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從《飲酒?其五》詩 中說“南山” </p><p class="ql-block"> 《飲酒?其五》</p><p class="ql-block"> 陶淵明</p><p class="ql-block">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p><p class="ql-block">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p><p class="ql-block">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p><p class="ql-block">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p><p class="ql-block">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陶淵明有關飲酒的詩,前后留存下來共有二十來首。這首《飲酒其五》 詩大約創作于公元417 年,即詩人歸隱后的第 十二年,正值東晉滅亡前夕。此時,詩人面對當時雜亂昏暗的社會現狀,感觸良多,便以飲酒為題抒情發意。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種恬適自然的生活多么令人神往,詩人多么渴望并享受這份美好,這份安然。那么,詩中的“南山”究竟指哪里呢?</p><p class="ql-block"> 一說是廬山,一說泛指南面的山峰。</p><p class="ql-block"> 筆者閑暇無事,反復琢磨,陶公詩意中的“南山”究竟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大繁至簡,迷在題中。要想知道陶公詩意中的“南山”究竟在哪里?如果我們離開了《飲酒其五》詩,把“南山”解說為廬山,可能有些牽強;說是南面的山,只是一種會意。《飲酒其五》描寫的是秋日晚景:云淡風輕,倦鳥歸林,日暮黃昏,一片靜謚,如詩如畫。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到,詩人在一個晴好的秋日黃昏,采菊間歇時分,偶然抬頭看到了倦鳥歸林這一幕,觸發了詩人聯想:人們要是能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的生活多好(崇尚自然、毫無羈絆)!由此我想:能看到“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一景象,說明“南山”離詩人一定不遠,一定在可視范圍。如果說是廬山,從東流無論如何都看不到廬山的,更別說要看到“飛鳥相與還”回歸山林的景象了?要說是南面的山,即便是南面的建新、香隅等地的群山,也無法看到倦鳥歸林這一眼前場景。因此,我有理由大膽的推測,詩人實景中的“南山”不是廬山,也不是較遠的南面群山。那么,“南山”在哪?</p><p class="ql-block"> 要想知道“南山”在哪?就必須知道陶公這首詩中“東籬”在哪?大家都知道,陶公祠幾經遷址,建在了現在秀峰塔旁,它很容易讓人們產生一種錯覺,誤以為陶淵明當時就在此處生活。其實,大家可以想一想,一千六百年前,這里包括牛頭山應該是灌木叢生、野獸出沒的原始地帶,人們不可能在這里生活?!敖Y廬在人境”,陶淵明應該住居在人們日常生活的地方,那便是東流老街一帶(這個在方文章編寫的劇本《菊花緣》中也得到了印證),他的“東籬”之所應當就是他的庭前院后一塊菊圃之地而已。清代學者陸壽昌在《考菊圃》一文中指出:“菊圃在東流城南,相傳為晉陶征士種菊之所,面城南諸山即當時所見者”。一千六百年前,東流老街這一帶,還沒有現在這樣鱗次櫛比的青磚灰瓦,先民們依水而居,這里只不過是一個自然村落而已。雞聲茅屋店,稀稀落落地住著一些人家,房前屋后,荒坡菜地,瓜果菜蔬,四時自給,人們過著原始的農家生活。江邊更沒有現在的護城圩和柳林,視野很是開闊。寫到這里,大家應該知道我要說的“南山”在哪了。不錯,陶公詩中的“南山”就是離老街不遠處相對而望,與東流大閘毗鄰的牛頭山。牛頭山離陶公祠不到五百米,面積不大,地勢平緩,由一大一小的兩塊山峁組成(陶公祠處的山丘煙雨墩也統屬于牛頭山,因河流改道被分割開來),曾經是東流區公所和水利招待所所在地,常年綠樹濃蔭,是盛夏難得的休閑避暑山莊。</p><p class="ql-block"> 我們再回過頭來,將陶公《飲酒其五》詩中描寫的場景與我們從老街眺望牛頭山實景對應一下,就會驚奇的發現,詩與實景天然碧合,是一幅實景素描,淡泊靜致,極其惟美,“欲辨已忘言”?!敖Y廬在人境”,陶公歸隱后像老百姓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棲,過著自由人的生活(田園生活)?!叭司场?,東流這方水土成為了詩人心中的人間勝境。詩人把隱居東流說是“人境”,也有暗喻官場并非“人境”之意?!靶倪h地自偏”,離開了彭澤,離開了權力爭斗場,自然也就清靜了。