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農民作家阮未青</p><p class="ql-block">金阿根</p><p class="ql-block"> 那天是雙休日,初夏的太陽晃晃悠悠的,透過山坡上的綠葉間,灑下斑斑駁駁的光影。應邀去采訪杭州蕭山的歡潭老街,提前聯系了當地村書記阮山虎。我當然知道,他是阮末青老師的兒子,傳承了父親的基因,喜歡畫畫,而且小有名氣的了。握手之間,他凝視著我,忽然大聲說道:“你是金老師, 和徐士龍老師一起來過我家!”我笑著點點頭。難得還記得我,心里暗暗高興。是的,我于上世紀7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徐士龍是我寫劇本的指導老師,后來任文化館館長。而阮末青則是我寫詩歌小說的指導老師。</p><p class="ql-block"> 對于阮末青,我是早有耳聞。因為愛好寫作,作為一個文學青年,一是對頗有建樹的前輩們的崇拜,二是到處求師學藝。那時我常常去文化館,而他則在蕭山文化館編輯《蕭山文藝》。第一次拜訪他,一副中年農民模樣,人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說話時,眼睛眨巴眨巴的語氣慢條斯理。在他身上看不出有多少文人風范。我寫了一首詩拿給他看,他認真地看了兩遍,沉思片刻,指出優點和劣點,教我如何修改。我第二次送去,他說在下期的《蕭山文藝》發表,高興得半夜睡不著覺。正是在他的指點下,我進步很快,居然在《萌芽》雜志、《人民日報(海外版)》“神洲”副刊上發表了不少文章。而第一篇小說,自然也拿給他指導,慢慢地,我的小說也“跨過錢塘江,打過了長江”,可以說,除了已故老館長徐士龍,他也是我的啟蒙老師之一。</p><p class="ql-block"> 阮末青老師的名聲,在當時在省內外巳經聲名鵲起,但他依然不計較名利,默默地耕耘著一畝三分土地,卻受人仰慕。一個名不經傳的平常農民,因為他的畫作和一篇小小說“一分田”在《杭州日報》發表后,先后被《浙江日報》、《東海》雜志、上海《文匯報》、《解放日報》、北京《人民日報》等國內多家報刊雜志轉載,連蘇聯的《真理報》也譯成俄文予以轉載。這在當時的文學界引起轟動,被圈內人士稱之“農民作家”。更讓他想不到的是,這篇短短的文章,還被收入中小學語文課本,還被杭州大學中文系編入教材。</p><p class="ql-block"> 應該說,阮未青是以創作農民漫畫起步的,每天抽空畫上幾張。有表現農民喜慶豐收的,破除封建迷信的,表現農民對共產主義生活向往和追求的,這在當時是配合政治宣傳需要,深受社會各界歡迎。這些畫在《浙江畫報》發表后,有一件美術作品在省群藝館孫釗老師的推薦下,居然在國家級《美術》雜志發表,又引起美術界的轟動。1958年11月,省文化局通知他作為農民作家和農民畫家,到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工農兵美術工作會議”,有七幅美術作品被送到北京展出。在這次會議上,阮末青見到了中央美術學院劉開渠、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蔡若虹、漫畫家華君武、山水畫家葉淺予這些名家大師。而富陽籍的國畫家、郁達夫的女兒郁風從簽到本上看到阮未青這個蕭山老鄉,特地找他敍鄉情。這對于一個從山村農民來說,實在是受寵若驚,大開眼界。這一年,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光榮地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p><p class="ql-block"> 正是這次會議,此后的阮末青,創作進入了一個高潮期和豐收期。1959年初,浙江人民出版社約他創作一本《共產主義詩畫》,45幅畫配詩,要充分發揮農民想象力和對未來生活的向往。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這句經典名言是文藝工作者長期積累的經驗,由于阮末青本來就生活在山鄉,扎根于農村,所以對他來說是輕車熟路,很快完成任務,浙江美院還為這本詩畫作序。除了在全省各地新華書店經銷,還作為我省送北京的建國10周年大慶獻禮作品。