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博物館《魯王之寶——明朱檀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展出的是明朝第一代魯王朱檀墓中的出土文物。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了鞏固其江山統治,將其23個皇子分封到各地為藩王,朱檀是他的第十子,封為魯王。朱檀明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十五歲就藩兗州,從此兗州即升州為府,轄四州二十三縣。朱檀自幼好詩書禮儀,禮賢下士,博學多識,甚得朱元璋喜愛,十九歲服丹藥毒發傷目而亡,謚號“荒”。<br> 1970年至1971年,由山東省博物館主持,對位于現山東省鄒城市與曲阜市交界處九龍山南麓的魯荒王陵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如冕冠佩飾,家具服裝、筆墨紙硯、琴棋書畫、彩繪木俑等等。這些文物既是魯王朱檀王府生活的真實縮影,也反映了明朝時期高超的工藝制作水平,而且填史補闕,對于研究明初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具有非常重要的資料價值。<br> 戧金云龍紋朱漆木匣,匣通體髹朱漆,蓋面和匣體兩側飾戧金云龍紋,龍體彎曲流暢,在祥云間翱翔,匣的兩端飾戧金云紋。出土兩匣分別盛放白玉圭和墨玉圭。 戧金云龍紋朱漆木箱。箱體盝頂蓋,內分三層。上部為一朱漆木盒,上口盝頂箱蓋。盒下有一層隔板,隔板下為可從左側拉出的抽屜。木箱通體髹朱漆,箱體四面和蓋頂中部飾戧金云龍紋,龍體矯健,龍長喙利爪,細鱗卷尾,在祥云間升騰。木箱上層存放著九旒冕和九縫皮弁。 描金云龍紋白玉佩,由玉珩、玉花、玉瑀、玉琚、玉璜、玉沖牙、玉滴組成。玉飾件表面淺刻云龍紋,描金。 九旒冕,九旒冕,通高18厘米、長49.4厘米、寬30厘米。為藤篾編制,表面敷羅絹黑漆,鑲以金圈、金邊;冠的兩側有梅花金穿,貫一金簪。冕的頂部有“綖板”,綖板前圓后方,綖板上面涂著黑漆,以示莊重。板前后系垂旒,前后共垂9道旒。每道旒上計有9顆,紅、白、青、黃、黑五種顏色的玉珠,共用珠162顆,板下有玉衡,連接于冠上兩邊凹槽內;衡兩端有孔,兩邊垂掛絲繩直到耳旁,兩根絲繩是黑顏色的,叫做“玄紞”。 絲繩垂至耳處系著一塊美玉,材質是黃玉。冕左右下垂的兩塊玉,即所謂的“充耳”。出土于魯荒王朱檀墓。是目前我國唯一存世的明初冠實物,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九縫皮弁。皮弁由細竹絲編結成六邊形網格狀胎,外覆黑紗。前后各有九縫,縫中壓金線,每縫金線上前后各綴赤、白、青、黃、黑五彩玉珠九顆,兩縫之間微微凸起。弁前后各釘一倭角長方形金飾框,兩側上部各有一花形小孔,貫金簪。是目前現存唯一的明初親王的皮弁實物,是研究古代皇家冠服制度的珍貴文物。 鑲寶石金帶飾。帶飾為如意云形,托體金質,鏤空串枝花卉。花卉表面鑲嵌各種寶石33顆。如意云托正中鑲嵌大藍寶石1顆,四周分嵌大珍珠4顆,小珍珠4顆,紅寶石12顆,貓眼石2顆,祖母綠1顆,綠松石6顆,小藍寶石2顆,縞紋瑪瑙1顆,共計33顆。帶飾看上去絢麗多彩,雍容華貴,在一枚帶飾上鑲嵌如此多的珍貴寶石,是極其罕見的。 金鑲靈芝紋白玉帶。玉帶由金鑲透雕靈芝紋白玉板組成,共計20枚。前面正中的委角方形玉板與左右組成三臺,兩側各排三塊長方形小排放,依次為條形穿帶環和帶尾玉板;后面是七塊長方形玉板排方。玉板雕刻精美,“金鑲玉”工藝精湛。 金玉帶。前后正中為一大二小三臺,左右各為三圓桃和條形穿帶環,雙尾左右各一;后為七塊。帶尾玉板釘綴帶穿帶環的金片,金片鏨刻水波紋,其一穿帶環上刻有“金子三兩重”五字。玉板玉質潔白瑩潤。 彎腿帶托泥翹頭供案。 “洪武通寶”金幣。方孔圓錢,純金制成,共計19枚。 青白釉云龍紋蓋罐。蓋罐腹部飾雙龍紋,雙龍在云中昂首遨游追逐,肩部與底部飾一周卷草紋。蓋呈倒荷葉形,葉脈清晰,頂飾寶珠鈕。 水晶獨獸硯壺,水晶鹿鎮紙。兩件均為水晶圓雕,之地晶瑩剔透。鎮紙臥鹿昂首豎耳,目視前方,四肢蜷起,神態機警敏捷。硯壺獸頭形似鹿,頭頂有一角,俯臥回首,尾壓身下,背中部有一圓形圈底的壺。這兩件水晶文房用具雕刻技法嫻熟,生動自然,造型栩栩如生。 白玉花形杯。玉杯猶如一朵盛開的花朵,五瓣相連,杯內凸雕五瓣小花為蕊,一鏤雕藤狀枝葉構成杯柄和杯托,脈絡清晰。這件玉杯應是一件玉洗,玉質細膩瑩潤,雕工精細,線條流暢,造型優美典雅。 <p class="ql-block">儀仗俑群共計397個。陣容排列整齊,氣勢磅礴,威嚴壯觀。</p> 彩繪木左手牽馬俑,白彩木雕鞍馬。彩繪木右手牽馬俑,彩繪木肩杌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宁县|
莎车县|
景德镇市|
寿阳县|
镇原县|
水城县|
湛江市|
九江县|
镇巴县|
故城县|
清丰县|
历史|
张家川|
赞皇县|
天津市|
剑河县|
左权县|
蓝山县|
遂平县|
定陶县|
青州市|
铜梁县|
平阳县|
九台市|
河池市|
吉隆县|
衢州市|
马尔康县|
桐柏县|
德清县|
陇西县|
平乡县|
兰坪|
县级市|
大渡口区|
井冈山市|
车致|
夏邑县|
乌鲁木齐县|
东海县|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