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9日-11月2日,攜友13人從上海飛往山西大同,在山西省作全境深度游。 此行歷時15天,行程5000多公里,足跡遍布山西10個地級市(僅陽泉市未到達),領略了山西好風光。 第四天的行程是:上午,游覽朔州市應縣的釋迦木塔。下午,游覽忻州市代縣的雁門關。 <b>一、朔州應縣木塔。</b> 早晨從酒店出發,恰逢婚慶公司來酒店布置婚禮場地,看到這特別的婚慶禮儀車,車上裝有禮炮,為我們今天的旅程增添了吉祥氣氛。 【<b>應縣木塔</b>】即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始建于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應縣木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 應縣木塔周邊的街市馬路,古色古香,連路燈和跨街彩燈都做成木塔的形狀,頗有特色。 應縣木塔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高大之木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世界三大奇塔"。應縣木塔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結構樓閣式佛塔,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釋迦塔除經受日夜、四季變化、風霜雨雪侵蝕外,還遭受了多次強地震襲擊,僅烈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幾次。但木塔千年不倒,得益于其建筑結構的奧妙、周邊環境的特殊性,及人為的保護。 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首先是木塔的力學結構非常科學合理,卯榫結合,剛柔相濟,這種剛柔結合、耗能減震的設計,甚至超過現代建筑學的科技水平。 木塔采用兩個內外相套的八角形,將木塔平面分為內外槽兩部分。內槽供奉佛像,外槽供人員活動。內外槽之間有縱向橫向相連接,構成了一個剛性很強的雙層套桶式結構。大大增強了木塔的抗倒伏性能。 木塔外觀為五層,而實際為九層。每兩層之間都設有一個暗層。這個暗層從外看是裝飾性很強的斗拱平座結構,從內看卻是堅固剛強的結構層,建筑處理極為巧妙。暗層內非常科學地增加了許多弦向和經向斜撐,組成了類似于現代的框架構層。木塔的強度和抗震性能大大增強。 木塔整體架構所用全為木材,沒用一根鐵釘,采用斗拱這種結構形式,將梁、枋、柱連接成一體。由于斗拱之間不是剛性連接,所以在受到大風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時,木材之間產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從而可吸收和損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調整變形的作用。應縣木塔有54種形態各異、功能有別的斗拱,是中國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種類最多,造型設計最精妙的建筑,堪稱一座中國古建筑斗拱博物館。 木塔基土主要由粘土及砂類組成,工程地質條件非常好,其承載力遠大于木塔付與的荷載。所以,直到現在仍然不必擔心木塔會有因"底虛"而傾倒的可能。此外,夏天塔上居住著成千上萬只麻燕,這些麻燕以木塔上的蛀蟲為食,千百年來起著"護塔衛士"的作用。 <b>應縣木塔保存的文物。</b> 【<b>佛牙舍利</b>】塔內供奉著兩顆佛牙舍利,盛裝在兩座七寶供奉的銀廓里,經考證確認為是釋迦牟尼靈牙遺骨。佛滅度后,共留下七顆佛牙舍利。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發現的兩顆佛牙舍利,是南本《大般涅盤經》中記載的捷疾羅剎所隱身盜取的一雙佛牙。<br> 【<b>蓮花臺下八力士</b>】木塔底層大門對面有一尊高大的如來像,坐在一個巨大的蓮花臺上。這個蓮花臺被八個力士扛著,個個力舉千鈞,形象生動逼真。<br> 【<b>匾額經卷</b>】明成祖朱棣親題"峻極神功";明武宗朱厚照題"天下奇觀"。塔內有明、清及民國匾、聯 54 塊。 塔內還有一批珍貴的遼代文物,尤其是遼刻彩印,填補了中國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經卷為數較多,有手抄本,有遼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經卷長達30多米。 為紀念慧能大師畫家繪制"采藥圖",原來藏在第四層佛像腹內。現保存與應縣文物管理所。<br> 國家文物局對釋迦塔的評價是,現存世界木結構建設史上最典型的實例,中國建筑發展上最有價值的坐標,抗震避雷等科學領域研究的知識寶庫,考證一個時代經濟文化發展的一部"史典"。 離開應縣木塔,我們驅車前往忻州市代縣雁門關。 <b>二、忻州代縣雁門關。</b> 【<b>雁門關</b>】,位于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雁門關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游景區 。 雁門關與寧武關、偏頭關為內長城之"外三關",這里峰巒疊蟑、山崖陡峭,關墻雉堞密集,烽堠遙相呼應,東西兩面將老營口、西陘口等十八隘口連為一體,地勢十分險要,是中國北境重鎮要隘和重要的戍邊軍政治所,為歷代兵家征戰之地。"漢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欽徽二帝北擄"、"楊家將鎮守三關"等重大歷史事件均于此關聯。 