采菊東籬,更是他的日常生活,與菊結緣,終生為品,傲霜凌風,高潔清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見到了“南山”什么?見到了“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山氣”,氣,氣息,這里“山氣”指山林的景色意思。山林的景色在落日的余暉映照下很美(“日夕佳”)。這個時候,群鳥也陸續結伴飛回了牛頭山,夜宿山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天地間,物我兩忘。</p><p class="ql-block"> 詩中用“南山”不用“牛頭山”是一種詩意,更是一種雅境。同時也是韻味和韻律的體現。 </p><p class="ql-block"> “南山”不遙遠,“東籬”花常開。尋找南山,尋找一份美好。</p><p class="ql-block"> (2020111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從【歸園田居其三】詩中再說‘‘南山’’</p><p class="ql-block"> 【歸園田居其三】</p><p class="ql-block"> 陶淵明 </p><p class="ql-block">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p><p class="ql-block">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p><p class="ql-block">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p><p class="ql-block">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陶淵明歸隱后,寫過《歸園田居》詩五組,寫過《飲酒》詩二十來首。這首《歸園田居其三》詩中“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和《飲酒其五》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都同樣提到了“南山”,可見陶公與“南山”有不解之緣。那么“南山”到底在哪兒?</p><p class="ql-block"> 正如我在前文《尋找陶公詩意中的“南山”》所說,從《飲酒其五》詩中考證“南山”即為東流鎮屬牛頭山一樣,從這篇文章中更可窺見一二,從而推深我們對陶公詩意中的“南山”就是我們眼前的“牛頭山”的認知和認同。</p><p class="ql-block"> 《歸園田居其三》主要是描寫詩人隱居后勞動場景:日出而作,日落而棲。“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詩人在“南山”一塊荒坡地種了豆子,草長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卻稀稀拉拉的??赡苁窃娙藙傓o官還不擅農事,也可能是喝酒誤了莊稼。“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詩人清晨起來到“南山”那塊豆地除草,忙到晚上月亮出來了才回家。通過“晨興理荒穢”到“帶月荷鋤歸”這樣早出晚歸的活動情況來看,陶公的生活住居地應該離“南山”不遠。從現有資料來看,還沒有發現陶淵明有住居廬山的記載。陶淵明辭官后,為了離開權力爭斗場,離開了彭澤,到東流隱居,后回歸故里,葬于江西柴桑面陽山。從東流和柴桑這兩個地點分析,都不可能說在東流住居或在柴桑住居,跑到廬山種豆。顯然說“南山”指廬山是荒謬的。同樣說“南山”是大歷山也是站不住腳的。東流古城區離大歷山至少有十五公里,那個時代沒有發達的交通工具,更何況就是有也不方便。況且,大歷山也不在古鎮南面。 綜合各方面情況分析,陶公詩意中的“南山”應該是千年古鎮的“牛頭山”更為真實可信。</p><p class="ql-block">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是與否之間,在現實與虛幻中,在存疑處探討,正是陶公文化的魅力所在。其實“南山”也罷,“東籬”也好,都只不過是詩人心中一塊自留地,一處精神家園。</p><p class="ql-block"> (20220315)</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煌市|
温泉县|
赞皇县|
玉田县|
宁河县|
江西省|
新沂市|
新蔡县|
九台市|
浮梁县|
靖边县|
锡林郭勒盟|
建始县|
静宁县|
华安县|
绵阳市|
龙江县|
泰宁县|
桦南县|
庆城县|
徐汇区|
保德县|
宜章县|
聂拉木县|
图们市|
定远县|
江城|
库车县|
陇西县|
名山县|
茂名市|
嘉荫县|
仙游县|
镇坪县|
宜兴市|
苏尼特右旗|
财经|
安宁市|
白城市|
长治县|
夏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