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蘇州古典園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先后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目錄的一共有九座園林,其中八座園林在姑蘇區古城內,唯一享有最蘇式園林之譽的退思園獨自在同里古鎮,在離古城區的小鎮才是純粹的古樸的蘇式的。好像現在評彈曲藝尋覓接班人要深入到姑蘇城區外的小鎮農村的學校才能找到講正宗蘇州話的靚仔美女,當然這比喻未必恰當,但同里退思園中的蘇式園林氣息還是令人信服的理由。</p><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11日,天氣預報說陰到多云,只要不下雨就行啦,再晚些時候就黃梅天挺懊糟的,就一早抓緊時間駕車直馳到同里鎮北的停車場,到旅游的接待中心,心急慌忙是掃碼驗證發貼,服務員給我們手臂貼上同里旅游官方的防疫有責二維碼貼紙,就似拿到了衙門的通關文牒,好一路暢通。</p> <p class="ql-block">退思園,位于蘇州市吳江區同里鎮古鎮區新填街234號,該園始建于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退思園是清朝官員任蘭生被罷官返回故里后,花十萬兩銀子建造。園名引自《左傳》中的“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p> <p class="ql-block">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亞凱恩斯第24屆聯合國世界遺產會議上,退思園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1年4月18日,同里退思園“世界遺產標志牌”揭牌儀式在退思廣場舉行。2001年6月,國務院公布退思園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退思園布局雋巧適度,全園簡樸淡雅,水面過半,建筑皆緊貼水面,園若浮于水上。園內綠水蕩漾,古色古香,猶如步入水墨畫中,是非常典型的蘇式園林風格。</p> <p class="ql-block">退思園因地形所限,更因園主不愿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規,改縱向為橫向,自西向東,西為宅,中為庭,東為園。正廳兩側原有“欽賜內閣學士”、“鳳潁六泗兵備道”、“肅靜”、“回避”四塊執事牌,重門洞開,莊重肅穆。內宅是園主居住及藏寶重地,因此內宅兩側石庫門在實木板門上嵌有水磨方磚,以防火防盜,這種近代封火門,據說在同里的明清建筑中,僅此兩扇尚屬原物,其余都為近世復制。</p> <p class="ql-block">外宅分三進—門(轎)廳、茶廳、正廳,這里是第二進,茶廳又名花廳,為接待一般客人所用,梁懸匾額“退思園”三字是前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啟功所題。</p> <p class="ql-block">正廳又名“蔭余堂”,是為接待高貴客人和操辦祭祖典禮和婚喪諸事所用。</p> 內宅建有十樓十底南北兩幢樓,以園主字號而取名為畹薌樓,(又名"畹多樓")樓為南北兩幢,各是五樓五底,建造成徽州特色的大走馬樓。是園主與家眷起居之處。南北一式落地長窗,五樓屋底檐廊相接,典雅明敞。樓與樓之間由環形“走馬樓”回廊貫通,復廊東西兩側各設樓梯,雨天不走水路,晴天又可遮陽,又為主仆上下時避讓,設計可謂是一舉多得。<div><br></div> 歲寒居:退思園歲寒居面闊三間、進深六界,屋面為小青瓦屋面,屋脊為紋頭脊,與迎賓館相連接,屋面脊部粉刷剝落,油漆剝落褪色。 <p class="ql-block">坐春望月樓:該樓是一排六樓六底的二層長樓,坐北朝南,中園內主要建筑之一。座春望月樓為主人款待賓客,吟詩賞月之處。</p> <p class="ql-block">棲泊在中庭的一艘仿船型建筑稱為旱船,是江南水鄉園林沿用的建筑物,既豐富的園林建筑的風格,又引進了水鄉漁船的民情風俗。據說是為客人停轎下轎所用。船的正前方,配以由假山、小樹和奇花異草等組成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得閑小筑月洞門。退思園中庭與東園之間有月洞門相通,門洞上有兩塊磚刻,書有“得閑小筑”和“云煙鎖鑰”,引人入勝,銜接自然極其富有蘇式庭院休閑怡樂的韻味。</p> 水香謝位于東園,水榭歇山卷棚大戧角,懸挑水面,與退思草堂隔水互為對景。瀕水的三面圍有美人靠,現在則是游客們用來賞景的座椅。水榭與兩側長廊相接。水香榭立于水中,清秀靚麗是觀景納涼的好去處。 退思園攬勝閣位于坐退思園中坐春望月樓東側末端,是一座不規則的五角形樓閣。