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南國多喬木</b></p><p class="ql-block"> 張港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摩托車在崎嶇蜿蜒的山路上穿行。時快,時慢,時停。觀察,瞭望,記錄。扯開嗓子喊山、喊水、喊太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拐上一開闊高坡,我倆停歇下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縱目遠眺,好一派南國江山!無邊無際的山地丘陵,呈夢幻般起起伏伏溫柔的曲線。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比比皆是松林,墨綠如潑,一層疊著一層,像大海的波濤,無窮無盡地延伸到遙遠的天盡頭,消失在云蒸霞蔚的世界深處。</p><p class="ql-block"> 登上山頂,俯仰江天,萬匯在目。勁松肅立于前,排排行行,蔚為大觀,如百萬雄師,整裝待發。大風起兮云飛揚,松濤激蕩,氣壯山河若黃鐘大呂:“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p><p class="ql-block"> 稍遠處,有條河,樹濃夾岸,滿流蒼翠,是遂川江。它自源頭龍潭垴出谷,流經羅霄山“江南一脊”、高坪夏“千年鳥道”、碧洲桂江十八灣,匯納百千溪流,經湖南桂東、井岡山、遂川、萬安,奔襲176公里艱難曲折流程,在萬安鄧林、西源轉向北流經嵩陽至羅塘下村從左岸匯入贛江。</p><p class="ql-block"> 少小不識山外有山,長大方知家鄉的山水與世界相聯。連著贛鄱大地,連著粵湘閩浙。仿佛走進宋代楊萬里的萬山圈子,一山放過一山攔。長江以南、南嶺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東,北緯25°——31°、東徑110°——120°,方圓37萬多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有一個共同而響亮的名字:江南丘陵。</p><p class="ql-block"> 大約一億多年前,燕山運動造就了江南丘陵的地貌基本格局。三疊紀初期遭遇海浸,末期形成褶皺構造。白堊紀晚期發生大規模斷裂活動,形成眾多山地和山間斷陷盆地。“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山嶺,丘陵,河流,盆地,呈長條形延展,江南丘陵雛形成焉。山地盆地間一般有輻合水系,稍大河流穿過一個或幾個盆地。吉(安)泰(和)、贛州、于都、廣昌、瑞金和興國等是贛境內著名盆地。每個盆地乃至整個江南丘陵,氣候溫潤,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加之開發較早,如今植物葳蕤,物阜民豐,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之一。</p><p class="ql-block"> 江南丘陵位于南中國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紅壤地區,以白堊系紅色砂巖、泥巖、頁巖、砂礫巖、礫石構成低丘崗地。松軟芬芳的泥土皆來自堅強巨大的巖石。幾億年甚至十幾億年,經風力、水力不斷侵蝕、風化,而成“成土母質”。又過數億年,成土母質經水、空氣、腐殖質和微生物綜合作用,終成土壤。寸土寸金,值得我們倍加珍惜。丘陵土壤厚德載物,適合松樹、杉樹、樟樹、竹子、楓樹、油茶、茶樹、映山紅、黃梔子、山蒼籽等千萬種喬木灌木生長。</p><p class="ql-block"> 說遠了。說說家鄉的金木水火土,小橋流水人家。</p><p class="ql-block"> 不需人指點介紹,附近幾個山頭閉上眼睛也能叫出名來。松牯嶺,竹山窩,紅桃屳,桐木山,麻仔坳。每個山頭都留下過少小時候的深深印記,辛勞與汗水,歡笑與美好,內疚與憂傷。好在,少小離家老大回,如今長成的一樹樹、一叢叢如“公”字形的綠色樹冠,覆蓋消彌了一切。家鄉的山有了色,有了彩,有了魂。山之色彩,山之魂魄,來自于朝氣蓬勃、渾厚華茂的青松叢林。</p><p class="ql-block"> 江南好,棲居南來北往客。明末清初,一小支客家先祖南下至贛江蛤蟆渡,藉一葦竹筏東渡惶恐灘,遷徙到一處處僻靜密林山坳,疲憊駐足,見喬木高聳,灌木叢生,到處流水潺潺,鳥鳴啾啾,安營扎寨下來,披荊斬棘叩石墾壤辟出壟壟薄田,繁衍生息成一個個小村莊。家鄉十里八鄉,有山有水有黃土,卻無煤無礦無石頭。歲月滄桑,山里人創造了了不起的現代文明,也留下了刀砍斧鑿的生活印記。靠山吃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磨刀霍霍向山林。樹蔸樹根枝葉,土灶里燒,做飯燒水煮豬潲,延續山里人家的爨火。粗大的樹材,偷了賣去,換農藥化肥,換油鹽醬醋茶。不得不承認,我求學之路上的一應束脩衣衫、筆墨紙硯皆靠了父母劬勞和山上柴薪供奉。