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端午最后一日,跟隨重慶文保志愿者總隊,走進涪陵青羊鎮開啟“莊園之鎮”的探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青羊鎮,它是2019年1月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重慶市涪陵區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位于涪陵區西南部約40公里處。這里來了以后才發現,它真的不是普通的山區小鎮,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它還有“莊園之鄉”的稱號。</p><p class="ql-block"> 荷葉翻滾滿塘香,細雨紛鳴蛙聲。陳萬寶莊園就在眼前。陳萬寶莊園原四川省三大優秀民居之一陳萬寶莊園位于涪陵城西南42公里的青羊鎮,是晚清涪洲大地主,多金的誥贈朝議大夫陳萬寶及其子孫所建十多座莊園,成為莊園群體,累計建筑面積達10萬平方米以上,均為清同治、光緒年間建成,素有“川東陳萬寶,川西劉文彩”之說法。</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們參觀的莊園原名陳蕚樓,是陳萬寶二兒子陳云達的居所,以楊貴妃之“華蕚樓”入名。后傳說莊園兩口水井下藏有石龍,遂改名“石龍井”。這座莊園建于1862清代同治年間,占地面積7026平方米,為穿斗木結構,兩重堂四合院帶附院一樓一底建筑。有房屋120余間,300余名工匠,歷時12年、耗資數萬兩銀子(折合成人民幣有3450萬元)建成。莊園結構整齊、雕梁畫棟、精美絕倫,如今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陳萬寶祖籍系江西臨江府,因此整個莊園建筑群中都能看到徽派建筑特征。</p> <p class="ql-block">它是徽派建筑與山地結合的完美提現,厚重的圍墻下面是高5米的白色石頭壘砌而成,上面就是徽派建筑的灰瓦白墻彩繪翹角。建筑特色就是徽派建筑和巴渝民居建筑藝術的一個結合體,是將川東地區與江南一帶的建筑類型緊密結合,堪稱西南地區中國清代民居的上乘之作。</p> <p class="ql-block">“大夫第”…皇帝封了官。(正四品)</p> <p class="ql-block">進門就看到長長廊橋兩處天井,兩口缸,一口圓形,一口方形。</p> <p class="ql-block">天井口圍欄上是一對花盒,里面刻的是蟠桃、石榴、核桃、佛手、象、麒麟、麒麟、獅猴等,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全部都是藝術品。</p> <p class="ql-block">進門處的五寶花瓶圓形石缸,后面一個天井擺放著方形石缸,提現了傳統“天圓地方”的哲學。</p> <p class="ql-block">竹葉書畫“秋冬”</p> <p class="ql-block">石缸上的蝙蝠圖案</p> <p class="ql-block">后面天井里方缸上,松荷(鶴)延年圖案</p> <p class="ql-block">走進莊園,里邊戲樓、天井、花園、水池、倉庫、碾場、槽坊、圈舍等一應俱全,在這座莊園中,一共修建了120間房間,它們的作用各不相同。而遍布整座大宅的數百處木雕石雕無一重復,就連窗檻的雕花都絕無雷同。特別是那些雕刻的繁雜的花紋,叫人驚嘆于當時匠人的技術精湛。令人眼花繚亂的戲臺木雕,這些精美的木雕仔細看,刻下的是陳家由贛入川,發家致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戲臺正中橫梁上刻著火鉗,火盆。寓意著勿忘初心,祭祀祖先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在戲臺下方,有一個橢圓形的小水坑,原來是喂鴿子喝水的地方。當年的戲樓開演應該是何等的豪華熱鬧,白鴿翻飛,站在空地想想都有畫面。</p> <p class="ql-block">男主人書房墻上歷史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莊園里的私塾</p> <p class="ql-block">從男主人書房門洞可以一眼望穿整個女眷院子。