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過路過,總有錯過。</p><p class="ql-block">希臘文明,千年勃勃。</p><p class="ql-block">人文遺跡,繁若星河。</p><p class="ql-block">行如你我,亦步亦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船行幾個小時,下午五點左右,到達納克索斯島。</p><p class="ql-block">船泊港,有乘客下船上船,我們八人在甲板上倚欄靜靜的呆著,巴巴的望著。</p><p class="ql-block">這里沒在我們的旅行計劃內(nèi)。可是,這個“沒在計劃內(nèi)”,如今看來,卻是一個難以挽回的損失和遺憾啦!</p><p class="ql-block">納克索斯島(圣托里尼島至雅典航行途中)面積約126平方公里,英國詩人拜倫年輕時 代曾經(jīng)在此島留下足跡,稱他為“夢幻之島”(Dream Island)。</p><p class="ql-block">小島北部最著名的建筑遺跡就是阿波羅神殿的遺址。它位于納克索斯城北邊一小島的山丘上,和納克索斯有一散步道連結(jié)。這里是全島看夕陽落于愛琴海最佳的地點,也是最佳的拍照地。喜好浪漫的人說神殿是預備獻給酒神狄奧尼索斯的,而且就是在這里酒神發(fā)現(xiàn)了被雅典王子忒修斯遺棄的克里特的米諾安公主阿莉阿德。遺跡為大理石質(zhì)地,是在公元前6世紀在暴君利格達米(Lygdami)的命令下修建的。當時他的野心是要將這座神殿修成全希臘最大、最壯觀的建筑,但是因為工程浩大,所以一直沒能完成。后來,建造神廟的大理石都被拿去建造了城堡。時至今日它也只剩下一個石門,但是卻成為納克索斯島的標志性建筑,吸引不少游客來此。雖然神殿并沒有建成,也從未供奉過阿波羅神,但是今天站在僅存的石門下,可以看到每天東升西落的太陽按時進出石門,冥冥之中這里也成為了太陽的神龕,不得不令人嘆息造物之神奇。島上最大的城市是 Naxos Chora,一個以美麗的白色建筑和古老的威尼斯城堡而聞名的港口小鎮(zhèn)。</p><p class="ql-block">看圖看圖,還算幸運,船泊港口,我們站在甲板上,能遠遠地望一眼那座石門,那座“每天東升西落的太陽按時進出的石門”。</p><p class="ql-block">唉,我們無緣從那座石門里穿過(照說是有機會的),我們只能把那座石門(太陽的神龕、納克索斯島的標志性建筑)藏在心底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船繼續(xù)航行數(shù)個小時,半夜里,再泊安德羅斯島一陣。</p><p class="ql-block">安德羅斯島(Andros)是愛琴海中基克拉迪群島最北的島嶼,面積380平方公里。山地起伏,林木茂盛,降水豐沛,北部的帕萊奧卡斯特龍峰海拔625米。古代即為愛奧尼亞人居民點。</p><p class="ql-block">公元前三世紀為羅馬征服,1207—1566年受威尼斯保護,1829年起歸屬希臘。有希臘、羅馬和威尼斯人的廢堡等建筑遺跡。主要城市安德羅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此地下船的乘客不少。</p><p class="ql-block">據(jù)介紹,除了古城安德羅斯之外,島上村鎮(zhèn)大多為白墻和桔紅色的屋頂(惜乎在夜里,看不出來),潔白的海灘和特色度假屋的結(jié)合,使這里也成為了愛琴海上的渡假勝地。</p><p class="ql-block">其實,說起到希臘旅行,游覽它的海島可能應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選項,因為,希臘有大小海島三千多個,其中有人居住的島嶼達167座,所以希臘又有“海島國”之稱。更令人心動的是,這些海島散布于地中海上、散布于愛琴海上,那地中海風光,那愛琴海風情,那數(shù)千年來的人類活動的歷史沉積,使這些海島無一不流光溢彩、風花霽月、情致萬端、引人入勝!</p><p class="ql-block">隨便一覽地圖,你就可以發(fā)現(xiàn),在這些個海島上,被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單位的就有六處之多。</p><p class="ql-block">可以這么說,光游覽這些個海島(六處世界遺產(chǎn)地島嶼加上圣托里尼、希俄斯、萊斯沃斯和克里特島等等),你就得計劃個三十天左右的時間(因為,島與島之間的交通,要花費時間)。</p><p class="ql-block">何日,專門搞它一次希臘海島游?這是后話,暫且按下不表。</p><p class="ql-block">這次,我們時間不夠,我們就此別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夜航行無夢。</p><p class="ql-block">復經(jīng)雅典上岸,我們在租車公司取到心儀的座駕(標志9座MPV),便按原計劃向西行,朝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而去。這個半島,擁有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觀、城鎮(zhèn)和歷史遺跡,希臘歷史浩浩長河中的許多令人蕩氣回腸的故事,都曾經(jīng)在這個半島內(nèi)上演。</p><p class="ql-block">時間巳是2019年10月17日的上午,出雅典城區(qū)不遠,路遇達夫尼修道院,踩一腳。</p><p class="ql-block">教堂建在小廣場中間,呈十字形,巨大的穹窿屋頂由突角拱支撐著,形成一個八角結(jié)構(gòu)。</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達夫尼修道院位于古老的通向厄琉息斯(厄琉息斯秘儀,是古希臘時期位于厄琉息斯的一個秘密教派的年度入會儀式,這個教派崇拜得墨忒耳和珀耳塞福涅。厄琉息斯秘儀被認為是在古代所有的秘密崇拜中最為重要的)的圣途上。該修道院保存著精美的拜占庭藝術(shù)(建筑與壁畫),1990年,與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和希俄斯新修女院(在愛琴海希俄斯島上)一同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p><p class="ql-block">遺憾的是,這座修道院沒有發(fā)掘與修繕完畢,我們未能入內(nèi)仔細看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路向西,途經(jīng)圣塞奧佐里和基拉斯弗里西,我們來到柯林斯運河。