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溫濟球1986年</p><p class="ql-block">王德生: 唐院學(xué)子,不論從事什么行業(yè),都是專家,都是棟梁之材。溫濟球1980年底調(diào)回到廣東老家紫金縣,進入建設(shè)銀行工作,1983年就擔任行長,1994年又擔任廣東省河源市建設(shè)銀行副行長,直至退休。</p><p class="ql-block">溫濟球:談到我們這些同學(xué),當時能考上唐院的都不簡單,我們的錄取分數(shù)線迫近清華。比如1962年的錄取分數(shù),應(yīng)該在平均80分以上。從他們的分數(shù)來看,我院的錄取分數(shù)是在80分以上的。1962年招生收緊,錄取分較高是必然的。我們1960屆,小學(xué)升初中難(錄取1/3),初中升高中難(錄取1/3),還引發(fā)學(xué)潮運動,有些學(xué)生上街游行。所以我們高中畢業(yè)時人教很少,小學(xué)時IO個人,高中就剩下一個人了。</p><p class="ql-block">我們高中時的階級路線和政治表現(xiàn)是很看重的。像我出身貧農(nóng),是共青團員,就是平時組織紀律差一些,沒交過作業(yè),禮拜六回家,禮拜天下午不回來,可我對同學(xué)對老師都很好,也樂于幫助同學(xué)復(fù)習(xí)功課,從不做壞事,可就因為自由散漫,戴上了小資產(chǎn)階級自由主義帽子,結(jié)果考大學(xué)不讓我填清華、北大。</p><p class="ql-block">那一年唐院在廣東計劃招生是60名,實際只錄取56名,沒招夠;清華在廣東招生90名,北大招12O名。高中時我班的兩個全優(yōu)生,一個是靠努力得來的,一個是靠小聰明得來的(指我),一般解難題我比較有把握,往往在一些不很難的地方容易疏忽出錯。能考上唐院的同學(xué),在高中的成績都是不錯的,都是班里前三幾名的同學(xué)。但我們唐院學(xué)校要求同學(xué)太嚴、太高了,據(jù)說我們每年期末考試的題目比清華都難,難怪有些同學(xué)因考試不及格還出笑話,實際上是悲劇。</p><p class="ql-block">我印象最深的,是力61、力62的幾個河南籍同學(xué),62年就因為理力不及格留級到力62,63年又是理力不及格,被勒令退學(xué)(學(xué)校規(guī)定連續(xù)兩次不及格就要退學(xué)),他們四個可苦了。其中有一個叫蘇克儉的同學(xué)印象最深,淚流滿面,他說:真想不到會有今天,我們四個高中時成績都是名列前茅的,當時考上唐院滿心高興,比其他同學(xué)都光采榮耀。現(xiàn)在,讀了兩年書被學(xué)校趕回老家,叫我們怎么面對家鄉(xiāng)親人和那些同學(xué)老師!那些成績一般的同學(xué),考個一般的大學(xué),現(xiàn)在學(xué)得好好的。早知這樣,我們填報個晉通的大學(xué)就不會有今天,太丟人了,還不如去死!</p><p class="ql-block">記得七八年前,我在我兒子住的深圳小區(qū)內(nèi),遇見一位深圳大學(xué)的退休教授,年齡和我輩相仿,聽口音是江浙上海人,在和他閑聊中,他問我是哪個學(xué)校畢業(yè)的,我說是唐院,見他驚奇地豎起大拇指說,這個學(xué)校不好考哇!說明我院在老一輩人的心目中,還是頂呱呱的。</p><p class="ql-block">我們學(xué)校在30年代一個班級出了四位院士,其中兩位是雙院士,這恐怕全國也是少見的。全國二十三位兩彈一星元勛,我校出來的就占了三位,這也是全國少有的。難怪廣東省建筑研究所的所長周樂怡教授(他是李汶教授的同學(xué))所說,我校建筑結(jié)構(gòu)是傳統(tǒng)的王牌專業(yè),全國建筑設(shè)計單位,到處都有我們的校友,而且都是單位的技術(shù)權(quán)威,這足以說明我校在建筑行業(yè)的頂級地位。</p> <p class="ql-block">劉冠中 :@溫濟球? 歡迎你加入鐵62微信群!當年你在昌黎測量實習(xí)時,歌頌當?shù)仫L景的情景,仿佛還在眼前!你當時用廣東話好像是說:昌黎山上有很多花,紅花、綠花、五色花……聲調(diào)悠揚、感情飽滿,陶醉了自己也感染了同學(xué)。此情此景,猶在眼前,卻風流不再,惜哉!望自珍重!