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古城新化

新山雨亭

<p class="ql-block">古城新化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顧昱東/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朋友饒平邀我到新化走走,我就與他同去了幾次。我以為那里是一個民族山寨,可到了那里才明白,并不是這么回事。這個位于滇中,坐落于哀牢山麓,屬于新平縣轄的新化鄉政府所在地的地方,還真使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值得花費一些筆墨說一說。</p><p class="ql-block">興趣之一,是此處的地理及人文環境有獨到之處。由新平縣城往北而行約30公里左右,就可到達新化。這一段山路,海拔漸高,道窄彎急,都呈“S”狀,難以有一段筆直路途。雖然都是柏油路面,但若是初次行走之人,仍會感到心悸。待爬上坡,視線里就出現了一片房舍。這片房舍,在壩區不算大,然而在深山里,就有了規模。因為此次來的是夏季,細雨霏霏,滿山有白霧籠罩,眼前不時有山雀振翅穿過,高一聲低一聲地叫著,去尋找避雨之處和食物。這時的新化,就是畫中的物象了。煙雨中,山峰聳立,林木翠綠,新化在云霧中時隱時現,有幾分縹緲虛幻之感。初見新化,心境清爽,感覺頗佳。我以為眼光能及的地方,如同在壩區里行走一樣,已經近在咫尺,瞬間可達,不曾想還遠著呢。滇地山高谷深,多是山區,兩個寨子之間僅隔一條深谷,可以相互說話,問長問短,但要從這個寨子走到那個寨子,須花上半天的時間。新化這個山坳中的古城也具備了這個特征,本是以為很近了的,卻還有很長的路程。路順著山勢走,那么漫不經心拐來拐去。新化這片建筑也在眼前閃來閃去,直到定格于眼中,才算到了。從對面山上看,新化是坐落在山腰中的。可到了那里,才知道新化古城的坐向很獨特,也很講究。六祖山由北而南延伸,到了新化突然停住,形成狀如舌頭的山勢,東、南、西三面皆為深深的山箐,無路可行,極險。新化古城就坐落于舌尖山勢上,可背倚六祖山,環視東、南、西變幻景象。古代造城,講究風水學。在清代,曾經作為州治所在地的這座古城,選中這樣一個奇特的地理位置,是否也承襲了風水文化?我匆匆而來,無考證。但在這個位置上建城,的確體現了古人的建筑智慧,而不是小聰明,是適時的機智選擇,有利于安全防守。冷兵器時代,將城筑于其上,稍加防護,外來力量要將其攻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此,這座古城就可長治久安。或許,這就是古代統治者在此筑城最充分的理由。當然,筑城還得考慮居民飲用水問題,與外界的交通問題。而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關于水,古城之后山澗里流來了泉水,一年四季不斷,可供居民飲用。關于交通,古城之后的山澗有一條茶馬古道由滇中到滇南,終日騾馬不斷,商旅繁忙。就因為這些因由,一座古城出世了。這個地理位置,在今人看來,的確是偏僻之地,而在舊時,卻聚集了多種優勢。城中之建筑,多為土木結構瓦房,保持了一些舊有特色。當然,也有一些近些年造的混凝土建筑,都是三層兩層。