</p><p class="ql-block">它是世界上三大人工運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無用的運河(指如今的貨物運輸?shù)膶嵱脙r值),一邊連著地中海、一邊接著愛琴海。</p><p class="ql-block">科林斯運河(Corinth Canal)是橫穿希臘科林斯地峽的一條運河。它在希臘南部科林斯地峽處,將伯羅奔尼撒半島與希臘大陸分割開來,使得伯羅奔尼撒半島實際上成為了一個島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稱是“湖湘驢圈里的哈哈大王”的這位哈王妞,到得運河橋上還在自鳴得意的說:我可是按圖索驥找到這里來的(你看她手上揣著份希臘地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連通愛琴海和伊奧尼亞海(地中海)的想法源于古代,但直到公元67年羅馬皇帝尼祿統(tǒng)治期間,運河才開始挖掘 。這項浩大的工程絕大部分是來自羅馬帝國在猶太殖民地區(qū)的猶太犯人承擔的。由于帝國的其他地區(qū)發(fā)生動亂,工程于公元68年停工。</p><p class="ql-block">直到19世紀90年代,科技的發(fā)展使工程得以竣工。1892年,一家法國公司開始修建運河。1893年,由希臘政府完成了這項工程。一座公路橋和一座鐵路橋橫跨在運河之上。</p><p class="ql-block">如果從公元67年初始開挖運河算起,到1893年運河挖成開通,這工程,足足花了一千八百多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特別有意思的是,這位在運河橋頭擺賣紀念品的大叔(戴禮帽者),一見到哈王就打起了招呼:我認得你咧,你上次來過。</p><p class="ql-block">弄得哈王半推半就:是吧?您還好嗎?</p><p class="ql-block">我們與哈王踏步戶外活動相識巳近二十年了。平日里,我總是在猜度,這哈王妞一定有著波斯血統(tǒng)(單從面相上看)。她嘛,聞言不嗔不喜,故作高深狀……</p><p class="ql-block">哈哈,今日到這希臘半島與伯羅奔尼撒半島交界處的科林斯運河畔,我的猜測硬是坐實了—— 這里的希臘人(廣義上的波斯人)認她!認她!!</p><p class="ql-block">至于她是幾分之幾的波斯血統(tǒng),我們得 —— 問她,問她,問問她!</p><p class="ql-block">(補記: 不過,哈王當時的記敍與我上述的說法不同,她說:剛從運河大橋上下來就被這個老太太叫住,說她認識我,以前見過我…………巴拉巴拉說個不停。以為她要推銷什么產(chǎn)品,結(jié)果就是要求合影而已。這樣的要求必須滿足,哈哈)。</p><p class="ql-block">孰是孰非,她對我對?各位看官請自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科林斯運河的修建十分艱難,可以說這是用人力辛辛苦苦在陡峭的地峽崖壁間開辟出的新航道,兩岸的高石灰?guī)r墻壁非常堅硬,它是世界上極少數(shù)的在堅硬的巖石區(qū)開鑿出的運河之一,現(xiàn)在通行在運河中間,望著兩側(cè)陡峭的巖壁,仍不覺感嘆,這是一項建筑奇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科林斯運河只有6.3千米長,但由水平線到岸上卻有90米高,水深最深可達8米,是世界上開鑿最深的運河,并且是極少數(shù)在堅硬石區(qū)開鑿出來的運河之一。因之,通過運河的船只始終處于海平面上。</p><p class="ql-block">這里也就成了人類建筑開鑿史上的一處奇觀。</p><p class="ql-block">短短6.3公里長的運河(巖壁)之上,有好幾座大橋,其中包括一座鐵路大橋,將半島與希臘大陸連接了起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通過運河的游覽船。</p><p class="ql-block">科林斯運河本身深深和筆直的巖壁就是許多來希臘旅游的人們的必須參觀點。</p><p class="ql-block">該運河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門的旅行地,每年約有11000艘船只通行,主要是游船,于陡峭的崖壁間穿行而過是一種獨特的體驗,這里也成為探險愛好者喜愛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告別運河,沿高等級公路向西南方向猛插,我們要去看大山深處的阿波羅神廟。</p><p class="ql-block">然而,途中風光無限,又總是停車嗨皮一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一處紀念景點,可惜的是,碑上的紀念文字全是希臘文。</p><p class="ql-block">對我們而言,這真是:大字蔑蔑黑,細字不認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是夕陽西下的美好時分,山下,一個叫邁加洛波利斯的小鎮(zhèn),將我們迎了進去。</p><p class="ql-block">在鎮(zhèn)中心步行街附近,臨時找了間客棧,我們住下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們走走逛逛,吃晚飯,看看小超市,在鎮(zhèn)中心廣場遛了幾個彎,回房洗洗睡,一覺到天光。</p><p class="ql-block">唉,現(xiàn)在看來(動筆寫此美篇時),我們淡呷了這座位于阿爾菲奧斯河畔的這座小鎮(zhèn)。</p><p class="ql-block">希臘史載:這座小城,史上經(jīng)歷兩次著名的“邁加洛波利斯之戰(zhàn)”。</p><p class="ql-block">一. 斯巴達起義期間的一次重大戰(zhàn)役。斯巴達人在阿卡迪亞人、亞該亞人和埃萊亞人的幫助下,趁亞歷山大征戰(zhàn)亞洲之機,起而反抗馬其頓的統(tǒng)治。斯巴達國王阿吉斯于公元前331年率領(lǐng)聯(lián)軍包圍了邁加洛波利斯(希臘古城,位于埃利森河畔)。亞歷山大的攝政安提帕特率馬其頓軍隊南下,并在邁加洛波利斯城外徹底打敗斯巴達聯(lián)軍,阿吉斯陣亡。</p><p class="ql-block">二. 希臘城邦戰(zhàn)爭期間,克萊奧梅尼率領(lǐng)的斯巴達軍隊與阿拉托斯率領(lǐng)的亞該亞聯(lián)盟軍隊,于公元前226年在邁加洛波利斯進行的一次戰(zhàn)斗。</p><p class="ql-block">是的,就是我們住宿的這個小城,我的乖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從邁加洛波利斯西行,進入泰特拉濟翁山里,一個叫Andritsaina的小村子近旁,阿波羅神廟(世界遺產(chǎn))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再持續(xù)沿公路盤旋而上,躍上一個山頭,只見一排巨大的白色帳篷房矗立著,四下里丘崗連綿沒有其他建筑物。