</p> <p class="ql-block">1994年溫濟球五兄妹與老母親在老家門口 廣東省紫金縣中壩鎮(zhèn)發(fā)昌村</p><p class="ql-block"> 左起:四弟濟全,二弟濟洪,老母羅氏,妹妹美英,溫濟球,三弟濟浩</p> <p class="ql-block"> 我老家的房屋是我父親1972年建的。南方的房子與北方差別很大,主要是由于氣溫不一樣,南方溫暖,幾乎沒有冬天,冬天的氣溫一般都十多二十度,有時還二十多度,一年難得遇上一次氣溫低到4~5度的,甚至到O度的(只在午夜才有可能,到了白天又回升到4~5度)。所以,南方的房子要講究通風采光。</p><p class="ql-block"> 普通的農(nóng)家屋都有三個大天井,正大門進去是前廳,正對上堂是大廳,兩廳之間夾著一個長方開井(約20㎡),天井的左右兩邊各是一個側(cè)廳(有的也改作房間)。正大門兩側(cè)各有一個側(cè)大門(也叫橫屋大門),兩側(cè)是對稱的。</p><p class="ql-block"> 橫屋大門進去也有一個天井,也有上下兩個小廳(吃飯廳),其余是個房間(臥室),廚房衛(wèi)生間等。</p><p class="ql-block"> 一座屋用十字中線把它分成四部分,可供四家人往(每戶有四個房間)。正大門上頭有樓名“添禧樓”,樓名是我父親定的,字是我用布筋卷成布團澆墨水寫的。</p><p class="ql-block"> 我?guī)仔值芩阄覍W(xué)歷高,四弟也可以,是中山醫(yī)學(xué)院畢業(yè),現(xiàn)在深圳醫(yī)院是正教級主任醫(yī)師,但那時他還小,只好我來對付了。大門前還有一個門坪(長約30m,寬7m),坪沿筑攔河,有條件就挖一口半月形的池塘。有的還從門坪兩側(cè)到屋背建半園形的圍龍屋。</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這些老式的房屋不多了,90%都廢了,近2O年來,農(nóng)村都建小洋房,鋼筋水泥或磚混結(jié)構(gòu)的獨立小樓房。老式屋基本上都成了祖屋、祠堂。別看這些老式屋都是泥磚土瓦建的,使用壽命都能達到一百多年。</p><p class="ql-block"> 我父親沒有建房前,全家住的上輩子老屋,使用了近180年,因近十來年沒人住,早五六年才塌掉。</p> <p class="ql-block">溫濟球:這張照片,是我在故鄉(xiāng)小河邊照的,時間是1988年。我的故鄉(xiāng)離縣城22公里。</p> <h3> 妻黎淑蘭 子溫宇峰 女溫宇清 1985年</h3> <p class="ql-block"> 溫濟球夫妻 1992年</p> <h3> 溫濟球夫妻游覽桂林駱駝山 1998年</h3> <h3> 溫濟球夫妻在韶山</h3> <h3> 參觀上海世博會 2010.9.16</h3> <h3> 溫濟球夫妻在北京</h3> <h3> 溫濟球夫妻在北京北海公園</h3> <h3> 溫濟球在桂林蘆笛巖 1997.10.9</h3> <h3> 溫濟球夫妻雙雙游長城</h3> <p>廣東省紫金縣建設(shè)銀行大樓落成典禮 右三溫濟球 (時任銀行行長)1987年</p> <p class="ql-block">溫濟球: </p><p class="ql-block">這是我和河源市建設(shè)銀行的幾個科長在飛霞嶺,是1996年照的。</p><p class="ql-block">溫濟球: </p><p class="ql-block"><b> 我在建設(shè)銀行的工作</b></p><p class="ql-block"> 1980年底調(diào)回紫金縣建設(shè)銀行,開始搞工程預(yù)結(jié)算審查工作。</p><p class="ql-block"> 1983年提升為紫金縣建行行長。</p><p class="ql-block"> 1994年我到河源市建行任付行長,主管紀檢、監(jiān)察、審計、還有教育工會等。</p><p class="ql-block"> 就這樣干到1998年,55歲以上領(lǐng)導(dǎo)成員切線退二線,我57歲切線后直接要求退休了。</p> <p class="ql-block">廣東省建設(shè)銀行召開稽審會議時合照</p><p class="ql-block">前排右三是溫濟球,溫濟球時任河源市建設(shè)銀行副行長 1994.10</p> <h3> 溫濟球在南京中山陵</h3> <p class="ql-block"> 這是溫濟球五十年前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b>沁園春》——登樂山大佛寺</b>影印件,為濟球近期書寫。