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卓尼,掀不開的面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b><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崔鴻偉/手機攝影紀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上周去了趟卓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6月中旬,芒種已種,夏至未至。蘭州、河西均高溫黃色預警,氣溫36℃以上。而卓尼早晚尚有冷意,不是涼意。備用的沖鋒衣時而派上用場。與其說這是一次集體攝影采風,倒不如說是走進自然,避暑消夏,圖謀掀開神秘卓尼的面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卓尼在藏語中是松樹的意思。</b></p><p class="ql-block"><b> 卓尼,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個縣級建制,人口不足十萬。出蘭州過臨夏從206省道進入甘南,一路群山蔥蘢,綠草如茵,河流縱橫,松林參差,連綿不絕,處處凸現靈秀之氣,果然卓爾不凡。</b></p><p class="ql-block"><b> 卓尼,是人間仙境香巴拉,被譽為“藏王故里、洮硯之鄉”。卓尼,這個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的茶馬古道必經地,她的存在就像一個不真實的夢境,好像陶淵明魂牽夢繞的桃花源,又像詹姆斯希爾頓久久留連的香格里拉。卓尼,野花的清香、清冽空氣,純粹的藍天、靡靡的佛音,無疑是甘南大地上一顆遺落的明珠。上世紀初,被美籍奧地利學者洛克所發現,他用80頁的圖文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上紀錄了這個中國西北的小城。由于偏僻和與世無爭,原本的“香格里拉”美名卻旁落他人。</b></p><p class="ql-block"><b> 對于卓尼地名,我并不陌生。在50多年前就聽說過。我的大姐比我大十幾歲,她在文革初期就考上了中專,成績優良,被理想的學校錄取,可惜交通落后,《錄取通知書》郵遞中遺失,后被調劑到甘肅省林校,畢業后被分配到白龍江林業管理局下轄的迭部林場(含卓尼林區)當育林及檢尺員。從大姐和母親的交談中,七十年代初就知道武都兩水溝里很遠的地方有個“卓尼”。雖沒去過,但模模糊糊想象中是藏區、林區。當時由于交通閉塞,除了林業工作者,一般人很少能去那里。</b></p><p class="ql-block"><b> 兒時的白龍江波濤洶涌,河面很寬,水量很大。成年累月滿江漂浮著從大姐所在的迭部林場伐下來的圓木,順江漂流,由于隴南及入川蜀道交通落后,路況很差,水運是當時白龍江林管局的主要運輸手段。我們兒時就喜歡在白龍江游泳,借助漂浮的原木在水中漂流取樂,也時常會有意外發生,不再贅述。那時候感覺,迭部林區的原始木頭真是源源不斷,沿途百姓蓋房打棺木燒柴取暖,“順走”不計其數。借用李白詩,“君不見滿江原木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呀。</b></p><p class="ql-block"><b> 再后來八零年我上了隴南衛校,班上有七、八個比我們應屆入校生年齡大幾歲的代培生,來自白龍江林管局,其中也有迭部和卓尼林場干部的子弟,她們雖然不是藏族,但感覺長相接近藏族姊妹,臉蛋白里透紅,高原的強紫外線讓兩腮略帶紫紅色,我們戲稱“紅二團”。她們有時會交談家鄉迭部和卓尼的一些情況,我時有耳聞,但總體感覺就是遙遠和閉塞。</b></p><p class="ql-block"><b> 十幾二十年前,和幾個影友去四川若爾蓋環線采風到過卓尼,由于只是路過住了一宿。印象中卓尼是一個不大的偏僻藏族群眾聚居的小縣城,樓房不是很多,大多藏族民居,有村寨的地方沿途豎立著眾多晾曬莊稼的木架。晝夜溫差很大,安靜、寒冷,民風淳樸,對人友好,處在群山森林和廣袤的草原之中,處處透出祥和之氣。</b></p><p class="ql-block"><b> 這次由甘肅現代攝影學會組織的AA制采風活動,借著學會成立40周年慶典的喜慶余熱,50余名學會會士報名組團探秘卓尼。我正好有幾天假期,隨團前往,再圓深度密接卓尼的美好愿望。</b></p><p class="ql-block"><b> 值得。這是我結束行程后的最大感受。</b></p><p class="ql-block"><b> 學會前主席趙廣田和新當選主席牛恒立遠程遙控指揮,隨團帶隊的王建新、楊煥光兩位副主席周密安排,于秀芬、王蘭、康輝霞三位學會工作人員細致周到熱心服務,學會戰略合作的兩位王姓老司機嫻熟駕駛,使這次采風活動很順利,大家滿意而歸,收獲了友誼,交流了影藝,留下了對卓尼無比美好的印象。