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總策劃:秦桂蓮 王國洪</p><p class="ql-block">編 輯:黃新生</p><p class="ql-block">撰 稿:秦桂蓮 余國友 周國旺 </p><p class="ql-block">張彥勝 胡占明 王國洪 黃新生</p><p class="ql-block">李 娜 史秋發</p> <p class="ql-block">清明節懷念胡維斌主席</p> <p class="ql-block">編者按語:胡維斌6月10日去世引發全國各地攝影界朋友關注。截止6月11日5時16分,來自全國各地攝友的唁電、文章多達3百多款。為了悼念胡維斌,我們采取云聚會懷念胡維斌的方法。同時采集了近年胡維斌的攝影采風的照片和他的部分攝影作品,并配以部分攝友撰寫的懷念文章聚成此篇,表達我們的哀思。</p> <p class="ql-block"> 悼念恩師胡維斌</p><p class="ql-block"> 作者:王國洪</p><p class="ql-block"> 6月11日上午,正在去阿卡爾的路上,瀏覽微信,卻突然從《我愛大美新疆攝影群》發現有幾條悼念胡維斌的消息,登時感覺不可能是真的,他還有很多事沒有去做,還有很多事沒有交代,怎么會就這樣離開呢?!默默地開著車,與胡老師交往多年的一個個片段不斷閃現在腦海,淚水一次次禁不住打濕了雙眼。阿卡爾這條路,是胡維斌老師和我多年一起走過的路。今天,就讓我再次走上這條路,緬懷胡老師和我們一同走過的難忘日子。</p> <p class="ql-block"> 我與胡維斌老師初識在1991年的兵團黨校大專班培訓期間。他比我大一級,來自八十八團。由于每天在校園樹林子里經常看到他手捧課本,孜孜不倦詠讀各種經典,學習非常刻苦,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進一步了解胡維斌是通過第五師原副師長郭朝訓(時任八十三團黨委書記、團長)的介紹。他說,小胡這個人原來在八十八團五連種地,是個特勤奮、特有上進心的人。在八十八團五連工作期間,幾乎把連隊每家每戶都報道了一遍。看到他工作勤奮努力,而八十八團當時宣傳力量比較薄弱,就把他調到團場宣傳科工作。短短幾年間,胡維斌不負眾望,足跡踏遍了八十八團和溫泉縣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用鏡頭和筆,記錄下團場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八十八團這樣一個邊遠地區貧困小團場身名遠播,成為農五師新聞界的“大團”。由于工作突出,胡維斌很快被調到《戰旗報社》(《北疆開發報》社前身)工作,逐漸成為農五師新聞界的一位資深記者。</p> <p class="ql-block"> 1996年,一種俗稱“娃娃魚”的兩棲動物——新疆北鯢,由于人為捕撈和環境惡化,數量逐年減少。他采訪但這種情況后,心急如焚,大聲疾呼,寫出了《保護新疆北鯢刻不容緩》的報道,先后在十多家報刊發表,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被自治區兵團評為好新聞二等獎。</p> <p class="ql-block"> 1998年,經國家批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溫泉縣新疆北鯢棲息地正式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他又跟蹤報道,拍攝了一組《故園不再驚夢》的圖片,在全國引起了反響,這組新聞圖片被兵團評為好新聞二等獎,由他編排的版面同獲好版面獎。由于胡維斌注重生態保護工作,寫出了一大批反映生態建設方面的文章,尤其是溫泉“恐龍時代的活化石”北鯢的發現、保護一系列新聞報道,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胡維斌也因此成為北鯢發現與報道“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 全國地州市盟報數十家媒體記者們齊聚五師,在五師召開了全國地州市盟報優秀作品表彰暨經驗交流會,胡維斌的作品被全國地州市盟報評為優秀獎。全國地州市盟報在五師舉辦,開創了五師新聞工作的先河,豎起了新聞工作的一個標桿。</p> <p class="ql-block"> 1998年,我調入八十三團宣傳科任宣傳干事,負責團場外宣工作,與胡維斌老師有了更多的接觸和交流學習機會。當時團場對團辦企業實行“關、停、并、轉、租、包、股、聯”改革,許多企業職工下崗,急需一批反映職工下崗后不等、不靠、不要,靠自強不息的精神自謀職業的先進典型來為團場企業改革加油鼓勁。隆冬季節,胡維斌乘坐班車到70多公里來到八十三團,由我陪同采訪了吳忠民、尤素珍、肖素蘭等“下崗不落志,選準人生坐標,書寫了自己的壯麗人生”的事。結果在去的路上閃了腰,說起話來都困難,但他仍然堅持進行采訪,采訪對象被他的精神所感動,配合得十分默契。