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以前我家的大理石茶盤上鐫刻著:詩寫梅花月,茶煮谷雨春。可見谷雨前采摘的茶是一年中的上品,飲之最佳。我想我對于茶的喜愛卻是不論節(jié)氣,可以三餐無米不可一日無茶。這讓我想起去年看到的一個新聞片段:潮汕某地區(qū)發(fā)生水災(zāi),記者隨機采訪某位阿伯,向他詢問具體情況:淹水最厲害的時候啥樣子?阿伯非常嚴肅地表示:(嚴重到)無法喝茶!現(xiàn)在想起來還是會噗嗤一笑,笑這位阿伯對于茶的癡迷不亞于我:每年夏季臺風天我最怕停水斷電的原因不為別的,就怕無法喝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陸羽在《茶經(jīng)》里寫道:“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中國有傳說,“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農(nóng)以茶解毒,茶又能治愈眾多病癥,可見茶的藥用價值非同一般。我對于茶的“嗜好”卻并非因其藥用價值,而是從小我便與茶有著不解之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次有著茶的記憶,應(yīng)該追溯到童年的那個盛夏,上世紀80年代末。那時我大概八九歲,暑假里每個炎熱的午后,母親總會給我們姐弟三沖涼后就帶我們在擦得光亮的地板上午睡。屋頂一把大吊扇吱吱呀呀地轉(zhuǎn),送出的陣陣涼風伴著屋外的聲聲蟬鳴,很快就能把我們帶進夢鄉(xiāng)。那天我在將醒未醒之際,隱約聽到燒水的聲音,然后就是叮呤當啷的茶杯碰撞聲,接著就聞到一陣清香,頓時感覺口干舌燥。睜開雙眼,原來是父親睡醒了,把燒水壺和茶具搬到地板上,自個兒在沖潮汕工夫茶了。父親見我醒了就問我渴了嗎想不想喝茶,在那之前我是不喝茶的,姐和弟也不喝,母親因為胃寒也不敢喝茶,所以家里沒來客人的時候,父親都是一個人沏著三杯茶自己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許是那天天氣太熱了,也許是那天真的太渴了,也許是父親注定要成為我愛茶路上的引路人。我起身往父親茶盤邊湊過去,只見三杯只有七分滿的茶湯綠中帶黃、“品”字形列開,正冒著煙、散發(fā)著茶香。我端起一杯就要喝,父親說:“慢著點,小心燙…”這是我人生中喝下的第一杯茶:初嘗有點苦,細啜有些澀,最后回味卻是甘甜的,真解渴!我對父親說我還要,父親把另一杯茶倒到我的茶杯里吹了吹,我一口氣喝下,還想喝,便問父親,一杯茶為什么不沏滿?只沏七成不夠喝。父親說:“茶如人生,從來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茶倒七分滿,才不會水溢燙手。為人處世也是如此,飯要七分飽,話留三分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想當年父親的那番話我自然是理解不了的。我又問父親,那叫什么茶?父親說:“鐵觀音…”話未說完我一下子想起電視里正熱播的《西游記》里面的觀音菩薩,睜大眼睛打斷父親的話:“這茶是鐵的觀音菩薩變的嗎?”父親哈哈大笑說,“茶有很多品種,如鐵觀音、大紅袍、普洱茶…鐵觀音是一種茶名……”就這樣,那個下午我和父親兩人對飲著,后來便有了無數(shù)個午睡后和晚飯后,盼著和父親喝工夫茶的日日夜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來上了初中,我和姐姐在周末時都會騎上自行車到三公里外的村里去看望外公外婆。記憶最深的就是,每次外婆總會高興地從屋檐下的吊籃上找出什么好吃的東西給我們吃,而白發(fā)蒼蒼的外公則會為了給我們沖茶,搬出陪了他大半輩子的紅泥炭爐,用那把不知扇了多少個春秋的破蒲扇子在扇火。有時不知是不是炭受潮了,生不起火還弄得整個狹小的老房子烏煙瘴氣,嗆得我們一個勁的咳,那個時候外婆就會邊揉著被熏到的眼睛邊埋汰外公:“你這老頭兒,怎么每次娃兒們來了你就連爐火都生不好,喝你這杯茶可真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說真的,每次都沒等到外公的炭爐生好火、燒開水,我們就得匆匆離開了。所以從母親口中得知,外公一直喝的又黑又濃又苦澀的茶我們還真的沒喝過。時光如流水,外公外婆相繼作古也已二十余載,但老人的音容笑貌和忙碌的身影猶在眼前。后來總會想:當時為什么總是匆匆的就離開,不留下多陪陪外公外婆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愛茶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長大后,茶也從沒一天離開過我的生活,那些夜里挑燈苦讀和伏案工作時,都少不了泡一杯茶。不僅僅是為了解渴,也是為了解乏,更是成了一種習慣。細品慢酌的工夫茶,粗口豪飲的大杯茶,都讓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氤氳著淡淡的茶香。“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每每端起茶杯,總覺得有茶怎可沒書,有書怎可沒音樂?于是越來越喜歡享受這樣獨處的時光:一茶一書一音樂,足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借一盞清茶,遠離喧囂塵世中的紛擾與得失,靜靜地讀一本詩卷,靜靜地聽一曲音樂,靜靜地念一段過往…愛屋及烏,愛茶的我就連詩詞也對“茶”偏愛有加~“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仿佛單是念及“茶”字,便已聞其茶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蘇東坡說:“從來佳茗似佳人。”喝茶本就是一種享受,單單是定眼看看茶,看看茶葉在水中舒展著曼妙的身姿,如仙女般蹁躚起舞,茶湯漸濃、茶香浮動,也能讓原本浮躁的心,慢慢沉靜下來。無論心情多煩躁,身心多疲憊,沒有一杯茶撫慰不了的時候。“手執(zhí)香茗,波瀾不驚。”品茶,如品人生。茶的姿態(tài),不過兩種:或浮或沉;飲茶人的姿態(tài),也不過兩種:或拿起,或放下。人生就是這樣,在一沉一浮中跌宕、成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茶之于我有太多太多親情的緣分與回憶,如今我的孩子也從我這里得到傳承,也是無茶不歡。周末一盞茶的時光便是連結(jié)我們母子三的親情紐帶(孩子爸不喝茶)。而人到中年的我不管白天有多忙,晚飯過后總會抽空去陪父親喝茶。現(xiàn)在父親不再喝“鐵觀音”和“大紅袍”了,一年四季只對“坪上炒茶”情有獨鐘,而我和孩子也對這“坪上炒茶”百喝不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許是因其濃郁的茶香、溫潤的茶湯解膩又溫胃,像極了熱情好客又淳樸的潮汕人,深得我心!也滋養(yǎng)著我們一家三代人。而陪父親母親喝茶聊天的那些小時光,也是在融融茶香中感受父愛如山、母慈女孝的溫情時刻。是陪伴,也是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人一茶一心境,清似蓮花不染塵。愿時光不老,我與茶恒在……</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历史|
海口市|
东海县|
容城县|
潮州市|
文安县|
玛多县|
望都县|
灵璧县|
黄山市|
永新县|
克拉玛依市|
湾仔区|
武威市|
托克托县|
确山县|
巴林右旗|
南昌县|
汉阴县|
枣强县|
通化县|
亳州市|
南安市|
宾阳县|
黎平县|
综艺|
阿拉善右旗|
社旗县|
全南县|
安远县|
东至县|
东台市|
满洲里市|
黎城县|
长白|
教育|
甘泉县|
雷山县|
肇庆市|
南城县|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