這座古城里的建筑,因地勢而布局,仍然呈舌頭狀,一條主要街道寬三五米,由北而入,繞一個圈子,又從北而出。因而在這里行車,絕對要遵守交通規則,如是走錯了方向,有可能和另一輛車碰面,在往回退就麻煩了。街道也不坦直,時下時上,時窄時寬,兩側的房舍也依地勢參差而筑,錯落而不繁亂,有山城之建筑韻味。因而,地皮金貴,建筑都十分緊湊,門與門之間,都靠得很近。從一個門里進去,有的人家一層一層往上走,有的人家是一層一層往下走,極有趣。有閑情雅致的人家,在每一層的院子中栽了花木,四時有花陪伴。花木并不是名花名木,只是葉子花、仙人掌、果木之類,很普通也很能與古城環境融為一體。善于經營的人家,在臨街之處開一間雜貨鋪,讓家里老人坐守,或賣些油鹽醬醋、生活用的塑料制品,以及一些農具。大部分人家都是農家,以栽種烤煙稻谷為主。城中還有中學、農貿市場、醫院等等機構。城雖小,服務機構和管理機構樣樣齊全。趕街的日子街上要熱鬧一些,十里外或是二十里外的老百姓,都會背一些山貨來交易。平時城中走動的多為城中之人,顯得冷清而寧靜。</p><p class="ql-block">就是這樣一座在我看來已經遠離現代文明侵擾的古城,舊時曾有著良好的人文環境。這是讓我極其驚訝的。一個地方的繁榮,要看其是否擁有文脈。這種文脈就是人文環境。擁有了文脈,這個地方不管歷經多少年,永不枯竭的文化之源不會因為環境的改變而斷流。擁有和延續了文脈,也擁有了精神理想的基礎。我以為新化舊時的人文環境正是具備了這樣一種文化特質而繁盛起來的。故而,舊時的新化,文脈暢達,文風興盛,文人輩出,在層層疊疊的大山中獨樹一幟,讓人刮目相看。在鄉文化站的陳列室中,陳列著許多匾額碑刻拓片。拓片上的書法藝術可能存在不足,或者說不是很好的,但它記下的卻是古城的過去,給后人留下的卻是歷史文化。盡管這個陳列室不大,并且兼有其它功能,但作為一個山區鄉搞如此一個文化投資,延續歷史文脈,已經是不易的了。而要將歷史文化加以收集整理,不至散失,更是可貴的了。我和饒平造訪這個陳列室時是中午,這座呈古典風格的混凝土建筑門上上了鎖,鄉上的領導找來管理者開了門,允許我們進去看。這位管理者年歲不太大,個子不高,話語不多,舉止談吐都有山里人的特點,但懂得歷史文化對一個地方的影響,用有限的經費辦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我對他產生了敬意,但直到現在也沒有記起他的名字。這實在是疏忽了。文脈作為精神理想載體,在新化是深入家庭,深入人心的。夜幕降臨時,我曾在饒平的引領下,去其老宅拜訪他的父母。古城被夜色包裹著,街燈閃動著如同燭火的微光。經過民居門口時,就要引起狗的狂吠。山里的狗認生,只要一只叫,整條街的狗都有了警覺,一起跟著叫。汪汪的狗吠聲一時此起彼伏,熱鬧了。借著路燈的微光,我進了饒平家的老宅。饒平的父母都在家中,見我來了,就忙著讓座倒水,十分熱情。饒氏家族在當地算得上是書香門第,很有些名氣,這在我到訪前就聽說了,一塊“進士”的祖傳匾額可作證。這是當時的云貴總督、云南巡撫所贈。這種匾額,是封建時代對追求功名者的嘉獎,是一個宗族的榮耀,獲得和保存下來都不易,可以激勵后人。因之,饒平之父雖因時代變故的關系,不曾讀過許多書,但自己學習,也掌握了一些雕刻技藝。在造這座房子時,自己采石制作浮雕,鑲嵌于天井石壁上;雕鑿木雕飾物,用于窗欞和用具上。本是很鄉土的房子,有了石雕木雕,就融入了傳統文化色彩,有了文化韻味。