</b></p><p class="ql-block"><b> 四天全境卓尼,組織團隊周密協調安排,及時調整因修路及景區開發而封閉的線路。除了卓尼知名景點大峪溝難以成行,楊積慶土司革命紀念館整修閉館外,基本都按原計劃打卡趕到。</b></p><p class="ql-block"><b> 綠色卓尼地域遼闊。要想在四天巡游一遍是不可能的。只能劃重點。</b></p><p class="ql-block"><b>? 第一日早上七點半出蘭州直奔甘南。由于甘南境內多處修路封閉被迫繞行鄉村便道,幾乎一整天大都在路上。中午途徑勺哇土族鄉附近觀景平臺下車方便和限時半小時拍攝,遠眺灰色巖體奇崛高聳的山峰、紅土丘壑和山下小村莊及凌空的高架高速路,團員一陣小興奮,長焦和無人機都派上了用場。我對兩位過路打坐禱告的回族游人吸引,抓拍紀實。一路風景如畫,綠水青山,但車上睡覺者多,可謂一上車就睡覺,一下車就撒尿,到景區拍照,回去回憶啥都不知道,游客通病,攝影人也概莫能外,哈哈。中途還經過白土咀村和康多寺,停留游覽拍攝。一位白發藏族老阿媽映入我的鏡頭。晚上7點50分,快天黑前終于趕到卓尼縣城用晚餐,二樓包間可觀賞洮河兩岸景色的“三缺一”餐廳名字很好記,此后幾日均在此集體用餐。</b></p><p class="ql-block"><b> 今日之卓尼著實讓人驚喜,規模已比想象中的大許多倍,儼然一個正積極邁步現代化的民族特色都市,高樓鱗次櫛比,道路寬闊縱橫,綠化植被繁茂,夜景璀璨奪目,一些建筑景觀很讓人刮目,洮河沿岸濱河路景觀道風景秀麗,環抱縣城的四面森林山峰也有許多人造景點和觀景臺。夜幕降臨,濱河路上健步如梭,許多居民身著民族服飾跳著優美奔放的鍋莊舞。路上眾多身穿卓尼獨特民族服飾的藏族環衛工,不舍晝夜,把縣城收拾的特別干凈整潔,我感覺這是一個衛生文明城市。晚上下榻“印象卓尼”大酒店,據說是卓尼縣城最高檔的飯店,寬敞舒適的大標間,住宿費用卻并不昂貴。</b></p><p class="ql-block"><b> 第二日早餐后直接驅車到百年藏寨尼巴村和貢巴寺,從卓尼縣城沿洮河逆流而上大約60公里,路況很一般,屬于鄉村級未鋪油的土石路,頗費周折,顛簸到中午才到尼巴村,怪不得這里還基本保留著自然原始村貌?!澳岚汀辈卣Z意為“面向陽光的山坡”。貢巴寺是甘南僅次于拉卜楞寺的第二大藏傳佛教寺院,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藏學府。由于夏季寺院放假,僧人踏青回家,寺院房門大多緊鎖,十分寂靜。</b></p><p class="ql-block"><b> 十分幸運的是,我們剛下車到尼巴村,就發現村子里的婦女老少背著經卷如長蛇陣般轉山,據說是一年才一次的浪山活動,我追趕了一段,但由于高海拔,疾走奔跑感覺心跳加速,呼吸窘迫,怕出現高反,便下山在村子中心的念經堂周圍拍攝人文紀實,小有收獲。所拍背經場面較為凌亂,不很滿意。</b></p><p class="ql-block"><b> 第三日活動輕松一些,沒有趕路。座落在卓尼縣府所在地的禪定寺,也稱卓尼大寺。曾因寺址上有兩株挺拔如華蓋狀的馬尾松,藏語謂之“召相”,音變為“卓尼”,故名。卓尼之所以聲震遐邇,名揚域外,與其神奇的淵源,歷屆土司歸附中央王朝,被明、清兩朝歷代皇帝召見敕封不無關系;卓尼佛寺這一禪林圣地,更以其創建者的威望,久遠的年代,以及在西藏衛區的顯赫地位,而大放異彩。下午原定去大峪溝,但由于封閉修路,原計劃取消,在縣城游覽了洮硯一條街,了解非遺傳承人制硯工藝,欣賞了各種精美的硯臺。隨后去了博裕村,這里是紅色景點,主要想游覽楊積慶土司革命紀念館,但也在整修閉館。我們在木耳鎮博裕村自由拍照一個多小時,一家斥資1300多萬的豪華二層博裕莊園,以及村里大規模的人工木耳生產基地,讓大家大開眼界。博裕村的新農村建設和紅色旅游是卓尼的樣板,村寨極富藏族特色,藏(農)家樂讓村民發家致富。</b></p><p class="ql-block"><b> 最后一日在返程的路上游覽了冶力關。由于時間緊張倉促,只在丹霞峽谷和觀景平臺活動一個多小時,團隊放棄了去“天池冶?!钡呐臄z。</b></p><p class="ql-block"><b> 晚上協會為省外嘉賓和部分未離蘭的地州市工作站的同志設宴送行,牛恒立和趙廣田兩位新老主席熱情洋溢致辭,并為兩位德高望重的省外“榮譽顧問”頒發了聘請證書,活動圓滿結束。</b></p><p class="ql-block"><b> 此行我最大的收獲是與協會和地州市的影友加深了了解,交流了影藝,取長補短。對于卓尼,大家覺著,還有必要找機會單獨再深入觸摸,因為,卓尼神秘的面紗依然沒有揭開,令人欲罷不能。</b></p><p class="ql-block"><b> 本來想寫一篇短小精悍的隨筆,寫著寫著寫成了流水賬。好在我喜歡用圖片講故事,就選取部分手機紀實攝影圖片,與同行者和關注我們卓尼之行的朋友分享交流。