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木耳山墾荒隊的戴隊長,是個工作積極、認真負責,埋頭苦干的好隊長,在我挖排水溝中暑后,就是他當機立斷把我送回耕作區搶救而撿回一命,而他對棉花栽培技術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的精神,也讓人敬佩。在農場領導的關心鼓勵下,由程場長牽線,戴隊長成了我家老戴,那是1966年的事了。就這樣,我這個知青真正把家安在了農場,我們在農場養育了三個孩子,有了儉樸而溫馨的家庭生活。</p> 后來農場改制兵團,木耳山墾荒隊改編為25連,老戴任25連排長兼司務長,我任班長。雖然我那時已是幾個孩子的母親,但我與小戰友們相處很融洽,和他們一起勞動、聊天、唱歌,覺得自己了年輕了許多。我工作認真負責積極帶頭,帶領的班總是受到連營的表揚與嘉獎。轉眼第一個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因為25連離團部農場小學太遠了,我要求調到離學校近點的連隊,于是就從25連調到22連,兩年后又從22連調到團部農科站。農科站距離農場小學很近,孩子上學更方便了,我也調到小學當教師(小學負責人)。后來因為老戴工作調到預制場,我們又把家搬到預制場,此后一直住在預制場直到最后離開農場。而我也在教師的崗位上一直工作到退休。<br> 教育者教書育人,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與教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我深知教育崗位的重要性。作為63年畢業的高中生,我并未受過專業的師范訓練,此時唯有發揮墾荒精神,努力在教學中學習教學,做好手頭的每一項工作,盡一切能力去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爭取出色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同時也注重身教重于言教,處處以身作則。辛勤的勞動付出也換來了收獲,記得有一年我榮獲了“溫嶺縣幼教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和婦女干部程春鳳一起,前往縣城參加了溫嶺縣先進教育工作者頒獎大會。而作為一個母親,教育培養好自己的子女更是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我的三個孩子,生在農場養在農場,在農場小學接受了小學教育,又都在新河中學完成了中學學業,參加工作后都有一技之長,現在都家庭幸福生活美滿,我覺得這是我一個墾荒知青,在經受過人生的艱苦磨煉后得到的最大收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市|
嘉兴市|
威远县|
怀化市|
如东县|
高雄市|
林甸县|
潮安县|
称多县|
荆州市|
六盘水市|
积石山|
勃利县|
兴宁市|
石屏县|
连南|
饶阳县|
大余县|
新野县|
团风县|
钟山县|
惠来县|
鲁山县|
井冈山市|
封开县|
元谋县|
即墨市|
玉环县|
龙海市|
漳州市|
武清区|
昂仁县|
万州区|
兴山县|
侯马市|
海原县|
凤翔县|
新兴县|
霸州市|
临潭县|
璧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