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李成梁,明代隆慶、萬歷年間鎮守遼東的大將,鐵嶺人。小時家很貧窮,四十歲以后,才以戰功為遼東險山參將,代理遼東總兵官。在遼東邊備弛棄的情況下,他“大修戎備,甄拔將校,收招四方健兒,給以厚餼,用以選鋒,軍聲始振”。多次打敗女真等侵擾,用計殺死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鎮遼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師出必捷,威振絕域”,對保衛明朝東北邊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以下三張為民國時期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然而,他和其他封建統治階層一樣,“貴極而驕,奢侈無度,軍資、馬價、鹽客、市賞,歲乾沒不貲,全遼商民之利盡籠入己。以是灌輸權門,結納朝士,中外要人無不飽其重賕”。“甚或掩敗為功,殺良民冒級”。明萬歷十九年(公元一五九一年),因御史胡克儉等彈劾解任,在家閑居十年。</p> <p class="ql-block">(以下為本作者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明萬歷二十九年(公元一六O一年),再鎮遼東。此時,李成梁已經七十六歲。“復鎮八年,遼東少事,以閱視敘勞,加至太傅”(明史.李成梁傳)。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一六一五年)卒,享年九十歲。</p> <p class="ql-block"> 歷史上對李成梁的評價,褒貶不一。有的說功大于過,有的說過大于功。還有的說功過參半。但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都認為在任遼東總兵的前二十二年中立下了大功,武功之盛,二百年來未有過。</p> <p class="ql-block"> 明朝,在廣寧城設廣寧衛,下轄廣寧左、右、前、后、中等五衛,轄區從山海關至遼河以東。遼東巡撫衙門及遼東總兵府均設在廣寧城內,成為遼東地區政治、軍事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李成梁鎮守遼東駐兵廣寧,在鼓樓西部建“鎮東堂”,作為軍事議事場所,并把鼓樓作為點將臺。</p> <p class="ql-block"> 鼓樓前面的李成梁石坊,建于明朝萬歷八年(公元1580年)。明神宗朱翊鈞為表彰時任遼東總兵官李成梁鎮守遼東的功勛,命巡撫遼東地方兼理軍務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詠等為其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石坊用紫色花崗巖制作,為三間四柱五樓式。高9.25米,寬13.1米。結構仿照木構牌樓,翹檐、通枋及欄板斗拱等制作精細。并飾有人物、四季花卉、鯉魚跳龍門、二龍戲珠、四龍、五鹿等浮雕。中柱柱腳前后,有石獅兩對。石坊額上豎刻“世爵”二字。橫額刻有“天朝浩券”及“鎮守遼東總兵官兼太子太保寧遠伯李成梁”等字樣。下有“萬歷八年十月吉日立”刻欵。</p> <p class="ql-block"> 清末進士吉林候補知府李維禎在《寧遠伯石坊歌》詩中,敘述了李成梁生平事跡后,用“獨留杰構矗穹空,哲匠雕餿訝鬼工,舌吐石猊威舑舕,翹騫鐵鳳勢玲瓏”的詩句,來形容這凌空矗立的石坊,并贊賞和歌頌了石坊的雕刻藝術及建筑石坊的能工巧匠。</p> <p class="ql-block"> 李成梁石坊是遼寧省現存的明代石構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 北鎮,有關李成梁的傳說很多,如“五門出殯”、“萬官填墳”、“老罕王與老虎圈”、“王杲石”、“鼓樓點將”等等。</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李成梁石坊,已經是鼓樓文化廣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李成梁的故事世代相傳,人盡皆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城县|
梁河县|
渭南市|
柳江县|
图片|
新郑市|
嵊州市|
公主岭市|
招远市|
白玉县|
芦山县|
宜川县|
东城区|
乌兰浩特市|
东平县|
建湖县|
石景山区|
新营市|
滦平县|
镇康县|
株洲市|
杭州市|
汝州市|
瓦房店市|
德令哈市|
谷城县|
沙河市|
仁寿县|
沛县|
宜良县|
瑞昌市|
连山|
涟源市|
花莲市|
文安县|
临漳县|
柳林县|
驻马店市|
九龙城区|
湟源县|
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