他采訪拍攝的這組《人生自有苦中樂》的圖片報道被《中國商報》、《中國農墾》等10家報刊所采用,反映比較強烈,采訪后撰寫的文章還被自治區評為“再就業”好新聞三等獎。</p> <p class="ql-block"> 胡維斌老師深愛博爾塔拉和五師這片土地,每次下基層采訪都是“拼命三郎”的架勢。1999年夏天,胡維斌老師來八十三團采訪枸杞農戶致富的消息。本來是我騎著摩托車帶他到枸杞產區采訪的,他說還是步行的好,可以采訪到更生動的東西。他讓我拿拿著望遠鏡跟他一起走,說是步行采訪來的稿件更有力度和深度,拍出來的圖片更有沖擊力。于是,我們倆從早上9點開始一直在枸杞地里步行穿梭,有時為了發現拍攝對象還爬到樹上用望遠鏡找目標,然后再前去采訪報道,頂著烈日炎炎,踩在沙地上,穿梭在枸杞的荊棘中,饑腸轆轆走了30來里,直到下午7點多鐘才吃上飯。他的《枸杞紅了,商賈來了》攝影組照先后被《光明日報》《國際商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特產報》《農民日報》等近20家報刊所采用。有利于助力了當地枸杞產業的發展。</p> <p class="ql-block"> 胡維斌老師不但自己積極從事新聞采訪報道,還毫無保留的培養基層通訊員和他一起并肩作戰,共同成長。在胡維斌老師的積極推動下,五師連續多年開展通訊員培訓,并且把通訊員培訓班辦到了八十三團、八十九團等團場,將自治區和兵團有名的攝影專家宋世敬、宋慧敏、金煒、廖周炎、蔣克定等請到學習班,進行集體授課,使五師一大批通訊員隊伍迅速成長起來,使五師成為兵團名副其實的“新聞強師”。其中胡維斌老師所做的工作功不可沒。</p> <p class="ql-block"> 在八十三團的采訪過程中,胡維斌老師親自帶領基層通訊員一起現場采訪,集體改稿,集中授課。他常說,新聞攝影要搞好策劃,視角要新、立意要新才能有所突破;拍照要貼近了再貼近,才能更進一步拍攝出反映真實生活的攝影作品;新聞作品是用腳底板走出來的作品;生動的作品之后是大量背景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受他點撥,八十三團有30多名基層通訊員的寫作水平和拍攝水平在短期內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其中表現突出的有張新安、袁水河、張國棟等人。</p> <p class="ql-block"> 胡維斌老師待人誠懇熱情。每逢節假日,都把我們各團場的小通訊員們聚在一起,拉拉家常,噓寒問暖,把酒言歡。我們到博樂辦事,只要他知道了,都是主動招呼,自掏腰包,熱情款待,詢問工作生活情況,幫我們打開心結,讓我們感受到大哥一樣的關懷。</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來,胡維斌老師足跡踏遍了當地的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溫泉的“恐龍時代的活化石”北鯢生態地保護、祖國最西端邊防卡昝哨所官兵的堅守和執著、艾比湖濕地生態保護、賽里木湖旅游事業發展、枸杞產業發展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媒體上都得到積極回應。他將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對各族人民的熱愛和大美新疆的熱愛,用一組組鏡頭記錄下來,寫進了熾熱的字里行間。</p> <p class="ql-block"> 由于多年的奔波勞累和超負荷伏案寫作,胡維斌老師積勞成疾,患上了嚴重的腎病。就這樣也放不下所從事的新聞工作。2017年9月,在胡老師第一次做腎移植手術之前,他擔心自己在手術臺上下不來,便在妻子的陪同下,拖著孱弱的身子,把各團場的通訊員們帶上,不顧勞頓顛簸,驅車來到溫泉,將北鯢發現地、母親石遺址、巖畫遺址等需要繼續宣傳的新聞資源一一交代給各位通訊員們,期望這些地方能得到持續的宣傳報道,發揮出應有的社會效益。</p> <p class="ql-block"> 換腎手術完成后,胡老師更是感恩社會各界對他的救助和支持,想用更多的付出回報社會。他曾經跟我說,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他要跟時間賽跑。剛出院的時候,每次出門采風都是妻子安金花替他背沉重的攝影包。后來他自己背攝影包,誰替他背都不讓。看到他身體一天天恢復,我們都由衷地替他高興。就在去年,他在各大媒體刊登作品3600余件,創造了常人難以創造的奇跡。</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春節前后,我約胡老師到小溫泉采風,他說最近老是感冒,不敢出門。想到手術后的病人身體抵抗力差,也就沒有勉強。后來聽說到武漢去看病了,感覺到他的病情可能有點嚴重。但收到的消息說武漢那邊的醫療水平比較高,住了幾天院又好了,懸著的心又放了下來。誰成想沒有幾天,病情反復,最后竟成陰陽之隔!叫人痛心不已!</p> <p class="ql-block"> 訊員,讓我們感受到“此生無悔,感恩遇見”,讓人難以忘懷。天堂路遠,愿您一路平安!