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神圣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p> <p class="ql-block"> 梅里雪山屬于橫斷山脈,位于云南德欽縣和西藏察隅縣交界處,處于世界自然遺產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區,這里坐落著十三座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山峰,稱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海拔高6740米,是云南省第一高峰,卡瓦格博雪山也是雍仲苯教圣地,和西藏的岡仁波齊、青海的阿尼瑪卿山、尕朵覺沃并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另外梅里卡瓦格博峰,阿里岡仁波齊,尼泊爾安娜普爾納魚尾峰還是世界上不允許攀登的三大神山。但可以轉山朝覲祈福。轉山源于西藏一種莊嚴而神圣的宗教活動儀式,藏傳佛教徒相信,每轉一次神山,都可以消除一些罪孽,使自己的身心和靈魂得到凈化;每完成一次轉山,都意味著自己向夢想中的天國更近了一步!佛教為順時針轉,講究追隨前人的腳步,而苯教逆時針行,是期待與前人的遇見。以前轉山一圈大概有170公里左右,隨著公路的修建,目前轉山為C字形,大概120公里左右。</p> <p class="ql-block">神山梅里外轉路線</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永久村(2460m)-多亞拉埡口(3150m)-曲夏(2715m)-永是通多(3340m)~多克拉埡口下客棧(向導爺爺的客棧)(3465m),上升1000米,25公里,約9個小時。從飛來寺到永久村,48公里順著盤山公路一直走到山的深處,小山村很漂亮,近幾年,政府下大力氣扶貧投資修路,現在基本上村村通公路。出發時向導說第一天是轉山中比較輕松的一天,路途相對平緩。從 永久村沿盤山碎石路緩緩上行,坡度不大,到達梅里大轉的第一個埡口多亞拉,在埡口可以看見白馬雪山的背面。山腰橫切下行路況不錯,約5小時后到達一個溝口,右轉進入原始森林,沿隆那河上行,沿途風景很漂亮。路過的永是通是個高山牧場,周圍風光迤邐,一般徒步帶帳篷的話是第一個扎營的理想地。繼續沿河往前走,就到了多克拉埡口山下我們向導爺爺的客棧,三間木屋,本來準備在這好好吃頓熱飯,為明天翻埡口補充能量,但信號不通,爺爺回村了,沒能吃到期待中的大米粥和面條,好在大通鋪有被子,我們生火燒開水,烤了點午餐肉吃就匆匆休息了,因為沒有吃好飯對第二天體力影響很大。</p> <p class="ql-block">藏族民宿</p> <p class="ql-block">轉山出發地永久村</p> <p class="ql-block">翻越第一個埡口</p> <p class="ql-block">開滿高山杜鵑花的轉山路</p> <p class="ql-block">進入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與小溪相伴</p> <p class="ql-block">轉山路上的環保提示,也是路標</p> <p class="ql-block">遙望遠山路還很長</p> <p class="ql-block">原始森林的路</p> <p class="ql-block">烤個午餐肉當晚飯</p> <p class="ql-block">我們住的大通鋪</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多克拉埡口下客棧(3465m)-多克拉埡口(4480m)-咱俗通(3630m)~盧阿森拉埡口(2955m)~曲那塘(250O),上升1000米,下降2000米,30公里,約19個小時。早上起床吃了點小面包和火腿腸,7點出發。多克拉天氣詭異多變,連藏民也認為這里是轉山途中最兇險的地方。 從多克拉埡口下直線上山,路很陡,因為有雪徒步困難,5個小時快一點才翻上海拔4480山口,多克拉是梅里大轉的第二高度,是云南和西藏的分界線,站在埡口上一腳踏兩省,過了埡口就從云南進入西藏的察瓦龍鄉,埡口也是瀾滄江和怒江流域的分水嶺,埡口東坡流向瀾滄江,西坡流向怒江。下埡口的坡度仍然非常陡,呈之字型下山,加上高海拔,對膝蓋是個考驗,真可為上山雙腿如灌鉛,下山雙腿抖打彎。