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與京都、奈良相比,宇治似乎不那么聞名,但宇治在日本的歷史中,特別是平安時代,有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平安時代時間為794~1192年,從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開始到源賴朝建立鐮倉幕府一攬大權為止,平安京即現在的京都。</p> <p class="ql-block">宇治市位于京都府的東南部,自古以來就是連接奈良和京都的通路。</p> <p class="ql-block">一條河,宇治川,使宇治成為交通和戰略要沖,是古代戰爭的舞臺,平安時代末期的宇治川之戰就發生在那里。</p> 宇治是日本平安貴族的別墅地,日本抹茶的發源地,也是以平安時代為背景的《源氏物語》故事的主要舞臺,《源氏物語》共54帖,后10帖的故事背景在宇治,帖即章回,稱為宇治十帖。 <p class="ql-block">宇治城市不大,一條河流,增加了城市的靈氣,一天的游程,十多個大小景點環繞這條河四周,其中有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平等院以及作為日本最早神社建筑的宇治上神社。</p> <b>平等院</b><br>平等院頗有來歷,貞觀年間嵯峨天皇的兒子、左大臣源融在此建別墅,998年,長德四年,攝政的和太政大臣藤原道長得此地重構園宅,1052年,其子,平安時代權傾一時的藤原賴通改園為寺。<br> 平等院是日本早期木構建筑,平安時代池泉舟游式的寺院園林,沿著宇治川邊興建,其址前臨宇治川,遠對朝日山,可謂風水寶地。 <p class="ql-block">平等院中心建一水池,阿字池,水池中引入宇治川水,依佛教末法之境,在水池之西建造阿彌陀堂,水池之東則建構象征今世的拜殿,打造“凈土庭園”之代表建筑。</p> 初因置奉有阿彌陀如來與52尊云中供養菩薩像而得名的阿彌陀堂,因其兩翼外型似欲振翅而飛的禽鳥,且在中堂脊沿有兩尊金銅鳳凰像,遂在江戶時代,更名為鳳凰堂,10日元的硬幣上有它的正面圖案。 <p class="ql-block">兩尊鳳凰銅像為國寶,原型現置于院內博物館鳳翔館展示,并被單獨印在了萬元面值的日幣背面。</p> <p class="ql-block">院中觀音堂始建于13世紀,在鐮倉時代的廢墟中重建,也是一座古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平等院屬華麗的唐式佛寺建筑,其木造天蓋、云中菩薩供奉像、鳳凰金銅像、梵鐘與壁畫等稀有文物與平等院本身,在1994年被聯合國文教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b>宇治川</b></p><p class="ql-block">平等院前面的宇治川,河中的沙州里有兩座小島,塔之島與桔島。</p> 兩島間與兩岸間,分別由四座小橋,喜撰橋、桔橋、朝霧橋、中島橋連接起來。 塔之島在東邊,一座石塔更像一座塔的雕塑。 <p class="ql-block">兩島與宇治川左岸,即東北側的寄道公園構成了開放式的宇治公園,可以沿宇治川河岸和塔之島、桔島環游,是觀光客人和周圍住民休息、散步的好場所。</p> 作為沿宇治川環游的一端,西北側的宇治橋,是一座純日本風格的橋,據說興建于大化二年,646年,是日本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橋梁,說實話,感覺不到,可能后來重新修繕。 橋右岸的《源氏物語》作者紫色部塑像,應該一瞻。 在宇治的許多地方都有這樣石刻碑,標記的是宇治十帖中一帖故事發生背景地,但都是小角落,也沒有建筑或道具景觀,具體名牌上日文也不懂,僅作一瞻。 倒是在橘島,一個紀念碑,記述了一個情節,男主匂宮突然闖進浮舟房間,一把抱起浮舟,乘船而去,浮舟驚恐萬分,匂宮抱著她,指著橘島溫柔地對她說:看呀,那就是橘島啊。 宇治十帖主要記述宇治親王三個女兒的故事,浮舟為其三女兒,左岸有一個<b>源氏物語博物館</b>。 <p class="ql-block">沿河右岸,平等院右側,一座茶室名對鳳庵,是一家非常古老的茶道體驗館,木構的圍欄,恍若農家柴扉的門首,可惜,那天不營業,如營業,門口掛牌,在釜。</p> <p class="ql-block">雖然有溯源抹茶故鄉在中國一說,至少,宇治是日本抹茶之源,街頭到處是茶招茶幌。</p> 塔島處往東南,是一條山谷,宇治川夾抱其中。 <p class="ql-block">沿左岸向東,中途一座吊索橋,天瀬橋,再前面是白虹橋,而白虹橋后是宇治川的水壩,其左岸邊,是天瀬森林公園。</p> 兩岸林木茂盛,環境幽靜,只有活活的水聲。 