從東園內放眼望去,攬勝閣與水香榭相鄰,是退思園園內幾個登高覽勝之處,與“天橋”和“菰雨生涼”軒一起,被譽為退思園“三絕”。 退思草堂:退思草堂坐北朝南,隔池與菰雨生涼軒、天橋、辛臺和鬧紅一舸相對。草堂是花園中的主體建筑,構成了花園中的主景。不論你從東、南、西哪一個方位拍攝碧水池,退思草堂都浮現在畫面中。退思草堂室內陳設清雅,內隔屏后有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所書的《歸去來辭》碑拓,這個碑拓尤顯珍貴,被譽為退思園的“三珍”之一。 《歸去來辭》碑拓,壁立于退思園草堂的后廳內,為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所書。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官累翰林學士承旨,其書法圓潤道麗,有“趙體”之稱。太倉的顧信,特在太倉淮云寺中建墨妙亭,珍藏趙孟頫所書《歸去來辭》等石刻。后亭毀,亭內石碑一直存在到了“文革”前?!拔母铩逼陂g,《歸去來辭》一碑被“紅衛兵”砸成四塊,不少字跡遭破損,已無法復原。退思園只是保存了完好的碑拓真跡。 鬧紅一舸:退思園鬧紅一舸是一艘有頭無尾等待啟航的旱船,取名出自姜夔《念奴嬌》“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由湖石所托,半浸碧波,水聲潺潺不絕于耳,人立船頭,園中美景一覽無余。平日里池中的紅魚時聚時簇,游人站在船頭喂食,聚來的紅鯉魚翻騰跳躍,發出“叭叭...”的搶水聲,正合“鬧紅”之意。 <p class="ql-block">退思園眠云亭位于內園東側,該亭建于假山石之上,是東園內第一高點,可能磕睡伴眠時浮云從腰間飄過,所以有眠云之說。</p> 退思園菰雨生涼是一處臨水小軒,位于水池東南。面闊三間,屋面為小青瓦屋面,屋脊為黃瓜環脊。 <p class="ql-block">靈璧石:靈璧石佇立于荷花池南岸的獨體巨石,高5.5米,因其形酷似一位臨風遠眺的長者,故稱“老人峰”。在其頂端有一奇石,遠望似老人頭上一頂帽子,近看則是活龍活現的一只烏龜,此石稱“靈璧石”。從退思草堂外的戲臺看這“老人峰”,又像一個繁體的“壽”字。</p> <p class="ql-block">質樸而秀美的同里,常讓人思念。只是那座名聞遐邇的“退思園”—為什么為官之道總是要待“退”時才能思過呢?盡管退而思過,當強于退而不思者百倍,但若在“進取”時,亦能冷靜檢省自己,克己奉公,廉潔自律,兩袖清風,豈不是能更符合“公仆”么?</p> <p class="ql-block">退思園本可以是一處廉政教育基地,在江南的端午過后梅雨即臨之際卻變得朦朧起來了。退出退思園以后,我們或許有了一種異樣的感覺。同里那片富庶地也由于退思園的存在,而區別于其它江南小鎮,被罩上一層百姓對官員勤政與貪腐的思辨焦慮和企盼。</p> <p class="ql-block">一直以來,非常喜歡退思園,感覺它名字里的“退思”二字,就相當具有生活哲理。來這里與其說觀賞一座園林,不如說是帶給我們一種思考,獲得一種正能量價值的世界觀。</p><p class="ql-block">無論是誰,誰的人生都不可能一路高飛猛進,有挫折就會有彷徨,進與退永遠有講不完的道理,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人生進取需要取舍,需要思考。</p><p class="ql-block">退思園最蘇式的一座園林,因為它名字里的學問,一次次來到這里,可以一次次放飛心情。</p><p class="ql-block">《左傳 宣公十二年》中的“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人生在世,有時不妨且退且隱、且退且閑、且退且思;因為有時退隱是幸運、退閑是安定、退思是善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謝謝觀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滄浪水韻 隨 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2年6月11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安县|
屏边|
留坝县|
巩留县|
莒南县|
永新县|
龙州县|
双桥区|
旺苍县|
永胜县|
开阳县|
开平市|
遂平县|
鄂州市|
新昌县|
庄河市|
黔南|
墨玉县|
黔东|
衡阳县|
长葛市|
莱芜市|
定陶县|
南汇区|
宁河县|
灵台县|
诸暨市|
福泉市|
高安市|
扶风县|
武汉市|
岳普湖县|
定西市|
荆门市|
广饶县|
房产|
冀州市|
阿合奇县|
城固县|
富锦市|
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