一個家族數代創造的物質財富,有可能在短期內就會消逝,而文化傳統則是根深蒂固的東西,只會傳承和張揚。因而樸實厚道的饒平也繼承了家族文脈,有讀書、作文、下棋、彈琴等諸多雅興,性情謙和,為人善意。我想這應該是家族文化熏陶的結果。當然,這只是新化古城的一個文化個例,不代表全部,但可說明一些事情。</p><p class="ql-block">興趣之二,是新化古城之后的一片原始森林,當地人稱之為“古州野林”。這片野林,如今被開辟成了一個公園,供游玩。野林面積不是很大,從半山腰直達山頂大致有二三公里路程,從山腰兩側展開也恐五六公里。在這個范圍內,古樹遮天蔽日,古藤掛滿林間,且種類甚多,被一些植物學家稱之為“世界古藤博物館”。那次,我和饒平、李世瑜、葉金華諸人是從一道石牌坊進入野林的。林中的主要道路進行了修繕,是在原來的路面上用木板架起了一條棧道。棧道寬不足兩米,木樁搭得很牢靠,上面鋪了一塊一塊的木板,兩邊還有護欄,人行其上,顯得十分穩當。其實,棧道距地面很近,有的一米有余,有的只有三四十厘米。搭棧道的作用,全是為了保護古樹古藤裸露于地面的根系,不要讓游人踩壞了。我們的興致都極好,饒平還抱了一把琴,邊走邊談。悠揚的琴聲伴著淙淙的山泉流淌聲縈繞于林中,清淳怡耳,增加許多樂趣,讓寧靜的林間鮮活了。因為在這個公園密林中,只有我們一行,不見人影,不聞鳥語,略顯孤單。琴聲響起,環境就改變了。這就是音樂的妙處,能讓一片原始生態極好的地方頻添另一種神韻。林中之古木,形狀各異,有的一柱擎天,粗壯的樹干三五人才可圍抱,樹冠異常繁茂,葉片堆積成厚厚的一層綠,宛如碧云。有的年歲久遠,生命已經終結,而樹干仍是那么直立著,百年不倒,讓風雨雕刻得棱角分明,完完全全是一件藝術品。有的樹干已枯死腐爛,長了一層厚厚的苔蘚,而樹端則長出一枝新綠。有的七八棵同樣粗的樹集合在一起,一株一株直直往上長,主干光滑滋潤,樹冠清麗。有的只留下了一個十幾厘米高的樹樁,而樹樁還在繼續腐爛,以手觸之,就可落下一塊,但就在它的周圍,居然又長出幾株幼樹,每株手指般粗細,都亭亭而立,一副肅然而又朝氣蓬勃的樣子。這就奇了。生命這東西,從人類到自然界都是如此繁衍,生生不息的。有的樹上,還長出另類的寄生植物。這些寄生植物多為一些其它種類的幼樹,光溜溜的根系就植于樹皮上,吸食營養。寄生植物與母體本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但母體之樹承擔起了養護責任,使其品質得到了升華。當然了,寄生植物的生命力是極頑強的,一旦附著母體樹,就找到了依賴,與之相依生存,直到母體生命耗盡,自己也隨之殉葬。還有的樹中空外實,樹心已枯腐,而樹皮上布滿苔蘚,格外鮮亮,樹枝也格外鮮麗。有一棵樹則是主干底部凹陷進去,形成一個近兩米高的樹洞。守林人就將其作了處理,平整了樹洞前的地面,作為避雨之用。我們走得累了,也停下腳步,在此休息,獨享空靈幽靜的環境。我只感到時間在此停滯,空間在此固定,身置一個幾千年前的生存狀況中,一切都散發著原始氣味,處于原始狀態,是難以名狀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林中的古藤,更是千姿百態,像一條條巨蛇搖動身軀,平地而起,相互糾纏交織,在林中形成網狀結構,蔚為大觀。藤是攀緣性植物,依附性極強。在這個古藤的王國里,藤的這一特性表現得淋漓盡致。有的古藤粗如樹木,從陰幽的山溝里長出來,扭曲的身軀斜斜從林間穿過,將頭伸到高大古樹的樹冠,讓藤條纏繞樹枝,奮力向上,與古木爭奪雨露陽光。