《源氏物語》中,作者每每說到宇治川的流水,用“活活”兩個字來形容,而今,宇治川,仍然有著“河川活活的響聲”,這就是川之物語。 <b>宇治神社</b><br>從橘島的朝霧橋過橋到左岸,向北往前走,緩坡,不多時,就到達宇治神社,宇治神社雖為景點,也有些年頭,但名不見經傳。<br> 宇治神社與鄰近的宇治上神社合稱為“離宮上社”,前者完全被蓋住。 沿著小道再往北,就是宇治上神社了。 <b>宇治上神社</b><br>創建于平安時代,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祭奉應神天皇和皇子菟道稚郎子、皇兄仁德天皇。<br> 神社的本殿,絲柏樹皮茸作頂,樸實無華,卻與平等院的鳳凰堂是同一時期的歷史建筑,并同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b>惠心院</b><br>宇治神社東邊不遠,據說是將“宇治十帖”中的主人公浮舟從宇治川中救起的橫川高僧之原型惠心僧,于1005年重建。<br> <b>興圣寺</b><br>是禪宗曹洞宗的初之道場,鐮倉時代的僧侶道元在伏見深草開創了興圣寺,1648年,慶安元年淀城城主永井尚政利用遺址重新興建了興圣寺,大范圍的概念,宇治屬京都伏見地區。<br> 興圣寺七堂伽藍,是一處很幽靜有些唐代建筑風格的日式寺院,但感覺很新,肯定近年重新修繕過。 其園子的花木格局,具有濃濃的日式園林風格。 <p class="ql-block"><b>萬福寺</b></p><p class="ql-block">全名黃檗山萬福寺,日本承應3年,1654年,福建省福州府福清縣黃檗山萬福寺的住持隱元禪師受邀, 63歲時率弟子20名左右來到日本,弘戒傳經,后在在德川幕府四代將軍的幫助下開山建寺,于寬文元年,1661年,建成萬福寺。</p> 日本三大禪宗,黃檗宗之一,余為臨濟宗、曹洞宗,黃檗宗在日本全國擁有約400個末寺,萬福寺是大本山,該寺一至十四代住持和尚皆為中國出身,僧人誦經皆用漢音,儀式作法沿襲明代的佛教儀禮。 萬福寺完全以福清黃檗山萬福寺為樣本建造,整體建筑以及寺內的雕刻均為中國風格,是日本最大的中國式寺院,像這樣風格且保留至今的寺院,萬福寺是僅有。 黃檗山的建筑物和布局采取中國明朝樣式的伽藍配置,正面有一間作為明廳的主要的佛堂,正殿位于寺院內的中心軸上,左右兩邊對稱地配置著相同大小的佛堂。 <p class="ql-block">寺院內的主要建筑物有23棟,一些回廊、匾額、撰聯等被指定為日本國家的重要文化財產。</p> 萬福寺的正殿不叫金堂了,而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由柚木建成,在日本國內也屬非常珍稀的建筑。 滿池枯荷的放生池與看門寮 回廊很多,連接寺院各處,很有特色。 茶緣,銀杏庵、觀音茶。 或許,只有院子里以枯山水技法梳理的沙地,有一些日本的風格。 <b>三室戶寺</b><br>依光仁天皇的愿望于8世紀后葉創建,名御室戶寺,后世天皇屢以修建,在平安時代極盛,應此處曾作為光仁、花山和白河三位天皇的離宮,后將名字改為三室戶寺,倒也直白。<br> 三室戶寺在宇治北面,背靠明星山,離平等院大約20分鐘的步行路程,寺院主體區域在半坡。 其正殿,供奉千手觀音菩薩金銅像,并安放有藤原時代的五尊木雕阿彌陀如來坐像, 故稱阿彌陀堂。 阿彌陀堂、鐘樓、木雕阿彌陀如來等是日本國家重要文物,后者僅每月17日對外展示。 鐘樓。 寺院主體區域不大,除了右側,掩映在楓木中的三重塔,另就一座小寮。 幾座雕塑和一個飲水池,倒有些特色。 三室戶寺依山而建,植被茂盛,有高達五千坪的大庭園,庭園、池塘及階梯和坡道兩旁,種滿紫陽花、杜鵑花和蓮花,被稱作是“花之寺”,特別是紫陽花,即繡球花,是日本關西地區的紫陽花名所。 據說,這里有50多種共計2萬多株紫陽花,在高大的杉樹之間,有一米多高的紫陽花海,每年5月紫陽花爭奇斗艷,競相開放,《源氏物語》中曾提到,如果能見到心形的紫陽花,是一種幸運。 1988年日本著名庭院師中根金作設計建造了寺內庭院“與樂園”,這是以枯山水式加池泉式回游式的庭園,在楓葉季節,十分驚艷。 池泉與楓葉。 紅葉勝景下的枯山水或枯山水中的紅葉勝景。 如果說,在奈良正歷寺體驗了關西紅葉之盛景,那么在這里,也有一個高潮。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驻马店市|
华容县|
黔西县|
九龙城区|
略阳县|
江口县|
延安市|
天台县|
沈阳市|
桃源县|
汉源县|
钦州市|
扬中市|
河源市|
科技|
泌阳县|
定边县|
平凉市|
石家庄市|
曲阜市|
区。|
三江|
泸州市|
美姑县|
潞西市|
山阳县|
贞丰县|
鄂州市|
灵川县|
宁明县|
临澧县|
海宁市|
平潭县|
伊川县|
临清市|
颍上县|
驻马店市|
大同市|
板桥市|
普定县|
太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