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9年隨單位搬遷來合肥,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但從來沒有上過黃山。<div>今年因為特別,在合肥多待了幾個月,而隨著黃山景區解封,我只身“闖”黃山。</div> 早上八點,全季酒店派車送到南大門。黃山景區采用看安康碼+行程卡進,比較人性化的是省內的游客,不需要其他檢測,但進景區的門票,必須提前一天在“黃山旅游官方平臺”預約,才能進。從這個鏡頭可以看出,游客還是不多的。 進景區,來到轉運中心,將游客直接送到索道,票價19元。 轉運大巴上 約15分鐘左右,到了索道站。 在索道前留個影。 黃山從前山走的是在慈光閣起到玉屏樓。索道票為90元。<div>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贊美玉屏景區道:"黃山絕勝處",并留下"左天都,右蓮花,背倚玉屏樓,兩峰秀色,俱可手攬"等傳世記載。<div><br></div></div> 玉屏索道全長2176米,高差752米。全程約15分鐘左右。<div>據度娘:<br><div>置身穿云破霧的纜車中可從不同方位和角度欣賞黃山秀麗的美景,沿途可眺望天都峰、蓮花峰、佛掌峰、天狗望月、羊子過江、仙人飄海、葫蘆石等諸多景點,纜車穿梭其間,宛如漂浮在仙境之中,請慢慢欣賞,細細品味。<br></div></div><div>但,我在纜車中,更本欣賞不到上面介紹的景,也許我眼拙。</div> 度娘告訴我們:<div>索道周圍匯集了黃山風光最具代表性的雄、奇、險、幻著名景點,乘坐玉屏索道,可遠眺天都峰,近觀蓮花峰,俯瞰山澗溪流,時而可見波濤洶涌的云海,無不令人陶醉,使人流連忘返……</div> 云中山谷中的纜車(09.01)。 出索道,我拍的第一張照片(09.02)。<div>開始了登黃山之旅。</div> 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于世,擁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div>果不其然,眼前一孤零零的大石突兀在跟前,咔嚓一張(09.09)。奇石上居然還長有植物!</div> 我的倆小伙伴,是在來湯口的路上“檢”來的,還都是考上了研究生呢。<div>呵呵,居然準備充分,都購買了拐杖呢,我到沒有使用拐杖,因為我游過國內一些山,記憶中最近的一次是在五臺山,都沒有使用過拐杖。</div> 路上,看到一顆松,黃山不是以奇松著稱(09.15)。 在黃山,除盡然看到黃山松外,還能看到比較多的就是這種花。原先不知道這叫什么花,后一天在排云亭的商店碰到二位景區員工,詢問下告知叫四照花。后度娘:<div>四照花(拉丁學名: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DC.) Fang var. chinensis (Osborn.) Fang)別名:山荔枝、石棗、羊梅、凋零樹,原產東亞,落葉喬木。因花序外有2對黃白色花瓣狀大型苞片,光彩四照而得名。</div><div>生長環境:林中,海拔600-2200米,習性陽生。</div> 游黃山,其實對很多人來說,是個挑戰:因為大部分的所謂游覽,是登臺階或下臺階,這“上上下下的享受”,個中體會,是登過黃山的人知道(09.22)。 真“奇松”也,光禿禿的石頭,孤零零的一課松(09.25)。 上午9點半,來到了玉屏峰立雪臺東面巖壁,刻有一個“佛”字大一米余,徐雁影題。 玉屏峰象石,上有一些題詞:不愧好山。 <div>全國重點保護單位:黃山摩崖石刻群:</div>玉屏峰:<div>江山如此多嬌-按毛澤東詩詞墨跡刻于玉屏峰,字約2米,1978年黃山管理處。</div><div>黃山第一處:刻于玉屏峰上,字圓融遒麗。</div><div>奇松怪石:落款為“古黟松石葉子龍書”</div><div>宇宙大觀:字約70厘米,豪勁清潤。</div><div>云海奇觀:</div><div>別有天地:篆書</div><div>云海大千:</div><div>此山尊:清乾隆57年(1792)韓廷秀題。</div><div><br></div> 玉屏峰獅石:<div>大巧若拙: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程振甲題。</div><div>群峭摩天:據清人黃鉞《游黃山記》載,4字為清代歙人鄭谷口題。</div><div>天仙榮景:程德春堂書。</div> 9點38,我終于來到了黃山著名景點:迎客松。<div>很好的是,這段時間來黃山的游客不是很多,故在這里留影還比較順利,請我的倆小伙伴幫我照。</div> 我也幫倆小伙伴留個影。 在迎客松邊的崖石邊,刻有朱老總的書:<div>“風景如畫”-朱德,據查,這是朱委員長在1963年在北京觀賞黃山風景攝影展覽后題此4自,1978年黃山管理層刻于玉屏峰石壁上,字徑一米余。