王國洪敬上2022年6月12日胡維斌老師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的一生又是為新聞事業奔波忙碌、拼命奮斗的一生!他吃盡人間疾苦,看盡世間百態,卻用最純真、最善良的那顆心對待每一個人,讓人感受到他博大胸懷和熾熱情懷!他倔強頑強,堅毅執著,坦然面對一切困難和挫折,勇于和命運抗爭,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值得我們每個人敬仰和學習!他用那孱弱的身軀,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書寫了新聞史上的傳奇!他對博州和五師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蒼天見證,日月可鑒!他用“人間自有真情在”的篤信,把信心和熱情傳遞給基層的每一位通訊員,讓我們感受到“此生無悔,感恩遇見”,讓人難以忘懷。天堂路遠,愿您一路平安!</p><p class="ql-block"> 王國洪敬上</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12日</p><p class="ql-block">作者介紹:王國洪,新疆兵團第5師83團兩辦主任,資深記者,攝影家,其新聞攝影作品多次榮獲大獎。</p> <p class="ql-block"> 《悼胡維斌》</p><p class="ql-block"> 躬耕連隊種田郎</p><p class="ql-block"> 胸懷大志成棟梁</p><p class="ql-block"> 新聞戰線文章好</p><p class="ql-block"> 光影世界美名揚</p><p class="ql-block"> 病逝江城鴻志斷</p><p class="ql-block"> 功垂雙河品德芳</p><p class="ql-block"> 亮節清風駕鶴去</p><p class="ql-block"> 仰望蒼冥吾心傷</p><p class="ql-block"> 胡占明</p><p class="ql-block"> 2022.6.11</p><p class="ql-block">作者介紹:胡占明,原新疆兵團農五師83團政委、師教育局局長,軍墾詩人。</p> <p class="ql-block"> “天堂”花海 光影永恒 </p><p class="ql-block"> —送別五師攝影大師胡維斌</p><p class="ql-block"> 5月14日,周五,黃新生和余國友兩位老師來90團看我,但因我在上班,不能陪2位老師走走看看。于是,下了晚自習,商議周六請胡維斌、張彥勝老師們一起去艾比湖拍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5月15日早上6點30分,張彥勝老師載著胡主席的車已經停在我家樓下,上車我開玩笑說:“一群攝影瘋子聚在一起啦!”</p><p class="ql-block"> 艾比湖風景異樣之美,日出、鳥鳴、蘆葦、水波蕩漾……正趕上鳥類交配季節,我們在蘆葦里呆著搶拍難得一見的絕佳鏡頭,一直到中午1點,肚子咕咕叫,才收起“家伙”到保護區小憩。下午的日頭高,溫度飆升,我和老師們一起回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我開著車,大家緊張得不敢睡覺,說著各種攝影奇葩故事,尤其是黃新生老師,簡直就是一個新聞故事大佬,說到激動處,胡主席也會添把火,大家開心的不要不要。到了博樂市區,我問:“胡主席,你啥時退休?”“今年9月。”“幸福的日子就要來啦!等著我退休,跟你們一起好好拍!”“等你退休,我的骨頭都爛成泥啦!”一語成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胡維斌,五師乃至攝影界的一個傳奇,從88團靠一支筆起飛,又靠對新聞的執著,用雙腳丈量博爾塔拉每一寸土地。即便在經過2017年的換腎手術之后,依然筆耕不輟,攝影不懈……只要有機會就走出去拍,沒機會騎著自己的電動車也要出去拍……博爾塔拉大地在他眼里,仿佛永遠是光影里永恒的傳奇。2021年,他的攝影作品達到頂峰,一年里就在國內外各大媒體刊稿3600余篇,尤其是他的紅山嘴之晨,獲得博州攝影大賽一等獎;博爾塔拉河的墨韻獲兵團攝影大獎……他的攝影讓博爾塔拉有了溫度,有了色彩,有了故事,更有了聲譽……</p><p class="ql-block"> 也許老天憐愛他的一生辛苦,讓他拍完賽里木湖的天堂般的花海后,禁不住“大西洋最后一滴淚”哭泣,把他留在了“天堂”。</p><p class="ql-block">胡維斌同志,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我愛大美新疆攝影沙龍全體送別胡維斌! </p><p class="ql-block"> 秦桂蓮執筆 </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12日</p><p class="ql-block">作者介紹:秦桂蓮,新疆兵團第5師90團中學高級教師,參與國家教材修改工作,原90團新聞中心資深記者,《我愛大美新疆攝影沙龍》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 深切懷念胡維斌同志</p><p class="ql-block"> 相識雖晚,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大美新疆,敬業愛崗;</p><p class="ql-block"> 攝影共享,技藝精湛,</p><p class="ql-block"> 德藝雙馨,光照后人。