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轎頂山景區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其位于河南省新鄉市輝縣的沙窯鄉小井村,距新鄉市區55公里,北接萬仙山(郭亮),西連王莽嶺,南鄰八里溝,東望侯兆川,總面積3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86米。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天人合一,是南太行山之精華所在。其現存的古趙、魏長城遺址,像一條盤旋在太行山脊上的巨龍,橫跨豫、晉兩省,后經修繕,現長14公里,可縱覽南太行全貌。</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一波兒驢友驅車來到了轎頂山景區的游客中心后,就只能乘坐景區交通大巴車上山了,現在各個景點都不讓私家車上山,美名其曰是為了游客的安全考慮,其實這也是景區的一條生財之道。</p> <p class="ql-block"> 我們乘坐的景區大巴車沿著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往上爬著,路上的風景也是相當的宜人。</p> <p class="ql-block"> 大巴車到了景區的入口處,我們先參觀了一個地質博物館,里面有很多珍貴的地質標本展示,吸引了我的眼球。其實通過這些地質標本,還是能了解一些地殼運動造成的地理變化的。</p> <p class="ql-block"> 出了博物館,我們舉目往山上眺望,只見一條巨龍般的天梯豎立在了我們的眼前,粗略的估計,最少也得有四五公里長 ,很多女游客一看到這條天梯,都情不自禁的“噓”了一聲——路漫漫,前方不知何時是盡頭啊 !既來之則安之,車到山前不是必有路嗎!這條路就是眼前的天路,兩個字——爬吧! </p> <p class="ql-block"> 說心里話,我真佩服景區的設計師 ,考慮到這條天路爬起來既累又枯燥,竟然鬼使神差的設計了一條官職文化長廊,該長廊依山勢自下而上,在不同的山體高度,從九品至一品,修建了中國古代官職文化碑廊,使歷史官職級別文化再現,從而激勵人們踏過1900多個臺階,懷著積極向上的凌云壯志,不畏艱辛,敢于攀登,從“九品官職”步步登上“御封一品”,賞古代官職文化之底蘊,圓人生旅途之夙愿。 </p> <p class="ql-block"> 盡管隨友中我年齡最大,但是由于我天天鍛煉,爬到山頂并不算很困難,但是隨友們卻難以承受,一路之上,跌跌撞撞,歇歇爬爬,歷盡艱辛萬苦,終于被冊封為了“一品御官” </p> <p class="ql-block"> 其實爬山的時候并沒有多少可觀賞的景點,但是當我們登上了山頂后,眼前卻是豁然開朗 !壯美的南太行風光盡收眼底,但見得:群山環抱、峽谷萬丈,紅巖絕壁、似刀劈斧削,怪石嶙峋,如仙似獸,青山滴翠,秀山蔽日,雄偉壯觀,好一派北國風光! </p> <p class="ql-block"> 沿著山脊上的石階逐個景點的游覽,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一個叫愛情島的景點。</p> <p class="ql-block"> 愛情島位于轎頂山峰旁200米處,華蓋石下方,形似一座小島,一條小徑直達島頂。</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愛情島</h3> <p class="ql-block"> 愛情島上面有兩塊巨石,遠遠望去像兩只親密的鴛鴦在此歇息,像沉浸于愛情中的兩個情侶相依相偎,由此得名鴛鴦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長壽星</p> <p class="ql-block"> 走出愛情島,就看到了一個巨型石塊聳立在我們眼前,這就是轎頂山的標志——華蓋石。</p> <p class="ql-block"> 相傳,西漢末年,劉秀和王莽連戰數月不利,一天,夜夢張良曰:“距此不遠處,有一山形似轎頂,旁有一華蓋石,皆有帝王之氣,你可急去拜謁,可成就天下!”翌日,劉秀招來軍師陳朋、諸將等,隨同前往拜謁轎頂山,果見此山此石,虔誠跪地扣拜。第一拜,閃電雷鳴,狂風大作;第二拜,烏云蔽日,大雨傾盆;第三拜,晴空萬里,霞光滿天。拜畢,一道彩虹橫跨轎頂山與華蓋石之間,形似飛龍在天,劉秀金口稱此山形似轎頂,真乃帝王之山,此石乃華蓋之石也。后有文人墨客路過,多來行拜,以得靈氣。</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遠眺御馬峰</h3> <p class="ql-block"> 順著華蓋石再往前走,有一座孤立的山峰,酷似一匹御馬在拉著帝王之輦(轎頂山),故曰御馬峰。</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御馬峰</h3> <p class="ql-block"> 御馬峰前有華蓋石,后有轎頂山,形成帝王出宮之勢,是大自然孕育的完美自然景觀。