有的碗口般粗細,呈“U”狀或“S”狀,掛于古木之間,手觸之搖搖晃晃,人坐于其上如同打秋千,悠悠蕩蕩,也有些樂趣。有的二根三根粗如手臂,絞纏在一起,狀若纜繩,甚至其結構比纜繩還要勻稱和精致。有的性子極野,堅硬有力的藤條緊緊纏住一株古樹,爬至樹腰,然后一轉身,又纏到數米之外的另一株古樹上。有的依樹干呈螺旋狀生長,將樹的養分耗盡,慢慢枯死。在這片野林中,古樹與古藤一起生存,本身就是一對矛盾,或者悖論。在古樹與古藤爭奪生存空間的交手中,古藤憑借與生俱來的侵略性生存優勢,常常占了便宜,成為王者。而古樹任憑有頂天立地的軀干,貌似傲視一切,但遺傳基因里不具備侵略性,甚至連防守的能力也欠缺,只能任由古藤絞殺,結束生命。一場歷經幾百年,或者上千年的古樹與古藤的植物之戰,從來沒有在這片野林中停止過,甚至愈演愈烈。在我的眼前,腐爛的古樹一片狼藉,有的橫臥古藤之下,有的樹干倒了而上端還緊緊抓在古藤手中,有的已經枝干枯萎落葉紛飛。然而,有趣的是古樹生生不息,仍以其高大的軀體擠壓古藤的生存空間,搶占更多的陽光雨露,保護自己的群落。古樹古藤就在自然的競爭中,相互制約,又相互生存,使這片山野充滿奇異景象,使踏訪者嘆為觀止。</p><p class="ql-block">到了野林深處,棧道隨之消失了,一條道分出了兩條道。這兩條道,一條往東走,一條往西走。往東走的穿過野林,到達一個水庫。水庫極小,只有三五畝面積,但水清得透徹。水庫之上的林子茂密得看不到一條縫,綠得水靈靈,要往下流汁液。水庫之水與野林的綠完全融為一體,分不清哪是水哪是綠了。往西去的一條道是一條便道,沿著指示牌斜斜而上,費些腳力可達山頂。山頂的海拔可能已經有2000多米,景象也與野林相差甚遠。以山頂為界,以南還是原始生態極好的野林,以北卻是草木稀少。這種近在咫尺的生態反差使我很吃驚,但又說不出個道道。不過,在植被稀少的這片山頂,有一種樹數量不多,但長得有滋有味。這種樹就是馬纓花樹,每株高三、四米,散落于山坡上,成為油畫般的景致。馬纓花三月開花,花事繁盛,花朵大而艷麗,滿樹掛紅,是十分壯觀的,能吸引很多人來觀賞。</p><p class="ql-block">興趣之三,是這里有個男人節。男人節的具體時間是3月18日,正是山間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的日子。世界上為每個年齡段的人們設定了許多節日,比如兒童節、青年節、重陽節,還有婦女節。作為官方設定的節日,這些節日給人們帶來了快樂。而為男人設定一個節日,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因為我至今還沒有聽說地球上哪個地方有一個男人節。古城新化別出心裁,創新節日理念,給男人一個快樂的日子,我想也是對男人的一種理解和關懷。男人節選擇于這一天,據說是動了一番腦筋的。婦女節為“3.08”,新化男人節為“3.18”,其中的性別特性就從“0”和“1”中顯示出來。這種解釋聽起來有點“葷”的味道,但還是被人們所接受。在這樣一個遠離城市的大山深處,人們渴望節日。多一個節日,就能給沉寂的山野帶來熱鬧,給山民們增加一份歡樂。這個節日無疑是有地方特色的。它的地方特色就在于是從民間發展而來,且是由從事運輸行業的新化私車駕駛員們所為。這些駕駛員常年奔波在外,飽受艱辛,回家的時間極少,相聚的時間更少。