</p><p class="ql-block"> ……張彥勝</p> <p class="ql-block"> 《我心中的攝影大師胡維斌》</p><p class="ql-block"> 作者:余國友</p><p class="ql-block"> 我和胡維斌真正認識是2012年退休后在一起攝影后走到一起的,我們從認識、相知到用雙腳丈量博州秀美的山河,處處留下了他率領我們攝影團隊的足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堅不可摧的毅力,雖然身患重病,但仍然堅持與大家一起長途跋涉,臉上露出神采奕奕笑意。他是一個滿腔熱情老師,經常組織大家一起探究拍攝技巧與風格,通過交流學習,攝友們均有了顯著的提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嗚呼!當我們2022年5月13日在賽里木湖拍攝郁金香時他感覺力不從心,我說:你就不要走了,休息一下,我們到前邊拍一陣子就回來了。沒想到這盡是最后一次相聚的拍攝,賽里木湖為你留下最后一滴眼淚……。</p><p class="ql-block">胡維斌主席一路走好,安息吧!家人保重身體,節哀順變!</p><p class="ql-block"> 余國友</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11日寫于八十七團</p><p class="ql-block">作者介紹:余國友,原新疆兵團第5師87團紀委辦公室主任,《香港攝影報》博爾塔拉記者站站長,資深攝影家,作品多次獲得全國、省、市、兵團大獎!</p> <p class="ql-block"> 懷念胡維斌</p><p class="ql-block"> 作者:史秋發</p><p class="ql-block">星空中有一顆星</p><p class="ql-block">閃爍著光芒劃過天際照亮了蒼穹。</p><p class="ql-block">他是那么的明亮那么的急切,</p><p class="ql-block">飛奔著擁向大地!</p><p class="ql-block">當我們再次回眸時</p><p class="ql-block">晚霞已染紅天空與大地!</p><p class="ql-block">你就是為天空而生,</p><p class="ql-block">你就是為大地而活。</p><p class="ql-block">執著短暫的一生</p><p class="ql-block">只為蒼生照亮那引路的一抹亮光!</p><p class="ql-block">你太熱愛大地了,</p><p class="ql-block">又再次回歸到她的懷抱去了!</p><p class="ql-block">留給我們是無盡的回憶!</p><p class="ql-block">寫給永不服輸的胡維斌戰士!</p><p class="ql-block">作者介紹:史秋發,原新疆兵團第5師89團中學校長,軍墾詩人,</p> <p class="ql-block"> 懷念胡維斌</p><p class="ql-block"> 作者:周國旺</p><p class="ql-block"> 驚悉我們的好攝友胡維斌同志因患病不幸去逝,內心十分悲痛。他的去逝,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好攝友、好同志。胡維斌是一位十分熱心的好攝友,對攝影愛好者有求必應,總是不耐其煩地指導。在他患病之后,每逢星期天節假日,仍然帶著五師的攝影愛好者走遍了博州及伊犁的山山水水,為宣傳新疆的大美景色做出了具大貢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倆一九八三年六月參加了農五師首屆攝影學習班,他當時在八十八團宣傳科工作,學習攝影非常認真,這為他今后從事新聞攝影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自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后,多幅作品榮獲國家級、省級、地州市級大獎,得到各級部門的認可嘉獎,為五師增得了榮譽,他的不幸去逝是五師攝影界的一大損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胡維斌同志對攝影的熱爰追求和不斷探索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的攝影作品總是以最新的題材、新穎的構圖打動人,這是他長期以來孜孜不倦,不斷探索的結果,每當與他一起外出釆風都有很多收獲。