雁門關景區很大,全程游覽至少一整天,且體力還要跟得上。我們一幫老頭老太,半天時間只能游覽精華部分,如下圖紅色虛線所標。從圖中看,出關應該是從圖的右下角的游客咨詢中心出發由南往北,經昭君出塞、龍爪柳、分道碑、觀音殿、馬公殺虎處、蕭峰跳崖處、壯士亭、觀景臺、戰國石刻等景點到達天險門出關(雁門關主城門,天下第一關)。而我們則是從關橋,由北向南入關。比較省力,但缺少了闖關出塞的感覺。 【<b>楊家將雕塑群</b>】 【<b>關橋</b>】 <b>雁門關的城門,皆以巨磚疊砌,過雁穿云,氣度軒昂。</b> 【<b>圍城門及明月樓</b>】城廊為石頭邊墻,周長約10000米,南端分接關城東西城兩翼,北至谷底延伸圍合。圍城城門座南向北,上筑有寧邊樓,俗稱明月樓,為明代嘉靖年間所建。圍城門外接石拱關橋連關道,據《雁門關地理總考》載,關外依次設大石墻3道,小石墻25道,為守關御敵第一道防線。 【<b>雁門寨民俗村</b>】我們在村里用午餐。 【豹<b>突泉</b>】與【雁門關長城登山步道】。中間是邊貿街入口。 【<b>邊貿街</b>】邊貿街位于雁門寨與甕城門之間。明清兩代這里是邊關易最繁華的地方。大街用青石板鋪路,街道兩邊均為磚木結構的六檁鞍架瓦房,青磚砌墻,再現了明清邊貿街的風采。 【<b>甕城門(北門)</b>】甕城位于關城北側地利門外,城高及關城之半,設有暗門。甕城門俗稱小北門,石券門頂,額匾書刻"雁門關"三個大字。兩側鑲嵌磚鐫聯語一副:"三邊沖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一字一磚,相傳為傅山先生所書。城門上有樓,磚木結構,謂甕城門樓。<br> 【<b>埊利(地利)門及楊六郎祠</b>】地利門為關城西門,與天險門對應,石座磚身,高11.5米。門洞上方額匾篆體書刻“埊利”(地利)二字,為武則天所題。此門坐向南北,城門建有寧邊樓,二層歇山頂結構,所建門樓為楊六郎祠,兩側塑孟良、焦贊像,供設楊門郎鐵刀一把,城樓上供設大炮兩尊。<br> 【<b>關帝廟</b>】 【<b>天險門及雁樓</b>】天險門為關城主城門(東門),是關南第一道城門,石基磚券,高12.5米。墻垣設垛口,門洞板1道,青石板鋪路。門洞上方額匾篆體書刻"天險"二字,為武則天所題。門洞內的青石板為明代原物,上有600多年間清晰車轍印,仿佛仍然向人們訴說著多彩而輝煌的過往。<br> 天險門上建有關樓,又名雁樓。雁樓面闊5間,進深4間,重檐歇山頂式,四周設有回廊。<br> 出了天險門往東南就是關內了。 【<b>鎮邊祠(李牧祠)</b>】鎮邊祠位于關城天險門外東側,是雁門關最具規模的建筑群之一。亦稱武安君祠、靖邊祠、鎮邊祠。公元1506年為紀念戰國時趙國的大將李牧而建,稱武安君廟,俗稱李牧祠。1856年,僧人善全在李牧祠舊址上,興建佛寺,改名護國鎮邊寺。雖為佛寺,但仍在過殿內塑李牧將軍像,鎮邊寺遂成為以佛寺為主,兼祀李牧的復合建筑。<br> 祠宇建筑規模宏大,山門前有石砌平臺,上豎石制旗桿一副,配設石獅一對。正中左右各筑踏朵臺階,并配以石雕石欄柱石欄板。山門兩旁建有鐘鼓二樓,祠院分前后兩院,前院正面過殿供奉李牧塑像,背面供有韋陀像。過殿兩側留過道。后院正殿為大雄寶殿,供有一佛二菩薩。祠內懸掛朱衣道人傅山親筆對聯:"重臺唱法祥云遍覆菩提樹,蓮臺傳經瑞口光臨極樂天。"<br> 【<b>旅途趣事</b>】在雁門關鎮邊祠,因專注地拍攝,居然與上海國際攝影沙龍主席沈健老師擦肩而過,沈老師叫了我都渾然不知。回上海后遇見沈老師說起此事才恍然大悟,搜索照片,居然發現一張照片中有沈老師的背影(見下圖)。唉,錯失了一次當場向攝影大師請教的機會。 【<b>雁門關長城</b>】為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巡撫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長城基址上復筑而成。西起白草口,東至新廣武,高8至10米,上闊4.6米,隨山勢而建,全長5033米,每120米建敵樓1座。現存完整敵樓有"針扃"、"控隴"、"壯櫓"、"天山"等,此外還置烽火臺、壕塹,是中國明代長城的代表作。,為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巡撫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長城基址上復筑而成。西起白草口,東至新廣武,高8至10米,上闊4.6米,隨山勢而建,全長5033米,每120米建敵樓1座。現存完整敵樓有"針扃"、"控隴"、"壯櫓"、"天山"等,此外還置烽火臺、壕塹,是中國明代長城的代表作。 【<b>雁塔與碑林</b>】 【<b>雁門關關署</b>】 【<b>雁門關長城敵樓</b>】 【<b>雁門關全景</b>】 <b>不到長城非好漢</b> 游覽完雁門關,我們乘車前往忻州市五臺山,入住五臺山友誼賓館(4星)。 <b>【后記】人生旅途,走遍了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及港澳臺地區;游覽了幾十個國家,也拍攝了不少照片。擬按《神州行》、《環球游》兩個系列,用美篇的方式將所攝的照片逐步分享給各位朋友。其中《神州行》按省(直轄市、自治區)歸類編輯,《環球游》按國家歸類編輯。</b> <b>謝謝觀賞。歡迎關注我的美篇,轉發、交流、指正。</b>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格尔木市|
大英县|
宜宾市|
辽阳市|
平远县|
弋阳县|
大名县|
娱乐|
桓台县|
芜湖县|
正镶白旗|
门头沟区|
莆田市|
林州市|
太仆寺旗|
城口县|
淄博市|
武功县|
民县|
塔城市|
巩义市|
大化|
庐江县|
绥阳县|
康平县|
云浮市|
榆树市|
安多县|
阳春市|
海口市|
定结县|
滦平县|
社会|
习水县|
江津市|
西林县|
罗山县|
泰来县|
兴和县|
弥勒县|
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