</p> <p class="ql-block">鎮館之寶,女眷院子里的石刻水缸。缸體用浮雕,鏤空,陰刻,陽刻等多種篆刻雕刻手法,將荷塘景色惟妙惟肖的展現出來。荷葉或在晨風中含蓄卷曲,或在驕陽下,低頭乘涼,蓮花或含苞待放或隨風搖弋,缸口內壁小蟾蜍的腳趾頭就靠近水面…一條鯉魚躍出水面,吐水與荷花嬉戲。</p><p class="ql-block">真的是不負重金打造,整個莊園都彰顯主人的財力,真的不愧是當時川東最大的富豪。</p> <p class="ql-block">小院子里種了好幾棵樹。寓意深遠…棗樹:早生貴子,櫻花樹:英氣滿堂,石榴樹:多子多福,枇杷:金玉滿堂。</p> <p class="ql-block"> 據說,這是二兒子留學日本帶回的櫻花樹,已經130多年啦。80年代末的一年春節,還接待了一批來自日本的攝制組成員。他們是專程來陳萬寶莊園拍攝這棵櫻花的專題片的,說這棵櫻花樹來自日本,是扎根中國最大的一棵,名曰五彩櫻,這次拍攝,只為帶久別故土的它回娘家看看。雖然錯過了它開花時節,但今天能看到已經很滿足了。聽說開花時,滿樹花朵,枝條伸出墻外,亂紅翻飛。借用鄰居拍的照片,才讓我們一睹風采。</p> <p class="ql-block">陳萬寶莊園四大謎團至今待解:</p><p class="ql-block">謎團1 居然沒有正門??整個莊園僅建朝東開的小側門,原本應該開建大門的大宅正前方,卻被一處高高的戲臺所代替。不僅僅是這座,而是陳萬寶及其子孫的十四處莊園都沒有正門,僅僅是修建了兩人寬的小側門,并且它們全部都朝東開。</p><p class="ql-block">謎團2 修建莊園上萬立方石料不知來自何處?石龍井莊園里的石護欄和石花凳,都是巨大的整塊石頭雕鑿而成,周圍沒有石料的開采場地,如果石料不是本地產,這些石料究竟是通過什么方法被運送來的呢?</p><p class="ql-block">謎團3,井水何來??整石之上開鑿水井水位百年不降。莊園正廳房后十余米高的堡坎下有兩口長方形水井,均是在整體沙石上開鑿而成,井水清澈甘甜,不因旱季而枯竭、不因雨季而溢出。任憑取用,水位不降低半分。</p><p class="ql-block">謎團4,雨水默默,排哪里??精密排水系統卻找不到入排水口。整個莊園建筑占地7000余平方米,但尋遍屋角瓦面,你卻找不到排水口,莊園外圍連雨水排出口也不見蹤影。百余年來,不論下雨多大,莊園內從不積水,足見其排水系統之科學。所以雨水從何而去,流向何處,是個謎團。</p> <p class="ql-block">2021年,涪陵陳萬寶莊園啟動了正廳修繕工程。不對外開放,重慶文保志愿者總隊組織專門聯系了青羊鎮文化服務中心負責人熊中圣主任講解陳萬寶莊園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講得細致又精彩聽得人津津有味。</p> <p class="ql-block">午飯后,我們來到了大順鄉的碉樓。</p> <p class="ql-block">黑色的屋頂如同一把尖刀直直的插進天空,白色圍墻上的槍洞就像一個個怒目而視的眼睛,不威自怒,讓敵人不戰而潰</p> <p class="ql-block">走進碉樓,在三樓秀女屋往下看</p> <p class="ql-block">典型的四川民居合院</p> <p class="ql-block">層層木門后,可以清晰看到圍墻上面的瞭望口。想當年,住在這里的人何等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在合院外是一條又窄小又高大堅固的碉樓圍墻,瞭望口就在距離地面1米6左右的墻上。</p> <p class="ql-block">距離地面1米2左右就是成漏斗狀的槍洞口。因為它的堅固,曾被作為糧倉</p> <p class="ql-block">離開碉樓,又來到了陳鳳藻莊園,因極具典型的中西合璧,西化的建筑特色,當年被稱為“洋房子”沿用至今。古建筑位于大順鄉大順場,海拔720米。</p> <p class="ql-block">綠色草坪與西式建筑完美結合。</p><p class="ql-block">該房系解放前大地主陳鳳藻(早年參加過推翻帝制的革命,曾是四川軍閥熊克武屬下的一個旅長)的私人住宅,取名為“洋房子”,至今沿用此名。