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此條上山的路在到達450米標高后變的異常陡峭,不時出現一段懸崖,既走之、則前之,不論前途如何艱難,目標——頂峰。今日天氣悶熱,加之昨日降雨,今日氣溫上升,林中濕度明顯上升,空氣中彌漫著不可言狀的悶濕,大家揮汗如雨,樹枝、樹葉已經把臉部、頸部及胳膊劃出一道道微細劃痕,在汗水的漬潤下如同火燒火燎一般,這時林中的小飛蟲也趕來湊趣,糊的滿臉,甚至直往眼睛里鉆,隨著艱難的攀登,海拔的升高,這小飛蟲終于與我們再見了。</p> <p class="ql-block">穿行之艱難,有錄像為證!</p> <p class="ql-block">時針指向11時40分,全部人員11人終于登頂了,從8點40分從大南溝村起步,整整用了3個小時才登頂,扣除采櫻桃用時半個小時,攀登整整用了兩個半小時,而這僅僅是從200米攀登到600米,尚未到達平頂山的高度,按照這個攀登用時,攀登老母嶺也足夠了。不管如何,登頂就是勝利!</p> <p class="ql-block">登頂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在空曠處向東北眺望,牛心臺的溝溝岔岔盡收眼底,大南溝村就在眼皮底下,前幾日穿越的后屯嶺也遙遙相望,向西南眺望,臥龍河逶迤于臥龍河谷,“集本”公路在群山和翠嶺環繞中伸向遠方云深處,山腳下公路上汽車的轟鳴聲不時傳入耳中,今日之行也充分體現了戶外群友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的堅強意志,為你們點贊吧!</p> <p class="ql-block">雖然經歷了艱苦的攀登,但樂觀主義的精神風貌仍體現在群友的身上,盡管如此疲勞,仍有體力攀樹登高,為古稀之年的群友點贊!敢于挑戰自我的精神永存!</p> <p class="ql-block">巾幗不讓須眉、為臘梅姐和老丫丫姐點贊!年逾古稀仍可健步高嶺,實在令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發揚革命軍人傳統,爭取更大光榮!</p> <p class="ql-block">還有剛剛踏入花甲之年的老弟——徒鹿。從來都是本群的中堅力量!</p> <p class="ql-block">首位登頂的“大雁”,不改軍人本色!</p> <p class="ql-block">汗水濕透衣背,依然從容自若,航生登山從來就沒聽他說過一個累字,說不累是假話,但不說累是一種精神的體現。不愧為從部隊大院里成長起來的老軍人!</p> <p class="ql-block">這位也要給予點贊!張貴克服重重困難,努力向上,戰勝自我是毅力的堅持和不懈。</p> <p class="ql-block">孫鳳強更要給予點贊!在自己體力巨大消耗的情況下,伸出援手,幫助群友,這是需要具備一點精神的,這就是毛主席在《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中所說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為副群主韓心潁點贊,雖然行走戶外不及幾位姐姐經驗豐富,但堅毅的力量是取得勝利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雖然也很疲勞,但還在精心策劃下山路線,也為我自己點贊吧!</p> <p class="ql-block">也要為“太陽”哥點贊!雖然今日身體不在狀態,還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并協助隊伍完成攀登任務。