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 芒康鹽井古鹽田已有1300年歷史,位于芒康縣納西民族鄉,距縣城107公里,214國道瀾滄江東西兩岸,海拔2300米左右,是我國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鹽井”是由于產鹽而得名,鹽井藏名為“擦卡洛”,“擦”即意為鹽,就是生產鹽的地方,據史料記載早在唐朝時期鹽井就有曬鹽的歷史,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這里有純樸的民俗,當您看到房內的鐘乳晶鹽,一定會把您引入水晶宮的世界,展示在您面前的是一道自然、美麗的大奇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 制鹽是鹽井人民的生存之本,是鹽井人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之一。有鹽田3454塊,從事制鹽勞動的純鹽民有64人,農牧勞動和制鹽兼營勞動的人有2013人。 鹽的生產方式是 世界上唯一的、 最古老和最原始的。管子將鹵水引上來倒在鹽田里,經過強烈的日光照射,水份逐步蒸發,完后就是鹽粒,曬干運入市場進行商品交易。每塊鹽田產鹽約十幾斤,三至五天掃一次,天氣不好的時候十五天左右掃一次,桃花盛開的季節也就是農歷二、三月份時的鹽產量最高,質量最好,價格也比平常高。年產鹽量約300萬斤,收入100萬至130萬左右。鹽的銷路比較廣,除銷往西藏昌都的貢覺縣、察雅縣、左貢縣、八宿縣、芒康縣、林芝的察隅縣外,還銷往四川的巴塘縣、理塘縣、康定縣,云南的德欽縣、香格里拉縣、維西縣等地。主要是以鹽、糧交換的方式為主,特別是牧區最喜歡鹽井的鹽,說牲畜吃了此鹽身體長的較為結實、肉多。鹽井是塊風水寶地,鹽井村就駐扎在山神的懷里,因為這里從古到今都是交通要道,過去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國道214線的必經之路。歷來就是各種商品集散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編輯:陳昌榮(本文數據參考網絡數據)</span></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源县|
台中市|
九龙县|
浙江省|
富平县|
泰安市|
定边县|
鹤庆县|
南木林县|
涡阳县|
武城县|
溧阳市|
吴川市|
沅江市|
鄯善县|
焦作市|
团风县|
嵊州市|
朝阳县|
三门峡市|
南城县|
会昌县|
柯坪县|
荣昌县|
白城市|
招远市|
庆元县|
沙湾县|
桂阳县|
和顺县|
武清区|
松溪县|
湘潭市|
丁青县|
临沧市|
木兰县|
辽阳市|
海林市|
宁安市|
六安市|
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