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5日,對我們張家人來說,是一個十分痛心的日子。叔父張國柄,這天上午十一點,病逝于他工作生活了六十多年的晉中市,享年90歲。更令人不忍的是,由于緊張的新冠疫情,居住在北京、天津、西安、武漢、內蒙和孝義的我等一眾侄兒侄女,均難以躬親送別。今天,2022年6月19日,正適農歷5月21日,是叔父的誕辰日。撫今追昔,我們深切地懷念敬愛的叔父,謹擬此文,以寄托無盡的哀思。</p><p class="ql-block">叔父1933年農歷5月21日出生于山西省孝義縣梧桐村。中共黨員。曾任山西晉中行署農機局副局長、計劃委員會副主任、鄉鎮企業局局長。高級經濟師。在做好領導工作的同時,他善于研究,勤于動筆,為《山西經濟年鑒》《山西經濟》《區域經濟研究》《晉中區情、改革和發展》等書刊撰寫經濟文稿30余萬字。其中“地區經濟分析與預測系統軟件”載入了《中國實用科技成果大辭典》。受國家農業部農機化局委托,組織并親自參與編寫出版《農機修理工等級考核標準問答》一書,在全國發行使用。下圖為叔父工作期間的證件照,精明干練,敦厚誠懇,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叔父繼續參與編制晉中“九五”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長時間在晉中老促會、關工委、老年大學、老年體協以及計委系統離退休黨支部書記等崗位上服務,博得好評,榮獲晉中市直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p> <p class="ql-block">在數十年的職業生涯中,叔父表現出了十分優秀的高尚品質。他忠誠于黨的事業,有原則,守底線。他終身好學,勤奮刻苦,練就了很強的工作能力。他有理想有抱負,但一身正氣,從不隨波逐流,絕不刻意鉆營。他凡事堅持實事求是,能說會道,但絕不說假話,并力戒說空話。他公道正派,與人為善,正出正入,一生閱人無數,卻無一結怨。綜觀一生,叔父堪稱得上是坦坦蕩蕩真君子,磊磊落落大丈夫!</p> <p class="ql-block">事業有成的叔父,家庭生活幸福。嬸母也是我們梧桐人,小叔父五歲,從教四十余年,愛崗敬業,熱情勝任,直至退休。二老育有五女一男,個個學業有成,多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有任縣處級領導職務的,有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高級設計師和大學教授的,可謂滿門書香,闔家精英。下面前兩張照片為2017年叔父母鉆石婚紀念照,時叔父85歲,嬸母80歲。后一張照片為2017年為歡迎從內蒙海拉爾探親的侄兒侄媳所拍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叔父是一個非常重情重義的人。我們家是個大家庭。一百多年前的曾祖父張學成,曾祖母張魏氏,擁有豐厚家財,育有三子兩女。爺爺張恩杰,出生于1891年,是為長子。奶奶王散心,出生于1901年。二人育有四子。長子國寶(我父),次子國權,三子國柄,四子國華。爺爺的兩個弟弟(我們的二爺爺三爺爺)共育有四子三女。曾祖父去世較早,爺爺協助曾祖母,維持著全家二十多人同餐共飲,濟濟一堂。生長在這樣一個大家庭中,叔父從小就逐步養成了尊老愛幼相互關愛謙讓的優良品德。盡管他十六歲就離開了孝義,外出求學和參加革命,但家鄉始終在他心中,家人始終在他心中。他珍藏著三張照片,一是他的奶奶、我們的曾祖母的遺照。二是他的母親、我們的奶奶的兩張遺照。尤其是曾祖母,已去世近八十余年矣,叔父如此珍藏,可見老人在他心中的重要位置。五年前,他把照片翻拍贈予了我,令我感動不已。在他八十歲生日的時候,他寫了懷念父母親的兩篇文章,此次也惠贈予我,成為了我的人生教材。下圖為曾祖母。</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祖母</p> <p class="ql-block">下圖為叔父回憶祖父母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叔父對兄弟姐妹侄兒侄女也常常掛在心上。尤其是我的父親和國權國華叔叔相繼去世后,叔父擔當起了家中大家長的角色,傾心地關心幫助每個家庭成員。尤其值得記憶的是,國權叔1958年去世后,其子建武隨母遠走他鄉,由于歷史久遠,長期杳無音信。當2017年得知建武的資訊后,叔父急切地邀遠在內蒙海拉爾的建武回家認親。建武攜妻子回到榆次,叔父集中全家數十人隆重為他們接風。嬸母不顧八十高齡,陪同建武夫妻游覽。血脈親情,感人肺腑。下面是建武回榆次時的部分照片。</p> <p class="ql-block">叔父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精彩的一生。以我個人體會,其中最值得我們后輩繼承和發揚的是他的一身正氣做官,公道正派為人。離開了這兩點,能力和本事就演變成了技巧和權術,雖可能管用于一時,但不能持之于長久。叔父在他八十歲生日時寫的《父親教我怎樣做人》,是對爺爺的深情回憶,也是叔父真切的人生體會,還可以說是對我們家風的代表性總結。在此將叔父的文章全文附后,希望看到我這篇文章的兄弟姐妹們和后輩們,認真閱讀叔父的這篇心聲之作,以前輩為楷模,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不辱家門,無愧人生。</p> <p class="ql-block">附:叔父十年前八十生日時寫的《父親教我怎樣做人》全文</p> <p class="ql-block">父親教我怎樣做人</p><p class="ql-block">我的父親是一個讀過“四書”只有小學文化的樸實農民,兄弟三人,排行老大,還有兩個姐姐。爺爺去世早,我沒能見過。這樣,在他年輕時,不得不扛起主持家務的重擔。他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勤儉持家,光顧大家,使一個三世同堂二十多口人的大家庭過得歡樂融融,兄弟相敬相愛,妯娌和睦共處,子女求學上進,全家一條心,一股勁,使家業日益興旺發達。