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暨“四史”的系統思考(中篇) <h5> 按: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之際,荊楚網、人民網、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先后發表了筆者《百年大黨緣何風華正茂》的長篇著述(25000字),三大媒體閱讀量逾1000萬、點贊逾25萬。在黨邁向第二個百年征程首個華誕之際,現將著述摘其要點、配上插圖,分上、中、下三篇呈送朋友瀏覽,以示紀念和祝賀。</h5> <b>四、堅持人民至上、群眾路線,贏得民心得天下</b> 我經常欣賞兩個最激動人心的視頻:一個是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面對天安門廣場排山倒海、激昂振奮的人民群眾,毛澤東主席高呼:“人民萬歲!”一個是2021年7月1日慶祝黨的百年華誕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在結束語中振臂高呼“偉大、光榮、英雄的中國人民萬歲!”領袖為什么高呼“人民萬歲”?因為,黨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人民是我們執政最大的底氣”。 (一)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以人民利益為最高準繩。“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作為無產階級的政黨,“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百年以來,黨為人民謀利益,成功地實施了許多劃時代的重大決策:<br>——實施“耕者有其田”的基本制度。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把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作為根本問題、基本任務,廢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權,砸碎了幾千年來套在農民身上的封建枷鎖,實現了“耕者有其田”。這一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br>——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2年元旦,中共中央頒發一號文件,決定在全國全面推行以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現了權、責、利的緊密結合。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的推進,為我國的整個改革開創了先河、提供了示范借鑒。<div>——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徹底取消農業稅。2005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從此,中國農民徹底告別了綿延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時代。農民種田不但免稅,國家反而以“糧食直補”方式“倒貼”一把。<br></div> <h5>靈壽縣農民鑄造“告別田賦”青銅鼎,紀念取消農業稅</h5> ——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采取措施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的基礎上,國家以解決制度缺失為重點,打破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發展,形成以工促農、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br>——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謀利益的全面升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鮮明提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將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確立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明確了為人民謀利益長遠根本指向。二是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從發展這個基點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人民謀利益。三是經過全黨全國人民不懈努力,中華大地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四是鮮明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黨將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r> (二)堅持一切依靠人民,忠實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我們黨始終踐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和根本工作方法。一是傾力調查研究。毛澤東同志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二是虛心聽取群眾意見。黨強調領導者和上級機關要虛心聽取不同意見,包括反對的意見。三是開拓走群眾路線的重要渠道和載體。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主要制度形式,是我們黨集中走群眾路線、充分發揮民主、集思廣益的重要途徑和載體。<br> (三)“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就要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感情;也只有感情深了、關系密切了,才能真正解決好“依靠”問題。紅軍時期有“半條被子”的經典故事:1934年11月,3名女紅軍借宿在湖南汝城縣紗州村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給老人。老人說,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黨的領袖有很多經典故事十分感人:例如,毛主席在延安結交普通農民楊步浩。1961年困難時期,主席不忘農民朋友,托人給楊步浩捎去幾斤白糖和兩瓶酒;周恩來與邯鄲農民張二廷經常坐在門檻上談心;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正定縣工作期間,結識了縣文化館長、作家賈大山同志,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習賈之交”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h5>楊步浩在毛主席家里做客</h5> 利益決定人心,人心決定成敗;視人民為江山,人民就把我們當“靠山”。正因為這樣,大革命失敗后,30多萬犧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隨我們黨鬧革命的人民群眾;紅軍時期,人民群眾就是黨和人民軍隊的銅墻鐵壁;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淮海戰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是人民群眾干出來的;改革開放的歷史偉業是億萬人民群眾創造的。人民群眾是支撐中國共產黨的“主心骨”,是我們黨的力量和勝利之源。 <b>五、堅持發展為要、務實為本,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b> 歷史是由發展寫出來的,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實現、維護、發展好人民利益,也最終依靠發展。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把發展寫在自己的旗子上,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br> (一)首提“解放中國人民生產力”標準促進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第一次提出“解放中國人民生產力”的標準,實施“耕者有其田”、減租減息、解放農民等“大政策”,促進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實施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br> (二)制定黨的基本路線保障發展。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將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198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三大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切工作都要服從、服務于這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作為“立國之本”“強國之路”,則是發展的根本保障和途徑。<br> (三)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發展。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按照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提出的“三個有利于”的標準,沖破姓“社”姓“資”的束縛,第一次將計劃與市場從社會制度的屬性中剝離出來,確立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圍繞落實這個目標,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十六屆三中全會、十八屆三中全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演進軌跡是:從“建立”“完善”向“全面深化”推進。<br> (四)直面問題創新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發出“一帶一路”倡議。