希望各位方家進行文藝批評和專業指導。</b></p><p class="ql-block"><b> 最后還要再次感謝趙廣田、牛恒立主席,王建新、楊煥光副主席及于秀芬、王蘭、康輝霞等協會工作人員一路周到細致的服務,感謝同團影友的友好協作,相互幫助,感謝臨夏州攝影家協會主席張維吉在卓尼“三缺一”敬獻的美酒,治好了感冒,喝透了感情,留下了難忘。多才多藝攝影人,花兒一曲表情誼,特別感動!</b></p><p class="ql-block"><b> 2022年6月22日,壬寅夏至,記于金昌致知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路過勺哇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白土咀·康多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刀告路遇香浪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尼巴村·貢巴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非遺洮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木耳鎮·博裕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卓尼禪定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冶力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途中花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掃碼唱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基地留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收獲友誼】</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他鄉遇故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卓尼,再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洮河生生不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卓尼欣欣向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崔鴻偉,致知堂主人,網名大俠。中共黨員,公共衛生管理主管醫師。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甘肅現代攝影學會會士,原金昌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金昌日報》特約記者。曾任金昌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主任,金昌市檔案館副館長。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攝影藝術作品曾獲國際攝聯認證的國際影展兩項金獎、上海國際攝影藝術屆展連續三屆獲銅獎、評委推薦大獎和優秀獎,中攝協第20屆、22屆國展優秀獎,中國第15屆國際攝影展大師班作品優秀獎。中國麗水國際攝影藝術節作品特展,甘肅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藝獎”,甘肅省文聯、省攝協攝影最高獎“奔馬獎”一、二、四屆創作獎,曾連續10屆獲金昌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榮獲甘肅省現代攝影25年突出貢獻獎和30年德藝雙馨獎。近幾年兼修詩歌、影評及書畫創作,有30余首詩歌散見于省市級報刊及文學期刊,書畫作品在金昌市級展覽入展或獲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兴县|
孙吴县|
聂拉木县|
高阳县|
鄯善县|
南和县|
抚远县|
永福县|
冕宁县|
镇原县|
雷州市|
宁南县|
石棉县|
永仁县|
乌鲁木齐县|
祁门县|
分宜县|
绩溪县|
靖江市|
湟中县|
温州市|
乌兰察布市|
怀安县|
贡嘎县|
团风县|
苏州市|
文成县|
边坝县|
集贤县|
繁峙县|
毕节市|
共和县|
兰坪|
咸丰县|
南和县|
沾益县|
阿拉善右旗|
车险|
漳浦县|
新化县|
新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