<div>下面一排:一覽眾山小,落款為乙亥仲秋 林張寅題。</div></div> 迎客松景點邊上,就是玉屏樓賓館(09:43)。 玉屏峰的石刻(09:44). 從迎客松上來,拍了一張取景大一點的迎客松景點照(09:44) 從迎客松景點離開,往下一個景點去(09:45)。 在黃山,這樣的路,時不時會見到(09:49)。 9點54,我們來到蓮花峰下,見到了這個告示牌,我就拍了一張。 我的倆小伙伴在前面,我畢竟跟不上他們的步伐,他們倆小我五十歲左右呢(09:56)。 向蓮花峰攀登途中(09:54)。 向蓮花峰攀登途中(10:00)。 向蓮花峰攀登途中(10:00)。 向蓮花峰攀登途中(10:02)。 向蓮花峰攀登途中(10:10)。 向蓮花峰攀登途中(10:10)。 只能手腳并用(10:12). 向蓮花峰攀登途中(10:12)。 爬也要爬上去,這時候拐杖也用不上,沒有退路(10:12). 向蓮花峰攀登途中的臺階(10:13)。 向蓮花峰攀登途中的彎彎曲曲的臺階(10:16)。 在這樣的不斷的上升的臺階,即使年輕人也不得不歇歇(10:17)。 途中,看到奇特的黃山松,拍拍照,也是可以使自己喘口氣(10:17)。 途中,看看遠處的風景(10:21)。 繼續,加油(10:24)。 居高臨下,看看底下的風景(10:26)。 看看附近的,曾經邁過的路(10:26)。 終于,我這個古來稀的老人,登上了蓮花峰(10:46)。<div>我9點54開始登,到10點46登頂。</div><div>我還可以吧?我都沒有用拐杖啊。</div><div>蓮花峰是黃山第一高峰,海拔1873米,為黃山絕頂,也是安徽省的最高峰,處在黃山中部。巍峨峭拔,氣勢雄偉。這里主峰高聳其中,周圍群峰簇擁,形如一朵初綻的蓮花仰天怒放,故有此名。<br></div> 蓮花峰頂,石刻著“突兀撐青穹”。<div>刻于蓮花峰絕頂,楷書,字大約50厘米,下署:“丁丑(1937)夏日鄒魯題”。<div>黃山蓮花峰登山道路只有一條,名蓮花埂,長1公里余。</div></div> 在蓮花峰的石頭縫里的植物,其生命力,嘆為觀止!(11:03) 登是蓮花峰,還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接下來,要下:上山容易下山難!(11:04) 奇特的黃山松(11:05)。 山頂上的風景(11:05)。<div>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br>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李白</div> 從迎客松、蓮花峰過,繼續向前,需要“繼續革命”(11:07)。 下山難啊(11:17)。 這,應該是“鱉魚峰”吧(11:30)。 這是黃山的一個著名的景點,當時不知道(11:32)。 走到下面了,回頭看,呵呵,這是“百步云梯”(11:35)。 路標:(11:58)。 不經意間,開始登“一線天”(12:11)。 這一線天,很陡,還真要手腳并用啊(12:14),<div>其實,我也只能如此,只是我不忘拍照。</div><div>朋友見過這個照片,說他那時爬一線天,是人挨人的,更本拍不到這樣基本沒人的一線天照片。</div> 手腳并用后到頂,再回過頭拍一張(12:16)。 看遠處的云海(12:24)。 看遠處的一個球:氣象雷達。這時候還不知道,其實我們現在就是向這里進發(12:25)。 看看這造型,看像什么?我感覺像坐著的大象?(12:26) 從這里看,像鱉魚嘴?(12:27) 看看這條路,簡直不可思議?(12:44) 路過,看到了,拍一張,但這個期間,沒有這個項目(12:52)。 來到“海心亭”(12:56)。<div>海心亭位於光明頂前往鰲魚峰的必經之地(我們是反向:從鱉魚峰到光明頂去),是登山旅客一處重要的的休息站,從海心亭向西至釣橋庵全長八公里的地區,統稱為白云景區。海心亭是一座雙層式的古亭,造型奇巧獨特。<br></div> 路牌(12:59)。<div>因為已近下午一點,我們仨決定再天海美食廣場作稍稍休息,并用自帶的簡餐用午餐。</div> 休息好,吃好后,開始繼續,向光明頂經費(14:04)。 這里,能遙看蓮花峰了(14:10)。 還能看對面的景色,一覽無余(14:10)。 雖比較遠,但華為的長鏡頭變焦,能把很遠的景拉近,從這個點能比較好的看:鱉魚馱金龜(14:11)。 我在12點25曾拍了一張球狀的氣象雷達照片,沒想到,原來就是在光明頂,光明頂山莊就在這里,我們今天晚上住宿的地方,我們進去辦好了住宿手續,在床上略時休息(14:14)。<div>我從早上9點開始吧,直到14點,一直在徒步中,進行著“上上下下的享受”,應該是有5個小時了吧。</div> 這里還是黃山氣象管理處(15:05)。 在這里能比較清楚的看蓮花峰(15:06)。 休息好,出來,在這里拍張照,留個紀念(15:09)。 