</p><p class="ql-block">蜚聲天下的阿波羅神廟在哪里?</p><p class="ql-block">原來,為完善保護這座廟,用巨大的遮雨帳篷將現(xiàn)存的神廟遺存物完全地“遮蓋”起來了。</p><p class="ql-block">神廟建于公元前5世紀,位于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阿爾迪亞山上。這個神廟是菲拉吉亞居民為把他們從瘟疫中拯救出來的醫(yī)神阿波羅·埃皮鳩里烏斯(因之又稱阿波羅.埃皮鳩里神廟)建立的,是希臘鄉(xiāng)村還愿神廟的杰出典范。</p><p class="ql-block">神廟位于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阿爾迪亞山上,建于公元前5世紀晚期。現(xiàn)存最古老的科林斯式石柱,是世上唯一的基本保存完好,同時也是第一座采用了三種建筑風格(包括多利安式,愛奧尼亞式,科林蒂安式)的神廟。198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神廟坐落在一塊海拔1,131米高的叫做巴賽的高地上(巴賽的意思是少有山谷的群山),因而形成了南北走向。這一罕見的朝向是地勢造就的,正應驗了古希臘人的那句諺語:規(guī)矩不得破壞,除非迫于無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由行者在神廟旁。怎么樣,有點兒像考古研究者的模樣兒吧!</p><p class="ql-block">神廟平面為長方形,長39.8米,寬10.1米。主殿是一座圓形建筑,周圍圓柱圍成圓圈。主要建筑材料是當?shù)氐幕疑[巖。廟宇外柱廊為典型的多利安風格,前殿、后殿立面亦為多利安柱。門廊內(nèi)有一排立于橫向矮墻之上的愛奧尼亞式圓柱,在南側(cè)矮墻上,最后有兩根愛奧尼亞柱和一根科林斯柱,科林斯石柱頂上有一行行重疊的渦旋形的雕刻,這根石柱是已知的這類柱子里歷史最悠久的一根。廟堂內(nèi)的墻壁上飾有大理石雕板,大廳上隨處可見大理石雕刻的中楣,內(nèi)容以亞馬遜女戰(zhàn)士及拉庇泰人與人頭馬身怪物的戰(zhàn)役為主。在這里還發(fā)現(xiàn)了最古老的科林斯式柱頭的半人半妖雕像及女戰(zhàn)士像,現(xiàn)收藏在倫敦大英博物館。 </p><p class="ql-block">1765年一位法國建筑學家發(fā)現(xiàn)這座神廟。1902年,第一個對這一地區(qū)文物進行系統(tǒng)考古研究隊組成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帳篷(神廟)入口處立有一塊說明牌。讓我摘錄它一段讀讀吧:</p><p class="ql-block">今天的人們所看到的這座古希臘神廟,其建筑風格既有公元前七世紀以往的古阿卡迪亞人守舊的宗教傳統(tǒng)影響的特點、也有古希臘時代的特征。建筑材料採用當?shù)氐幕疑沂糠治蓓敗⑽輼拧⑻旎ò搴偷袼苎b飾則採用來自遠方做大理石。這古神廟建在一處專門整理辟出的一大片山頂基石的平臺上。與更早期一點的阿卡迪亞的幾個寺廟一樣,神廟佈局為南北走向,而非后來最常見的東西走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座阿波羅神廟,地處偏遠,孤獨立于海拔達一千多米的高山上,由于四周別無其它附屬的建筑物,也沒有高崖樹林之類,因之觀賞性不強(遠遠望去只是一座巨大帳篷),讓游客流連忘返的感覺真是沒有。</p><p class="ql-block">然而,我卻被它深深震憾:兩千多年前,在這座遠離塵世的高山頂上,這巨大的建筑神廟的石柱、石樑和石料,是怎樣釆切、加工、運輸、矗立起來的?</p><p class="ql-block">阿波羅.埃皮鳩里神廟,妳的名氣,實在是太大、太響亮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圖可以清晰地看到鋼鐵架構(gòu)的大帳篷的內(nèi)里樣子。</p><p class="ql-block">將長約40米,寬10米多的整個神廟遺存全部罩起來,本身就很不容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出得神廟,走下來回首看看,神廟被白色帳篷(幾株小樹中看過去)罩得嚴嚴實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帳篷(神廟)出入口外,一個年青的貓媽媽帶著三個幼貓在休憩。幼貓崽似乎對我的背包有點興趣,我讓它們撥弄個夠,并實心誠意對它們說:非常對不起,不知道你們在這里,包里沒帶著零食……</p><p class="ql-block">我逗它們,叫它們跟我走,上車去。它們不肯挪窩。</p><p class="ql-block">巴賽臺地上,入夜后,應該是一片寂寞。我拜托這貓媽媽和崽崽們:萬籟俱寂的時候,這座遺世獨立(少有人至)的阿波羅.埃皮鳩里醫(yī)神廟,請它們代為好生守護、殷勤照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再沿山路及海濱路(地中海與亞德里亞海交匯的伊奧尼亞海)急馳兩個多小時,我們來到了世界歷史文化遺產(chǎn)地奧林匹亞。</p><p class="ql-block">奧林匹亞坐落在伯羅奔尼撤半島西部伊利亞洲境內(nèi)(距首都雅典有370公里),位于科洛尼奧山丘的南麓,西面是克拉迪奧斯河,南面是有阿爾菲俄斯河流過的牧歌般的美麗村莊。橄欖樹和濃綠的松樹在宙斯神殿和赫拉神殿、體育場、體育館等古跡上留下了美麗的影子。</p><p class="ql-block">與阿波羅.埃皮鳩里神廟迥然不同的是,這處遺址地的觀賞性就強得太多了(近旁就是奧林匹亞城市),它的遺存建筑物太多、占地面積太廣(奧林匹亞遺址公園范圍內(nèi)),令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公園入口處有年青的志愿者向游客分發(fā)礦泉水(免費)。</p><p class="ql-block">美麗湖南給她們一個大大的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奧林匹亞遺址是一個體育運動和宗教儀式的混合體,東西長約520米,南北寬約400米,這里有運動員比賽、頒獎的地方,也是人們祈禱、祭祀的場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遺跡始于公元前兩千年至前一千六百年,從公元前八世紀至四世紀末,因舉辦祭祀宙斯主神的體育盛典而聞名于世。