幾乎三分之一的路是從雪地滑著下來的,整個路段我們見識了埡口上的積雪化成滴滴晶瑩雪水,匯成涓涓細流又聚集為小溪全過程。繼續沿溪水下行到達谷底是一個寬闊的牧場,路邊長滿大片的莆公英,按常規路線這也是一個扎營的地方,因無裝備我們必須前行到有人的客棧,一天走常規兩天的路程,為身體透支埋下了伏筆。沿森林一路下行,溪水在道路左側越匯越多,形成波濤之勢,滾滾向前匯入怒江奔向大海。到谷底大部分路是平緩山路,快到盧阿森拉埡口時海拔會上升近100米。盧阿森拉埡口,這是轉山路上很獨特的地方,來時對這個地方不太了解,剛一到埡口時我看到有一個大木臺子(應該是做法事用的)和很多衣服祭祀用品還以為是天葬臺。后來聽向導說是孤魂游鬼的棲息地,每個轉經的人都會在那兒扔下自己隨身的東西來紀念逝去的親人,所以遠遠就有經幡,青稞、銀的瓷的碗堆成小山, 到處都掛著手鏈、佛珠、衣服等等,宗教氣氛濃烈,我們到盧阿森拉埡口已經接近深夜12點,一路陰森森的,樹林里不時傳來凄凄慘慘的鳥叫聲,還有前幾天暴雨沖的十幾處塌方,加之兩天沒有吃好飯,精力和體力透支,在頭燈微弱的光下竟走出幻覺,恍恍惚惚看路上到處都是小動物,走近撫摸一下是塊當地老鄉在塌方處放置的石頭,向導說快走這地方不要多呆,我們祈禱后速速翻過埡口,約一個多小時終于在深夜2點到了宿營地曲那塘,今天的路是我們轉山中路最長最辛苦的一天,也是我戶外徒步生涯中最崩潰的一次,兩天幾乎沒有吃飯從早上7點走到深夜兩點,翻山越嶺走了5萬多步,身體嚴重脫水,渴到在垃圾框里尋找廢棄礦泉瓶里的半瓶水,到客棧后一口氣喝了一瓶雪碧3瓶礦泉水,一大鍋清水煮面條,體力才慢慢恢復。世界上很多事很神奇,雖然說我不迷信,每次轉山朝拜我還是按當地風俗準備隨身之物丟放在當地紀念(比如岡仁波齊轉山,納木錯轉湖,措卡湖轉森林都丟存有貼身記念品),這次確實不知也未準備,但下山后才發現戴了十幾年防曬帽子上的遮陽簾不見了,以至后幾天徒步我都是拿白毛巾壓帽子下防曬,難忘的經歷,總要留下點紀念。由于年輕人都在農忙,曲那塘客棧主人只有一個勤勞的老奶奶,家里家外收拾的干干凈凈。</p> <p class="ql-block">埡口很高很遠</p> <p class="ql-block">雪很深路很難走</p> <p class="ql-block">站在埡口上一腳踏云南西藏兩省</p> <p class="ql-block">小伙伴們合個影</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很陡很傷膝蓋</p> <p class="ql-block">要下到溝底需要兩個小時</p> <p class="ql-block">滑著下來會省點勁</p> <p class="ql-block">溝底開滿蒲公英花</p> <p class="ql-block">鋪滿厚厚樹葉的轉山小路</p> <p class="ql-block">因前兩天暴雨一路多處塌方</p> <p class="ql-block">客棧只有清水煮面條</p> <p class="ql-block">客棧很干凈整齊</p> <p class="ql-block">烙青裸餅</p> <p class="ql-block">客棧邊的小橋</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曲那塘(2500m)-辛康拉埡口(3660m)-阿丙村(2190m)~察瓦龍(1890m)</p><p class="ql-block">上升1200米,下降1600米,約20公里,走了9個小時。</p><p class="ql-block"> 曲那塘到辛康拉埡口,過橋后沿河平緩前行,40分鐘后開始上坡,道路在峽谷右側的山腰橫切上行,一眼看不到盡頭的上坡很累,好在都是在原始森林里不會太曬。一路上中間有一泉水補給,大約5個小時翻過埡口,你會覺得風景豁然開朗,埡口往下走不久就能遠遠看見山下的阿丙村,望山跑死馬,走到阿丙村還約3個小時,海拔急速下降1500米,到了阿丙村你會覺得膝蓋已經不屬于自己。阿丙村是個美麗的小村莊,房子蓋的超級好,阿丙村是戶外自駕很有名氣的丙察察線(云南丙中洛~西藏察瓦龍~察隅)必經之地,阿丙村到察瓦龍有20公里,我們租車從阿丙村到察瓦龍,經過著名丙察察曾最險的一段大流沙,曾經的飛沙走石,但現在治理后是為景區,經過公安檢查站掃各種碼進入察瓦龍鄉。