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三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我國處在什么樣的發展階段、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是邁向第二個百年征程中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br> 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從“改天換地”到“翻天覆地”、迎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綜合國力躍升穩居世界第二位,是靠勵精圖治、接茬奮斗發展出來的。也正是因為我們在發展方面只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創造了“風景這邊獨好”的發展奇跡。 <b>六、堅持開放包容、兼容并蓄,在海納百川中發展壯大</b> 百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以寬廣的政治情懷、深邃的戰略眼光、與時俱進的思維品質,創建了一系列帶根本性長遠性、有利于發展壯大自己和增強生機活力的重大戰略機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復興號巨輪嵌入了巨大的核動能。<br> (一)運用統一戰線法寶,畫出最大同心圓。黨自成立至今,先后建立五次統一戰線:⑴國民大革命時期的國共統一戰線。1922年7月,黨的二大初步提出統一戰線方針,允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實現中國共產黨與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的合作。這次統一戰線的形成,大大推動了中國革命的步伐。⑵土地革命時期的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我們黨真正認識到了農民問題的重要性,并將關于農民問題的一系列正確觀點,運用于土地革命的偉大實踐中,使中國革命統一戰線從此開始建立在牢固的工農聯盟基礎上。⑶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次統一戰線的形成,使我們黨從“反蔣”抗日、“逼蔣”抗日到“聯蔣”抗日,為抗日戰爭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⑷解放戰爭時期及新中國成立后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這次統一戰線的建立,在推翻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政權的斗爭中和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新歷史時期,都發揮了重大作用。⑸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到新時代的“愛國統一戰線”。這個時期統一戰線的建立和發展,對于把中華兒女廣泛團結起來,聚合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br> 由此可知,統一戰線作為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始終是黨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br> (二)堅持“一主多元”根本制度,實現良性互促循環。一是堅持和完善“一主多元”的混合所有制基本經濟制度。我們黨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這個基本經濟制度既增強國有經濟影響力、控制力、引導力,又使多種所有制經濟“雜交共生”“混合發力”,釋放更大的能量,從而保證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活力。二是堅持和完善“一黨領導、多黨合作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同其他黨派的關系是: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參政,各民主黨派不是在野黨或反對黨,而是同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友黨和參政黨;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國家重大問題上進行民主協商、科學決策,集中力量辦大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互相監督,促進共產黨領導的改善和參政黨作用的加強。這種新型政黨制度符合我國國情,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鞏固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三是堅持“一元指導、多樣并存”的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根本指導方針。我們黨始終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而不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作為我們黨指導思想的科學真理只能有一個,這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在堅持“一元”的同時,正視和允許社會思想的多樣化。這是因為:社會思想多樣化是一個客觀的存在;多式多樣的社會思想有利于促進思想解放、激發社會活力;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開放的思想體系。<br> 正是因為黨在意識形態領域實行“一元指導、多樣并存”“用一元去引領多樣”的指導方針,從而保證了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既有方向盤、主心骨,又有生機和活力。<br> (三)創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釋放巨大的體制能量活力。二戰以后,隨著時代主題由“戰爭與革命”向“和平與發展”的轉換,解決“發展”的時代主題比“革命”(奪取政權)的主題,情況要復雜得多、難度要大得多、時間要長得多。從黨的十四大開始,中國共產黨全力做好帶開拓性的、維系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劃時代課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偉大的創舉,以社會主義制度之“轅”,駕馭市場經濟之“馬”,從而實現了兩個有機統一:一是政府與市場調節的有機統一;二是效率與公平的有機統一。<br> 我們可以自信地說,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黨創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始終是贏得輝煌發展的“體制之基”。<br><br> (四)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彰顯兼濟天下的世界情懷。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面臨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突出。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月18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演講,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同時,秉承16字“絲路精神”(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互贏)、實施“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劃時代意義在于:一是破解“世界之問”,及時回應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重大時代課題。二是把馬克思主義關于“自由人聯合體”的理想追求,轉變為世界范圍內偉大的社會實踐活動,推動人類歷史進步和人類社會發展。三是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兼濟天下的世界情懷,彰顯了期冀實現“世界大同”“環球同此涼熱”的強烈責任擔當。<br>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博采眾長、凝心聚力,這是中國共產黨得以成功、走向輝煌的一條寶貴經驗。<b>(未完待續)</b> (作者:中共湖北省委原副秘書長、省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法學博士、研究員,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特約研究員) <a href="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6745836957319173331&item_id=16745836957319173331&share_to=group_singlemessage&user_id=66206957&uuid=6aeec1eff66b05de79f312e03d9f0f9c&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66206957&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aaa9d71ce0342c602bbaa0a562f97d03&um_rtc=3f7d60f2ebc9d9a567c05a8ed4739757&from=singlemessage&first_share_to=singlemessage"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附:中宣部“學習強國”發文《百年大黨緣何風華正茂》</a>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坻区|
和硕县|
乌恰县|
抚州市|
永靖县|
滨海县|
南木林县|
明光市|
金堂县|
高邑县|
开鲁县|
常宁市|
卢龙县|
登封市|
闻喜县|
大邑县|
波密县|
嘉荫县|
株洲市|
延庆县|
湘乡市|
瑞丽市|
和静县|
巨鹿县|
修武县|
华阴市|
左权县|
神池县|
抚顺县|
大冶市|
庆城县|
沙河市|
永修县|
增城市|
高台县|
河南省|
镇巴县|
松江区|
平安县|
玉田县|
泽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