想起來,年愈古稀號稱老作家的我,那時還剛剛小學畢業開始做文學夢哩。</p><p class="ql-block"> 回頭再來說說阮未青的文學創作。1959年上半年,《浙江日報》《杭州日報》《東海》和《西湖》雜志與省總工會一起舉辦一次小小說征文比賽,蕭山縣文化館物色了包括他在內六七名作者作為參賽人員。阮老師雖然寫過民歌、詩詞、小故事、小演唱,但從沒寫過小小說,只好臨時抱佛腳讀一些經典作品,特別是《聊齋》給了他啟發。這是一部小小說集,每篇文章從一件事情展開,人物描寫栩栩如生,故事引人入勝。于是把身邊發生的事?理一番,確定反映農村優秀青年男女先進事跡為主題,寫了一則1100字的小小說,題目叫《一分田》,在文化館蔣毅的指導下,經過多次修改,交了上去,結果評為獲獎作品。《杭州日報》刊登了,《浙江日報》也刊登了,浙江人民廣播電臺配音朗誦。事后,上海的幾家報紙轉載了,《人民日報》刊登時還配發了評論文章。蘇聯《真理報》譯成俄文轉載。杭州大學中文系將《一分田》編入大學中文教材,中文系理論組發了《見一斑略知全豹》的評論。浙江省教育廳將該小小說編進農業中學語文課本。《東海》雜志在發表《一分田》時還讓阮未青寫了創作感言同時發表。可以說,這《一分田》不僅是阮未青同志的成名作,在國內外的轟動效因是絕無僅有的。對于當今文壇上的浮躁,在沒有刊號的雜志或報紙發一篇作品便大吹大擂的炫耀,那阮未青就是默默耕耘在山村土地上的名符其實的農民作家。1960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文化、教育、衛生、新聞、廣播、體育、科技社會主義建設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全國文教戰線群英會)。阮未青作為先進工作者代表參加大會。6月6日,在首都人民大會堂見到了劉少奇主席、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他的書面發言稿“我要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在大會上印發。聆聽了李瑞環同志風趣幽默的發言和時任文化部長、我國文壇巨匠茅盾先生的講話。茅盾先生說:你們不要以為我是個大作家,其實我和大家一樣,也是個業余作家。搞創作、寫小說沒有捷徑可走,如果你好好讀二三十部好小說,好好寫二三十篇小說,一定能取得成功。阮未青牢記先生的話,白天干活,晚上看書,一有時間就創作。他的作品一發而不可收。“深山彎里更新曲”、“萬壽公公迎春”、“春色隨人”、“科學種田”、“王莊散記”等小說、散文不斷在文學刊物和各大報副刊發表,贏得了無數的好評。正如他自己當初說的,沒有《一分田》,就不可能走進首都人民大會堂,成為全國勞動模范;沒有《一分田》,就不會引發身上這么多喜恕哀樂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阮未青擔任歡潭民辦初中校長后離開了文化館,但依然筆耕不輟,時有作品在省內外報刊上發表。直到80年代,蕭山文化館舉辦的創作筆會他是每期必到。雖然只有二三天時間,但我總是喜歡和他研究、探討寫作,受益匪淺。</p><p class="ql-block"> 阮未青老師離開人世,至今已有10余年了。他離開了一生熱愛的事業,還有他的美術和文學創作,我也失去了一位良師益友。但他的精神,卻留在歡潭這片熱土上,留在我們這些老作者的心坎里……</p><p class="ql-block">【金阿根,浙江省作協會員。中共黨員,退伍軍人。出版了九本集子,在萌芽、江南等雜志和人民日報、工人日報等副刊發了200萬字文章,在國家和省市級獲獎60余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北市|
夏河县|
新丰县|
嘉禾县|
平乐县|
平阳县|
衡阳市|
安岳县|
县级市|
天津市|
阿拉尔市|
博客|
蒲江县|
清苑县|
惠东县|
防城港市|
唐河县|
高雄县|
上饶市|
托克逊县|
嘉祥县|
收藏|
新安县|
手游|
错那县|
迁西县|
金乡县|
电白县|
邳州市|
广州市|
中宁县|
大厂|
都匀市|
宁海县|
常宁市|
普宁市|
邵阳县|
平塘县|
石屏县|
平阳县|
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