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一九八二年的七月,我從古魯板蒿中學八年級畢業,至今已經整整四十年了。在這四十年里,古魯板蒿中學那座永遠留在記憶中的校門以及寫有“古魯板蒿中學”的尖脊門廳始終縈繞在我的夢里。現在,那棟熟識的磚瓦結構的教室和教室前那株蒼翠茂盛的糖槭樹仍然記錄著我們當年青澀的回憶。校園如詩,歲月如歌!在無數個懷舊的夢中,我一次次走在古校的校園小徑上,一樁樁難忘的往事不禁一次次涌上心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一年的九月,我在古魯板蒿中學八年二班讀書,當時學校的校長是胡桂,后來是王興瀚。那時的古魯板蒿中學已經在全旗很有名氣兒,學校名師輩出,桃李芬芳。我們的班主任是郭玉芳老師,他教我們代數。郭老師上課從來不帶課本,自己的教案已經是智慧的結晶。他手中還有一本用鋼筆工工整整抄寫的厚厚的習題集,每逢晚自習的時候,我們就從黑板上抄寫作題,幾個月之后,我們書包里的習題本也漸漸變得厚重起來。至今我還記得郭老師教我們因式分解時給我們總結的一首學習口訣:提取公因在最前,然后再把公十(公式和十字相乘)搬,實在不行分分組,因式定要分解完。郭老師的那本珍貴的習題集,一直到八年級畢業,我們也沒有全部做完。</p> <p class="ql-block"> 荀思源老師教我們幾何,他上課更有一絕,畫任何圖形從來不用教具,一筆就能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非常標準的“圓”,幸運的是,我還當了一段時間的幾何科代表;我們的語文老師最初是車勇,后來是張富來老師,車老師又改教我們政治。身材高大的車勇老師戴著一副大眼鏡,顯得淵博而和藹;張富來老師年輕幽默,出口子曰詩云。</p> <p class="ql-block"> 一天,張老師給我們講讀完課文后,詩情大發,聲情并茂地給我們朗誦了一首《給年輕的朋友們》:</p><p class="ql-block">啊,年輕的朋友,</p><p class="ql-block">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p><p class="ql-block">你可曾一帆風順?</p><p class="ql-block">不,每個人都會摔過跟頭,</p><p class="ql-block">正所謂,</p><p class="ql-block">人生誰無煩惱,</p><p class="ql-block">風來浪也白頭。</p><p class="ql-block">奮力地擂起戰鼓吧,</p><p class="ql-block">那是美好的未來而不是恥辱樓。</p><p class="ql-block">莫要徘徊在十字路口,</p><p class="ql-block">也不要對往事屢屢回首。</p><p class="ql-block">假如你決定了人生的方向,</p><p class="ql-block">就應該勇敢地投入生活的激流,</p><p class="ql-block">張開你理想的風帆,</p><p class="ql-block">離開你狹小的港口,</p><p class="ql-block">去奔向那蔚藍的大海吧,</p><p class="ql-block">去擁抱那沸騰的五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排左起:張富來、程子余、李國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排左起:邢文秀、康幼學、肖樹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張老師課外還讓我們訂閱了《作文報》和《語文報》,我們班的王文超、劉春艷、孫佳蕊等同學的作文幾次被張老師推薦到《作文報》上發表。在內容豐富多采的《語文報》里,我們吟誦著中國女排的人生格言:“人生能有幾回搏,今日不搏何時搏”,我們就是在這樣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度過了一個個難忘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教我們英語的王曉春老師,像魏巍筆下的蔡蕓芝老師一樣美麗和善良;教我們物理的武相臣老師,雙目炯炯,透露著一股軍人般的氣質和威嚴;教我們化學的陸書忱老師,課堂上善于引經據典,對學生滿腔地熱忱;教我們音樂的梁振國老師,儒雅英俊,一曲《浪花里飛出歡樂的歌》唱醉了我們的心窩兒;教我們歷史的張瀚春老師,教材異常嫻熟,把每一章節的歷史事件都演化成娓娓動聽的趣味故事;教我們生物的張亞梅老師,讓我們第一次通過顯微鏡去觀察細胞,令我們眼界大開……'</p> <p class="ql-block">一排左起:王曉春(英語老師) 張亞梅(生物老師)孔令娟 王冰霞 白亞然</p><p class="ql-block">二排左起:莫化新(體育老師) 郭玉芳(班主任) 張文壽 邢文秀 車 勇(政治老師) 王瑞林(教導主任) 王興瀚(校長) 周存禮(副校長) 孫家峰 康幼學 張萬印</p><p class="ql-block">三排左起:梁振國(音樂老師) 胡顯明 侯文華 程子余(七年級語文老師) 李廣志 韓國斌 慕廷瑋 荀思源(幾何老師) 陸書忱(化學老師) 李元忠 郭玉明 皮振國</p><p class="ql-block">四排左起:慕廷龍 陸明學 李國瑞(六年級語文老師) 杜 榮 徐永福 薛瑞忠 孫化強 徐永德 張富來(語文老師)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在古校讀書,正是“天寒地寒被窩寒,鐵鐘三聲淚沾裳”,“肚子里唱的是空城計,身子骨里是五更寒”。