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沈陽軍區副政委李伯秋少將(1960年晉升) 上下兩圖為沈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李伯秋大校(1955年授予)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軍營趣聞軼事之“魚水情”</div><br>魚水情:是指關系極其親密,像魚和水一樣不可分離的情誼。<br>典出肖華上將的名篇《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之四渡赤水出奇兵:<div><br>橫斷山,路難行。<br>天如火,水似銀。<br>親人送水來解渴,<br>軍民魚水一家人。<br><br>沈陽軍區“前進1971”裝甲師合成軍事演習,是上世紀70年代初最重要的大事件。<br><br>為了強化擁政愛民意識,搞好軍民團結,沈陽軍區副政委李伯秋少將親自下通知,要求所有團一級單位的電影組,全部奔赴草原深處的蒙古包,為老百姓放電影。坦克3師文工團會同有條件的所屬團一級戰士業余演出隊,要舉行軍民聯歡文藝晚會,慰問軍演駐地的黨政機關和人民群眾。<br></div> <p class="ql-block">總參303分隊代表的是步兵343團,自然也不例外。電影組長任盾,特意從軍內電影發行渠道調來了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和彩色故事片《海鷹》,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時八個樣板戲只有《智取威虎山》拍攝完畢,已在1970年10月全國公映了。一年以后拿到科爾沁草原放映,蒙族同胞還是第一次看到,新鮮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時的老三戰《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讓觀眾有些審美疲勞了。王心剛和王曉棠主演的《海鷹》,讓觀眾重新找回來了“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的溫馨記憶。</p> 特別是步兵343團特務連戰士業余演出隊(警衛排長張志誠、警衛2班戰士曲廣澤、蔡文明、管恩良)表演的手風琴四重奏《打虎上山》和總參303分隊表演的京劇舞蹈《乘勝進軍》讓坦克3師專業的文藝兵“刮目相看”。<br><br>京劇舞蹈《乘勝進軍》選自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的開場亮相舞蹈。由電影組長任盾翻錄的、原汁原味的音樂,上場的18名偵察兵,把捕俘擒拿摔打格斗的技術,融進京劇舞蹈的新鮮元素,別具一格的“京劇范兒”,讓演過全本《沙家浜》的坦克3師文工團,暗自稱奇。<br><br>我們的壓箱底兒的老節目《毛主席語錄板》和坦克9團7連表演的隊列槍桿詩《兵鋒》,也讓坦克3師文工團的創編人員,眼前一亮。<br> 最專業、最搶眼、最受寵的非坦克3師文工團莫屬。他們深入草原腹地,連續組織了多場軍民聯歡晚會,比剛結束6天(8月18日召開)的“那達慕大會”還熱鬧。<div><br></div><div>那時的坦克3師文工團比吉林省軍區文工團更勝一籌,表演的節目都是復制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的成名作品,如,</div><div><br></div><div>小舞劇《行軍路上》、</div><div>藏族舞蹈《雪山上的好門巴》、</div><div>傣族舞劇《送糧路上》、</div><div>彝族舞劇《雪中送炭》、</div><div>男女生二重唱《各族人民歌唱毛主席》、</div><div>民樂合奏《豐收鑼鼓》等。</div> 上世紀70年代初,我軍野營拉練訓練都是住在老百姓家,所以制式的軍用帳篷很少見。<div><br></div><div>坦克3師參加“前進1971”合成軍事演習,制式軍用帳篷配發的層級很高,除去通信部門的值班電臺,一律都限制在團級以上的軍政主官。<br><br>科爾沁草原幾十里不見一處蒙古包,參加軍演的官兵不分男女,不分兵種,一律用</div><div>自帶竹竿支馬架,</div><div>取出雨布兩邊搭,</div><div>自制的簡易帳篷就算齊活了。<br><br>草原干燥,沙灘鋪草;<br>打開背包,正好睡覺。</div> 科爾沁草原早晚溫差大,上半夜值班的哨兵叫“小哨”,微風徐徐,夜色茫茫,還真有點兒詩情畫意。<div><br></div><div>下半夜值班的哨兵叫“大哨”,冷風瑟瑟,狼嚎嗚嗚,加上敵特安放的定時信號彈,紅綠相間,此起彼伏,沒見過陣仗的新兵自然是“不寒而栗”,何況下半夜早就降溫了。<br><br>在科爾沁草原適應性訓練的這20天,總參303分隊的30名官兵(包括通信員、衛生員),在三個不同的執勤點上,卻有一個共同的切身體會:</div><div>坦克3師好像不是來軍演的,更像是來過年的。<br></div> 通遼縣(1969年通遼縣所屬哲里木盟,歸吉林省管轄)黨政機關和人民群眾對演習部隊官兵,給予了極大地關懷和支持。<div><br></div><div>文革期間全國的副食品供應都十分緊缺,“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的最高指示,“四促”也沒能解決“一鬧”(鬧派性)的老大難問題。老百姓是,<br><br>端起飯碗沒肉,清湯寡水沒油;<br>蘿卜白菜土豆,一日三餐窩頭。</div> 通遼縣革委會煞費苦心調集了大批牛羊肉,分文不掙(不是分文不取)向演習部隊敞開供應。牛羊肉一個價0.42元/斤。<br><br>坦克兵本來伙食費就高,這一下可好,連與連之間的伙食爭著、搶著、比著,變著法的做。<br>吃肉長肉,坦克兵平均體重增加了3斤。<br><br>伙食好帶來了一個附加值,就是野營駐地周邊的野狼,半夜三更再也不嗚嗚地嚎叫了。<div><br></div><div>原來是連隊炊事班把廚余垃圾和殘湯剩飯,隨便往駐地附近一倒,烈日曬,熱風吹,沙灘烘,羊排骨、牛棒骨都成了野狼的美味佳肴。</div><div><br></div><div>野狼是群居群獵的動物,嚎叫是伏擊和偷襲的聯絡信號。<br>聞著味都來了,你還聯絡個啥?<br>吃著香撐飽了,你還嚎叫個啥?</div> 也有吃肥了,卻跑瘦了的,那就是總參303分隊的官兵。集“先期兵調”、“軍演導調”、“文藝調演”于一身的我們,伙食費每天補助0.2元,還不夠“塞牙縫”的。<br><br>坐在長江750后座的我最慘了,屁股都磨爛了,還要上臺表演京劇舞蹈和隊列歌表演中的毽子小翻+直體后空翻+側空翻。<br><br>不過走在通遼縣火車站的南順大街上,會有老百姓能認出我來:會翻跟斗的小戰士,原來像個大姑娘啊!<br><br>請問:讀者美友,上世紀70年代的軍民魚水情會讓你感動嗎?<br>未完待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昌县|
石家庄市|
浏阳市|
紫云|
南康市|
高淳县|
廉江市|
承德市|
舒城县|
遵义市|
林西县|
沂南县|
迭部县|
汪清县|
莒南县|
新安县|
普安县|
贵德县|
石景山区|
文水县|
休宁县|
开平市|
中山市|
青神县|
江达县|
吴旗县|
河北区|
金昌市|
大埔县|
蓝山县|
洪江市|
鄱阳县|
宝山区|
广德县|
手游|
泽普县|
武平县|
峨眉山市|
涿鹿县|
尚志市|
九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