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甘肅·武威</p> <p class="ql-block"><b> 天梯山石窟,也稱涼州石窟,別名涼州大佛窟,位于武威城南50公里的張義鎮(zhèn)燈山村,由涼州著名高僧曇曜開鑿。創(chuàng)建于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從北朝、隋唐、西夏到明清相繼營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早期石窟藝術(shù)的代表,歷代延續(xù)修建,文物層疊分布是天梯山石窟壁畫和雕塑的重要特征;天梯山石窟是我國開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國早期石窟藝術(shù)的代表,是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在我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學(xué)術(shù)界有著“石窟鼻祖”之稱。</b></p> <p class="ql-block"><b> 天梯山石窟創(chuàng)建于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由北涼王沮渠蒙遜于公元412年至439年開鑿。東晉元熙八年(412)十月,北涼王沮渠蒙遜遷都于姑臧,稱河西王,設(shè)置官署,修繕宮殿,建起城門諸觀。同時召集涼州高僧曇曜及能工巧匠劈山開路,伐木毀林,開鑿天梯山石窟,大造佛像。不久其母車氏病逝,特在窟中為其母先雕鑿5米高石像一尊,形似泣涕之狀,表示懺悔。</b></p> <p class="ql-block"><b> 北涼永和七年(439年)六月,北魏拓跋燾自平城出發(fā)攻北涼。七月,至上郡屬國城,以撫軍大將軍永昌王拓跋健、尚書令劉絜與常山王拓跋素為前鋒,兩路并進,驃驍大將軍樂平王拓跋丕、太宰陽平王杜超為后繼,以平西將軍禿發(fā)破羌(源賀)為向?qū)ВH征姑臧,而后北魏滅北涼,從姑臧遷皇室宗族吏民3萬戶(10萬人左右)到平城,這一批人是形成了北魏修造平城和平城石窟的中堅力量;自北涼后,北朝至隋唐周陸續(xù)興造,西夏至明清仍有重修。據(jù)明正統(tǒng)十三年《重修涼州廣善寺銘》記載:天梯山石窟在當(dāng)時有26窟,大佛窟前建有寺院樓閣,窟頂建塔一座,壯觀宏大。</b></p> <p class="ql-block">天梯山石窟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b> 民間傳說——大佛爺</b></p> <p class="ql-block"><b> 天梯山石窟的所在地張義鎮(zhèn),流傳有“張義川 水滸灘,大佛爺手指磨臍山;山峽開,流水歡,黃羊河灌溉黃羊灘。”的諺語,對此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其中之一解釋是:很久以前天梯山,山前山后,有兩個大戶人家,各有一座很大的牧場莊院,莊主都想占山為王,各不相讓。后來,不知誰放火燒了山上的森林,從此好端端的天梯山就變成了荒山禿嶺,天上不落雨雪,山上山下水枯草干。山前的張義川,因有磨臍山的雪水灌溉,水足土肥,牧草豐美,牛羊肥壯。而山后的黃羊灘上,因天不落雨,磨臍山的雪水又被天梯山阻擋,貧脊干旱,只有黃羊出沒,所以人們把這個灘叫作黃羊灘。灘上的滿姓大戶,因爭山失利,得罪了當(dāng)?shù)匕傩眨粫r人財兩空,連長工也雇不起。他正在為此事發(fā)愁之際,有一天忽然來了個從外鄉(xiāng)流落而來鐘姓男孩,滿牧主求之不得,收留為放羊娃。黃羊灘上,缺水少草,鐘娃只好跋山涉水,把羊從山后的灘上趕到山前的張義川放牧。一天中午,鐘娃把羊趕到天梯山下,忽然從山的西北方刮來一陣?yán)滹`颼的巨風(fēng),他抬頭一看,山頭濃云翻滾,電閃雷鳴,轉(zhuǎn)眼間下起瓢潑大雨,他立即把羊趕去山崖下躲避。正在這時,從崖壁上傳來一種奇怪的聲音:“開不開……不開……”鐘娃打了一個寒噤,定睛尋找,不見人影,以為自己虛驚之故,隨著怪聲消失,也不在意。第二天,又是同樣情形,鐘娃尋找因暴雨跑散的羊群途中,遇見了一位白胡子老人。那老人頭戴僧帽,身著白袍,手拄拐杖,他搗了搗拐杖說:“小羊倌,你為何如此驚惶?”鐘娃說明了這兩天聽到的怪聲,白胡子老人聽后叮嚀他,明日若再聽到“開不開”之聲,你就答應(yīng)“快開--快開”。第三天午后,太陽又被烏云吞沒,緊接著狂風(fēng)驟起,雷電交加,忽然天空又響起“開不開—開不開”的怪聲,鐘娃猛想起白胡子老人教的辦法,大聲應(yīng)到:“快開、快開”。話音剛落,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天梯山北段裂開一道大口,噴出一股清水,沿著裂開的山峽,向黃羊灘流去。正在此時,鐘娃卻看見張義川盡頭,形似七輛草車的七輛草車山拉著磨臍山向裂開的水峽口移動而來,大有堵住水峽之勢(亦有人將七輛草車山解釋為北宋楊家將運輸糧草之用)。鐘娃急的團團轉(zhuǎn),正在無可奈何之時,一位大佛爺路過此地,見此情景,在山坡上盤腿打坐,念念有詞,抬起右手掌向前一推,那磨臍山便穩(wěn)穩(wěn)地站住不動了。而從水峽口流出的水,一直流到黃羊灘,從此灘上水草豐足。黃羊灘和張義川的百姓,為紀(jì)念大佛的恩惠,在天梯山上開窟塑像,鎮(zhèn)邪保民(上述故事源于胡宗秘《涼州石窟》)。</b></p> <p class="ql-block">大佛爺所指的磨臍山</p> <p class="ql-block">景區(qū)風(fēng)光(景區(qū)AAAA級)</p> <p class="ql-block"><b>曾是北涼蒙遜開,始邀佛祖踏云來。 </b></p><p class="ql-block"><b> 一泓碧水不分界,千載金身獨坐臺。</b></p><p class="ql-block"><b> 龜背如依半山臥,禪根偏向六渠栽。</b></p><p class="ql-block"><b> 人間險境知何處?越上天梯尤壯哉!</b></p> <p class="ql-block"> 文/葉丹 圖/肇弘</p> <p class="ql-block"><b> 配樂《雍澤綠措》</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谷县|
汉阴县|
南川市|
资源县|
宁津县|
云林县|
镇宁|
青冈县|
马龙县|
临夏县|
刚察县|
武安市|
阜平县|
新竹市|
康乐县|
电白县|
桂林市|
封丘县|
齐河县|
新巴尔虎左旗|
青田县|
鄂尔多斯市|
通化市|
阿拉善盟|
原阳县|
阿城市|
沾化县|
基隆市|
平顶山市|
屏南县|
杭锦后旗|
桓仁|
黔西县|
西华县|
湘西|
庆云县|
韩城市|
东乌|
万载县|
侯马市|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