</p><p class="ql-block">正直善良,熱心公益</p><p class="ql-block">家和事興子孫賢,治家有方鄰里贊。村民知他厚德有才,為人處事正直善良,就積極推選他擔任村付、村長,為民辦事。他不負眾望,勤勤懇懇,認真負責,一心為公,不徇私情,不</p><p class="ql-block">辭勞苦,為民服務。積板興修學校,修建祠堂;開渠打井,興修水利。對村與村之間,村民之間發生的糾紛,他主持公道,以理服人,妥善調解,使梓里和諧,生產發展,生活也日漸好起來,受到村民們的擁戴,連續干了十余載。村民在他五十壽誕和大兒子結婚之際,集資饋贈一塊鍍金大匾。上面刻著“大德望漢三(父親之字)《宣勞梓里》“以表彰他為民服務的辛勞。</p><p class="ql-block">一個人一個家庭的命運總是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上世紀四十年代起,日寇的侵華戰爭瘋狂至極,土皇帝閻錫山的反動統治殘酷異常,對老百姓的剝削壓迫日益變本加厲,橫征暴斂,民不聊生,我家和大家一樣,被強征掠奪,家境日趨衰落,種地產糧,但留下的糧食不夠糊口度日,青黃不接時,還要吞糠咽菜,經濟十分拮據。但對子女們上學讀書,總是再困難也要設法供給,堅持求學不級。他于 1947年秋,積勞成疾,身惠重病,因缺錢診治,僅三個多月就不幸離開人世,享年五十七歲。</p><p class="ql-block">三重教誨,終身受益</p><p class="ql-block">父親,不僅以他為人誠實厚道,正直善良,主持正義,率先垂范,高尚品德和形象,熏熏陶治著我的心靈,而且在一塊勞動和共同生活中,還孜孜不倦地給我講了許多怎樣做人的道理。現在回顧起來,追憶深深,而又終身受益的突出有三重教誨。</p><p class="ql-block">第一是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必須嚴守孔圣人講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底線。做什么事,說什么話,要摸著心口,想想別人會是怎么想,又怎么感受,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不愿聽的話,不樂意的事,決不能施于人,更不可強加于人。去說傷害別人的話,做有損于別人的事,絕不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上。吃虧是福。寧肯自己吃些虧,不可貪人的便宜,損人利己,傷天害理的言行萬萬做不得。只有嚴守這個底線,才可在社會上立住腳。</p><p class="ql-block">第二是做人一定仁信為本,真誠寬厚待人。在社會上人與人要相親相愛,互相幫助,要以仁愛之心盡力多幫助人,多做有益于社會的事。寧肯人負我,不可負于人;要不忘人之恩,不念施惠手人。這樣寬容厚道,豁達大方的對人,才會使自己的朋友越來越多,友情越來越深厚。絕不可小肚雞腸,與人斤斤計較,耍小心眼,刻薄待人。在人與人之問,要以誠信為本,真誠相待,相互尊重,言必信行必果,說到做到,言行一致,絕不可言而無信,說一套做一套,更不做騙人利己之事,才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親友的感情越來越深厚,朋友越來越多,大家才能和睦相處,社會才能和諧安樂。</p><p class="ql-block">第三是做人要有氣節,有信仰,有事業心。人生在世,要有理想。要好好學習,修身養性,厚德有才,立志為國家和社會盡力做貢獻,為祖國爭光。不論在學習和工作中遇到什么坎坷曲折,碰到什么艱難困苦,受到什么冤屈或遇到財色名利的誘惑,諄諄地教導我要照孟子講的《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屆,貧賤不能移》的浩然之氣,去要求自己,錘煉意志,做到堅毅不拔,堅貞不屈,開拓進取,奮斗不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才會做成有益于人民和社會的事,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p><p class="ql-block">父親給了我生命,養育我成長,我永世感激,悔恨無法報答。他與我共同生活僅僅十四年就離開了人世。但他的品德和形象,他的恩情和教誨卻永遠銘刻在我腦海中,成為我終生的行動指南。特別又受黨的長期教育和培養,使我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伸,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我滄桑風雨的八十載歷程中,總是在激勵和指引我以仁愛寬厚之心,與人和諧共處,誠信待人,盡力幫助人,決不負于人;總是在為人民服務的大道上,自強不息,敬業奉獻;不論遇到什么艱難曲折,碰到什么誘惑,總是牢記教誨,堅定不移,科學應對,奮發圖強,終身努力做堂堂正正的人,誠信寬厚待于人,認認真真負責做好事,勤政廉潔為人民,做了一些有益于人民和社會的事,讓九泉之下的父親安息。</p><p class="ql-block">子:張國柄</p><p class="ql-block">2012年7月9日</p><p class="ql-block">夏歷 2012年5月21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原县|
遵义市|
青川县|
东海县|
许昌县|
河津市|
新乡县|
江达县|
顺昌县|
上蔡县|
临泽县|
即墨市|
沈阳市|
松江区|
当阳市|
津市市|
中方县|
阳东县|
东莞市|
高唐县|
灵川县|
五莲县|
八宿县|
揭阳市|
南康市|
巴东县|
玉环县|
绥中县|
客服|
河西区|
石棉县|
团风县|
成武县|
建昌县|
清原|
嵩明县|
孝感市|
石楼县|
苍梧县|
太原市|
峨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