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蘭陵鎮,是一個很有傳奇色彩的地方,是一個兩千年來地名沒有改變的地方。在蒼山縣時代,這里人很驕傲,他是蘭陵人;在蘭陵縣時代,這里仍然驕傲,因為他們一直是蘭陵人。蘭陵鎮,確實有很多值得驕傲的資本。蘭花在這里盛開,荀子在這里任職,蘭陵酒美酒在這里釀造,高柴在這里長眠,蕭氏的祖根在這里深扎,蘭陵王的雄風在這里留存,蘭陵笑笑生還在講著幾百年前的坊間故事,兩千年來,這個古城這個古鎮,你方唱罷我登場,熙熙攘攘,熱熱鬧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蘭陵古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久以前到過蘭陵鎮。當時對蘭陵文化并不了解,就當一個普通地名。但還是感覺這里不像普通鄉鎮,這里的人也不像鄉村野老,這里的街道像大道,這里的人說話也像見過世面。確實,在這樣的通都大邑,他們能從南來北往的客人口中知道天下事,他們也從書中,看到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朝代更迭,得到先賢教化。這次寫蘭陵系列,蘭陵鎮仍是重中之重,蘭陵之行,必不可少。</p><p class="ql-block"> 到了蘭陵鎮,當地朋友首先把我們帶到蘭陵古街,大街兩側都是仿古建筑。很多地方都有仿古建筑,但是蘭陵的仿古建筑和別的地方不一樣,有古城的舊色,古色。比一般的古建筑有造型的變化,有色彩的變化。蘭陵人仿古格外用心,繼承了古城的大氣,別人仿在表面,蘭陵在骨子里,不是為了裝飾門楣,而是為了展現蘭陵文化。</p><p class="ql-block"> 滿大街都是“蘭陵王酒,王者歸來”的宣傳標語,車水馬龍,川流不息。此情此景,真的是像極了歡迎蘭陵王的歸來,這個換個地方,這句話鐵鐵地是廣告,只有在蘭陵鎮,蘭陵古街上看到這個標語,是一種情懷,讓人想到那位千年前的青年才俊,他的短暫一生,卻被人用千年的贊歌所詠。</p><p class="ql-block"> 終于看到了蘭陵美酒廠的大門。之前,蕭師姐給我發過很多這個大門的照片,感覺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到現場,才能發現,感受到它的古樸典雅。大門對面是一面巨大的墻體銅畫,都是蘭陵城的歷史名人和故事。蘭陵美酒是蕭氏的家酒,是蘭陵王的酒,是李白的酒。很多人說酒都是濃烈,熱情,而在這里, 我感到的是蘭陵美酒的儒雅,謙和低調的儒雅,是悠悠歲月,是濃濃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古街的這些漢唐風格的建筑群,既展現了歷史文化的燦爛輝煌,也也有今日的盛世繁華。對蘭陵文化的認識也并不是只是因為這一條古街,整個蘭陵鎮駐地,不僅僅不是單純的模仿,而是一種突破,就是感覺兩千年以來,蘭陵文化就沒有斷過,一代代的傳承,一代代的發展,才有了今天蘭陵古鎮的模樣,蘭陵的文化也不只是古代的蘭陵文化,而是還有現在的蘭陵文化,蘭陵文化沒有被歲月的風沙覆蓋,它被一代代人的反復擦拭,就像博物館里的文物一樣發出了幽幽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風猶存的蘭陵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蘭陵文化最為輝煌的應該是在漢代。漢代對中國文歷史文化影響深遠,我們的民族就是漢族,漢人的豪氣,漢人的大氣。蘭陵人的氣質性格居然能和漢代人的性格極為相似,我甚至能感覺到蘭陵之風就是上承的大漢雄風。即使千年之后,這里仍然有俠義之風,有慷慨之氣。在其它地方,你真的很少能感受到這種古風猶存的感覺。讓人想到漢高祖劉邦打了勝仗,途徑故鄉沛縣時,邀集父老鄉親飲酒,劉邦擊筑高歌,唱了那首《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p><p class="ql-block"> 蘭陵的文化,從兩千多年開始,一路走來,代有傳承,代有補充,代有發展。最后成為這么鮮明的性格。蘭陵人的性格大致相同,蘭陵鎮的人性格更為鮮明,更有代表性。他不像孔子說的那樣“以直報怨”“以德報怨”,而是愛憎分明,對好人很好,對壞人很壞。</p><p class="ql-block"> 蘭陵人尚義,文人亦如此。清末進士王思衍,是文人中的義士。莊老師一直說,王思衍的書法給人一種剛硬的感覺。民間傳說也是王思衍文章寫的很好,但慈禧太后因他的字體太硬,怕不好駕馭,就沒有點他的狀元。王思衍也因此有了“鐵筆”之稱。到了蘭陵鎮,到了蘭陵的古城里,我才能感受到,才能明白為什么王思衍會有這種剛硬之風,因為這是蘭陵之風。</p><p class="ql-block"> 我的蕭師姐,是蘭陵蕭氏的后人,我曾經問她:“蘭陵文化這么多,什么是最能代表蘭陵的文化符號?”蕭師姐不假思索的說是酒,蘭陵的美酒。