作品已經(jīng)加入《難忘鐵62》系列相冊(四)。</p><p class="ql-block">周文正 :濟球,好詩詞得以欣賞,有的詩詞已“年過半百”,也有“青春年少”,過癮。再休言“糟粕”,五十多年前敢說“舞亂”,若公開,有可能被革命先鋒指責為“射”、“抹黑”,現(xiàn)在看來“舞亂”一詞正是該詩之“詩眼”。至于濟球兄的硬筆書法,則早已聞名,而且我發(fā)現(xiàn)我們廣東籍的同學(xué)包括黃亮榮、元綿波,書法都極佳,且我在工作時的廣東籍同事也是個個寫得一手好字。</p><p class="ql-block">周文正 :贊濟球詩,得二聯(lián):</p><p class="ql-block"> 心無錦繡休題句;腹有經(jīng)綸好作詩。</p><p class="ql-block"> 妙語連珠書醉筆;余音繞梁惠清心。</p><p class="ql-block"> 注:第二聯(lián),濟球書法令我陶醉;濟球詩詞使我心清。第二聯(lián)對句第四字平仄不對,改“梁”為“柱””吧。聯(lián)想到另一成語:偷梁換柱。</p><p class="ql-block">袁佩璋 :溫濟球厲害,五十幾年前就有精彩詩詞作品!</p><p class="ql-block">劉冠中 :文正?,兩副對聯(lián)對得好,用來贊揚濟球的詩,很貼切!且嚴謹工整高雅優(yōu)美,”余音繞柱”改得好,蓋了“余音繞梁”的帽!仔細想想,古人的“余音繞梁”也確實不怎么樣!</p><p class="ql-block">濟球 :我說冠忠、文正是我們文學(xué)界的晈晈者。我很佩服你倆的才干。特別是你們時至今日仍然才思敏捷,精力不減當年,可喜萬賀。</p><p class="ql-block"> 自古江南出才子,一點不假。清朝有狀元一百五十多個,江蘇就占了五十多個,廣東才三個。不過廣東原是蠻夷之地,我們到廣東也只有四百多年,也是從中原南遷的客家人。我說了,有你們的導(dǎo)、演,我們?nèi)壕筒慌虏粺狒[。確實要謝謝你們。今后我就認真當好我的五好觀眾,沾沾大家的光,同樂,同樂。讓我們攜手向前,共同愉快地走完幸福的人生。</p><p class="ql-block">劉冠中 :說來慚愧,崇明也沒出過狀元,最高是探花。半江之隔,與崇明并稱魚米之鄉(xiāng)的常熟出了十來個狀元。另半江之隔的海門還出了個狀元張謇。</p><p class="ql-block">劉冠中 :@溫濟球 何處鶯聲破柳煙,太有詩意了。桂林山水、冠甲天下,岸柳依依、如煙如云、旖旎瑰麗,已經(jīng)令人如癡如醉、陶醉不已。更有甚者,鶯啼恰恰,宛轉(zhuǎn)悠揚如妙音仙曲,伴你一路徜徉,多么愜意。一個“破”字多么精辟,非大家不能為也。</p><p class="ql-block"><b> 七律《逰西湖》</b>……1966年IO月</p><p class="ql-block"> 滬城離卻到杭卅,天下名湖信腳逰。</p><p class="ql-block"> 翠柳招來堤上客,輕風舞亂水中樓。</p><p class="ql-block"> 青山隱寺云為彩,粉蝶飛花葉作舟。</p><p class="ql-block"> 聽得畫亭歌一曲,如癡似醉解千愁。</p><p class="ql-block">其中,我最喜歡你“游西湖”的中間兩聯(lián):</p><p class="ql-block"> 翠柳招來堤上客,輕風舞亂水中樓。</p><p class="ql-block"> 青山隱寺云為彩,粉蝶飛花葉作舟。</p><p class="ql-block"> 這兩聯(lián)對仗工整,又活潑靈活。游人如織不是自愿的,是煙織云涌、青翠欲滴的岸柳招引而來的。從那么俏皮的詩句可體察到詩人的愉悅心境。</p><p class="ql-block"> 清風徐徐而漣漪微微,湖水清澈見樓閣倒影,曼舞于波光縠紋之中,美!粉蝶飛花翔集于落葉之上,如小舟在湖面上游弋蕩漾,還是美!最后一句可能抄錯了,不押韻!是否可以:“余音醉了一湖秋”?</p><p class="ql-block">王德生 : 精彩的詩詞,精彩的點評!我們鐵62群,不僅詩人作家很多,而且高水平的評論家也很多。