始建于民國初年(1927年),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建筑占地面積496平方米,木結構,二樓一底,面積1488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51年土地改革時沒收歸鄉政府所有,作為涪陵縣第十區(大順區)區公所辦公樓,90年代鄉政府遷出,洋房子一直閑置至2005年。2006年第三代主人(重慶籍新家坡華僑凌健先生)買下了“洋房子”,經凌健先生的重新打造,而今已成為重慶市第一家私人會所。</p> <p class="ql-block">大門</p> <p class="ql-block">長長的拱形石廊</p> <p class="ql-block">渺小的人兒</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樹下,怯怯望著我們的大媽。她說,這里原來是龍潭鄉政府所在地。后來由華僑買下來,成為私人別院。</p> <p class="ql-block">斑駁的宣傳資料上,說的是新加坡華僑凌健先生從網絡上聽說了這個莊園,千里迢迢趕來,買下并維護改建。</p> <p class="ql-block">墻角的土地公公奶奶</p> <p class="ql-block">坐下來細細品味莊園生活</p> <p class="ql-block">走出來是一條新舊對比的半邊街</p> <p class="ql-block">道路中間是一條排水溝,右邊是新修的風雨廊,左邊是破舊的老街。實實在在的破舊立新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依稀可見的門牌</p> <p class="ql-block">刻花的廊柱基座</p> <p class="ql-block">路邊的舊糧倉</p> <p class="ql-block">閑坐在街口的老人,如同背后的老街一樣衰弱</p> <p class="ql-block">從陳萬寶莊園出來,我們直接來到涪陵青羊鎮山大村探訪神仙橋。</p><p class="ql-block">走在1777年修建的石橋上,微風吹過,潺潺流水聲,就如同在仙境一般。</p><p class="ql-block">神仙橋位于涪陵區青羊鎮,該鎮是涪陵目前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鎮。神仙橋在龍潭河青煙洞的峽谷之中,它的奇特之處,在于它充分利用了自然條件。在這條河中,有一塊天然的巨石,而神仙橋就是以這個巨石作為橋墩,建造成了一大一小兩個拱橋,大橋跨度約9米,小橋跨度3米多。非常神奇。神仙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這條山區河流叫黎香溪,而這座歷經時代變遷的古橋,卻依舊屹立在此,充分反映了古人的建橋技藝之高超,令人嘆為觀止,神仙橋還被列為涪陵文物保護單位。橋拱上有兩尊石像,一位是橋梁的建造工程師,另一位是幫助選址的一位“神仙”,所以就得名神仙橋了。</p> <p class="ql-block">橋下淺灘礁石。山清水秀中,石橋上長滿植物,還有高大的樹木,融入山水之中,宛若天成</p> <p class="ql-block">橋面石拱,大青石板都被往來行人磨成的凹形</p> <p class="ql-block">橋面上,有不少人留下的貢品,聽說是可以吃的。我吃了一顆酥心糖,頓時感覺不餓了。</p> <p class="ql-block">青羊十三洞橋位于青羊鎮青煙洞電站, 洪水中的十三洞橋,馬上就要封洞了。</p> <p class="ql-block">十三洞橋原有木廊柱,為行人遮風避雨。</p> <p class="ql-block">在窄小的十三洞橋上看到一串半個手掌寬槽口在兩塊石板間的縫隙間,雷主任介紹說當年打算打下槽口是打算用力外撐把石板分開,廢除老橋。唉,幸好它非常堅固,才得以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青羊石刻遠景</p><p class="ql-block">青羊鎮位于千年古城涪陵的西南部,自古以來就有雞鳴三縣說法,是連接武隆、南川的重要交通要道,宋代時,青羊鋪是涪州至賓化這條驛路上的重要驛鋪,為涪陵到南川的必經之地。