公元前776年,這里舉行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運動會 ——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遺址內(nèi)介紹牌 —— 萊昂尼迪溫泉及賓館浴室建筑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殘存的賓館浴池建筑物現(xiàn)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個地方,各位看官應該有印象吧?</p><p class="ql-block">每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火炬,都從這里(赫拉神殿旁)采集火種點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赫拉神殿遺址。</p><p class="ql-block">赫拉神殿是奧林匹亞遺址中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公元前六百年左右),里面曾供奉著女神赫拉像。神殿旁的祭壇,就是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圣火點燃儀式的采火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頭戴橄欖權(quán)花冠的自由行者在圓形神廟遺址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776年的夏天,在奧林匹亞運動場舉行了古代第一屆奧運會,此后每四年舉行一次。</p><p class="ql-block">更早一點,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希臘青年就已經(jīng)開始在這里舉行運動會了(當時稱為競技)。以后規(guī)模不斷擴大,于公元前776年競技會發(fā)展為全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此后每四年舉行一次。參加運動會的人們?nèi)缤瑲g度佳節(jié)一樣欣喜。運動會的優(yōu)勝者被授予由著名詩人寫作的頌詩的榮譽,有時還為他們塑像揚名。到公元前464年,周邊城邦也派代表參加,使這種活動發(fā)展為和平與友誼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在至今仍保留完好的運動場的石制看臺一側(cè),還能依稀看到由石灰石鋪成的起跑點。</p><p class="ql-block">起跑,起跑,奧林匹克體育運動從這里起跑!</p><p class="ql-block">從今往后,只要看到奧林匹克運動的消息和報道,看到奧運會的比賽,看到奧運健兒的英姿,我的思緒,一定會飛到這里,飛到這座人類歷史上最古老、最大型的運動場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磚、門、墻、窗還有倒在地上的石柱,哪一樣都是數(shù)千年前的古物,是走讀古希臘文明史的物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奧林匹亞遺址公園夠大,逛久了,少不了得坐下歇息會。小扁大師不閑著,給我們七人來了一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奧林匹亞是希臘的圣地,它把健康的理念納入文明,并被全人類接受和延續(xù)著。奧林匹亞這個詞成了競爭、體育、斗志等等重要概念的同義詞,成了世界精神文化的重要遺產(chǎn)。而古希臘文明正是由于有著力量、美、理性的三駕馬車,才得以在人類文明史上縱橫馳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太陽仍高掛在藍天之上。</p><p class="ql-block">我們離開奧林匹亞向北趕,經(jīng)過圣三一村,經(jīng)過帕特雷市,經(jīng)過連接伯羅奔尼撒半島和希臘大陸間的里約——安蒂里奧大吊橋。</p><p class="ql-block">大橋建造時間從1998年奠基開始直到2004年8月正式通車。這個座橋也是希臘西部新干線和歐洲運輸網(w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這個角度看橋真是很宏偉,來一張(謝謝哈王提供圖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過大橋右轉(zhuǎn)向東行,沿著科林西亞灣走,路途上一個叫艾塔瑞歐的小鎮(zhèn)子,留住了我們的腳步。</p><p class="ql-block">這里的海水,就是玻璃水。</p><p class="ql-block">歐陸文化是其魂,海洋風韻是其靈,希臘的大山、海濱和小城,都有著厚重的歷史,鮮明的特性和多釆的情調(diào)。走近它們,它們會向你慷慨抒懷,訴說衷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鎮(zhèn)風貌。</p><p class="ql-block">住在這里的話,應該不虧眼球,對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黃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海邊步道上看山看海,美女哈王可沒閑著。她叩門問戶打聽這個賞心悅目之地有沒有可供住宿之處?</p><p class="ql-block">不一會兒,一個中年男子聞訊趕來,將我們帶入他五百米開外在半坡之上的他的二層別墅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哈,這二樓之上,一溜兒四間臥室客房,一線大通走廊陽臺。</p><p class="ql-block">還港個屁?</p><p class="ql-block">住下(反正時間亦不早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科林西亞灣海邊的小鎮(zhèn)艾塔瑞歐,我們在此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時間到了10月19日的早上。</p><p class="ql-block">從我們駐處房間的大通走廊上看到的科林西亞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離開科林西亞灣畔的小鎮(zhèn)艾塔瑞歐,驅(qū)車向東走。</p><p class="ql-block">那里有帕爾納索斯山希臘國家公園,有著名的德爾菲遺址。</p><p class="ql-block">連綿起伏的大山撲面而來,瑰麗多姿的小城映入眼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德爾菲小山城。