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功成名落石灰窯</p><p class="ql-block">文/風雨一度</p><p class="ql-block">禪塔雙標九百年,</p><p class="ql-block">威嚴屹立素白間。</p><p class="ql-block">堅如鑌鐵展遼韻,</p><p class="ql-block">妝以石灰榮大觀。</p><p class="ql-block">夯筑城關功不朽,</p><p class="ql-block">廟堂府院盛名傳。</p><p class="ql-block">荒窯舊址少人問,</p><p class="ql-block">不見繁華車馬轅。</p> <p class="ql-block">《北鎮地名考》中北鎮汪家墳石灰窯村記載:石灰窯子:清乾隆年間,陳賢從山東大陳莊逃荒到此定居,故名陳屯。清嘉慶年間,村內建一座石灰窯,遂改為石灰窯子,簡稱石灰。</p> <p class="ql-block">本來一個名不轉經傳的小村莊,并不容易讓人關注。然而,它確是決定了近千年廣寧古城歷史的“上層建筑”。</p> <p class="ql-block">中國在公元前7世紀就開始使用石灰。從仰韶文化的半穴居建筑到龍山文化的木骨泥墻建筑,從夏商周時期的宮式和高臺建筑、秦漢時期的磚瓦建筑、明清時期的紫禁城到近代的歷史建筑等,石灰一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而石灰村的石灰窯,正是廣寧城各朝各代建筑的必須品,而石灰村與廣寧城只相距二十華里,方便就地取材。如果從遼代開始,到現在已經近一千年。</p> <p class="ql-block">不論是已近消失了的廣寧城墻,還是城內曾經恢宏的府衙廟宇,亦或是大市鎮那段蜿蜒曲折的遼西邊墻,都凝結著石灰的影子。可時過境遷,過往無情,能充分證明石灰貢獻的建筑物,已然寥寥無幾。唯有古城東北隅崇興寺的那一對白塔,莊嚴肅穆,高聳入云。俗話說:“要想俏一身孝”,在素白之間,雙塔如竊竊私語的姐妹,訴說著千百年間的往事。是白灰賦予了雙塔傲然素裹的靈魂,也是白灰成就了雙塔屹立千年不倒的傳奇。</p> <p class="ql-block">千年的石灰窯,早已銷聲匿跡于村野之中,無人問津。或許村里人也完全忘記了,曾經繁榮的石灰窯,車馬喧嘩,人聲鼎沸。已經燒制好的上等石灰正源源不斷的運到廣寧城及周邊。</p> <p class="ql-block">而今,石灰窯也不復存在,只有那分布雜亂的窯坑和那深深的車轍印,似乎還記憶著那些光輝的歲月——奉獻,付出,矜持,守望。古老的石灰窯如今已經結束了自己的使命,開發成了幾個石場和石粉場,依然在為北鎮的城鄉建設發揮著作用。正應了那句話:“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乡县|
平塘县|
蓝田县|
民县|
凤翔县|
恭城|
万年县|
济源市|
内黄县|
遂宁市|
阿坝县|
博湖县|
邢台县|
松桃|
措勤县|
千阳县|
南召县|
沐川县|
工布江达县|
都昌县|
建湖县|
鸡西市|
台南市|
西畴县|
东安县|
安义县|
昔阳县|
民丰县|
浦北县|
资溪县|
太仆寺旗|
布尔津县|
天门市|
大城县|
扎赉特旗|
卢龙县|
金塔县|
江陵县|
定襄县|
丹寨县|
闸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