時間長了,不僅友情淡漠了,而且運輸信息也單一了。因此,趙明偉、孫家成等幾個駕駛員不期回家,湊在一起,就以為有必要搞個聚會,吃些肉吃些酒,說些心里話,增加友情,互通信息。本來是個偶然之舉,可第一次在野林中龍王廟前的聚會,居然來了四、五十人。男人們覺得這種聚會很有樂趣,以后人數年年看漲,1996年增加到百余人,1997年上升到200余人,2000年是450人,到了2003年,就有了700人的規模。有趣的是,他們還成立了一個理事會,管理籌措費用和操辦伙食,且三年一換。由于人員增多,恐對野林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就將節日地點轉移到野林前的山門口。這個源自民間的節日就這么約定俗成,且有規模的承襲下來。當地政府因勢利導,組織參與,巧妙地將其與經濟發展、文化旅游加以結合,正式將這個節日納入政府組織范疇,使其產生更為廣泛的影響。幾個駕駛員的隨意之作,弄出了一個極有地方特色的節日,的確是一種文化貢獻。</p><p class="ql-block">事實上,男人節只是個名稱上的定義,不是男權主義的載體,女人可隨夫參與,增加和諧熱鬧氣氛。因此,這個節日也得到當地女性的普遍認同,參與熱情不減。時間到了2004年3月18日,第一個由當地政府組織的男人節終于脫胎而出,勝利登場。我和一些同事是在饒平邀約之下,于節日頭天下午到達新化,第一次親歷男人節的。剛到新化,我們就感受到了節日氣氛,街上、鄉政府的大院里,人來車往,橫幅高掛,彩旗飄動,一派喜慶景象。而在男人節舉辦地的古州野林前 ,更是熱鬧異常。我們吃過晚飯,安頓好,夜色腳跟腳地就來了。站在鄉政府的院子里往西北看,一片燈火閃爍起來。這片燈火,在山中的夜里格外明亮和顯眼,宛如夜空落下的星斗,那么引我遐思。閑著無事,很自然地順著路行,就到了燈火閃亮的地方。這個地方的位置,其實就是野林前的場地,男人節的全部活動都將在此進行。這時,人們正在做著節日前的準備工作,十分忙碌,已經搭好的演出臺上,有關人員忽上忽下,正在調試音響。而在一面平整了的山坡上,在星星點點的燈光里,有的在搭建臨時灶臺,有的在搭貨棚,有的在把拉來的貨物搬去,擺放整齊。還有的架起了帳篷,搬來了鋪蓋,要連夜守著自家的貨物,等天明了出售給前來過節的人。看來,第一個由政府組織的男人節排場大著呢。這個山坳中的節日前夜,將不再寧靜。我枕著呼呼的山風睡去,然后做了一個夢,夢見天下起了雨,很大,雨流如注,山野被澆得濕濕的,村寨全籠罩在雨幕里。我隱隱覺得這個節日要在春雨中過了。可待一群山雀的啼叫將我喚醒,拉開窗簾往外一看,天是晴天,只是山間晨霧茫茫。我也是松了一口氣,明白這個夢是反著做了,老天存心要給男人們一個笑臉,作為一年的獎賞和慰藉。因為在這個社會里,男人的確太辛苦了,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太重了。尤其是山坳中的男人,環境艱苦又要參與市場競爭,巴望著過上好日子,付出的勞動是難以算計的。老天賞給一個具有陽剛之氣的節日一個好臉色,使得男人們有一個好心情,忘卻肩上的重負,忘卻歲月的艱辛,作一次短暫的精神療養,體力休整。</p><p class="ql-block">我們吃了一碗米線作為早點,一路悠游著向野林前的節日主辦場走去。從鄉上到那里,大致有兩公里的路程,還沒到達,霧漸散去,太陽露臉了,陽光一下子撒滿山麓箐溝。