</p> <p class="ql-block">埡口天很藍</p> <p class="ql-block">盛開的高山杜鵑花</p> <p class="ql-block">路邊小動物</p> <p class="ql-block">辛康拉埡口</p> <p class="ql-block">占領了很多朋友圈</p> <p class="ql-block">休息一下</p> <p class="ql-block">石頭路不好走</p> <p class="ql-block">身處仙景中</p> <p class="ql-block">身處的雪山懷抱</p> <p class="ql-block">埡口之上合個影</p> <p class="ql-block">路上泉水很甘甜</p> <p class="ql-block">遙望阿丙村</p> <p class="ql-block">阿丙村幼兒園</p> <p class="ql-block">深山扶貧很見效果</p> <p class="ql-block">昔日丙察察上的大流沙</p> <p class="ql-block">第4,5天:休息,察瓦龍是一個美麗的小鎮,在丙察察線的中心點,位于察隅縣東南部梅里雪山腳下,它也是察隅縣最為獨特之地。察隅縣有著西藏“小江南”的稱號,但察瓦龍鄉,卻是又干燥又炎熱,地理學上叫干熱河谷,怒江在河谷深處有幾處V字型轉彎,察瓦龍還曾是古時茶馬古道的重鎮,進入西藏的東大門。也是丙察察線和丙察察左貢線的三叉路口,由于我們核酸結果超過48個小時,必須在察瓦龍重新做核酸,但鄉鎮沒有檢測能力,必須送到二百公里的察隅縣,山高路遠我們等了兩天。</p> <p class="ql-block">美麗的深山小鎮察瓦龍</p> <p class="ql-block">小鎮酒店很高檔</p> <p class="ql-block">旅游圖</p> <p class="ql-block">第六天。丙察察左貢線-來得橋(2550m)-來得村(3030m)-梅求補功(4050m)~說拉山口下的尼瑪牧場(4520m)。坐車60公里,徒步15公里。由于等核酸結果耽誤了兩天時間,也因為想體驗一下丙察察左貢線的驚險,我們隔過了達古拉埡口,改為坐車外轉加徒步,這樣節省了一天時間。早上6.30,我們準時出發,從察瓦龍出鎮右拐進入丙察察左貢線,這是一條比丙察察更驚險的絕美進藏路線,也是進藏路線中最為艱險最原始的路線之一,它全程都是崎嶇、狹窄、顛簸的盤山路,塵土肆意飛揚,會車極其困難,道路旁邊就是懸崖,不時還有落石、流沙,它曾是摩托車自行車才能穿行的簡易公路,現在是丙察察線的補充公路。有人說丙中洛到察瓦龍的路是整個丙察察中最爛的路, 那么,走過丙察左線后, 你會發現,丙察察和丙察左比就是天堂!這里每一步都是在跟命運要距離, 閻王勾勾手指,人車俱毀!我們全程很少超過二十碼的,車輪四五厘米外就是懸崖,十碼的速度就已經是快的了,行進途中汽車一直圍著深谷里湍急的玉曲河轉,目前國家正在玉曲河上游修建大型電站。從察瓦龍到來得橋,六七十公里路程,我們開了七八個小時。</p><p class="ql-block">回望系在山腰上的公路,令人膽戰心驚,坐車坐到手心捏出汗。來得橋邊的小賣部是傳統轉山者吃午餐的地方,小賣部會給你準備方便面加火腿腸。</p><p class="ql-block">從來得橋到來得村我們開始徒步,坡度很大,海拔直線上升,到達傳統的宿營點梅求補功約4小時,但我們為了明天能盡早通過埡口繼續往前走,約晚上七點多鐘到達說拉埡口下的尼瑪牧場,由于正是挖蟲草季節,尼瑪牧場的大通鋪住的滿滿的。</p> <p class="ql-block">丙察察左貢線</p> <p class="ql-block">經常有塌方</p> <p class="ql-block">修路</p> <p class="ql-block">我們車被碎石扎胎了</p> <p class="ql-block">之字型彎道</p> <p class="ql-block">掛在半山腰的公路</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道拐</p> <p class="ql-block">道路很危險</p> <p class="ql-block">天天在修路</p> <p class="ql-block">外轉中的來得橋</p> <p class="ql-block">下車繼續徒步</p> <p class="ql-block">傳統宿營地美求補功</p> <p class="ql-block">說拉埡口下的宿營地尼瑪牧場</p> <p class="ql-block">圍著火爐做飯和取暖</p> <p class="ql-block">挖幾根蟲草下面條</p> <p class="ql-block">清水煮蟲草面條</p> <p class="ql-block">大通鋪住的很滿</p> <p class="ql-block">第七天。