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兵馬俑簡介:(來自網絡)</p><p class="ql-block">兵馬俑,又稱秦始皇陵兵馬俑,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p><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國第一個規模宏大、布局講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寢,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布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陵冢位于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始皇陵墓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發掘完成。</p><p class="ql-block">據目前的考證,兵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955.5米處,普遍認為兵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墓有機組成部分。1987年,秦始皇陵墓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p><p class="ql-block">秦始皇即位后便開始興建自己的陵墓,修建過程經其一生。秦始皇陵墓總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包括現在的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帝陵。首先,各種原料來源要求嚴格,很多都是采自特定產地,由專門工匠開采、加工。在建造過程中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有歷史學家認為最多時有70萬人參加建設工程。</p><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墓兵馬俑并未在史籍上有所記載,故未被人知,也因此歷經二千余年而能保存原貌。1974年3月29日陜西大旱,臨潼縣村民楊志發在挖井打水時意外發現兵馬俑碎片,當時村民稱這些陶塑為「瓦爺」。在人們初次見到兵俑時,兵俑衣著、武器的顏色還十分鮮艷,非常好看,歷經兩千年威武不減;但是在考古學家挖出土時,受空氣氧化影響,數分鐘內即漸漸剝落消失,只剩下一般大眾印象中的陶土色。1976年-1978年,考古隊增添了考古、保護、照相、修復等人員,各項發掘工作全面開展。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開始向國內外參觀者展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總是疲于生活的各種事由,加上疫情出門機會甚微。終于等到低風險地區出門返回不隔離的消息,借星期六星期天去西安辦事的空閑陪遠道的親戚去了趟兵馬俑。</p> <p class="ql-block">向展坑行進,遠望驪山</p> <p class="ql-block">39 度的室外溫度,腳下像踩著火球一樣,今年的高溫天氣比往年早到近一個月。</p> <p class="ql-block">首先導游帶我們來到一號坑,這是目前三坑中占地面積最大的一個,考古學家已經復原了近一半的傭兵,這些傭兵神情各異,栩栩如生,讓人不禁驚嘆兩千多年前的古人技藝之精湛。</p> <p class="ql-block"> 兵馬俑一號坑,為東西向的長方形坑,長230米,寬62米,四周各有五個門道。坑東西兩端有長廊,南北兩側各有一邊廊,中間為九條東西向過洞,過洞之間以夯土墻間隔。這個坑以車兵為主體,車、步兵成矩形聯合編隊。軍陣主體面向東,在南、北、西邊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擔任護翼和后衛;東面三排武士為先鋒。</p> <p class="ql-block">兵馬俑二號坑呈曲尺形,位于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東西長96米,南北寬為84米,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坑內建筑與一號坑相同,但布陣更為復雜,兵種更為齊全,是3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它是由騎兵、戰車和步兵(包括弩兵)組成的多兵種特殊部隊。二號坑建有1.7萬平方米的陳列大廳,是中國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遺址陳列廳。二號坑有陶俑陶馬1300多件,戰車80余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為首次發現。二號坑東、西兩端各有4個斜坡門道,北邊有2個斜坡門道,俑坑坐西面東,正門在東邊。</p> <p class="ql-block">蹲著的傭兵</p> <p class="ql-block">二號坑正在挖掘修復中</p> <p class="ql-block">兵馬俑三號坑的介紹</p><p class="ql-block">兵馬俑三號坑位于一號坑西端北側,與二號坑東西相對,南距一號坑25米,東距二號坑120米,面積約為520平方米,整體呈凹字形,由南北廂房和車馬房組成,車馬房中有一輛駟馬戰車及四件兵馬俑,三號坑共可出土兵馬俑68個。</p><p class="ql-block">從3號坑的內部布局看,應為一二號坑的指揮部。三號坑是4個坑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大火焚燒過的坑,所以出土時陶俑身上的彩繪殘存較多,顏色比較鮮艷。春秋戰國之前的戰爭,指揮將領往往要身先士卒,沖鋒陷陣,所以他們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戰爭規模的增大,作戰方式的變化,指揮者的位置開始移至中軍。秦代戰爭將指揮部從中軍中獨立出來,這是軍事戰術發展的一大進步。指揮部獨立出來研究制訂嚴密的作戰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揮將領的人身安全有了進一步的保證。這是古代軍事戰術發展成熟的重要標志。三號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發現時代最早的軍事指揮部的形象資料。建筑結構,陶俑排列,兵器配備,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揮部形制、卜占及出戰儀式,命將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飾、裝備等問題的珍貴資料。</p> <p class="ql-block"> 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因為臨時決定沒有做覽前功課,雖然相關歷史知識略知一二,但對兵馬俑的各個坑道構成及相關細節情況了解匱乏,帶著對歷史的敬仰之情在觀賞過程中除了慨嘆還只能慨嘆。驚嘆距今兩千年前的秦人對傭兵相貌的生動刻畫,以致于有傳言道兵馬俑乃真人封印所為,驚訝古代帝王為修造陵墓所損耗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超出我們的想象,雖然我們瞻仰古人的豐功偉業,敬仰中華民族的祖先的卓越智慧,但也有許多匪夷所思的困惑。</p> <p class="ql-block"> 兵馬俑的復原工作是一件相當難的工作,更難的是秦始皇陵墓的開掘是一件更麻煩事,若要揭開其神秘的面紗看到真容,不知有生之年能否等得到。</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宁县|
南平市|
西平县|
丹凤县|
舟曲县|
大洼县|
星座|
五家渠市|
三原县|
惠东县|
大余县|
舒城县|
岑巩县|
云阳县|
浠水县|
饶河县|
隆德县|
华安县|
荔波县|
汾西县|
永城市|
博湖县|
大连市|
新蔡县|
景洪市|
梨树县|
郴州市|
故城县|
咸丰县|
台中县|
阳信县|
广河县|
峨边|
长乐市|
新津县|
昭觉县|
汉沽区|
岳阳市|
搜索|
方正县|
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