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8年國慶前夕,我去了趟喀納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去喀納斯途中,要經過五彩灘。五彩灘地處阿勒泰地區,是懸崖式雅丹地貌的典型縮影。額爾齊斯河的侵蝕切割及狂風吹打風化使岸邊的巖石形成了參差不齊的輪廓,在階地斜坡上溝壑縱橫,這里的巖石顏色多變,在陽光照射下色彩斑斕,被稱作 “新疆最美雅丹地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五彩灘公園進口處,有幾株已經風化了的古樹,粗大的樹干成了古化石。沙石地上,則躺著一株碩大的楊樹,雖然已經枯死卻依然不朽,人們稱頌楊樹是生命的禮贊,它活著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這種錚錚不屈的品質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禾木村被譽為上帝的自留地。它位于喀納斯河與禾木河交匯區域的山間斷陷盆地中,距喀納斯約70公里,是我國迄今保持最完整民族傳統的圖瓦人集中生活居住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去禾木村頗艱辛。進村的路狹窄而險峻,很多地段車輛都無法交匯。我們到達禾木村時已近傍晚,車停在村外,換乘景區班車。等到達下榻的亮子山莊,天已漆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房間極其簡陋,勉強容下二張小床,沒有電視,沒有熱水,暖氣微弱得奄奄一息。氣溫極度寒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趁服務員整理屋子空隙,我們走到院子仰望天空,深邃蒼穹中燦爛的星星像鑲嵌在黑底緞面上的鉆石,離頭頂特別近。深深吸一口氣,有一種冰涼透心的感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天太冷,加上被子短小,我是穿著衣服朦朦朧朧地睡了一夜。次日凌晨被一陣緊一陣的犬吠聲喚醒,便披星戴月地往村里走。一路上,不時碰到攝友背著長槍短炮往同一個方向趕,到了村口已成浩蕩之勢。村子的山坡上是拍攝禾木村晨景的好地段,當我趕到時早已擠滿了拍攝者,浩大的人群成了又一道獨特風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8點過后,太陽慢慢從山背后升起來,暖色的光線照在樺樹林葉子上,金黃一片。木屋的斜頂上結了皚皚的白霜,與金色的樺樹林形成鮮明色比。早起的牧民開始生火做飯,幾縷白色炊煙裊裊升騰,給靜謐的小村增添了無限生機。圖瓦人的一天就這般詩意地開始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下山時太陽已很明媚。轉眼間季節從冬到夏,魔幻般質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禾木河的水清澈湍急,原木搭建的橋廊原始樸素,站在岸邊,看急流奔騰,看村女浣紗,有真世外桃源之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吃過早餐,我們圍坐在山莊院子里曬太陽聊天。空氣清新得沒有一絲雜質。四周草坪上牛羊在悠閑吃草。一只白毛小狗溫順地繞著我們搖尾乞憐地吃喂食。遠處山坡上的樺樹松杉層巒疊嶂,紅、黃、金色輝印相間,濃彩重墨,仿佛一位仙人路經此地,一不小心把五彩的油墨傾倒在了這片寧靜的村寨。時空靜止看不到流動的痕跡。面對如此美妙環境,我們一遍又一遍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光這自然的恩賜,又拿起相機漫無心思地在村里轉溜,將一幅幅世外桃源定格于鏡頭。繼而又領著小白狗登上村后的小山坡,四周眺望,滿眼醉倒在色彩的世界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中餐后離開禾木,趕往賈登峪。夜宿四季休閑山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喀納斯景區的班車最早是早晨8點半發車,我們趕早坐頭班車進入景區。之后兩個晚上我們住在景區內的電力山莊,雖然設施不如景區外賓館完善,但能有更多時間領略享受喀納斯美景。對于一個熱愛風景的旅者來說,住在景區內的收獲遠比早進晚出要豐富得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進入景區,我們先去觀魚亭看喀納斯湖全景。天不湊巧,臨近山頂時天空下起了雪,太陽被烏云遮在山外,景色若明若暗。但等我們下山時,太陽又笑瞇瞇地朝我們眨了眨眼。關于喀納斯湖怪的傳說沒有在觀魚亭得到驗證,但對旅游而言,探秘的好奇遠比揭秘的釋悟要有意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下午一點在游客服務中心吃過中飯,我們又坐快艇游覽了喀納斯湖。天在下雨,霧氣氤氳湖面,幽靜的喀納斯湖被我們一群外鄉人激起無數浪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騎馬是喀納斯一項重要娛樂項目。有三四條不同的線路可供選擇。我們幾個伙伴相約去響泉。果然是老馬識途,這些馬兒竟無需人帶領一路上馱著我們踏草地過沼澤去往了目的地。看響泉的最后300米馬沒法進去,我們只能把馬系在樹上徒步沿著泥濘小道走向叢林深處。