蘭陵美酒能代表蘭陵人的性格,敢作敢當,愛憎分明。蕭師姐說不喝酒,怎么算到了蘭陵?怎能理解蘭陵文化的真諦?到了蘭陵鎮,我也理解了,蕭師姐為什么說美酒代表蘭陵文化,也能看到蘭陵人對蘭陵美酒的一種解讀,他們的大氣,豪氣,義氣,濃烈如酒,醇香如酒,豪情如酒,熱情如酒。</p><p class="ql-block"> 蘭陵之風,就是體現在美酒里,體現在文字里,體現在蘭陵人的性格里。</p><p class="ql-block"> 并不是所有的蘭陵人一開始就是蘭陵人,為了生存,或者是為了生存的更好,他們來到了蘭陵。只要在蘭陵這塊土地上成長,終究會長成蘭陵人,長出蘭陵人的性格,這個地方的性格是,這一方水土地造就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仗劍挾風走蘭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一人愛一城,說的很有道理。喜歡一個地方,首先是因為喜歡這個地方的人,這個城市也因此怎樣看著都順眼。因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個城市和這里的人都會氣質相同。我的這個蘭陵系列,也是因蕭師姐而起,因蘭陵縣和在蘭陵工作的朋友的啟發幫助下,始得完成。</p><p class="ql-block"> 之前,蕭師姐知道我要做蘭陵文化系列,雖然全力支持,但還是提醒我說,蘭陵的文化不好寫,因為很多人都寫過了。所以,在蘭陵文化展現上,我是格外用心,認真。因為你不光要了解這個地方,還要了解這個地方的人,只有把自己當成蘭陵人去看蘭陵文化的時候,用自己身上的膽氣和豪氣去支撐去寫,才能寫出蘭陵的氣質,蘭陵的文化。李白能寫出“蘭陵美酒郁金香”,也是因為李白與蘭陵人的氣質相同,性格相似。所以能夠酒逢知己千杯少,所以不知何處是他鄉。總而言之,沒有蘭陵人的性格,寫不透蘭陵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因為蘭陵古城基本上沒有什么遺跡,我就將蘭陵王城和蘭陵王氏合并在一篇文章中。在報社工作的朋友劉元娟說如果分開寫的話,思路會更加清晰。我嘗試了一下,終因蘭陵王城的內容較少而放棄。但是當我真正走到蘭陵古鎮,去尋找去感受蘭陵文化的時候,才發現我并沒有真正了解蘭陵文化。因為蘭陵文化的根系如此發達,蘭陵人又是如此的執著堅守傳承,這種一瀉千年的文化,就在蘭陵的酒里,在蘭陵的詩詞歌賦里,就在蘭陵人的身上。</p><p class="ql-block"> 當初和蕭師姐討論這個系列的行文風格,最后定名為《漫步蘭陵》。我們用的了漫步這種方式,用大量的圖片,輕松的文字,做一種輕閱讀,讓一些年輕的讀者也來關注喜歡蘭陵文化。元娟讀這個系列后,說有一種帶入感,有徜徉其中的感覺,因為我們把這個系列本身就是慢慢體會,慢慢感受蘭陵文化的過程。但是在蘭陵鎮,突然畫風轉換,我的腦子里就蹦出這八個字:“仗劍挾風,行走蘭陵”。我也理解了為什么蕭師姐說,蘭陵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就是蘭陵美酒。因為蘭陵酒與蘭陵人的性格相通相同,其實也是和蘭陵文化相同,與大漢雄風相通。</p> <p class="ql-block"> 蘭陵鎮是一個有大文化的地方,我是帶著它在歷史上留下的文化記憶,走進這座古鎮,這座古城,去還原去尋找當年這些文化的落腳之地,容身之處。原以為他們都已經封存在歷史的檔案之中,其實這些文化其實一直都在,在蘭陵鎮的空氣中,在蘭陵鎮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這些文化,就是蘭陵人,是蘭陵人的精氣神。有走出家鄉向外傳播蘭陵文化的蘭陵人,也是在家鄉堅守保護蘭陵文化的蘭陵人,還有生命的某一段時間在蘭陵停留的蘭陵人,他們有積極推動恢復蘭陵縣名,被稱為文化縣長的老領導王曉軍,有向我普及宣傳蘭陵文化的黨校老師莊紀旭,有敢于挑戰自我有亮劍精神的高思圣同學,有積極支持蘭陵考察的李劍兄和秀外慧中的蕭師姐,還有七十多歲仍然為蘭陵文化奔走忙?的王玉玖老人,情系蘭陵文化的蘭陵鎮干部張純清和九零后的周翠婷,他們身上蘭陵人的豪情,他們對蘭陵文化的這份深情,都是蘭陵文化壯大生發的力量,雖歷經千年,苦難滿身,但仍灑脫自由,笑對未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县|
霍州市|
阿拉善右旗|
海淀区|
西吉县|
团风县|
镇宁|
金堂县|
临泉县|
马关县|
兴山县|
石台县|
昌邑市|
开江县|
太仆寺旗|
达尔|
蚌埠市|
鄂温|
东乡族自治县|
通州区|
金塔县|
海淀区|
扬州市|
南陵县|
高陵县|
修武县|
井陉县|
宁阳县|
东乡县|
津南区|
南郑县|
柳州市|
珲春市|
根河市|
葫芦岛市|
保亭|
云安县|
偏关县|
高要市|
昆山市|
和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