</p><p class="ql-block"> 胡維斌同志雖離開了我們,但他的音容笑貌,熱心助人、對攝影的熱愛與追求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懷念。</p><p class="ql-block"> 胡維斌同志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攝友: 周國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二年六月十一日于海南瓊海</p><p class="ql-block">作者介紹:周國旺,原新疆兵團第5師84團中學校長,《香港攝影報》新疆博州記者站站長,資深攝影家,常年旅居北京、海南。</p> <p class="ql-block"> 《小胡 你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 作者:胡占明</p><p class="ql-block"> 胡維斌去世了!他戴著兵團第五師雙河市軍墾新聞融媒體資深記者的光環躍升天國,微笑著消彌于天際,讓人惋惜不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與胡維斌相識很早,因都來自同一個團場的緣故,彼此也就很認可。每次見面,他總叫我:一家子(我倆都姓胡),我總是叫他:小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幾年前,他患重病手術后,我每次見他都要問候幾句,也看他恢復的挺好。誰知天有不測風云,沒想到,他這么快就離開了我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胡的突然離世,讓我在感悟生命脆弱、感嘆世事無常的同時,又引發了另一個層面的懷想:許多我們身邊的朋友,我們與他們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但你是否認真地審視過他(她)呢?你真正地了解他(她)嗎?他(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說實話,我們平時與各方面的朋友來往,往往是感性的認識多,而理性的認識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因為排除沒有什么特殊的緣由,大家都是在不經意間,也就是說很少去細致地琢磨與理性分析。 </p><p class="ql-block"> 小胡走了,在為之惋惜之余,以上這些問題一直在我的心中縈繞。我思來想去,漸漸地有了一點清晰的認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胡是一個眼中有光亮,心中有向往的人。他出身平凡,來自團場,但他經過幾十年的打拼從一個農場的普通農工,搖身一變,成為五師媒體融合中心的知名編輯、記者。試想當年,給農田澆了一夜的水;平了一天的毛渠;割了一天的麥子。又有幾個人能堅持不懈地點燈熬油地伏案讀書,又有幾個人能秉筆急書,或為學習筆記,或為新聞稿件。但小胡做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胡是一個手中有'功夫',心中有大愛的人。多少年來,他立足五師,情系博州,以他手中的筆與相機為武器,為宣傳五師與博州大聲地鼓與呼,寫出了一篇篇佳作,拍出了一幅幅美圖。依照他后來的工作地位與身份,他完全可以少寫一點、少拍一點,動動口,揮揮手完全可以,但小胡沒有那樣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胡是一個腳下有力量,心中有擔當的人。在西部大開發、對口援疆,以及國家施實“一路一帶”的戰略中,為了更好的宣傳五師與博州,他在“振衣千仞崗”的采訪中,一篇篇好新聞、好通訊,躍然紙上,占據重要版面。在“濯足萬里流”的艱辛中,一幀幀好圖片、好圖像飛到國家級媒體,被采用刊登。在患病之后,他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履行職責,所做所為以及取得的成績,根本不像是一個重病在身的人所能達到的。但小胡完成了。</p><p class="ql-block">小胡,你是讓我難忘的人!</p><p class="ql-block">小胡,你是讓我懷念的人!</p><p class="ql-block">黃鶴樓邊千帆競發敬送好友上路,</p><p class="ql-block">阿爾套山萬?哀鳴召喚維斌回家。</p><p class="ql-block">小胡,愿你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 胡占明</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11日寫于博樂市</p><p class="ql-block">作者介紹:胡占明,原新疆兵團農五師83團政委、師教育局局長,軍墾詩人。