</p> <p class="ql-block"> 在御馬峰下建有三星洞,供奉著福、祿、壽三星。</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就是本景區的經典景點——轎頂山了。</p> <p class="ql-block"> 轎頂山,因山形似轎頂而得名。據《清代道光輝縣志》記載:“在侯兆川西有轎頂山,山極高處,遠望如鳥聳翼型。。?!敝链?,凡有名人雅士,臨此必拜謁轎頂山,曰:為官者升遷,為商者發財,為民者平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遠眺轎頂山,像不像一頂轎子呢?</p> <p class="ql-block"> 轎頂山下供奉著玉皇大帝,為四方百姓帶來平安。</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玉皇大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來大佛</h3> <p class="ql-block"> 在轎頂山下,還建有一所道觀,名叫天云觀。</p> <p class="ql-block"> 天云觀大殿奉有道教始祖玄武大帝。玄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真武大帝、真武、北極真君、佑圣真君玄天上帝、真武蕩魔大帝,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圣帝君”,簡稱“真武帝君”。民間稱蕩魔天尊、報恩祖師、披發祖師。明朝以后,在全國影響極大,近代民間信仰尤為普遍。據傳,他是盤古之子,于玉帝退位后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黃二帝。曾降世為伏羲,為龍身,中華之祖龍。天云觀除奉有玄武大帝外,還有財神、武財神、文財神;三霄娘娘、三官等22余位神靈。</p> <p class="ql-block"> 從天云觀出來,我們又朝著龍碑進發了。</p> <p class="ql-block"> 龍字碑,由中國著名榜書書法家——張恒源先生所書寫的“龍”,該字用紙2012平方米,寓意著書寫于2012年,毛筆重 1.8噸,筆桿長6.6米,筆頭直徑1.26米,在書寫過程中,用臂長50米的吊車將毛筆高高吊起,在吊車的配合下,張恒源現場拖轉毛筆進行書寫,整個書寫過程12分鐘,用墨10000公斤,中央及地方80余家電視臺進行了直播,后來,轎頂山風景區以10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將其競拍走,此龍碑上的龍字,就是張恒源現場所書龍字的縮小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張恒源先生當年寫龍碑所用的毛筆</p> <p class="ql-block"> 從龍碑走下去,是一個叫侯兆川的地方,其實就是個封侯拜印臺。盤上四個鄉統稱侯兆川,四面環山,中為平川,意為能出數不清侯爺之地。封侯臺上突兀的山峰,酷似九個觀音在此羅列。據說為歷代王侯將相封將拜印之處。</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就是鐵打寨了,在鐵打寨的北峰上有一個覽秀閣,樓閣高三層,閣頂造型新穎、別致,登頂歇息,可飽覽景區秀色,萬仙山的郭亮和南坪以及侯兆川的美景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站在覽秀閣上,遠眺萬仙山景區郭亮村</p> <p class="ql-block"> 相傳是在宋朝末年,金人對大宋大肆入侵,當時,愛國將領王彥、岳飛等志士為保護共城西山時所筑。王彥、岳飛并帶領本部人馬在輝縣盤上設五個山寨,形成犄角之勢、誓死抗金。據史書記載,金軍統帥派大將來攻打山寨,將領回稟道:“王都統寨堅如鐵石,未易圖也。必欲使某將者,愿請死,不敢行?!睌耻妼㈩I寧可死也不敢帶兵攻打王彥堅如鐵石的山寨,鐵打寨因此而得名。</p> 告別了鐵打寨,今天的游覽也基本就結束了,返程可以選擇坐索道直接下山,也可以順原路下山,我們幾個玩得盡興,大家一商量,還是走下山,再瀏覽一下轎頂山的美景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宁县|
富裕县|
石屏县|
当阳市|
左贡县|
漳浦县|
额济纳旗|
治多县|
班戈县|
海城市|
湖北省|
清镇市|
中西区|
沧州市|
灌南县|
瑞金市|
惠水县|
巴青县|
田阳县|
兴文县|
永平县|
噶尔县|
会宁县|
乐亭县|
襄汾县|
剑川县|
上饶市|
章丘市|
唐山市|
嘉祥县|
兴国县|
肃南|
哈密市|
青海省|
民县|
吉安市|
连云港市|
额济纳旗|
丽江市|
防城港市|
临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