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戰國時期楚國鑄造的蟻鼻錢,與銅質,骨質,玉制貝幣一樣,都是由天然貝幣演化而來。</h3> <h3>戰國后期燕國鑄造的小面值錢幣“一化”圜錢</h3> <h3>秦始皇統一全國后,下令統一使用的半兩錢。此時的半兩錢比戰國時期的要規整很多。據說半兩二字由丞相李斯題寫。</h3> <h3>西漢前期也曾鑄造半兩,版式很復雜。因為劉邦允許民間鑄錢,導致錢幣質量良莠不齊,甚至有些小錢重不足一克,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后來漢武帝初期又發行過三銖錢,也不是很成功,直至五銖錢的出現。</h3> <h3>漢武帝元狩五年開始鑄造五銖錢,存世量巨大,其中上林三官(主持鑄幣的官員)鑄造的五銖錢十分精美。武帝時期的五銖錢邊緣有外郭,是防止民間出現私鑄錢幣的措施</h3> <h3>王莽是一個鑄錢高手,他建立的新朝禁用五銖錢,鑄造了大量各式各樣的錢幣。我手頭的“大泉五十”與“貨泉”存世量最大,王莽規定,五十枚五銖錢換一枚“大泉五十”。這是王莽削弱漢代貴族地位和斂財的手段。</h3> <h3>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起,秉承西漢錢幣制度,繼續鑄造五銖錢,但是沒有西漢五銖錢質量高,到了漢靈帝時期,市面上充滿了減重錢。有的把五銖錢的外郭剪掉,熔成銅再私鑄小錢。還有的把五銖錢從中間剪或鑿一圈,分成了兩枚錢幣。里邊的被稱為剪邊五銖,外邊一圈被稱為延環五銖。它們就是東漢王朝逐漸衰落的證據</h3> <h3>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時局動蕩,錢幣存世量較小,目前我還沒有收集到。</h3> <h3>隋朝時期錢幣也是五銖錢,也是最后一個使用五銖錢的朝代。隋文帝時期錢幣比較大,到了隋煬帝時期則越鑄越小。隋朝五銖鉛錫含量高,銅色發白且銅質比較軟,容易生銹。所以現存的隋朝五銖有很多品相都比較差。</h3> <h3>唐代的主要錢幣——開元通寶。始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從開元通寶開始,中國錢幣面文由重量演變成為寶貨制。開元通寶四字為隸書,由大書法家歐陽詢書寫。由于我收藏的開元錢比較多,所以只展示幾枚品相較好 有代表性的</h3> <h3>開元錢背面常有月牙圖案。據說是文德皇后或楊貴妃的指甲痕。</h3> <h3>這枚開元通寶看起來有些與眾不同。它整體的文字都向左上方移動了,這種現象被稱為移范,類似現在的錯版幣。</h3> <h3>“安史之亂”后,唐肅宗乾元元年鑄造了乾元重寶。其中重輪版本一枚當五十枚開元通寶,由于后期越鑄越小,導致了通貨膨脹。最后不論大小乾元重寶,都與開元錢以一當一</h3> <h3>感謝您的觀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陕西省|
江北区|
万宁市|
克拉玛依市|
开封市|
宁南县|
商丘市|
平邑县|
陈巴尔虎旗|
乐东|
新丰县|
界首市|
东光县|
四川省|
峨山|
若尔盖县|
马边|
桦川县|
壤塘县|
霸州市|
吉林市|
云安县|
明星|
宁阳县|
庆阳市|
乐清市|
浦县|
德庆县|
德钦县|
中超|
连山|
东安县|
白玉县|
灌阳县|
威海市|
中山市|
昭觉县|
堆龙德庆县|
横山县|
泰和县|
长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