</p> <p class="ql-block">青羊鎮因鎮南古驛鋪山巖石壁上有青羊石刻畫而得名,相傳這只青羊是桂樹的化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羊鎮,先后駐地青羊鋪、安鎮場,建于宋代、興于明清,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一千年前修建文昌宮時,在青羊鋪東部山巖石壁上,所發現的“牧羊圖”便成了青羊得名的由來,一千年前,蘇軾曾踏著這條訪古尋幽的古道,在桂花飄香的青羊鋪,詩興十足的題下了桂巖二字,便成就了今天這道字勁雄渾、氣勢磅礴、人文歷史厚重的千古奇觀。</p> <p class="ql-block">?相傳為北宋元豐年間蘇東坡題字的“桂巖”</p> <p class="ql-block">文昌宮已經沒有了當年旺盛的香火和過往客商的喧囂,只留下殘存在荒草叢中無頭佛靜靜地回憶,沿著古驛站的路繼續前行,在 “桂巖”題刻向東的不遠處,有一座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間的“貞節牌坊 ”巍然屹立,這座貞節牌坊為石結構建筑,四柱三間、仿木結構三重檐、斗拱建筑,是大清王朝專門為田倫未婚之妻夏葵姑所立,今天,這座未婚的貞節牌坊,述說著數百年前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田倫夏葵姑貞潔牌坊。(未過門的媳婦一直侍奉公婆)</p> <p class="ql-block">石保巖。相傳經常生病的孩子,父母會帶上紅布,祭品來這里,拜它為干爹,保佑孩子。俗稱“保保”</p> <p class="ql-block">和志愿者劉薇姐及朋友們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神仙橋下寫生的隊友</p> <p class="ql-block">從綦江一早開車來參加活動的隊友</p> <p class="ql-block">自嗨模式</p> <p class="ql-block">蒙蒙細雨時而飄來,感恩一路牽手</p> <p class="ql-block">旗手老胡風采</p> <p class="ql-block">432青羊大順活動有感</p><p class="ql-block">~雨掃青羊西游大順~</p><p class="ql-block">青羊有位陳萬寶,</p><p class="ql-block">大順有個陳鳳藻;</p><p class="ql-block">富商鄉紳重家教,</p><p class="ql-block">詩禮傳世留瑰寶;</p><p class="ql-block">中西合璧建洋房,</p><p class="ql-block">留存不易觀后效;</p><p class="ql-block">青羊牌坊刻桂巖,</p><p class="ql-block">單孔石拱古步道;</p><p class="ql-block">青煙洞河神仙橋,</p><p class="ql-block">一步穿云踏凌霄;</p><p class="ql-block">跨岸平橋十三洞,</p><p class="ql-block">有史可查源宋朝;</p><p class="ql-block">瞿氏碉樓舊如新,</p><p class="ql-block">曾做糧倉抗饑勞;</p><p class="ql-block">李家祠堂蔚如居,</p><p class="ql-block">志士埋骨血染袍;</p><p class="ql-block">覓蹤大順半邊街,</p><p class="ql-block">先賢義創更新校;</p><p class="ql-block">吾輩常懷敬畏心,</p><p class="ql-block">更好保護要記牢;</p><p class="ql-block">邀你一起共參與,</p><p class="ql-block">掃街同行護國保!</p><p class="ql-block">~作者:文保志愿者老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灯塔市|
延边|
涪陵区|
图木舒克市|
五家渠市|
九龙城区|
长丰县|
柳江县|
仙桃市|
陇南市|
德清县|
平罗县|
东台市|
平顶山市|
华池县|
灵石县|
沈丘县|
攀枝花市|
青冈县|
蓬莱市|
安溪县|
潮州市|
蒲江县|
攀枝花市|
镇远县|
清涧县|
恭城|
阳曲县|
武川县|
桓仁|
新闻|
马公市|
专栏|
甘谷县|
西吉县|
井研县|
金阳县|
璧山县|
永福县|
海安县|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