</p><p class="ql-block">近處看到山坡上房屋鱗次櫛比,紅的瓦,米色、奶黃色、淡褐色的墻,其間不乏綠樹紅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鎮(zhèn)如畫,你來過嗎?</p><p class="ql-block">德爾斐小鎮(zhèn)建在陡峭的山坡上,這里很多原居民都是從阿波羅神廟遺址搬遷過來的。登高望遠處,遠處能看到科林西亞海灣,近處看到山坡上房屋鱗次櫛比,紅的瓦,米色、奶黃色、淡褐色的墻,其間不乏綠樹紅花,一幅恬靜優(yōu)美的畫卷,小城整潔文靜得透著雅致,讓人喜歡。</p><p class="ql-block">帕爾納索斯山環(huán)抱著的德爾斐小城,它的千戶窗幔,百尺小巷,令人難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坡上坡下,街頭巷尾。</p><p class="ql-block">小鎮(zhèn)里邊,東西走向的道不是上坡就是下坡。</p><p class="ql-block">這里的屋子都是石頭壘墻,十分堅固耐用,外墻刷以各種色彩,耀眼悅目。德爾斐小鎮(zhèn)在冬季的時候,會被稱為“雪鄉(xiāng)”小鎮(zhè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說是“如畫的小山城”,一點兒也不夸張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六月和七月,是“德爾斐”節(jié)的歡樂時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鎮(zhèn)再過去的前方,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德爾菲古城遺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啊呀呀!得好好說一下這里。</p><p class="ql-block">德爾斐是一處重要的泛希臘圣地,即所有古希臘城邦(共和國、自治地)共同的圣地。這里主要供奉著德爾斐的阿波羅(即阿波羅神廟)。</p><p class="ql-block">在諸多古希臘城邦中,德爾斐的情況較為特殊。它既沒有守護城邦的軍事力量,也沒有可供當?shù)鼐用裆娴膹V闊農(nóng)田(山連著山),因此德爾斐并不像一個正常意義上的城邦,它更像是“一個宗教圣地,一個由祭司人員組成的社會共同體” 。直到公元前4世紀早期,這里的成年男性公民還不足1000人。</p><p class="ql-block">聲名遠播的預言,豐厚的祭禮,寶庫中收藏的巨額財富,無不引起各方勢力的垂涎。為了爭奪德爾斐神諭所的控制權(quán),從公元前6世紀初到公元前4世紀末,希臘城邦間先后爆發(fā)了三次神圣戰(zhàn)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希臘古畫《帕爾納索斯山風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德爾斐位于一個山谷中,希臘神話故事里,每天清晨,太陽神的車駕從這里起飛,將陽光灑向整個人間。這里由于有著太陽神的庇護,各個希臘世界的城邦國家(共和國)和許多各地平民紛紛捐出財物,使得德爾斐地區(qū)龐大的神殿神廟群拔地而起,立于懸崖之上。</p><p class="ql-block">雖然幾千年后的今天,大部分建筑只剩下斷壁殘垣,但仍然可以從中想象出當年的巍峨壯觀景象,令人心馳神往。</p><p class="ql-block">圖為公元前160年古羅馬時代的希臘露天劇場。劇場共三十八階梯,近五千個座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代希臘地圖。</p><p class="ql-block">古希臘人對于世界的認知是以地中海為中心的。他們認為世界由無盡的海洋構(gòu)成,在海洋的中心漂浮著一塊大陸,大陸被分割為亞非歐三塊,大陸的中心是連接各處四通八達的地中海。希臘人有航海技術(shù),可以去地中海沿岸任何地方居住殖民。</p><p class="ql-block">在希臘人這樣的認知下,希臘自然成了世界的中心,而希臘的中心就是德爾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相傳,古希臘眾神之王宙斯為了確定世界的中心在哪里,從世界的兩端同時各放出一只鷹相向而飛,兩只鷹最終在德爾菲相會。于是世界中心得以確定,德爾菲也因此有了一個雅號——“世界之臍”。</p><p class="ql-block">這就是那塊“世界之肚臍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銅蛇柱。</p><p class="ql-block">原來是希臘德爾菲阿波羅神廟的普拉提亞三腳祭壇,興建于公元前5世紀,其頂端是由三個蛇頭支持的金碗。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期間,金碗被破壞或被盜,蛇頭在17世紀末遭到破壞。現(xiàn)在德爾菲三腳祭壇剩下的只是它的下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聲名遠播的預言呢?</p><p class="ql-block">在3000年前,德爾斐神廟阿波羅神殿門前的那三句石刻銘文:“認識你自己”、“凡事勿過度”、“妄立誓則禍近”。</p><p class="ql-block">這些話曾引起過無數(shù)智者的深思,后來被奉為“德爾斐神諭”。</p><p class="ql-block">于是乎,當時的人們都知道阿波羅神廟傳遞神的聲音。</p><p class="ql-block">因為此,無數(shù)的城邦共同體差專使來此祈求神諭,恭迎富國強民的圭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斜倚帕爾納索斯山及鄂多里亞斯斷崖,德爾斐遺址范圍處風景絕佳,史上歷來就被認為是“天堂與大地相連接”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圓形建筑雅典娜女神廟是德爾斐最典型的古跡,獨特的圓柱形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80年,從它的身上幾乎體現(xiàn)了所有的古典主義建筑風格。這座獨特的拱頂環(huán)柱式神廟,被認為是德爾斐遺址中最為迷人的建筑。雅典娜神廟3層臺子分布著20根柱子,柱底雕飾得十分精美,是建筑藝術(shù)的最高美麗結(jié)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珍寶庫是一間小型的多利克柱式建筑,用來保存戰(zhàn)利品和民眾奉獻給神殿的供品。