</p> <p class="ql-block"> 悼念胡維斌</p><p class="ql-block"> 作者:黃新生</p><p class="ql-block"> 胡維斌,四川省重慶人,軍墾二代,生于嘉陵江畔,成長于新疆兵團農場,川人纖夫、棒棒工、川軍的倔強、執著的性格、以及軍墾后代的優良品質集于一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胡走了,讓人痛惜。小胡是個好人,是個心中有有理想,腳下有力量的人。小胡于八十年代初在88團5連當農工。后來他硬是憑著自己不懈努力的拼搏精神,走上了新聞戰線,成為了一個頗有才能與成就的編輯、記者。小胡的成長史是含辛茹苦的,小胡的奮斗史是令人敬佩的。后來小胡當任不讓地成為農五師攝影家協會主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認識小胡是2018年6月10日的賽里木湖畔,后來才知道小胡剛從武漢做了換腎手朮回到博樂市,馬上組織了由4支舞蹈隊近百人參與的環湖攝影創作活動。眼看著體虛聲弱的小胡拿著話筒半天搞不定,我奪過話筒秒秒搞定(好在我曾經組織過全國、全省、全地區的大型體育比賽活動),小胡馬上宣布由我總指揮,(哪時我不知道他叫胡維斌,還是主席)從此,我們成為了好朋友,因攝影而結緣。</p> <p class="ql-block"> 也就是那時,他組織了一個全國性的攝影沙龍,叫:《我愛大美新疆攝影沙龍》,該沙龍起源于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第5師雙河市一群熱愛新疆、愛好大自然的攝影人,發起人原農5師攝影家協會主席胡維斌。哪時的胡主席患重疾,生命垂危!受到廣大攝影人的捐助與關愛!胡維斌大病初愈后即帶領博州攝影人爬山涉水,開始博州攝影史上的新紀元。胡維斌主席的生動故事盛傳祖國大江南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從哪以后沙龍的加入者有來自湖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唐大柏以及四川、廣西、福建、重慶、北京、東北、新疆各師、市、縣的部分攝影家協會主席和愛好者332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胡是一個普通人,但不普通是從換腎回來的這4年,他似乎預感到來日不多,更加拼命地奔跑在博爾塔拉美麗的山川、草原、大漠、湖邊、濕地!他經常組織成百、幾十或幾個人的攝影隊伍,往返于博爾塔拉的山山水水!當野飲人們美食時,他獨自攜帶的素食和一大把排異的藥做為野餐!他用對攝影的無限熱愛透支著虛弱的生命,僅去年就在國內外各大媒體刊發圖文3600余篇!他用負重前行詮釋了生命的偉大意義!他用短暫的4年創造了攝影人偉大的奇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胡是位有情有義的人,他將攝影所知告訴所有求教的人,毫無保留!他所知道的攝影最佳地點帶病忍痛也要領你去探訪!我在他身上看見纖夫、棒棒工、川軍和軍墾人的不畏艱險困苦、積極樂觀、永往直前、埋頭苦干的身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年2月至5月,我在博樂的日子里,小胡安排組織我們三下艾比湖濕地,四上賽里木湖、三臺林場去采風,當博樂市百花盛開時,我們在開屏湖拍花時,小胡開電動車一路追遂,博州舉辦海棠花節又與小胡在一起!在我家里與小胡開懷暢飲時,我還提出拜小胡為師學習試用無人機,但小胡卻走了!走的那樣悄無聲息……</p><p class="ql-block">胡維斌是新疆攝影人心中的豐碑!</p><p class="ql-block">胡維斌千古!</p><p class="ql-block">黃新生2022年6月11日寫于烏魯木齊市</p><p class="ql-block">作者介紹:黃新生,原新疆兵團第5師87團5連牧羊職工。</p> <p class="ql-block">編后:因篇幅的問題,我們只能選幾位胡維斌主席生前好友的部分回憶與詩組成此篇。截止6月11日16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唁電和文章多達3百多!我們將截圖刊于文后,以此懷念胡維斌!</p> <p class="ql-block">新疆兵團攝影家協會主席梁斌發來唁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友谊县|
文登市|
荥阳市|
贡山|
沿河|
云梦县|
丹江口市|
惠州市|
高平市|
临邑县|
施甸县|
奈曼旗|
德阳市|
隆昌县|
马公市|
滨海县|
千阳县|
北宁市|
平陆县|
略阳县|
高州市|
新建县|
庐江县|
嘉鱼县|
板桥市|
宿州市|
鹤岗市|
临汾市|
江川县|
铜梁县|
镇巴县|
永修县|
大英县|
博爱县|
贺州市|
泌阳县|
登封市|
资阳市|
中山市|
巨鹿县|
南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