</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前,我帶著淡淡的憂傷遠離,家鄉是這樣一番景象和輪回:春夏,山上黃土裸露,冒出來的幾莖小樹,瘦骨嶙峋,萎萎縮縮,生怕長大了被人砍了燒了賣了。秋冬季節,只有兩種顏色,黃和灰。黃的是土,灰的是蘆葦茅葉。荒山禿嶺,水源枯竭,水位下降。干旱年份,不要說禾稻“焦渴”歉收,連村民喝的水都成大問題。秋風起,塵土飛揚,水井干涸,人們在水溝里、泥塘里到處找水挑水,最遠的,推著獨輪車到十里外的泉江拉水,而那時的泉江啊,河道三分,一分流水,二分沙灘!</p><p class="ql-block"> 山之痛,草木之痛,也是山里人家的生存發展之痛。</p><p class="ql-block"> 天地不絕,總有春風吹起,陽光照來。家鄉后來的滄桑巨變,今天正好趁機問問身邊這位鄰居、小學同學、老護林員張源繼了。</p><p class="ql-block"> 說來話長。造樹植林,封山育林是根本。開始小打小鬧,號召人工造林。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家在江南丘陵地帶飛播濕地松、馬尾松,聽說一家伙造林180萬公頃。你看我們村,每個山頭,清一色大松樹。我就負責附近18個山頭的巡山護林。</p><p class="ql-block"> 我笑著說,今天跟你巡山,只見你喊喊防火,看看蟲情,踏青兜風一樣,快活舒暢得很。</p><p class="ql-block"> 苦過來了。早先,這一片護林員十七八個(現在只有四個),還管護不過來,到處亂砍濫伐,偷盜成風,日夜進山勸止、吵架、打架,累個半死。后來,打工潮興起,年輕一代出去了。留守家園的人們,科學發展農林牧副漁,收入也高了。接著,縣城有了工業園,集鎮有企業落戶,連村里的舊禮堂都辦起了勞動密集型企業。家門口能就業賺錢,亦工亦農,多好啊!這些年更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日子過得紅火赤天。無論出外還是在家,都有了比上山偷賣木材輕松得多豐厚得多的收入,誰還惦記稀罕那幾根松杉木頭?家家有錢了,先是用沼氣池,液化氣,現在用電,哪個還去砍柴挖蔸,回到家里又忍受煙熏火燎?</p><p class="ql-block"> 環境寬松,松樹們快樂茁壯生長。飽受苦頭的山里人,更懂得森林的可貴,綠色的重要。“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情感如黃土般深厚。愛林護林,人人有責。昔日濫砍濫伐人,變作今日護林使者。松林長起來了,各種喬木灌木繁衍生息。山山嶺嶺,蔥蔥翠翠。松山林海成了家鄉的綠色名片,蔭佑涵養著一切。土壤肥沃了,莊稼豐收了,井水清了,山塘滿了,圳溝渠溪和著人們的歡聲笑語日夜歡快流淌。</p><p class="ql-block"> 南國多喬木,松山之下有人家。</p><p class="ql-block"> 張源繼家前年剛建的四層樓房,庭院里栽了桃、李、桔子、枇杷。門前水泥馬路旁有兩口大水塘,流水嘩嘩,魚兒正搶著吃青草,唼喋有聲。魚塘下漠漠水田,依偎青山,蕩漾起禾苗簇擁的綠色波浪,不見頭尾。屋后是松山。沿山坡圍起了一個養雞場,足球場大小,雞已長成,三五成群,有些還爬上松枝唱起歌來。雞場左邊一條便道,石子臺階落滿松針。兩邊有高大挺拔的松拱衛,松樹下隨意長著杜鵑、烏桕、荷木、山毛櫸、冬青,女貞子。杜鵑花剛剛謝幕,潔白的野梔子花又開得正歡,香氣滿徑。松林是鳥的天堂。畫眉、大山雀、灰鵲,鷓鴣,在松枝間,雀躍飛翔,嘰嘰喳喳地叫,歡快樂呵,好像每一天都過著美好生活。</p><p class="ql-block"> 山頂筑有小坪,有石桌石凳子。滿目青松高且直,樹冠舒張,接納八面來風。端坐此間,松香花香,風聲鳥聲,不經意間莊周夢蝶了——耳邊響起孔子的贊譽:“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遠方傳來李白的歌詠:“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蘭秋香風送,松寒不改容。”樹枝間唱來革命者之歌:“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他好比大松樹冬夏長青……”松為“木公”,松乃百木長,松是綠色使者。青松莊重偉岸,我則卑微如塵土草芥,豈敢在松下翹二郎腿?正襟肅立,恰一首晉朝嵇康的古琴曲《風入松》隨風響起,風起云涌,雄起豪邁,使人對松樹以及大自然頓生敬畏之心,人的精神風貌也伴隨天籟之音高揚澎湃起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康市|
阳信县|
锦州市|
昆山市|
石家庄市|
通道|
南陵县|
昌宁县|
福鼎市|
开阳县|
南开区|
尉氏县|
商洛市|
裕民县|
黑龙江省|
邹城市|
金昌市|
奇台县|
阿拉善盟|
绩溪县|
建瓯市|
临邑县|
安陆市|
河西区|
宕昌县|
长武县|
泉州市|
丹东市|
中西区|
商洛市|
石门县|
山东省|
余姚市|
凉城县|
出国|
清水县|
弥勒县|
县级市|
攀枝花市|
佛冈县|
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