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父親的三枚獎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王建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珍藏著父親的三枚獎章:一枚是1949年中共大同市委授予我父親王景岱的榮譽勛章;一枚是1950年5月大同市人民政府授予父親的“五一”獎章;另一枚是1950年5月共青團大同市委授予我父親的“五四”青年獎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這是父親生前留下的最珍貴的遺物,雖然經過了半個多世紀,但因父親精心保存,三枚獎章至今仍完好如初。它們真實地記錄著、印證著父輩們所經歷的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和那一代為解放全中國、建設新中國走過的可歌可泣的光榮歷程。</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當年父親的老照片</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父親王景岱,河北省懷來縣人,學生時代投身革命并參軍。解放戰爭期間受黨培養入察哈爾省委黨校學習。1949年5月1日大同市和平解放。2日人民解放軍舉行隆重的進城儀式,19歲的父親和眾多的接管干部在趙漢同志的帶領下進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進城后,作為秘書的父親和他的戰友們,在只有29歲的市委書記、市長趙漢的直接領導下,接管敵偽機關,摧毀基層反動勢力,實行民主改革,建立新生政權,恢復和發展大同市的經濟。大家都在各自崗位上不分晝夜、繁忙而有序地工作著,革命戰爭養成的那種拼命精神均在每個人身上閃耀著。</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大同解放初期,城市千瘡百孔,百廢待興。在砸碎舊世界的同時,新生政權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然而與父親一道進城的接管干部,在第一任市委書記、市長趙漢的帶領下,個個生龍活虎,工作起來干勁十足。他們不怕艱苦,克服重重困難,夜以繼日地工作著。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據父親回憶,趙漢書記就是大家的表率。他以身作則,工作再繁忙,都要抽出時間親自起草文章、文稿,親自撰寫各種報告、總結,輕易不用秘書幫忙。他常說,我們進城不是修養,不是享樂,而是斗爭,是為人民服務。他希望大家都能自力更生,發揚艱苦樸素、認真負責,積極創造的革命精神和忠實為人民服務的光榮傳統,要使市民感到共產黨可親可近,并且有能力管理好城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他諄諄告誡手下和身邊的工作人員,提高革命嗅覺,警惕糖衣炮彈,嚴防鋪張浪費、貪污腐化。他號召所有入城人員,均要服從軍管會的統一領導和指揮,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遵守入城守則,加強組織性、紀律性,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父親作為趙漢同志身邊的秘書之一,迅速成長起來。由于當時條件簡陋,人員緊張,黨、政、工、團的工作,幾乎捆在一起干。而父親不分份內份外,工作起來不分晝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父親說過,當時軍隊化管理,實行的是供給制,參加工作是沒有報酬的。但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成了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對新生活的憧憬早已化成為革命的熱情。大家真是像毛主席所贊譽的那樣,都有著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種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當時父親分在宣傳教育口上,文字、布告、報紙,書店、廣播、秧歌隊,以及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工作會、宣傳品起草、印發等,各種具體事務纏身,每天忙得不可開交。解放后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大同在政治、經濟、文化、宣傳教育等各個方面都走上了正軌。</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父親多次和我談過那些難忘的戰斗。當時他們接管了工廠、鐵路、礦山、商店、學校、機關及官僚資本私人企業等。為了方便工作,接管委員會分三個組:一個地方接管組,一個工商接管組,還有一個是煤礦接管組。所有接管干部自覺性都很強,組織紀律性很好,政策水平也不錯,順利地完成了接管任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與此同時,市委機關、市政府機關,公安局、 工會、婦聯會等許多機構相繼掛牌成立,并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建立了五個區:即大同城內,東、西、南、北各一個區,口泉一個區。大家積極有序地開展工作使大同市的局勢很快就穩定了,生產也很快得到了恢復。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同市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多個方面逐步走上正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大同市解放后,由于父輩們出色的工作,城里一派新氣象,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情緒十分高漲。1950年春節,秧歌隊、高蹺、龍燈、鑼鼓等都上街表演,城中心四牌樓附近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歡天喜地慶解放迎新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父親卓有成效的辛勤勞動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受到各級領導的贊譽,黨和政府給了他很高的評價,黨、政、團三方面同時授予父親最高榮譽和獎勵,頒發了這三枚獎章,這不僅在當年,就是現在也是少有的 。</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我的父親已于2001年去世,給我留下永久的懷念。我懷念父親,感懷他為解放大同、建設大同所作的貢獻。遵照父親的遺愿,他和我母親石云芳的骨灰永遠留在大同——這個被父親視為第二故鄉的地方。因為我深深理解他用畢生精力實現了自己諾言:要為大同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如今父親故去二十一年了,長眠于他熱愛的這片土地上,這些獎章也離開了它的主人。但這些閃爍著理想光芒的獎章已成為父親留下的寶貴財富。我將把它們當作傳家寶連同他的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b>作者簡介:王建平,男,中共黨員,59歲,漢族,大學畢業,大同市委政策研究室特邀研究員,高級政工師,現任大同銀行清收辦公室主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從1988年起至今,先后在國家級、省部級和地市報刊雜志上累計發表各類文章和作品共百余篇、章、條。獲獎作品有20余件,最高級別為2005年全國首屆青年文明號文化作品大賽三等獎。此外還陸續獲得山西首屆青年文明號文化作品戲劇小品類三等獎,以及地方級論文一、二等獎若干。</b></p> <p class="ql-block"><b><i>文字原創/王建平</i></b></p><p class="ql-block"><b><i>圖文編輯/李樹華</i></b></p><p class="ql-block"><b><i>音樂背景/《熱血頌》</i></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桥区|
安达市|
佛冈县|
米泉市|
阿克|
晋江市|
武冈市|
四子王旗|
沙田区|
象州县|
广饶县|
广丰县|
巴青县|
宣武区|
威远县|
长春市|
姜堰市|
绍兴市|
大宁县|
阿尔山市|
尼玛县|
嵊泗县|
台北市|
抚顺市|
霍州市|
安化县|
丹江口市|
镇安县|
当涂县|
泸水县|
石狮市|
修文县|
和静县|
台山市|
伊宁市|
顺义区|
庆云县|
什邡市|
宽甸|
乡宁县|
禹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