它建于公元前5世紀,建筑中的橫樑雕裝飾描繪了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和阿提卡英雄忒修斯的事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梧桐雨美女這樣說:我們在深居帕納索斯高山之顛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世界最著名的考古遺址,有著“世界肚臍”之稱的德爾菲圣所,跟隨古希臘朝圣者的足跡,瞻仰神廟,參觀古劇場和運動場,游覽博物館,感受這片土地散發(fā)出的神圣光輝和長存能量……</p><p class="ql-block">她說得太好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遺址公園入口處外等候入內(nèi)的游客。</p><p class="ql-block">今天,德爾菲當然是聞名世界的名勝古跡,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87年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并作出這樣的評價:希臘圣地德爾斐是阿波羅神曾轉(zhuǎn)述神諭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世界中心”,與壯麗的自然景色完美融合,有著神圣的宗教意義。早在公元前六世紀,德爾斐就巳經(jīng)成為了宗教中心和古希臘統(tǒng)一的象征。</p><p class="ql-block">來希臘旅游,千萬不可錯過這“世界之臍”的奇妙風采,千萬去聽聽那“三條神諭”的繞樑聲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德爾斐遺址東去不到四十公里,是俄希俄斯羅卡斯修道院(世界文化遺產(chǎn))。</p><p class="ql-block">自然,我們得去膜拜一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是公元十世紀建造在面對赫里空山的坡地上的修道院,被譽為拜占庭時期建筑的杰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建在一處小廣場的中間,遠看呈十字形,巨大的穹窿屋頂由突角拱支撐,形成一個八角結(jié)構(gòu)。</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的廳堂內(nèi)的背景墻,裝飾著華麗的大理石或者馬賽克,顯示出“拜占庭藝術(shù)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的燦爛光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內(nèi)的參觀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條從側(cè)面貫穿修道院、有著圓形拱頂?shù)拈L廊里,走來喜不自禁的五美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離開俄希俄斯羅卡斯,驅(qū)車向兩百多公里外的、號稱希臘的“天空之城” —— 圣.邁泰奧拉前進。</p><p class="ql-block">緊趕慢趕,天已擦黑的時候,趕到“懸在半空”的天空之城下邊的小鎮(zhèn)卡蘭巴卡。尋找酒店費了一點工夫(原來打算在鎮(zhèn)外空曠處住下,方便停車),最后還是在鎮(zhèn)上中心地點找到個可以安頓我們八人的地方(住宿兩晚),趕緊休息,準備第二天仔細參觀這邊山上的天空之城 —— 邁泰奧拉修道院建筑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邁泰奧拉是公認的世界奇跡(世界遺產(chǎn)),是建于14世紀后期的修道院群落,這個建筑群落,動人心魄地盤旋在蒼崖巨巖之巔。</p><p class="ql-block">晨起(2019-10-20),我們向依山伴巖,高懸于巨石群峰之上的修道院建筑群出發(fā)。</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要做最至誠的祈禱者,我們要為自己、為家人、為朋友在邁泰奧拉這蒼茫壯闊的景致中作出最虔誠的禱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盧薩諾斯修道院(1527-1529年建造)。</p><p class="ql-block">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即圣巴巴拉修道院。其矗立在484米高的垂直巨石上,這一別致的景觀令人眼前一亮。</p><p class="ql-block">此圖片由我們的好驢友、湖南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教授李佳老師提供(在我們出發(fā)前,她再三叮囑我們,一定不要錯過希臘北部的邁泰奧拉),謝謝她(我們這次將五國之行的入(出)境點選在希臘北部的塞薩洛尼基,除了是為了方便去北邊的那幾個國家外,也是因為離邁泰奧拉近,我們不能錯過這個“天空之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盧薩諾斯修道院,從1988年開始,這個修道院由一群非常活躍的修女們接管,短短幾年內(nèi),整個修道院的建筑樓房得到了更好的保護、擴展和完善。修女們將熱誠、文雅和善良的行為,傾注在這座圣院、這片石山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瓦拉姆修道院。</p><p class="ql-block">坐落在海拔551米的高處,位于邁泰奧拉最大最陡的一塊巖石之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四世紀中期,一位叫St.Varlaam的人隱修在此,修道院由這得名。</p><p class="ql-block">土耳其帝國統(tǒng)治希臘期間,瓦拉姆修道院的修士們用經(jīng)濟支持鼓勵壓迫中的希臘人,努力保持人們心中燃燒的獨立信念和對自由的渴望。這些對神無比贊美、順從和奉獻的修士們,對希臘的獨立和自由,亦作出了卓越貢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圣.邁泰奧拉大修道院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位于海拔高度613米的巖石頂上的是圣.邁泰奧拉大修道院,它是專門敬奉顯容救世主的宗教院所。這片石頂上的闊巖水平面積比這里其他任何巖石都要大,因此頂上的修道院建筑物也最多。從前自巖腳上到修道院,靠的是一部沿巖壁懸掛的古老木梯,1922年,古老的木梯被沿巖石坡鑿成的兩百級臺階取代,成為通往巖頂修道院的中央通道。</p><p class="ql-block">這處大修道院建筑群中有鍍金木制圣堂,有專為敬奉救世主顯容而建的顯容教堂(1545年),是希臘最宏偉壯觀的教堂之一。