我愛看同學(xué)們的詩作,因為我們有相同的生活閱歷和共同的思想感情,這些作品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貼近我們的心靈。</p><p class="ql-block"> 群內(nèi)的高水平的評論家,周文正,劉冠中,淼先生,陳欣,袁佩璋,孫增華,溫濟球……他們的評論,也是精彩的作品。他們所發(fā)表的觀點,都是我有相同的感覺,但表達不出來的觀點,所以我也非常喜歡看!希望鐵62群里的詩詞作品和精彩評論,源源不斷,讓我們大家在群里天天有好東西看!</p><p class="ql-block">魏明崗 :真高興,我們?nèi)赫媸侨瞬艥鷿绕涫菒坌隆⒃鋈A的畫作,冠忠、文正、濟球的詩詞都有很高的造詣。能不斷地看到您們的佳作,真是一種幸福、快樂和滿足!為我們的群自豪!</p> <p class="ql-block">這是溫濟球2011年秋寫的詞:</p><p class="ql-block"> 《<b>滿江紅》——古稀感言</b>影印件,已經(jīng)加入《難忘鐵62》系列相冊(六)中,并有文正的點評。</p><p class="ql-block">劉冠中: @溫濟球:對你的兩首詞,我愛不釋手,品味到現(xiàn)在已兩個小時了,而且還要繼續(xù)。名山大川的雄奇幽險、大自然的風霜雨雪、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史實的是非成敗……都會觸及到詩人的靈魂、撥動詩人的心弦。就會產(chǎn)生共鳴、掀起波瀾;就會創(chuàng)作出境界開闊、氣勢磅礴的沁園春、滿江紅!希望經(jīng)常能欣賞到你的佳作!</p><p class="ql-block"> <b>讀溫濟球詞 周文正 </b></p><p class="ql-block"> 讀同學(xué)溫濟球詞,是享受,被點化。余想起其祖溫八叉(庭筠),富天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韻。</p><p class="ql-block"> 其辭藻華麗,濃艷精致。而濟球兄則不然,無風花,無雪月,為黎民祈安居樂業(yè),為百姓消內(nèi)憂外患,大有河清海晏之望誠大手筆也。其祖好譏刺權(quán)貴,雖多犯忌諱,屢遭貶抑而不悔,正直人也。濟球濟世蔭人之情結(jié),何言難言功績,遠勝自云豐功偉績者多矣,有才而自謙,余服之。 2017.4.13</p><p class="ql-block">劉冠中 :溫濟球的詩詞,立意高遠深邃;遣詞造句清新雋永,妙趣橫生,不拘俗套;值得借鑒學(xué)習(xí)!希望經(jīng)常讀到他的佳作,最好是細水長流。</p> <h3> 孟繼秋夫妻在臺灣 2006年</h3> <p> 孟繼秋全家福</p><p> 前排右起:長女孟淑勤 老伴 孟繼秋 女婿</p><p> 后排右起:長子 兒媳 外孫 外孫媳 孫女</p><p>劉冠中 :</p><p>都很漂亮都很精神。我們家劉大哥被孟大哥蓋了帽了。人家孟大哥孟大嫂,都戴了花像新郎新娘。下次我們劉大哥大嫂也戴上花,看看到底誰更精神!我家大哥一定會贏的!加油!</p><p>秋孟 : 冠忠,我的輩分是高、亞聖69代,祖輩窮的結(jié)果。你的知識·面真廣、書法更棒。</p><p>劉冠中 :@秋孟?:我查百度得知的。看了你的合家歡真為你高興,老的健康硬朗,少的帥氣陽光,一個多么和諧的大家庭,讓我羨慕嫉妒恨!祝你們?nèi)壹榘部担?lt;/p> <h3> 孟繼秋在張家界 1994年</h3> <p> 孟繼秋夫妻在海南日月灣 2000.11.7</p> <p>溫濟球來到了沈陽,與李國璽樊萬章相聚</p> <h3> 蔡樹基老伴與兩個女兒<br></h3> <h3> 蔡樹基家春節(jié)聚餐 2015年<br></h3> <h3> 蔡樹基家春節(jié)聚餐 2016年<br></h3> <p class="ql-block"> <b>成都唐院校友聚會 </b>前排左:工62錢君山 陳躍宗 鉄62張金坤 副校長橋59劉學(xué)信 橋62李志業(yè) 鉄62劉文珍 后排:起62石寶田 電62蔡淮 橋62張超 筑62萬文俊 橋62張學(xué)增 筑62王士有 工62陳長福</p> <p> <b>蔣梅修夫妻旅游足跡遍全球</b></p> <p> 蔣梅修江紹成與兒子女兒合影 2016年</p> <p>蔣梅修:</p><p> 在洱海邊靜坐,看水云變幻,寧靜而致遠。