這個節日因是市場運作,外地人就要買票入場,10元一張,而本地人不需要買票,也算一種待遇。整條馬路上和山坡上,田間的小道上,人群絡繹不絕。節日活動的大幕是上午10時拉開的,程序很正規,領導作了講話之后就是文藝演出,有歌舞也有從昆明請來的模特時裝表演。這讓山民們開了眼界,都用好奇的眼光看著臺上的表演,心里樂滋滋的。這樣的表演,他們平日只有在電視上才能看到,有的甚至家里連電視也沒有,是見不到的。因此,為參加這個節目,開開眼界,他們興致勃勃,換上新衣,從蒼茫的大山中走來,最遠的走了四、五個小時,二、三十公里的路程,圖的就是高興。男人節成了新化鄉最具影響力的媒介,將山民們的心凝聚在了一起。據估計,參加節日的人數達到了兩萬左右。其實這個數字恐怕還有些保守,只要到處走走,就會明白。人的確太多了,臺下擠得密密麻麻,林子里坐得滿滿的,路上踩得黃灰冒。我們一行要找個地方休息,也費了些功夫,才在一片林子里找了個空位,坐了下來。除了表演之外,還有商貿活動和民族體育活動。商貿活動很有山野特色,一個一個的貨攤上擺的都是日用雜貨,還有娃娃玩的塑料玩具,諸如仿制刀槍、氣球等等,都有些生意可做。當然,最熱鬧的是小吃攤,總有那么多食客喜歡涼米線、木瓜粉等等涼食,一種接一種的吃。這些小吃都是祖上傳下來的,好吃,合口,吃不厭,且是在山野之中與自然的氣味一起入口。因是小吃,來自于民間,根植于民間,很受老百姓喜歡,一塊五角一碗,一塊一碗,或者五角一碗,價錢便宜。這類食物攤之前,常常圍著許多人。攤主配食物的動作很麻利,叮叮當當一陣碗勺碰擊聲響,一碗美味就出來了。食者多是買了食物,往攤旁的樹陰下一蹲,就哧溜哧溜地吃起來。當然了。這些小吃有一種是當地最有特色 的,那就是湯鍋。湯鍋,就是隨地壘一眼土灶,支上一口大鍋,將牛肉及牛雜碎用刀切了,放在一起煳杷,配以一碗蘸水食之。蘸水中放切碎了的小米辣,特別辛辣,但味道純正。食客們三五人圍坐著,吃著湯鍋喝著包谷酒,咂著嘴說著話,友情融融。我們是到了中午吃到這種食物的,由于我們是客人,被安排到一個統一劃定的用餐地方。這個地方就是一面緩坡,長了松樹,樹下一片陰涼,并且鋪了一層鮮綠的松毛。客人們就席地而坐,數人一席,把山坡坐得滿滿的,很熱鬧。我們一行人也坐了一席,圍著已經擺好的熱氣騰騰的湯鍋吃起來,融入了大山里的盛宴中,搛一片牛肉或者牛肚,蘸一下蘸水食之,味道真的很有特色,感覺很地道。且林子里,不僅有湯鍋的味道,還有松毛的清香,是能讓人愜意而增加食欲的。云南地方風味美食豐富,湯鍋就是其中之一。男人節上的體育活動,也講究因地制宜,多是打秋千、打陀螺之類,很具民族性,參與的人多。一個節日,收到的并不僅僅是經貿效益,而是倡揚了地方文化、民族文化。我想男人節作為一個載體,且內蘊也在這里。</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城市| 钦州市| 永宁县| 宁化县| 天等县| 军事| 泰宁县| 政和县| 吴旗县| 南川市| 清徐县| 琼海市| 信宜市| 莱阳市| 柘荣县| 桦南县| 阳西县| 上犹县| 临沂市| 竹山县| 祁东县| 荔浦县| 石门县| 蕲春县| 江都市| 延边| 峨山| 德庆县| 延寿县| 且末县| 尖扎县| 大理市| 乃东县| 台江县| 鄂州市| 马山县| 商都县| 西宁市| 三台县| 南阳市| 和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