教堂有內(nèi)門廳和中殿,中殿里配繪了絢爛的壁畫(壁畫有《迦南的婚禮》、《耶蘇像》和《顯容詳圖》等等)和進行了精美的裝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斯德望修道院。</p><p class="ql-block">修道院的歷史始于12世紀,當時有一位名叫耶利米(Jeremiad)的苦修士居住在修道院所在的巖石上。</p><p class="ql-block">這座修道院中央教堂內(nèi)保存有許多珍貴的壁畫,例如《圣母頌》、《最后的審判》等等。</p><p class="ql-block">1961年,這所修道院改建為修女院,是邁泰奧拉現(xiàn)有的由修女們管理的兩座修道院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從另一角度看圣斯德望修道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你若是由北面來邁泰奧拉,映入眼簾的第一個修道院就是這巖石柱上的圣尼古拉斯修道院。</p><p class="ql-block">修道院所居的巖石很窄,但是海拔高度有419米。七轉(zhuǎn)八轉(zhuǎn)到這里,還要攀爬一百多級石階,才能抵達修道院的第一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曲徑通幽,院里范圍內(nèi)有建在巖石頂旁的鐘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三位一體修道院處于一塊雄偉壯觀、氣勢恢宏海拔為535米的巖石之上,修道院的早期可追溯到公元1362年。</p><p class="ql-block">院內(nèi)有圣三位一體主教堂、中殿、避難所,建筑物內(nèi)壁上的壁畫多完成于1740年代。</p><p class="ql-block">1808年以來,這所修道院積極支持了當?shù)孛褡逵⑿踁lachavas 領(lǐng)導的反抗土耳其帝國統(tǒng)治的運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圣三位一體修道院的西南處,可以眺望柯澤爾卡斯和平都斯山脈的連綿山峰,可以鳥瞰山下的塞薩利平原,可以遠遠地欣賞到盧薩諾斯、瓦拉姆及圣邁泰奧拉大修道院以及四周石壁間或巖石上一些曾經(jīng)存在現(xiàn)巳損毀的修道士房屋的遺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內(nèi)的廚房景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下近處是修道院專屬的葡萄園,中間是塞薩利平原,遠處是平都斯山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內(nèi)。</p><p class="ql-block">憑借著深深凝聚于此的希臘文化和宗教信仰,圣.邁泰奧拉幾個世紀以來始終猶如輝煌希臘歷史中的一座燈塔,照耀著四周這一大片荒涼的石山石林。在這片石林上,隱居著大量默默無聞的修士修女、神父和苦修僧,他(她)們自甘寂寞、自我節(jié)制,誓要用自己的一生去追隨上帝并抵達上帝所傳教的永恒國度。</p><p class="ql-block">如今的他(她)們在這里亦一直恪守艱苦的生活方式(有的修道院上下外出一次真不容易),將人生中施與和節(jié)約的理念傳達給一眾旅行至此的現(xiàn)代人(例如我們)。他(她)們在圣.邁泰奧拉晨鐘暮鼓般虔心祈禱,尋求疲憊靈魂的休憩和慰籍,尋找人生的方向和救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崖上的女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是這些數(shù)百年來前赴后繼、矢志不渝的布道者、傳教人,用他們的堅貞信念和勤勞雙手,托起了這片蜚聲世界的天空之城。</p><p class="ql-block">李佳教授在2017年參訪此地時曾發(fā)出這樣的喟嘆:“十四世紀中期,在高高的巖頂上開始興建修道院,唯一與外界聯(lián)系的工具是繩索、藤籃和滑車,進入這里有如登天般困難……”</p><p class="ql-block">只能喟嘆不巳 —— 那些隱姓埋名、潛心信教的隱士、修士和布道者先人們,是如何用恪行艱苦的生存方式,展巧奪天工的巨匠心力,托起了這座煌煌宗教歷史上的一座燈塔、一座天空之城(1998年邁泰奧拉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邁泰奧拉的風景與其苦修的生活方式始終相得益彰 —— 巖石斑駁,天際無邊,所有至誠的祈禱者都需要在邁泰奧拉這種蒼茫壯闊的景致中作出最虔誠的禱告!</p><p class="ql-block">是的,在這里,我作了。</p><p class="ql-block">我的禱告,將深深的藏在心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時間到了10月21日,我們在圣.邁泰奧拉呆了四十多小時,意猶未盡離開。</p><p class="ql-block">下一站,我們鎖定位于愛琴海邊塞爾邁灣北岸希臘最高峰奧林波斯山(在希臘神話中奧林波斯是神的山)。</p><p class="ql-block">這座奧林波斯山,還入選了“2020世界避暑名山”榜。</p><p class="ql-block">圖為上山道上放眼一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唉,主峰其米蒂卡斯峰,依然披著皚皚白雪。</p><p class="ql-block">我們沒能繞過封道路段,我們上不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圖為半山腰澗谷中的蒂尼西沃斯修道院一角。</p><p class="ql-block">二戰(zhàn)期間,巍峨的奧林波斯大山掩護著抗擊德意法西斯侵略軍的希臘抵抗力量,毓朗莊嚴的修道院為抵抗力量遮風避雨。1943年,腦羞成怒的德軍徹底破壞了這座深山修道院,如今,刻意保存下來的這堵院墻,默默地向參訪客展示著那段烽火歷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入口小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內(nè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圖中文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圖左下那個爬滿青滕的院子,是山下利托霍羅小鎮(zhèn)里我們下榻的客棧。