在紅龍井漫歩,看溪水潺潺、樹影婆娑,小橋流水人家。五華樓下的復(fù)興路是古城最繁華的商業(yè)街。</p><p> 蔣梅修與馬程光(內(nèi)62同學(xué))洱海留影 2018.9.3</p> <p>鐵62著名攝影家、旅行家蔣梅修在洱海 2018.9.3</p> <p>蔣梅修江紹城在海洋魅麗號郵輪 2017.11.27</p> <p> 執(zhí)子之手,與子皆老,相扶相伴到永遠!</p> <p> 宮錫洲夫妻在莫斯科紅場——瓦西里教堂 2018.5</p> <h3> 2017年春節(jié) 葛延書夫妻海南游<br></h3> <p class="ql-block">李守禮夫妻鉆石婚紀念</p> <h3>葛延書看望沈志云教授 2017年春節(jié)于海南</h3> <p class="ql-block">葛延書夫妻拜訪王潤琳書記李恒老師 </p><p class="ql-block">葛延書:</p><p class="ql-block">2017年2月4日我在萬寧市神州半島看望王潤霖書記、李恆老師,特發(fā)合影。</p><p class="ql-block">葛延書:李恒老師1964年在二班蹲點,當時二班對教改有意見,對學(xué)習(xí)解放軍的方法有看法,引起系院的重視,派出以張毅為組長的調(diào)查組,李恒是成員之一,住在女生宿舍。結(jié)果是二班在三分部率先下午有兩節(jié)課外活動,停止提桶排隊吃飯。沒有抓一小撮,也沒有搞大批判,我們班是幸運的。李恒記得我是班長,看來我是重點對象。</p><p class="ql-block">葛延書:王潤霖87歲,李恒86歲,狀態(tài)較好。</p> <p> 難忘唐院 難忘師恩 海南萬寧 2017.2.4</p> <p class="ql-block">海南萬寧 張麗珍 葛延書 蔣玉璽 劉文珍 2017.2.2</p> <p class="ql-block">爺爺和孫女 王德才在海口 2017年春節(jié)</p><p class="ql-block">王德才:我和孫女祝各位同學(xué)新年快樂!周文正:很高興大年初一見到你,祝新春快樂!好漂亮的孫女!</p><p class="ql-block">王德生:大年初一攜孫女閃亮登場,孫女都比爺爺漂亮!一代勝一代!</p><p class="ql-block">袁佩璋:對,王徳才、宮錫洲、蓮芳的孫女、外孫女都漂亮!劉冠中:當年咱王老三也是帥哥一個!孫女漂亮是因為遺傳了老三的基因,對嗎?</p><p class="ql-block">魏明崗 :德才兄,看你紅光滿面,精神煥發(fā),精力充沛,絕不象七十多歲的老人,可喜可賀,令人羨慕!孫女更是婷婷玉立,美麗可愛!祝您全家幸福安康!王進才:看到德才孫女照片很高興,祝合家歡樂!新春快樂!</p> <p class="ql-block"><b> 鐵62大文豪周文正</b></p><p class="ql-block"><b>文正</b>:許多人的一生像是在頭等艙里吃方便面。比喻太恰當了。在信息時代,我們讀了大量哲理性、道德修養(yǎng)、保健養(yǎng)生的文章,寫得多好,但是真正要做到,似乎太難了。</p><p class="ql-block"> 固有的理念,頑固的生活習(xí)慣太強大了,要想改變,不容易。要想真正能“拿得起,放得下”更不容易。多少人一輩子含辛茹苦,細細想來還是放不下,還在茹苦含辛,為子孫做牛馬。有的道理聽了幾百遍,恐怕到死也悟不透。我曾有幾首詩:</p><p class="ql-block"> <b>守財</b></p><p class="ql-block">七十人生不守財,夕陽境界笑凡胎。半生風雨催我老,死后留錢最可哀。</p><p class="ql-block"> <b>少欲</b></p><p class="ql-block">七旬已至無多欲,母健妻安旺子孫。少欲人生容易過,詩書千卷遠紅塵。</p><p class="ql-block"> <b>煩惱</b></p><p class="ql-block">人生煩惱自尋多,作繭擔當枉折磨。不向俗人求認可,心情少怨遠離魔。</p><p class="ql-block"> <b>晚年</b></p><p class="ql-block">甘平守淡勤開卷,自在悠然度晚年。閱盡炎涼還能笑,酸甜苦辣夢猶酣。</p><p class="ql-block"> <b>未老</b></p><p class="ql-block">人雖將老心難老,努力讀書似孩童。