尼瑪牧場(4520m)-說拉埡口(4815m)-扎西牧場(4050m)~梅里水(2100)出山。</p><p class="ql-block">上升300米,下降2700米,約12小時,25公里,早上我們六點準時出發,今天路很長,海拔高,難度大,經過前幾天的徒步,體力已經消耗很大,說拉是最后一個埡口,也是整個轉山線路中景色最壯觀的地方,前面不遠處的雪山就是卡瓦格博,從尼瑪農場到說拉埡口,直升近300多米,到達轉山途中海拔最高點4815m,和前面的多克拉一樣,是云南和西藏的分界點,我們翻過說拉埡口就又從西藏回到了云南。</p><p class="ql-block">埡口下來經過一片陡峭的亂石區之后急降,往前走不遠2個多小時是高山草甸扎西牧場,扎西牧場綠草如茵,這里也是通常的扎營地,繼續往前海拔急劇下降2000米,意味著你能在幾個小時內把高山草甸到灌木叢到針葉林、闊葉林,最后進入干熱河谷的植物都看一遍,沿著梅里溪水一直在山谷里的18個木橋來回穿梭,在后半段的一塊石頭上有個腳印和馬蹄印,據說是卡瓦格博和他的馬留下的。梅里水在山谷的盡頭匯入瀾滄江,看見瀾滄江離轉山的終點也就不遠了。由于下降幅度大,下山的路既艱辛又漫長。我們到達梅里石已是下午6點,走了12個小時。梅里石是轉山的終點,這里租的車已經在等侯,獻過哈達后約一個小時車程到出發地飛來寺,梅里雪山威武而神圣,回到人間的感覺也很好,晚上和后來只參加內轉的隊友聚會,酒杯一端(轉山時是不允許喝酒的)一路的疲憊艱辛千難萬險全隨風飄散,正如向導所說,轉山出山后,從精神上和身體上,都有一種超然和輕松的感覺,我體會是真的。神山梅里,祝福您。</p> <p class="ql-block">出門就直線攀升</p> <p class="ql-block">翻過4820的埡口就從西藏回到了云南</p> <p class="ql-block">一腳踏兩省</p> <p class="ql-block">進入云南</p> <p class="ql-block">路漫漫要下降2000米</p> <p class="ql-block">扎西牧場</p> <p class="ql-block">越往山下植被越好</p> <p class="ql-block">風景很美休息一下</p> <p class="ql-block">看見瀾滄江就快出山了</p> <p class="ql-block">出山獻哈達</p> <p class="ql-block">總結這次轉山的確比較艱辛,原因有三。是我們來前梅里下了幾天暴雨,轉山路幾十處塌方,過塌方耗費大量精力,加之山里大部分地區沒有信號,隊員之間聯系困難,走了彎路。二是塌方馬過不去,沒有馬馱重裝備,我們只能背負輕裝前行,每天必須趕到有人的客棧扎營,基本上把兩天的路一天走完。三是正趕農忙季節,山里很多客棧等服務設施無人,使我們吃住有了問題。總之,每天翻山越嶺在高海拔走四五萬步也達體力極限,每天走到崩潰,走到懷疑人生懷念家里的席夢思床和茶攤酒攤,并發誓從此掛靴再不徒步,但又欣慰此次轉山走了人生最長最危險的路,坐了最危險路上的車,看了最美最刺激的風景。戶外魅力就在于,山就在那里,路上多少辛苦困難懊悔,當岀山時又滿血復活,運動是個很奇妙的事情,當時累到瘋的苦,過后能想起來反而是件快樂的事,好像那些艱辛痛苦沒有發生過,又在向往和籌劃著下一次旅行。</p> <p class="ql-block">徒步者</p> <p class="ql-block">世界這么大,都想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快出山時總會忘記路上的艱辛</p> <p class="ql-block">又見彩虹</p> <p class="ql-block">朝覲梅里,徒步雨崩</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水市|
尼玛县|
汪清县|
淮阳县|
五原县|
河源市|
家居|
婺源县|
博乐市|
盱眙县|
大荔县|
盐山县|
大田县|
惠水县|
亳州市|
仁化县|
金昌市|
德钦县|
合作市|
连山|
海盐县|
邳州市|
黄山市|
文登市|
蕉岭县|
年辖:市辖区|
衡阳市|
梧州市|
邹城市|
井研县|
平昌县|
南江县|
宁阳县|
嫩江县|
清流县|
涿州市|
香格里拉县|
东方市|
寿宁县|
连南|
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