</p> <p class="ql-block">經地圖校正我們的位置,決定沿著山脊向北運動一公里,尋找合適隘口道路下山,雖然山脊的道路是戶外驢友們的經典穿越線路,但其間要穿越攀登許多小山頭,這條線路雖然也曾經走過多次,但都是冬季穿越,在這草長鶯飛的季節穿越還是第一次,此條完整穿越線路是從歡喜嶺登山后沿著山脊一直走到太子河畔的臥龍與牛心臺交界的山嶺下撤,其間獨立的小山峰有幾十座之多,堪稱僅次于大八峰的戶外經典線路,且許多山脊就在峭壁之上,我是深知此線路之艱難,好在我們是從孤山子北溝下撤,距離較短,但是也經過幾處懸崖峭壁之路,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穿過兩處山崖電塔(請記住這兩條電塔線路是“臥小線”),順利到達一處山坳,突見坳口南側有一條下山之路(也可能是繞山頭之路),雖然離預定下山坳口還有一段距離,但繼續沿著山脊行走,則前方是一座巨大的峭壁,難以攀登,因此決定就此下山。</p> <p class="ql-block">古松環繞翠嶺,莫道英雄遲暮,古稀之年壯歌,身姿閃耀密林。</p> <p class="ql-block">下到崖底,抬頭仰望,此座山頭足足有80米之高,巨崖之下,還有一塊平坦區域,駐足小憩,拍照留念,往后余生恐怕也很難再次光顧此地了,獨此一次了。</p> <p class="ql-block">下撤的道路異常難行,雖然是村民的撈柴火小道,但行人罕至,隨著本世紀初開始的“天保工程”實施,封山育林效果突出,山林植被異常茂盛,幾乎就是在樹棵子里鉆行,也不管這些了,只要高度下降即可。</p> <p class="ql-block">航生協助貴哥步下陡嶺。為友愛互助的精神點贊!也感謝攝影師們!留下這珍貴的影像資料。</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突然轉向右側山梁,眼前出現一片開闊地,看見溝底的原采石場建筑物,終于走到孤山子北溝了,逐此決定不再沿著山嶺下撤,直插溝底,尋找馬車道快速下山,但無奈前方齊腰深的茅草和灌木擋住去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是戶外行者的強項,慶坤哥拿出隨身攜帶的鐮刀左掃右砍,生呼啦開出一條道路,這可是幾百米齊腰深的茅草和灌木叢呀,感謝慶坤哥的開路精神和奉獻,終于下到溝底了,跨過田地,走上了馬車道。前方村落已遙遙可見,再無險途。也感謝攝影師為開路先鋒留下永久的存照。</p> <p class="ql-block">山花開滿翠嶺,前方已見坦途,勝利在望,大家的心情也陡然開朗,紛紛駐足,與山花為伴、與青山為伍,留下今日艱難之行的勝利存照。</p> <p class="ql-block">回望高山方知來時路是從如何艱難。</p> <p class="ql-block">終于走上下山的馬車道,經歷過險途的人們才知道這種馬車道對我們來說就是溜光大道,祝賀大家順利完成此次穿越!</p> <p class="ql-block">下到“集本公路”,再前行500米到達馨園公交站,時針已指向14點整,從八點四十分起步至此,已經在山里攀行5小時20分,雖然是僅僅600米的山峰,但未曾想用時如此之多,線路如此艱難,自行走戶外以來,也曾攀登過無數千米以上高峰,但像今日攀登600米高峰付出如此之艱難尚屬首次,歸結原因還是天氣炎熱、濕度過大、道路難行所致,要衷心感謝大家齊心協力、守望相助,終成正果。為銘記此次活動,特作此篇以記之!壬寅年六月二十六日。</p> <p class="ql-block">今日之攀行路線軌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攝影、攝像:韓心潁、老丫丫姐、臘梅姐、大南溝村照片采用“龍飛”哥所拍照片,一并致謝了!</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县|
烟台市|
宁津县|
荥阳市|
都安|
乌鲁木齐市|
出国|
阜康市|
兰溪市|
蓬安县|
中阳县|
信宜市|
中西区|
合水县|
嘉荫县|
广宁县|
永州市|
略阳县|
山阴县|
崇义县|
安顺市|
油尖旺区|
青田县|
桂阳县|
电白县|
永顺县|
邓州市|
张家界市|
水城县|
大竹县|
中卫市|
密云县|
涿州市|
淮安市|
颍上县|
阳高县|
尖扎县|
昂仁县|
金川县|
康马县|
鹤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