皓首窮經(jīng)重發(fā)奮,吟哦不唱夕陽紅。</p><p class="ql-block"> <b>莫愁</b></p><p class="ql-block">勸君莫要幾多愁,海闊天空任爾游。恩怨塵囂皆俗事,人生何必嘆悠悠。</p><p class="ql-block"> <b>歸處</b></p><p class="ql-block">生究竟歸何處?舉重若輕隨萬緣。放下千斤方顯能,閑觀秋意淡如煙。</p><p class="ql-block"> <b>無爭</b></p><p class="ql-block">雖在塵囂超俗事,無爭名利蘊祥康。襟懷坦蕩藍天闊,雪野柴門有詞章。</p><p class="ql-block"> <b>終點</b></p><p class="ql-block">人生終點必將至,美好心情度日時。過罷一天無盡喜,有如得到百年期。</p><p class="ql-block"> <b>禿筆</b></p><p class="ql-block">禿筆一支意自知,怡情養(yǎng)性是書癡。清心寡欲無窮樂,回首燈前月已西。</p><p class="ql-block"> <b>讀</b>書</p><p class="ql-block">三生有幸書作伴,搜句尋章意未休。擯棄浮華甘寂寞,悠游學(xué)海不知愁。</p><p class="ql-block"> <b>寫詩</b></p><p class="ql-block">補拙惟期書為伴,抒情但借五七中。一間書屋藏濃味,也敢庸詞入吟功。</p><p class="ql-block"> <b>濤聲去俗五首</b></p><p class="ql-block"><b> 2016年夏居山東乳山海邊</b></p><p class="ql-block">鬧市遮顏無大志,海灘濯足可高歌。榮辱得失隨波去,聽盡濤聲不厭多。</p><p class="ql-block">從來議論費精神,何苦潛心辯假真。不妨聽潮消俗事,無憂無慮賽如神。</p><p class="ql-block">潮漲勢沉拍勁岸,波闊聲壯震凡人。我曾四海漂泊久,又可回歸凈囂塵。</p><p class="ql-block">晨觀日出夜觀星,候月聽濤靜品茗。惟憾平生無酒趣,詞章入宅自多情。</p><p class="ql-block">兩月時光駒過隙,濤聲繞耳氣神新。水中找樂尋瀟灑,心態(tài)平和百事欣。</p><p class="ql-block"><b>劉冠中</b> :@周文正 佳作多多,匆匆拜讀,未及細品。只覺得清新優(yōu)雅,才氣逼人。狀物寫景直抒胸臆,那么駕輕就熟、氣勢磅礴,不同凡響。</p><p class="ql-block"> 感悟人生精細入微、通透見底;處世則胸懷寬闊、曠達豪邁、恬淡從容。仙風道骨,老莊風范洋溢于字里行間。</p><p class="ql-block"> 我當學(xué)習(xí)再三,以不負殷殷之意。</p><p class="ql-block"> 啊!一下就十七首。</p><p class="ql-block"><b>劉冠中</b> :@周文正? 一邊在研究白酒(陳年白酒),一邊又在研究馬列?案上不是水仙花?</p><p class="ql-block"><b>周文正</b> :@劉冠忠? 哈哈,好不容易抓住冠忠兄一個毛病:照片中我穿短袖T恤,怎么會有水仙花?</p><p class="ql-block"><b>劉冠中 :</b>@周文正?你說得對,我也隨即發(fā)現(xiàn)有錯,但還不好意思認錯,想蒙混過關(guān)!?別老揭為兄之短,多不好意思啊!</p><p class="ql-block"><b>周文正 </b>:@劉冠忠? 本該為老兄諱,因多時以來對老兄的詩、詞、文、語,十分敬仰,可做典范,一旦看到毛病,十分高興,就忘乎所以了,只顧自己痛快,哪里會多思,抱歉了。</p><p class="ql-block"><b>劉冠中 </b>: @周文正? 其實我詩詞里毛病不少,有時平仄不分。如“案”、“遍”,我以前誤以為平聲等等不一而足。年歲畢竟大了點,有時就是別不過彎來,思路慢了。寫一幅字,經(jīng)常老錯同一地方,沒辦法。</p><p class="ql-block"> 不過我們?nèi)河驯绕鹜g人還算不太老!我們跟隨群主,思維得到鍛煉,受益匪淺!愿大家盡量健康年輕快樂永遠!