響泉其實就是一眼池塘,奇妙之處是每當有人放歌高吭時,平靜的池面會突然冒出泉泡,真是神奇。這趟騎馬雖然很爽很酷,但過后的腰酸背痛讓人受罪。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喀納斯,要靜靜地玩。如果有可能,最好留足寬裕時間。第二天,我們用半天沿著喀納斯湖和喀納斯河邊的棧道輕松散步。陽光燦爛,藍天白云,喀納斯河水像一曲流暢的交響,時而湍急,時而舒緩。它又像一塊磁鐵,將你心底的憂慮和煩惱吸附而去,袒露給你一個真誠的懷抱,讓你撒嬌和癡狂。岸邊的泰加林濃縮了西伯利亞風情。而濃烈的樺樹和松杉葉子色彩像爆炸一般絢爛,襯托著蘭色的喀納斯河如同仙景一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喀納斯的秋天是屬于上帝的。時間分娩出最絢爛的色彩。美得超出我們想象,就像音樂和繪畫,其間的美妙只充盈在我們的意念之中,無法言說。我只能用心去感悟喀納斯,用鏡頭去收藏喀納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喀納斯景區內至今仍居住著圖瓦人和哈薩克族人,他們是這兒的原著民。大自然賜于了他們神仙般的后花園,而喀納斯也因他們的存在變得質樸和生動。村中有學校,村口的路牌提醒人們這里是人類生活棲息地。圖瓦新村和喀納斯村錯落斑駁的屋頂散發著原始的芳香。難怪聯合國官員在考察喀納斯后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喀納斯是當今地球上最后一個沒有被開發利用的景觀資源,開發它的價值,在于證明人類過去那無比美好的棲息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老村路口有一間名叫“芒達勒西”的工藝品店,人字頂的木屋已成為喀納斯景區的另一個符號。小店自2005年開業以來,一直專注自己設計的旅游文化產品。店鋪的門梁、窗欞上掛滿各種風鈴,風動時如天籟般歌唱。店內各種具有濃郁喀納斯圖瓦人民族文化風情的木雕、皮革制品、地毯和掛毯深受游客青睞。而那些帶圖案的刻花葫蘆、新疆味十足的土陶工藝品以及瓷做的項鏈手鏈也琳瑯滿目地充斥于芒達勒西,成為知性者的最愛。據說小店從醞釀到開業經歷了半年多時間,開始頗在店名上糾結。后來設計者在喀納斯屢次采風后不經意間被一種叫“芒達勒西”的植物根莖制作的樂器所啟發,由此得名。小店的所有產品都是專門設計的,傾注了設計者的文化思考和精神向往,所以“芒達勒西”很快聲名遠揚,一些游客成為其顧客后也自愿參與了產品的設計。如今“芒達勒西”已然成為一種精神文化符號,與喀納斯風景一起植入了游客心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吃烤全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這個就是烤全羊的灶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喀納斯在蒙語中意為“美麗而神秘的湖”,它以變色而著稱,湖水時而火紅,時而灰白,時而湛藍,時而深綠。最經典的三處景觀是神仙灣、月亮灣、臥龍灣。這三處又以神仙灣最絕美。在喀納斯的第三天上午,我們依次游覽了神仙灣、月亮灣、臥龍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喀納斯的早晨總是姍姍來遲。雖然已經9點,天空依然沒有完全打開。我們在神仙灣下車,昨夜的寒霜讓山坡和草坪披上了一層白皚皚外衣,看上去分外寧靜妖嬈。湖面上空浮著一條柔曼的白霧,使人恍入仙景。一群攝友早早占據了有利地形,等著霞光出現。當旭日升起,美妙的景色把我們灌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離開神仙灣,我們又坐車去月亮灣。月亮灣藏在峽谷中,從高往下看宛如一個倒“S”形。在河灣中有兩只巨大腳印,傳說是當年成吉思汗留下的足跡。在喀納斯,月亮灣是一個標志性景點。我們決定沿河邊棧道一直步行到臥龍灣。此段行程大約要1個小時,但沿途有許多漂亮的風景可以抵消疲勞。有一件事不得不說,就是在棧道兩旁樹干上,一些不文明游客留下了他們“到此一游”的涂鴉和樹刻,讓人感到非常氣憤和遺憾。難怪有人說:旅游發展到哪里,自然就被破壞到哪里。在我看來,這些涂鴉和樹刻是人類惡待自然的恥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當我走到臥龍灣,從高處俯瞰臥龍灣時,不禁被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精巧驚呆了。只見河灣中心有一座沙洲,酷似一條翠龍靜臥水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喀納斯湖流到臥龍灣開始變窄,在湖的瀉水口有座木橋飛架東西,站在橋上向北是一平如鏡的臥龍灣,向南是是奔騰咆哮的喀納斯河。我從不同角度拍照,想把喀納斯的美全裝進鏡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白哈巴村給人遺世孤立的感覺。它被譽為我國“西北第一村”,位處阿爾泰山脈的一條河谷平地上,與哈薩克斯坦的群山遙遙相望。這里是中國大陸上太陽最后落下的地方。村里的房屋全是用粗壯的原木搭建起來的,屋頂呈金子塔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圖瓦人和哈薩克人主要居住在此。