白天學完魯迅的課文《故鄉》,夜晚就被一抹鄉愁侵蝕得難以入眠,同學薛瑞明仰臥在木板床上,學作魯迅的口吻慨嘆道:“我愈加餓了……”。<br> 我們的宿舍是在離學校最近的一個生產隊的三間倉庫里,它位于供銷社的西面。我們班男生中所有的住宿生們蜷縮在木板床上抵抗著寒冷和饑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冬天后,我們終于回到了學校住宿。周末的晚上,我們便哼唱起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的插曲,“滿山紅葉似彩霞,彩霞年年映山峽”……<br> <p class="ql-block"> 期中考試結束后,學校開始評選旗級三好學生,我們班分到了八年級唯一的一個指標。班主任郭玉芳老師決定按期中考試的成績由學生們投票選舉。占班級學習成績前三名的都是復習生,失去了評選的資格。我的總分成績是第五名,郭老師并沒有因為我的父親也是教師并且相識而徇私舞弊,在投票之前首先作了一番動員工作。他向我們介紹了班里的兩名從古魯板蒿小學考上來的人稱“二郭”的“才子”,一位叫郭文彬,一位叫郭彥軍。郭文彬的成績是第四名,而郭彥軍因為休學了一段時間,成績并不在前列。所以郭老師的建議是想讓學生們選舉郭文彬同學為三好學生。令我沒想到的是,同學們覺得我一貫學習刻苦勤奮,老實憨厚,大多數同學都把選票投給了我。</p> <p class="ql-block"> 郭老師面對著黑板上顯而易見的結果,似乎感到有些為難,他略微思考了一會兒,突然作出了一個令我們十分震驚的決定,把本來是評選三好學生的班會變成了一次針對郭文彬同學“思想蛻化”的批評會。后來,郭文斌最終也未能考上學,泯然眾人矣。</p><p class="ql-block"> 同學宋廣慧、王彥民及同桌李曉明開始幫忙為我整理三好學生的事跡材料和體育達標的檔案,我的內心深處倍存感激之情,課外給宋廣慧和李曉明在學校后面的供銷社買了一盒“紅大刀”牌香煙。王彥民和我則是親戚,每次周末回家,他都從六道灣帶回許多好東西送給我吃。</p> <p class="ql-block"> 在古魯板蒿中學</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學宋廣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學王彥民</h3> <p class="ql-block"> 材料很快由學校報到了旗教育局,負責評報三好學生的局領導恰好是我父親的師范同學李永東,他看到我填寫的簡歷后就把我推薦報成了市級的三好學生,更加幸運的是,最終我被評上了自治區級的三好學生。這個獎譽對我的影響和幫助極大,可以說同學們的這一善意地決定,竟然改變了我的一生,我后來因此而成為了一名新惠師范的中師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八年級的下半年,經過中考的預選考試,我們八年一班和八年二班及復習班剩下的幾位同學被分成了高中班和中專、中師班,令人遺憾的是,畢業時我們沒有照畢業合影,我們那一屆學生是古魯板蒿中學八年級第十屆畢業生。而我為了評選三好學生而在古魯板蒿照相館拍照的那張一寸相片,將我定格在了那一年的那一時刻。那一年的中考,古魯板蒿中學又一次喜獲了豐收,有十余名學生考入了中專和中師。其中考入新惠師范普師班有五名同學:張漢丞、姜向陽、梁萬里、高郁林、王文超;考入赤峰師范“音體美”班有四名同學:王彥民、李成、郭彥軍、劉春燕;考入中專的有王天寶、張繼林、張國華等同學。</p><p class="ql-block"> 哦,在古魯板蒿中學,那一年我十六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82年,在新惠師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5年,古魯板蒿中學考入新惠師范的同學畢業留影</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王文超、高郁林、梁萬里</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姜向陽、張漢丞</p> <p class="ql-block">高郁林:1965年8月生于赤峰市敖漢旗四道灣鎮,1981年在古魯板蒿中學讀書,1982年考入敖漢旗新惠師范。大學本科文化,中學高級教師,赤峰市作家協會會員。編輯出版了《孟克河之戀》《八月驪歌》《永遠的新惠師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安县|
新野县|
运城市|
保康县|
习水县|
凤城市|
建平县|
吉隆县|
崇文区|
上栗县|
鹤庆县|
武鸣县|
达州市|
南溪县|
鲁甸县|
富平县|
杂多县|
榆树市|
大同县|
科尔|
陵川县|
斗六市|
抚宁县|
五峰|
无极县|
邳州市|
营口市|
开平市|
内乡县|
榆社县|
海原县|
蒲城县|
桐梓县|
新干县|
嘉荫县|
汽车|
美姑县|
岳阳市|
山阴县|
呼和浩特市|
措勤县|