繼續出發,遠看一群突兀 我那倆小伙伴在前面,我努力跟上他們的步伐(15:21)。 路過的風景,忍不住拍了一張(15:22)。 在登山的路途,時不時拍上一張,也正好歇歇腳(15:31)。 終于,來到了“飛來石”(15:33)。<div>計算了一下,從光明頂來到飛來石,大約半個小時左右。</div> 爬上飛來石,見上面有“畫境”:字徑約一米。自署:“乙卯 (1879)仲秋陳□白題”。<div>因為有圍欄,故退不出幾步,只能拍了近景(15:35)。</div> 因在飛來石身旁,不能拍出飛來石全貌,故下來移步找合適的取景點,不出幾步,見一亭,近看為:行知亭(15:45)。<div>飛來石邊的行知亭:</div><div>黃山有名的亭子有很多:如北海的“曙光亭”,西海的“排云亭”,東海的“入勝亭”,南海的“蓮花亭”,和天海的“海心亭”等。它們大都建在視野開闊、風景絕佳的地方,任人憑欄遠眺,如排云亭一早一晚都會站滿觀看云海的游人。相比之下,建在飛來石下的行知亭幾乎沒有名氣。這座不大的小亭是1993年為紀念教育家陶行知而建。建亭的材料全部是產自黃山的灰色的花崗石。---摘自黃山行知亭風景點解說-黃山天涯客酒店。</div> 行知亭的牌:<div>亭上的廊柱有郭沫諾書寫的陶行知的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亭前的碑記上刻有: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胸懷。---摘自黃山行知亭風景點解說-黃山天涯客酒店。</div> 不遠幾步,又見一亭,名日:嘯谷亭(16:02)。<div>在這里,一些游客會上前使勁扯開嗓子喉幾聲,聽聽山谷里的回聲。</div> 不經意間,又到了排云亭(16:09)。 排云樓賓館(16:13):黃山排云樓賓館是一座新建的觀光型旅游賓館,2009年底正式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四星酒店,是游客由北海景區到西海、飛來石、光明頂等景區的必經之處。賓館有標準房、三人房、豪華觀景房、豪華套房和經濟實用的多人獨衛高低鋪供選擇,房內均設有進口電熱裝置與獨立衛生間,全天供應熱水。<br>周圍景觀:排云亭、飛來石、丹霞峰、北海景區、夢幻景區<div>排云樓位于黃山風景區經典徒步游覽線路的必經之地。也是黃山最神奇夢幻的西海大峽谷的北入口所在位置。<br></div><div>不過,在這里住一晚,呵呵。。。</div><div>噢,在賓館邊上的一家景區小店,有各種商品,問了一下,還有郵資明信片,我在里面待了一些時間,我倆小伙伴在外面等了我一會。</div> 移步一段路,就到了能比較好拍飛來石的取景點(17:36)。<div>飛來石,位于安徽省黃山風景區平天矼的一塊平坦巖石上,為自然風化生成。兩大巖石之間的接觸面很小,上一石似從天外飛來,故名“飛來石”。<br></div> 由于取景點離飛來石還是比較遠,我們仨,就請小匡幫拍了(17:37)。我邊上的就另一小伙伴小萬。 黃山風景區光明頂平天矼西端的群峰中,有一巨石聳立在巖石平臺上。巨石高12米、長7.5米、寬2.5米;其下的巖石平臺長12至15米,寬8至10米,厚1.5至2.5米,重約360噸,形態奇特,如此巨石卻被豎立在一塊長約12-15米,寬8-10米的平坦巖石上,令人驚嘆不已。兩大巖石之間的接觸面很小,上一石似從天外飛來,故名“飛來石”。 返回到光明頂,遙看,拍了一張(17:58)。 在這里,也能比較好的拍到飛來石的景,當然要“長鏡頭”,但我用華為手機,它的變焦很不錯(17:58)。 差不多了,準備看日落,回到光明頂山莊(18:12)。 我們住光明頂山莊,主要這里有通鋪(18:32),一個房間三個高低床,住六人。雖說,我們在路上看到的這個時期來黃山的游客不多,呵呵,可是,在這里倒是住滿的,當然價格便宜:268一個床位,當然,衛生間是在這房間內的,也可以洗浴。這一間房間,店家還比同樣的一間標間收的多呢,這山莊的標間也就1000多一點而已。 因為山上氣溫比下面要低很多,故在每個床位上配備了一件羽絨服,我們都在外留了個影(19:06)。<div>很遺憾,今晚我們沒有看到日落。</div><div>今天在黃山的第一天,就此結束,好好的休息,準備明天看日出呢。</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城县|
瑞金市|
灌云县|
淮阳县|
尤溪县|
山阳县|
通州市|
荣昌县|
镇平县|
保山市|
手游|
宿迁市|
茶陵县|
留坝县|
晋城|
嘉善县|
高邑县|
鸡东县|
临安市|
芮城县|
鄂托克前旗|
雷州市|
凭祥市|
梁山县|
崇仁县|
临朐县|
婺源县|
海兴县|
井陉县|
历史|
怀柔区|
太保市|
庆安县|
宁城县|
长海县|
手机|
南溪县|
桑植县|
广昌县|
临洮县|
昭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