</p> <p class="ql-block"><b>文正</b>:泰安四同學(xué)相聚(1988-1989年),我在津浦線泰安巖溶塌陷整治工地,劉來,約邵,孟相聚: 相思廿載幾徘徊,岱下重逢何快哉。昔日風華春似錦,方知磨煉出人才。</p><p class="ql-block"><b>王德生:</b>這是我最喜歡的鐵62老照片之一。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已經(jīng)人到中年的四同學(xué),經(jīng)歷了艱苦的再教育考驗和鐵路工程實踐的鍛煉,憑著唐院學(xué)子的深厚功底和自身的優(yōu)秀素質(zhì),都已經(jīng)成長為企業(yè)中堅,國之棟梁,就像泰山腳下的四顆青松。</p> <p class="ql-block"> 1986年6月攝于江蘇泰州黃橋</p><p class="ql-block"><b>周文正</b>:鐵一院承擔寧啟(南京到南通啟東)高速公路踏勘工作,龔重遠負責地質(zhì)工作,我(周文正)負責路基工作,左二為總體王慶煕,唐院1955年畢業(yè)的學(xué)長。當時寧啟高速有南、北、中三個方案,中方案經(jīng)過泰興的黃橋鎮(zhèn),當年陳毅為新四軍軍長時的駐地。當?shù)乩习傩沼脽炍縿谧拥鼙悬S橋燒餅歌,現(xiàn)在仍是黃橋周邊幾個縣市的有名小吃。</p><p class="ql-block"> 記得那天經(jīng)過新四軍軍部紀念館,正好是閉館日,我們說我們來自蘭州并說明來由,立即開門迎客,專門派人為我們講解。我在鐵一院與龔重遠三次在一起工作,這是第二次。左一是我的助手李沖,其父李恩滿是唐院55級學(xué)長,時任鐵一院橋隧處副處長,與梅生同在一個處。 </p> <p class="ql-block">劉甲申 王登科 褚寶昇 葛延書在鐵三院 四同學(xué)相逢鐵三院,都是經(jīng)鐵路建設(shè)實踐鍛煉和考驗的家國棟梁,企業(yè)中堅</p> <p class="ql-block"><b>周文正 </b>:孫增華是了不起的園丁,從事教師、教導(dǎo)主任、校長、分局教委主任工作多年,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園丁。又是培養(yǎng)花卉為大自然增色為自己家園美化的園丁。贊了!</p> <p class="ql-block"><b>劉冠中: 七絕@孫增華</b></p><p class="ql-block"> 辭舊迎新之際,先生家中春意融融,花開富貴,可喜可賀!你家花開我寫詩,幾乎已是常規(guī)。今也別破例,七絕一首以示祝賀:</p><p class="ql-block"> 天時數(shù)九是寒冬,夫子家中春意濃。</p><p class="ql-block"> 不是逆天花信改,因逢知己展芳容。</p><p class="ql-block">孫增華:好詩句,謝謝師兄!</p><p class="ql-block"><b>劉冠中: 七絕 @孫增華 20161101</b></p><p class="ql-block"> 老友家中仙客來,秋香馥郁滿書齋。</p><p class="ql-block"> 若非齋主性情雅,仙客焉能屢屢開?</p><p class="ql-block"><b>孫增華 </b>20:59</p><p class="ql-block"> 趁著大家高興,我把昨天畫的一幅葡萄發(fā)到群中。標題是《師恩》,副標題為:碩果不離藤,學(xué)子思師恩。望指正。</p><p class="ql-block"><b>劉冠中</b> 21:15</p><p class="ql-block"> 家里葡萄種得多,一蘿曬了又一蘿。</p><p class="ql-block"> 玲瓏珠玉一連串,饞死你家小哥哥。</p><p class="ql-block"><b>劉冠中</b> 21:17</p><p class="ql-block"> 葡萄庭院郁蔥蔥,翠葉虬枝掛滿棚。</p><p class="ql-block"> 不與桃花爭艷麗,只憑珠玉見玲瓏。</p><p class="ql-block"> 絲絲春意透窗內(nèi),道道丹青入畫中。</p><p class="ql-block"> 待得隆冬嘉客到,還將果釀出寒甕。</p><p class="ql-block"><b>周文正</b> 21:50</p><p class="ql-block"> 詩畫俱佳,畫玲瓏,意深遠。詩樸實,性敏捷。