據說圖瓦人的體內有歐羅巴的基因,有人因此認為他們與現在圖瓦共和國同屬一個民族。而俄羅斯學者研究認為圖瓦人是印第安人的祖先。但大多數圖瓦人認為自己是成吉思汗后裔,我國習慣稱他們為蒙古族圖瓦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去白哈巴要辦理專門的邊境證。喀納斯有去白哈巴的班車,票價是150元,另加60元的邊境簽證費。我們到喀納斯的第二天上午去了白哈巴村。沿途接受了四次邊檢。車在沿途的白樺林、哈薩克氈房、高山草甸等處均會停留片刻,供游客下車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喀納斯派出所。去白哈巴村要辦邊防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去白哈巴村的另一個目的是想看看我國最西北的國界和界碑。順利通過檢查后,我們沿著部隊巡邏的道路來到山頂界碑處。白哈巴河泛著白色河水,以河中心為界,對面就是哈薩克斯坦領土。山谷坡上種著一片樺樹林,其形狀像中國地圖,被稱作“中華林”。山上矗立著我國5號界碑,殷紅的“中國”兩字赫然醒目。界碑下方括號內有個“1”字,表示這處邊防以中國管理為主,在哈薩克斯坦一方,界碑的標號應該是“2”,表示是輔助管理。山上的瞭望塔哨如今已不使用,因為有了更先進的紅外線探頭。而在更早時候,我們的士兵就是在塔哨內24小時值守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白哈巴村被稱做“喀納斯的后花園”。這兒人過著一種遺世孤立的生活。斜尖頂的木屋、飼養牲畜的木柵欄、泛著金光的白樺林、潺潺流淌的小河,一切都顯得寧靜安閑。路邊有賣烤羊肉串的小攤,還有酥油茶等,頗受游客青睞。在此時此地品嘗羊肉串和酥油茶,別有一番滋味涌心頭。村口還有一座郵局,游客會毫不吝嗇地買一張當地風光明信片蓋上郵戳寄回家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們是白哈巴村的最后一批客人。過了國慶喀納斯景區將不再開放,景區所有工作人員包括移動機站、電力維修、電視轉播、旅游服務、賓館旅社的職工都將撤離下山,只留下圖瓦人和哈薩克人孤守他們的家園。他們會感到寂寞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布爾津是喀納斯的門戶,去喀納斯玩,布爾津是繞不開的中樞驛站,絕大多數游客會選擇在布爾津過一個晚上。我們亦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出乎意料的是布爾津充滿浪漫情調和休閑氣氛。它面積很小,主城區不過6平方公里,卻充滿了歐洲小城的韻味,在縣城的民族路上,至今保留著一些古老的俄式建筑。就連道路指示牌都做成了一種賞心悅目的點綴。額爾齊斯河從城里緩緩流過,一直向西匯入北冰洋。晚上七點過后,我們坐在河濱的長椅上,看太陽慢慢褪去刺眼光芒,殷紅的余輝把額爾齊斯河南岸的樹林染得滴血一般,河水的波光映襯著岸邊垂釣人的身影,那是一種詩意的享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隨著華燈初放,河濱夜市漸漸熱鬧起來,一個多小時前還空蕩蕩的河濱廣場開始煙火繚繞。工作了一天的市民和遠道而來的游客紛紛趕到夜市吃排檔。最大特色是吃烤魚,都是一些本地的鮮魚烤制,不論斤賣而以條計,其中以狗魚和五道黑最受青睞。價格也不貴,便宜的5、6元一條,五道黑貴點,四、五十元一條。我們選一處攤位,點了菜,盡情喝著當地用蜂蜜兌釀的格瓦斯啤酒,有一股蜂蜜的甜味,讓不會酒的人也能喝上一大杯。等到烤魚上來,撒上各種調味粉,一嘗鮮嫩可口,舌齒留香。小城之夜的浪漫就這樣滿溢于胸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布爾津以前是貧困縣,隨著喀納斯旅游興旺,這兒的經濟也隨之發展起來。小鎮賓館林立,歌廳餐館等娛樂場所比比皆是。建筑多為紅頂粉墻,洋溢著北疆風情。深秋季節,小鎮周邊一片金黃,難怪有“金色的布爾津”之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喀納斯,我花10元錢買了一張手繪地圖。在裝地圖的信封上,寫有這么幾行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如果你愛一個人,就帶她來“喀納斯”,讓她得到生命中最幸福的沉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如果你恨一個人,請帶她來“喀納斯”,讓那令人目眩的顏色燙傷她遙遠的記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如果你正在戀愛,就和她一起來秋天的“喀納斯”,讓種種情意和悵然融化在這一片藍天凈土。。。。。。</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偃师市|
兰坪|
抚远县|
密山市|
洱源县|
福泉市|
华安县|
大庆市|
鸡泽县|
大港区|
闽侯县|
靖西县|
兴城市|
衡南县|
博野县|
台南市|
明溪县|
亳州市|
南华县|
库尔勒市|
太和县|
彝良县|
嘉义县|
淳安县|
灵璧县|
扬中市|
襄城县|
锡林郭勒盟|
曲麻莱县|
宝坻区|
宝清县|
新余市|
锡林浩特市|
郯城县|
巴东县|
施甸县|
连州市|
南宁市|
九江县|
营口市|
榆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