</p><p class="ql-block">哦,那一夜,月兒圓,這個小鎮(zhèn)靜悄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鎮(zhèn)之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后兩夜,我們刻意將住宿地選在塞薩洛尼基南邊一個叫塞爾米的小鎮(zhèn)里(哈王找到一間民宿),一是為了避開大城市的喧囂,二是,這里離塞薩洛尼基國際機場很近了(只有十多公里),便于我們在10月24日去機場還車、辦離境手續(xù)、登機回國。</p><p class="ql-block">忙里偷閑,23日整天,我們就近奔去卡桑德拉半島和圣山半島(在希臘,論宗教建筑物的重要地位,阿陀斯圣山的修道院群排名第一,無限風光的圣.邁泰奧拉卻只能屈居第二)。</p><p class="ql-block">然并卵,卡桑德拉半島一切順利(卡蘭茲拉和帕利烏里塞爾邁海灘風光旖旎,而圣山半島我們卻止住了腳步)。</p><p class="ql-block">原來,那阿陀斯圣山,禁止女士踏足。我們不死心,一意孤行,到得挨近圣山的新羅扎,向當?shù)厝嗽偌毤毚蚵牐@知:分界線上(圣山半島一度成為獨立的共和國)管得嚴,女士進不去……</p><p class="ql-block">五位女士倒是大度,說你們男人去吧,將我們甩在新羅扎玩玩就行。</p><p class="ql-block">我出了個餿主意,今天去不去圣山(三男人去,女士留下等男士參拜圣山罷回來,再一同返回駐地),全體舉手表決(舉手表示下次再去),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p><p class="ql-block">結(jié)果出乎意料(她們反悔了),五人(女士)恨不得舉起十只手!男士敗北,集體打轉(zhuǎn)回府。唉,這不是,又多了一條重訪希臘的理由。</p><p class="ql-block">圖為舉行表決“會議”的地方,新羅扎愛琴海斯特里蒙灣畔(風光秀麗的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請結(jié)合下圖說明看: 我們的汽車誤入橄欖樹林內(nè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天起了一個大早,美美滿滿吃了個榨菜肉絲面條(自由行者、美麗湖南和紅紅功不可沒),我們向十多公里外的國際機場進發(fā)(從離開中國到現(xiàn)在,整整三十二個日子啦)。未曾想,短短一點兒路,卻花費了一個多小時,為嘛?</p><p class="ql-block">原來是我這匹老馬,失了前蹄(鬼使神差錯誤地將導航設(shè)在“步行模式”上而渾然不覺),還邊開車邊一個勁的直罵:咯是么子鬼,去機場怎么盡是土路!</p><p class="ql-block">于是乎,一穿橄欖樹林(正是掛果時節(jié)),二過薰衣草地(抱歉,非開花時侯),三咧,就又耽誤了大把時間落(女士在車上聽我說趕時間就不停車算了,一個個嘰嘰亂叫)……</p><p class="ql-block">千般萬般不舍,別了希臘(會再去的),別了此趟五國之旅,借用哈王美女當時寫下的這段話語,作為最后的結(jié)束詞(我這里照錄她的文字,就不避嫌啦,謝謝哈王,謝謝大家):</p><p class="ql-block">“即將登上歸國的飛機,照例介紹一下我們的八人團隊。</p><p class="ql-block">隊長阿里里:睿智幽默、知識淵博、細致入微、體貼周到、粉絲無數(shù)的資深領(lǐng)隊、歷史學家、環(huán)球旅行的踐行者。榮幸我們一起能驢行十五年走世界。</p><p class="ql-block">后勤部長自由行者:旅行過幾十個國家的資深玩家、最佳塑普解說員、最佳隨行記者、優(yōu)秀飼養(yǎng)員、不到半個月讓隊員們?nèi)司L肉三斤,為了保持身材在旅行后期被罷免部長職務(wù),剝奪做菜權(quán)利!</p><p class="ql-block">司務(wù)長美麗湖南:最佳二傳手,后勤部長的得力干將、發(fā)圈積極分子、不管光線只要有人影的愛拍鬼,敢說敢做,手腳并用,勇于攀登頂峰的巾幗英雄!</p><p class="ql-block">師長攀者泳士:和我一天生日聽不得水響的游泳健將;轉(zhuǎn)彎沒有剎車習慣的原賽車手;方向盤猶如玩具,不管是45度斜坡還是僅有一車寬的窄巷都進退自如的老司機。最值得敬佩的是不浪費一粒糧食,只要有他,就沒有光不了的盤。</p><p class="ql-block">財務(wù)部長梧桐雨:從擺pose可看出深厚的舞蹈功底,從每天記賬對賬可看出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從廚房打荷看出深藏不露的裝迷糊哄老公的乖巧,從對待小動物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有一顆太善良的心,她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車爆胎的世紀美女小妹妹。</p><p class="ql-block">攝師小扁:吃飯翹蘭花指,睡覺穿大紅衣的葫蘆娃;麻豆pose沒擺好,機機已收起的快槍手;嘴里說得賊溜,行動慢半拍的“撮把子”;照片拍得好,隨便我們順的扁大師!</p><p class="ql-block">閨蜜紅紅:愛吃、會睡、喜拍的妖精;鉆研股票會賺錢的炒股高手;接替掌勺重任圓滿完成任務(wù)的能干婆。</p><p class="ql-block">她是有招牌紅氏微笑及妖嬈俄羅斯站姿的妖媚女、她是數(shù)次漲停不斷請客的豪氣女,她是敢于給隊員灌辣椒水的潑辣女。</p><p class="ql-block">我~被隊友稱為哈書記:是負責協(xié)助制定行程、購買機票、導航、找住宿、以及一切對外聯(lián)絡(luò)事宜的小小聯(lián)絡(luò)員。</p><p class="ql-block">我們的團隊每個人都棒棒的!缺一個不行!少一個不對!我愛這個團隊!也希望我們能再次同行游世界!”</p><p class="ql-block">此刻,我加一段話:感恩有你們同行,有你們真好。期待2023年,至多不過2024年吧,春風會再來,好花會常開,我們再越山過海,天涯海角行不敗!</p><p class="ql-block">還有,本篇中的許多圖片和文字,是我親愛的隊友的奉獻,謝謝你們大家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The end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宁|
赤峰市|
永清县|
宝兴县|
河曲县|
宜章县|
年辖:市辖区|
晋中市|
永靖县|
浮山县|
广灵县|
濉溪县|
蒙山县|
汶川县|
普宁市|
新竹县|
闻喜县|
海伦市|
宁武县|
改则县|
观塘区|
尉犁县|
阳原县|
五常市|
德惠市|
林西县|
尼木县|
景东|
南开区|
浮山县|
布拖县|
宁海县|
根河市|
西畴县|
梓潼县|
白玉县|
双城市|
永平县|
永丰县|
龙江县|
基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