</p><p class="ql-block"><b>劉冠中</b> 15:38</p><p class="ql-block"> 昨天孫增華曬出一幅水墨丹青葡萄;但見綠葉豐茂、虬枝蟠曲、龍須纏繞,青翠欲滴;串串果實掛滿藤架,如琉璃似瑪瑙,色香誘人、鮮嫩可餐;待到冬日,定有葡萄美酒夜光杯宴客,豈不快哉!葡萄,無挺拔偉岸的枝干,無鮮艷美麗的花朵,然其果實鮮美可口、且富營養(yǎng),遠勝桃李柑橘;此非果中之君子耶?我于丹青為外行,不敢妄加評論;然滿幅詩意,躍然紙上,噴薄而出,能無感觸乎?</p><p class="ql-block"> <b>七律一首 20151225</b></p><p class="ql-block">葡萄庭院郁蔥蔥,翠葉虬枝掛滿棚。</p><p class="ql-block">不與桃花爭艷麗,只憑瑪瑙見玲瓏。</p><p class="ql-block">絲絲春意透窗內(nèi),道道丹青入畫中。</p><p class="ql-block">待得隆冬嘉客到,還將果釀出寒甕。</p><p class="ql-block"><b>孫增華:</b>所畫葡萄乃凡夫俗作,君之七律方顯文人風彩。這首詩吾定當珍藏。待得隆冬嘉客到,還將果釀出寒甕。何等意境!武威被命名為中國葡萄酒都,可惜沒有佳客來此荒蠻己地。</p> <p class="ql-block"> <b>孜孜不倦的孫增華</b></p><p class="ql-block">鄒古今 :增華兄之畫作與獨成一家之隸體令我傾倒!是涼州地域風情所陶冶嗎?</p><p class="ql-block"> “事業(yè)無成因玩物”,非也。玩出成就,玩出風格,非經(jīng)半世專修焉得之?</p> <p class="ql-block"> 大象??騎駱駝??</p> <p class="ql-block">非洲風光 金吉琳在非洲 1984年</p> <p class="ql-block">金吉琳在博茨瓦納 南回歸線標志 1984年</p> <p class="ql-block">金吉琳與博茨瓦納黑人在一起 1984</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吉琳在非洲站立者奈迪 為博茨瓦納公交部總工程師</p> <p class="ql-block">劉寶魁與愛人在尼日利亞 1997年7月</p> <p class="ql-block">劉寶魁夫妻與大使夫人合影 1997.6.30</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比薩斜塔 尼日利亞交通部國家鐵路設(shè)備考察組</p> <p class="ql-block">埃及金字塔留影 博茨瓦納國家鐵路項目考察組 1982年7月</p> <p class="ql-block">北京機場劉寶魁夫妻與史沈瑞合影 1996.</p> <p class="ql-block">李海山(左6)劉寶魁(右2)在尼日利亞1996.8.2</p> <p> 北京518聚會(視頻1分09秒)</p> <p class="ql-block"> 周文正八十歲生日</p> <p class="ql-block"><b>周文正游泳</b>(視頻0分59秒) 2018年4月在江西溫塘度假村游泳</p><p class="ql-block"><b>周文正</b> 13:39:音樂、書、游泳和書畫都是極其有益于身心的愛好,人生有這些個愛好就足以支撐并豐富生命的旅程,不會再感到寂寞,動則健身,靜則養(yǎng)心,兼而有之,人生之福也!</p> <p class="ql-block">威風凜凜的蒸汽機車(視頻2分01秒)</p><p class="ql-block">向偉大的老一代鐵路建設(shè)者致敬!</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谷|
顺昌县|
开鲁县|
祁阳县|
枝江市|
成安县|
永康市|
公安县|
平昌县|
芷江|
新民市|
赣州市|
沁阳市|
黄平县|
延安市|
兴安盟|
林西县|
鞍山市|
务川|
横山县|
华坪县|
岑巩县|
黄梅县|
云和县|
洞头县|
黄骅市|
靖州|
中方县|
海伦市|
河东区|
澄城县|
凭祥市|
井冈山市|
兴城市|
合水县|
云浮市|
金坛市|
木里|
保靖县|
阳原县|
西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